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与处理策略
2023-01-04薛井科
薛井科
(菏泽市生态环境局成武县分局 山东菏泽 274200)
引言
目前,大气污染物范围大,气体的流动输送,使得大气污染扩散,治污难。大气污染自身受空间分布和浓度、地形、土壤形态、气象很多情况的影响,气象条件如风向、风速、大气稳定性等都在不断变化,因此,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也在发生变化。环境监测注重实时监测,能有效预警异常成分,及时发现环境污染的原因和原因,为主管部门制定环境保护措施提供有效依据。因此,要有效地提高环境监测的效果,必须明确其主要原因。
1 大气污染相关内容概述
1.1 大气污染情况分析
我国大气污染按其概念可分为内污染和工业污染。在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随之对汽车以及家用电器等依赖程度也更多,汽车的尾气排放是导致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当汽车行驶的时候,其尾气会直接射向空中。再有,在寒冷的冬季,人们长期使用不同的取暖方式,如气候取暖、烧煤取暖,也会导致大气污染,同时给环境带来了影响,再加上部分企业的污染排放仍然很严重,有些监管单位也没有充分认识环境污染的重要性,因此,对大气污染的控制和治理是尤其重要的[1]。
1.2 大气污染的特征分析
由于大气组分复杂多样,因此,大气受污染源的影响较大,各源污染物组成复杂程度不同。大气污染源以工业和汽车废弃物为主,对大气污染有不良影响和危害,大气成分复杂,污染物多样性大,不利于后期处理,必须从源头治理,才能有效治理大气污染。
1.3 污染物类别与组成成分
目前,城市经济活动和工业生产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两大类:一种是气态污染物,另一种是以固体形态存在于空气中的污染物。气态污染物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不同的不利影响。长期暴露在恶劣的空气中,会严重影响人体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条件,重金属颗粒和石棉微粒是悬浮在空气中的重金属、铁、锌、铜等重金属元素,是一种人体必需的金属化学元素,但重金属含量过高,会对人体造成不必要的危害。
2 我国大气污染问题的原因
2.1 大气污染治理机制不够完善
在大气污染方面,主要是烟尘类,许多工业城市的大气污染严重,因为在城市供暖期间,这些煤会被燃烧。与此同时,很多企业的生产活动都与煤炭资源息息相关。尘埃是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北方工业城市在供热过程中燃烧了大量的煤,而燃煤不足又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另外,由于缺乏足够的资源,加上长期缺乏大气污染与环境治理相关的资源,无法更新治理设备和技术,影响治理效果[2]。
2.2 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导致大气污染问题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大气污染引起的工业废气污染严重,城市里越来越多的人购置车辆,这导致了废气对环境的污染,尽管汽车尾气中硫化物的含量低于行业标准,但汽车对环境的影响却是一些欠发达城市的主要原因。汽车工业全面发展,汽车数量不断增加,发动机排放的废气也不断增多,造成了大气污染。一些企业仍在暗中排放废气,以降低废气处理成本,也造成当地的大气污染。
2.3 气候因素的影响
(1)大气的成分通常是恒定的。外因和有害污染物的存在会改变其组分。许多烟尘和颗粒进入大气污染,降低了能见度。情况严重的时候,它们挡住了阳光。此时,太阳辐射范围将变小,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和正常生活。从科学的角度看,太阳能的缺乏会直接影响到人们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的顺利进行。
(2)增大降水量。假如空气受到污染,就会产生凝结水。降雨过多会造成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3]。如果雨季延长,将影响生产生活,减少光照,从而影响植物产量。
(3)引发酸雨。磷、硫和氧化氮对大气有影响,因此增加了大气中的酸性成分。酸性水体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从而破坏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
2.4 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政策效力不平衡
从政策效果来看,行政体制的效率最高,立法、行政手段薄弱,操作性不强。目前,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市场体系尚未建立和健全,市场经济资源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科技手段和标准多,实践应用少,公众参与往往是被动的,缺乏主动。另外,当前公众参与机制不健全,导致公众参与水平较低。大气污染政策法律法规的缺失表现在两个方面:
(1)法律法规数量偏少。空气污染法律法规数量远低于标准,缺乏法律依据和权威,不利于大气污染政策的实施。
(2)缺少配套法律法规。大气污染治理政策涉及广泛,必须通过明确政治问题、权利和责任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法律法规予以解释。在目前的空气净化系统中,主管部门按照法律、法规和标准主动制定规则,容易造成权责不清、不作为。
3 大气环境污染监测的主要内容
3.1 颗粒物质的监测
颗粒主要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和液体颗粒,其直径在0.1-100μm 之间,这些微粒不仅可以吸附周围的有害气体、重金属和其它化合物,而且也成为空气中的重要载体,长期漂浮在空气中,造成大气污染。当前大气中悬浮颗粒物的检测主要包括悬浮颗粒物检测、空气悬浮细尘浓度在线监测、总悬浮颗粒物计数、空气悬浮颗粒物浓度实时监测等。空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的来源各不相同,因此环保部门必须针对不同来源的悬浮颗粒物,选择科学完善的监测仪器和方法,确保数据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为继续开展污染综合治理提供依据。
3.2 有害气体的监测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最大,是中国大气污染和酸雨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和含硫物质燃烧是造成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吸入人体后会严重损害人的肺功能,危害植物的生长和建筑环境的稳定,因此,主管部门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仪器和设备,根据大气中氮氧化物与二氧化硫之间的不同化学反应,进行全面监控,有效控制和减少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对大气污染的影响[4]。
3.3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监测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一类能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由于VOC 是一种高活性、高危害性的物质,有关部门必须重视VOCs 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深入调查,发现我国大气环境监测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主要来源于生产、运输、燃烧、油漆、印刷、建筑装饰、家具、家用电器、人类繁殖等化学品。挥发性有机物(VOCs)可对人的眼睛、呼吸道、皮肤等造成严重的刺激和影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因此,主管部门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监测,及时发现大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污染程度和来源,为环保部门制定和实施大气环境综合治理措施提供资料;减少挥发性有机物对大气的污染和破坏[1]。
4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应对策略
在整个环境监测管理体系中,大气污染是人类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治理大气污染,提高空气质量,既可以保证更好地保护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现阶段,为了有效的提升我国空气质量,要对大气污染问题制定相应的 环境检测策略,才能保持生态环境平衡。因此,在积极推进环境监测发展的同时,应根据当前大气污染的实际情况和治理污染的要求,制定科学、综合的大气污染控制措施,提高环境质量。
4.1 大气污染质量机制完善建议
为实现有效控制,建议建立城市空气质量控制体系,重点对城市复合污染物进行监测和控制,应进一步加强复合污染物的研究,把握城市特点,提出针对性治理方案。在大气污染和环境控制方面增加投资。应该从一开始就开始进行环境监测和管理。增加投入,增加绿地面积有助于减少大气污染[2]。具体做法如下:
(1)严格实行责任制
为精确地设定排放标准,政府应制定有关大气污染的法律和法规,以促进消除大气污染。VOC 中增加了VOC 的检测和测量指标。因此,首先要在新标准的基础上完善相关排放制度,同时让个人对环境污染负责,以便随时查询。此外,在实施过程中,要对大气污染负责的人员进行严厉的处罚,同时要明确各监督管理部门的责任和排放标准,并根据实际情况加强监管。
(2)利用清洁能源
在上述分析中,控制大气污染的最佳途径就是控制污染物的来源,所以现在国家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煤炭能源是大气污染的最大来源。它可以配以工业型煤,也可以用来洗煤、制粉,减少废气排放,鼓励企业和机构尽量使用天然气、液化气等高效清洁能源,以最终减少对大气的污染[3]。
4.2 调动工作参与积极性,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1)我国产业结构正在调整,工业企业应根据环境监测的有关规定加快转型步伐,通过引进新设备,促进企业向绿色方向持续发展,采用新技术、新管理制度[5]。以钢铁企业为例,可以逐步降低煤、地热、生物能源、风能、太阳能等化石燃料的消耗,对隔热层进行升级改造,可减少热量的损失,提高中央供暖的效率,有效减少煤炭及其它能源的使用量。
(2)产业结构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环境监测与大气污染控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政府应加强公众宣传,规范自身行为,促进全社会环保工作的全面开展,逐步营造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4]。
(3)管控汽车尾气排放。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的数量也大大增加,但是汽车在行驶中也会排放大量的废气,因此我们要制定科学的汽车尾气污染防治方案,做好排放控制工作。第一,要改善空气质量,第二,实时监测尾气排放。第三,科学调整城市交通体制,鼓励市民乘坐公车,控制公车数量。第四,加强主管部门协调配合,对车辆的出行和使用进行控制,例如,通过单号和双号限行、推广宣传人们使用公共交通等方式,从而达到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的目的,从而加强空气质量,为大气污染环境治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4.3 完善重视环境监测制度,规范环境监测工作
政府部门应充分认识环境监测对当地环境的积极影响,重视空气质量监测。合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大气监测,对全省生态环境观测站进行统计分析,找出环境监测设施日常运行中遇到的问题,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各级环境标准站的日常工作应不断提高时效性和质量,及时、快速、有效地总结工作,提高监测能力,充分处理各自影响。
(1)大气污染环境监测工作规范化
实施规范化管理,可进一步提高监测效率,持续改善环境监测质量,达到监测质量标准。空气环境管理的精确性、完整性、可比性和有效性,必须逐步规范,建立健全机制,不断的完善监测过程,提高管理水平[5]。
(2)国家需要加大调控力度
大气污染不仅是环境问题,也是生态问题,因此,必须对大气质量进行战略管理。但目前一些大气环境保护体系还缺乏治理措施,这是企业为达到经济效益而破坏生态环境的主要缺陷。针对这一点,国家应制定并完善严格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部门的执法,同时帮助中国企业实现低污染、低消耗、高节能的绿色生产,最终提高整个空气环境质量。
(3)加强云计算监测预警应用
云计算监测预警是大气预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提高大气监测的准确度,还能辅助环境监测点的选择和优化。监测平台主要通过摄像设备、记录设备等对大气环境相关数据进行,并邀请他们进入监测系统,监控系统采用云计算技术对信分析处理[6]。集成大规模数据技术,提高数据提取能力,实现大气质量的实。首先,它能预测天气。另外,一旦发现大气污染问题,可以作为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的依据[6]。
4.4 建立科学、完善的治理体系,控制污染排放管理
(1)构建污染防治体系
大气污染是环境监测建设的首要任务。第一,为了确保大气污染治理的成效,必须建立科学、完善的治理体系。加强全球大气污染源监测,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强监测。若认定一个地区大气污染指数过高,且长期处于较高的一种现象,因此,相关环境部门要加强管理体系的构建,对当地的环境质量进行检测和分析,从而根据污染原因找出对应策略。第二,不断完善大气污染管理法律制度,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实施大气污染控制源,对于违反行为的想象,要严加打击,突出法律的权威性。
(2)加强污染排放管理
排污管理既是大气污染控制的重要内容,又是直接因素,做好污染管理是新时期治理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加强企业环境调查,全面监控企业的生产和排放状况。经营者排放污染物不符合标准的,应立即采取限制措施,纠正或关闭不良经营者,加强业务指导,提高环保意识,促使企业自觉使用清洁能源生产,达标排放污染物[7]。
5 大气污染控制研究进展
大气污染的成因和来源分析主要依靠大气污染的成因和来源分析,其产生机制和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现阶段,人们已充分认识到大气污染的危害和程度,已发展了较为成熟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等理论、技术、方法和标准,以及描述大气污染的数学方法的影响和防治大气污染的数学方法,其影响因素是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以及对大气污染的数学方法的影响,因此,为适应建设生态文明的客观需要,要不断在理论上要有技术、方法、标准的快速发展。
结语
总之,当前我国对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研究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各地区对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各不相同,经济发达地区大气污染控制效果比较好,重要的是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治理技术。环境监测与治理在解决大气污染问题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只要这些工作做好,就意味着大气保护的力度会进一步加大,从而有效地改善现有环境[7]。目前,大气污染的成因很多,与经济因素、管理方法、技术、个人因素等有关。所以,必须从各方面着手,提高治理大气污染的效率,为人们创造安全、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