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X不Y”格式的创新用法

2023-01-04董淑慧初佳懿

关键词:构式烟雨音节

董淑慧,初佳懿

(1.南开大学 汉语言文化学院,天津 300071;2.河海大学 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6)

近年来,“无高考不青春”“无女人不精致”和“无烟雨,不江南”等说法频现于报纸、期刊以及网络新闻标题中。这些“无X不Y”不同于原有的“无X不Y”格式,故称为“无X不Y”的创新用法①。在“无X不Y”格式中,“无”和“不”称为常项,“X”和“Y”称为嵌入项。到目前为止,学界对“无X不Y”的研究成果分为两类:一是讨论传统“无X不Y”格式。如金苑和王颖对“无……不……”型成语进行分类;周运熙认为传统“无X不Y”格式表周遍义和广义因果义。二是讨论“无X不Y”的创新用法。如马海利认为它是借用原有格式的外在形式改进发展而来的;周熙运认为它的流行用法②与传统用法一样,也表周遍义和广义因果义;蔺伟认为“无X不Y”是一个构式,强调X与Y之间的依存关系。学界对“无X不Y”创新用法的语义功能说法不一,原因在于未能廓清“无X不Y”格式创新用法与传统用法的界限。

一、“无X不Y”的创新用法

分析“无X不Y”创新用法前,必须廓清其传统用法和创新用法的界限。

(一)“无X不Y”创新用法的界定标准

传统“无X不Y”格式全部是成语,其中以四字成语为主,也有“无风不起浪”“无酒不成席”和“无规矩不成方圆”等非四字成语;传统“无X不Y”格式的X和Y以单音节词为主,少数情况下也可以是双音节或三音节词语,X是名词,Y是动词或形容词;传统“无X不Y”表周遍义和条件结果义,表周遍义的X和Y主要为主谓关系和动宾关系,表条件结果义的X和Y构成条件和结果关系。“无X不Y”创新用法的“创新”表现在音节、X和Y的词性、X和Y的关系以及所表达的意义4个方面:1.音节。创新用法的X和Y具有双音节化倾向。2.X和Y的词性。“无”是动词,“不”是否定副词,创新用法的X和Y突破了词性的限制,X和Y既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或形容词。3.X和Y的语义关系。创新用法的X和Y不限于主谓、动宾和条件结果关系,还构成“部分-整体”关系。4.表达整体意义。创新用法的语义功能有3项,除表周遍义和条件结果义外,还表属性判断义。

(二)“无X不Y”创新用法的语义功能

“无X不Y”格式创新用法的语义功能分为3类,即周遍义、条件结果义和属性判断义。其中,前两项与传统用法相同,后一项为传统用法中没有的。

1.周遍义。从范围角度陈述某类人、事物或行为毫无例外。X须是集合概念或(两个以上)多个个体。如:

例1.无女人不精致 把品位带回家(《现代快报》2015年3月19日)

例2.无品牌不营销(《进出口经理人》2020年6月5日)

“无女人不精致”表示“没有一个女人不精致”,“无品牌不营销”表示“所有品牌都营销”。X是名词,具有指称性;Y是动词或形容词,具有陈述性。传统表周遍义的“无X不Y”中的X和Y是单音节词,而创新用法的X和Y为双音节词,突破了传统格式对音节的限制。

2.条件结果义。Y是结果,X是Y的“必要且非充分”条件。如:

例3.无看点不推荐 市售特色平板电脑大集结(天极网,2013年6月27日)

例4.《无创新 不发展》(《项目管理评论》2020年第2期)

例5.问候语:无美食不快乐,无朋友不快乐,无问候不快乐(美文美句,2020年8月31日)

例6.无规矩不方圆——十八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人民网,2016年11月2日)

例3中“(商品)有看点”是(商家)推荐的条件。如果没有“看点”,“推荐”行为就一定不会出现。但反过来讲,有“看点”却不一定推荐。例4中“无创新 不发展”传递的信息是“创新是发展的条件”。X和Y为双音节词,构成条件结果的关系。X可能是已存在的,也可能是不存在的;Y则一定不存在,Y的出现是以X为前提的。

传统表条件结果义的“无X不Y”中X是名词,Y是形容词或动词;X和Y以单音节为主,少数情况下可以是双音节或三音节词语。创新用法的X是名词,Y既可以是形容词或动词,也可以是名词。X和Y均为双音节。为符合“无X不Y”创新用法对音节的要求,例6将原格式“无规矩不成方圆”改成“无规矩不方圆”,符合创新用法对音节数和词性的要求。表条件结果义的创新用法突破了传统格式对音节和词性的限制。

3.属性判断义。从性质角度确认某种人、事物或性状特征为某类人和事物得以存在的核心构成要素。X和Y均已存在,X和Y之间构成“部分-整体”关系,说话人对X之于Y的地位作出主观评判。该类“无X不Y”又分成两类:

第一类,Y是专有名词;X为专有名词或普通名词,X是Y的组成部分或与Y密切相关的事物。如:

例7.《无化学不南开!带你看看南开化学的百年之路》(南开大学新闻网,2019年1月18日)

例8.《无硬汉不德国队》(《新京报》2012年10月18日)

例9.《无争议不仇和》(新浪新闻,2015年3月15日)

例10.《身闲频置酒,无酒不陆游——陆游的涉酒词及“酒”意象的衍生纵观陆游》(《文教资料》2019年第10期)

上述例句中,Y是人名、校名、球队名或游戏名等专有名词。例7中“化学”指的是“化学专业”,是南开大学的王牌专业,“无化学不南开”是对化学专业在南开大学的地位予以主观评价,即化学专业是南开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例8--10中的X“硬汉”“争议”和“酒”分别是Y“德国队”“仇和”与“陆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类,Y是普通名词,X是名词、形容词或动词。Y是双音节词,X以双音节词为主,少数情况下为单音节词。如:

例11.《无巧克力不情人节?含反式脂肪的这种别买多!》(东方网,2017年2月14日)

例12.《仙纪》3D宣言:无华丽 不3D(页游网,2012年6月29日)

例13.《无吐槽不春晚,这是目前我们集结到的关于这届春晚的最精彩吐槽》(搜狐网,2018年2月16日)

上述例句中,X是Y的组成部分、属性或是在Y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行为事件。例11“巧克力”是“情人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例12“华丽”是3D的属性,例13“(观众)吐槽”是每年春节晚会之后都出现的事件。表示属性判断义的“无X不Y”不仅突破了音节和词性的限制,也突破了X和Y之间的关系,且其语义功能不能通过构成成分简单加合而推知。“无X不Y”表达整体意义,可以看作一个构式,它符合Goldberg对构式的定义,即构式是形式和意义的配对,而且构式的意义不能从构成成分预测。表属性判断义的“无X不Y”符合“创新”的4项标准。

“无X不Y”构式具有很强的能产性。只要X和Y构成“部分-整体”关系,便可以进入“无X不Y”构式。房辉就统计出以“青春”一词为Y的“无X不Y”构式多达59个,其中X可以是单音节词也可以是双音节词。如“高考、军训、校园、民谣、梦想、兄弟、闺蜜、篮球、范儿、泪水”等是青春的组成部分,“学习、奋斗、阅读、竞争、毕业”等是青春时应该做或者必须做的行为,“暗恋、叛逆、堕胎、疯狂、作弊、荒唐、冲动”等则是不可避免的行为或是一部分年轻人必须经历的体验。

二、“无X不Y”创新用法语义功能之间的转换

“无X不Y”格式的创新用法有时可以转换,即调换X和Y的位置,用以表达不同的语义功能。“无X不Y”格式的转换分两种情况:第一,属性判断义与周遍义的转换;第二,属性判断义和条件结果义的转换。

第一,属性判断义与周遍义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如:

A组 B组

例14.无烟雨不江南。→无江南不烟雨。

例15.无撒娇不女人。→无女人不撒娇。

A组表达属性判断义,B组表达周遍义。“无烟雨不江南”意思是“烟雨是‘江南之所以成为江南’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烟雨”与“江南”构成“部分-整体”关系。转换之后的“无江南,不烟雨”可理解为“江南无处不是烟雨朦胧的”,此处的“江南”是集合概念。“无撒娇不女人”意思是“撒娇是女人的特性”,“撒娇”和“女人”构成“部分-整体”关系,转换之后“无女人,不撒娇”理解为“所有女人都爱撒娇”,“无女人”中的“女人”是集合概念。周遍义和属性判断义的转换条件是属性判断义格式中的Y为非个体事物或者可以被理解为非个体事物,否则属性判断义不能转换为周遍义。

第二,属性判断义与条件结果义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如:

A组 B组

例16.无语文不生活→无生活不语文

A组“无X不Y”表达属性判断义,B组表达条件结果义。“无生活不语文”理解为“生活是语文的源泉,如果没有足够的生活体验,那么语文水平不会提升”,“生活”和“语文”构成条件结果关系;“无语文不生活”可理解为“语文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果没有语文,生活就会苍白枯燥”,“语文”和“生活”构成“部分-整体”关系。

“无X不Y”格式的3项创新用法之所以可以互相转换,是因为进入“无X不Y”的X和Y不仅突破了音节和词性的限制,而且第三项用法可以构成整体意义,这给予“无X不Y”更为自由的语义表达空间。

三、属性判断义“无X不Y”的主观性及其生成机制

表达属性判断义的“无X不Y”具有强烈的主观性,下文分析“无X不Y”主观性的表现,并考察“无X不Y”的属性判断义的发展演变过程。

(一)属性判断义“无X不Y”的主观性

语言的主观性是指在话语中多多少少带有说话人的“自我”表现成分,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也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和感情。表达属性判断义的“无X不Y”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具体表现为:第一,“无X不Y”是对“X之于Y的地位”的评判。从客观情况看,X是Y的组成部分、所具有的某种属性或相关的行为事件,严格地讲,Y是整体,“X是Y之一”。说话人从众多组成部分、属性或事件中选取某一个作为X,而后将X提升到“若无X,则Y无法存在或立足的地位”,突出X在Y中的核心要素地位,甚至可理解为X在Y中具有“唯一”或“独一无二”的地位。从客观的“(X是Y)之一”到主观的“唯一”和“独一无二”,传递出说话人强烈的主观性。第二,说话人对X的选择依赖于社会群体对X和Y关系的认知经验与共同认知。如“无烟雨,不江南”,一提到“江南”,人们自然会想到蒙蒙烟雨,烟雨是江南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认知。有的“无X不Y”是一部分人的看法,如“无社团不大学”和“无挂科不大学”之所以成立,依赖的就是某一些人的认知经验,而并非大学生整个群体认知。

(二)属性判断义“无X不Y”的生成机制

“无X不Y”的属性判断义的产生来自结构类推。蔺伟提到,“无X不Y”的原型是阿迪达斯的广告语“No brothers,No basketball”,其汉译形式为“无兄弟,不篮球”。“No brothers,No basketball”是说如果没有兄弟则篮球就失去价值。换而言之,对于篮球而言,兄弟是核心要素。汉译形式“无兄弟,不篮球”以简洁的形式对“兄弟”和“篮球”的关系进行了直接而生动的阐述,节奏上也朗朗上口。因此,人们竞相仿用,其在社会生活中流行开来。

英语中,当no作为前置限定词时,词性是形容词,不可修饰动词,但可以修饰动名词和名词。“No brothers,No basketball”中的no均位于名词前,翻译成汉语“无兄弟不篮球”后可以看到,前一个no被译成动词“无”,后一个no被译成副词“不”,no被译成不同的词的原因在于:汉语“无A无B”格式表达的是同义、类似、反义或相关关系,如“无法无天”“无忧无虑”“无拘无束”和“无边无际”等,不能传递“No brothers,No basketball”所要表达的“对于篮球而言,兄弟是核心要素”这个意思,翻译者借用表达周遍义和条件结果义的“无X不Y”格式的外在形式并对其加以改进,用来表示属性判断义,将“No brothers,No basketball”翻译成“无兄弟,不篮球”。为了听起来更和谐且更有节奏感,X和Y采用双音节名词“兄弟”和“篮球”。但这一改进也造成了语法上的“不规范”或“不符合要求”,因为在中文中否定副词通常不能修饰名词。说话人既想表达某种意图,又想追求音节的对称与和谐,便借助“无X不Y”构式的框架压制作用来解决句法条件的冲突。“无X不Y”的框架压制作用为各种概念自由进入构式提供了便利,推动了这一构式的固化。此外,人们在对“无X不Y”格式进行仿用和再创造的过程中,也完成了传统用法在音节和词性方面的突破。

综上,“无X不Y”格式传统用法和创新用法存在差异。相比传统用法,“无X不Y”的创新用法在音节、词性、X和Y的语义关系以及表达新的语义功能方面均有突破。“无X不Y”格式的创新表现出汉语格式的生命力。

注 释:

① “无X不Y”格式包含“无X”和“不Y”之间有逗号或空格的“无X,不Y”与“无X 不Y”。

② 该文提到的创新用法在周熙运的文章中被称为“流行用法”。

猜你喜欢

构式烟雨音节
南湖烟雨
烟雨草海
瓦上生烟雨
拼拼 读读 写写
温柔淡雅柔美演绎新歌《烟雨江南》
藏文音节字的频次统计
快乐拼音
“XV的(不)是Y”构式探微
木管乐器“音节练习法”初探
“有一种X叫Y”构式的语义认知考察*——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的接口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