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资源配置工程水土保持设计要点探讨

2023-01-04段东亮郑国权姚成平

中国水土保持 2022年8期
关键词:分区水土保持水资源

段东亮,郑国权,姚成平

(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635)

近年来,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飞速发展。2022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印发了《“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这是首次从国家层面编制实施的水安全保障五年规划,提出以全面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为主线,以全面推进国家水网工程建设为重点,按照“强骨干、增调配、成网络”的思路,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配置,抓紧推进一批跨流域跨区域的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强化大中小微供水工程协调配套,加快形成以重大引调水工程和骨干输配水通道为纲、以区域河湖水系连通和供水灌溉工程为目、以重点水源工程为结的水资源配置体系。

2022年3月22日,《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公开发布并实施,提出构建“五纵五横”的水资源配置骨干网,以东江、西江、北江、韩江、鉴江干流为“纵”,以已建成的东深供水工程和正在建设或规划建设中的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粤东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珠中江供水一体化工程为“横”,完善水资源配置格局,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广东省的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问题。水资源配置工程具有项目组成复杂、施工期长、地域跨度大、沿线地形多变、施工扰动范围广、弃渣量大且难以处置等特点,做好其水土保持设计工作对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的水土保持设计经验,从防治区划、表土利用、弃渣资源化利用、水土保持措施体系构建、水土保持建设管理系统搭建等方面探讨水资源配置工程水土保持设计要点,以期为同类项目提供借鉴和参考。

1 水资源配置工程水土保持设计要点

1.1 防治区划

依据《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技术规范》(SL 575—2012),线型工程宜按地貌、水土流失类型及工程组成确定分级体系,一级防治分区宜按照地貌类型、水土流失类型进行划分,次级分区按照工程布置、施工布置进行划分。当工程规模大、建设内容组成复杂时,分区宜与主体工程项目相协调。水利水电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分区通常包括主体工程区、工程永久办公生活区、弃渣场区、料场区、交通道路区、施工生产生活区、移民安置与专项设施复(改)建区等。

水资源配置工程以线状分布为主,点线结合,沿线地貌类型多样,工程规模大,建设内容组成复杂。确定水土流失防治分区一级分区时,应先根据工程沿线涉及地貌类型和扰动地表分布,确定是否按照地貌类型设置一级分区,如涉及两种或以上地貌类型,且每种地貌类型区域内均有较大面积需要治理的扰动地表,则按照地貌类型划分一级分区;如沿线地貌差异较小,则根据工程布置和施工布置划分一级分区。根据工程布置和施工布置划分一级分区时,应将除永久道路、永久办公生活区外的工程主体建设内容全部纳入主体工程区作为一级分区,下设泵站、隧洞、渡槽、管道、箱涵、水库等二级分区;交通道路区下设永久道路和施工临时道路两个二级分区;涉及的管线、交通、通信等专项设施复(改)建全部纳入移民安置与专项设施复(改)建一级分区的专项设施复(改)建二级分区。

1.2 表土利用

1.2.1 表土现状调查

表土现状调查是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基础。水资源配置工程涉及范围广、用地类型多样,其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内的表土现状调查应包括表土厚度、质地、肥力、剥离难易度等。表土现状调查可分为内业分析统计和外业踏勘复核。内业分析统计应充分利用土地利用现状、地形地貌、耕地质量等别评定、高清卫星影像等,对照工程布置和施工布置等,按照实际情况厘清将被挖损、压占的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的面积和位置,统计调查区域的表土现状分布情况。外业踏勘在内业分析统计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用地类型、地形地貌等因素,分类抽样复核。每10 hm2设置1个踏勘点,在土壤类型多样和地形条件复杂的区域可适当增加踏勘点密度,设置的踏勘点应具有代表性,涵盖不同土壤类型和地形条件,空间分布相对均匀。踏勘内容主要包括调查表土厚度、质地、剥离难度,统计用地现状,复核地形地貌,观测土壤剖面等。根据外业踏勘情况对内业分析统计成果进行修改完善,形成表土现状调查成果。

1.2.2 表土利用方案

首先应测算工程表土需求,主要包括植被恢复与建设、土地复垦等的表土需求,然后根据需求量和表土存量,结合工程条件,科学合理制定表土利用方案。工程表土需求应立足于自身的表土保护利用,如自身表土不满足需求,可采取土壤改良、综合利用周边富余表土等措施,避免从他处剥采对土地生产力造成损害。对工程富余的表土,可通过永久生产生活区微地形重塑等方式进行保护式利用,也可作为表土资源合理利用到其他工程。

利用前,若集中堆存则堆高不宜超过5 m,同时采取防护措施避免表土散逸流失或遭受污染,维持表土理化性状和肥力;若原位铺垫则可采取土工布、钢板、圆木等材料进行铺衬,保护表土层免遭压损和污染,同时采取拉线、插挂彩旗等方式控制施工扰动范围。

1.3 弃渣资源化利用

水资源配置工程隧洞、管道、泵站、水库等不同建筑物的施工开挖方法和工艺虽不同,但均会产生大量弃土弃渣。目前,大部分生产建设项目的弃渣采取外运至其他项目填筑利用,或作为生产原料用于建材生产,少部分用于当地土地整治和农林开发,弃渣资源化利用效果难以保障。基于水资源配置工程沿线原始地貌类型、地层岩性及开挖方式等差异较大,弃渣资源化利用应先摸清弃渣物质组成和理化性状,结合工程及项目区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弃渣资源化利用方案。

水资源配置工程弃渣资源化利用方式主要包括:①筛选和粉碎后作为骨料;②经过处理后作为新型墙材;③将部分性状较好的弃土用于制作空心砖;④用于矿坑或采矿塌陷区回填,石渣和生土填筑在底层,有利于植物生长的表土覆在上层;⑤用于景观绿化和微地形重塑;⑥经过处理后与土壤改良剂、生长基质混合后作为客土利用[1-2]。

1.4 水土保持措施布设

1.4.1 布设原则

水资源配置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应坚持因地施策,坚持植物措施优先,同时美化和改善工程及周边环境。对于永久占地,水土保持措施布设以查漏补缺、优化完善主体工程设计为主,包括补充施工期临时措施、完善工程和植物措施、优化边坡生态防护等,防治水土流失的同时兼顾景观效果;对于临时占地,水土保持措施布设以防治水土流失、恢复水土保持功能为主,如果工程沿线和周边有景观要求,则需考虑措施实施后的景观效果;对于防治责任范围内但不属于工程占地的区域,施工结束后应结合土地后续利用方向和交接时间进行必要的临时防护。

1.4.2 布设重点

对于永久占地,主体工程设计时通常已包括防洪排导、坡面截排水、拦挡、支护等工程措施,水土保持的重点在边坡生态防护、空闲区域植被建设和表土保护。在保证边坡安全稳定的基础上,应采取平铺草皮、框格绿化技术、三维网喷播植草技术等边坡生态防护措施。除满足工程运管、办公、生活需要的硬化铺装区域外,空闲区域应进行植被建设,并与景观营造和微地形改造相结合。

临时占地是水土保持措施布设的重点区域,尤其是对临时道路、弃渣场和土(石)料场,不仅要布设防洪排导、拦渣、斜坡防护、坡面排水、土地整治、植被恢复与建设等措施,还要着重考虑拦挡、护坡、排水沟的结构形式和材料选取,在满足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前提下,选取生态袋挡墙(护脚)、植物护坡、草皮(生态袋)排水沟等生态措施,对不能直接采取生态措施的,应考虑采取骨架护坡、复合挡墙等工程和植物相结合的生态措施,切实提高植物措施占比。

1.5 水土保持建设管理系统搭建

水资源配置工程水土保持工作重在过程控制,考虑到建设单位人手短缺、任务繁重等,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搭建信息化、智能化的各参建单位协作平台以提高效率、细分责任、落实各项水土保持工作。通过搭建水土保持建设管理系统,建立各参建单位协作平台,以数据统一汇总分析为纽带,清单化管理需落实的事项,按体系梳理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将施工、监测、监理各方有机衔接,高效协作完成水土保持工作[3]。

水土保持建设管理系统应针对项目自身情况,从做好施工期水土保持管理角度出发,厘清各参建方职责,兼顾各参建方工作内容和特点,融合各参建方数据,构建水土保持动态数据库,设计功能模块细化分解各项水土保持工作,实现水土保持智能化管理。管理系统应具备以下特点:①实现各参建单位水土保持相关事宜全程协作,统一数据标准,通过流程化管理,夯实施工、监理现场职责,发挥咨询服务单位的技术支撑作用,及时有效处理问题。②实现清单化管理,将水土保持各项工作职责细分到岗,制定时间计划,全程跟踪各事项的落实,从系统自动提醒、预警,再到人工督办,形成闭环管理。③采取模块化设计,根据不同阶段或不同标段特性,构建量化指标,将传统定性管理升级为量化管理。④轻量易用,可通过网页、微信小程序、企业微信等访问,与其他系统互访互联,具备良好接入性,为后续扩展和开发预留空间。

2 存在问题与建议

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工程布置等决定水土流失防治范围、地表扰动形式等,直接影响水土保持措施体系的构建。目前,水资源配置工程在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料场开采方案、施工交通布置、土石方转运方案等设计深度不能满足水土保持设计需求,导致水土保持设计无法做实做细,水土流失防治效果大打折扣。针对此类问题,应充分重视水资源配置工程水土保持设计工作,加强各参建单位、各相关专业间的沟通交流,主体工程设计要全面考虑水土保持需求,为构建科学有效的水资源配置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提供基础。

猜你喜欢

分区水土保持水资源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章程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
生态水利工程在水资源保护中的运用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贵州省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
水资源(部级优课)
上海实施“分区封控”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大型数据库分区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