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认识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农产品

2023-01-04康升云潘华刘晶晶邱璐李萍彭薇汪江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转基因安全性生物

康升云,潘华,刘晶晶,邱璐,李萍,彭薇,汪江*

(1.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西 南昌 330046;2.南昌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自20世纪80年代转基因技术问世以来,转基因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工业、农业、环保、能源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经济社会效益[1]。有关转基因产品安全问题一直存在争论和争议,同时全球范围的农业转基因应用在争论中不断扩大,尤其是转基因农作物得到大面积推广。农产品是人类食物的直接或间接来源,转基因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部分研究者认为转基因农产品食用后对人体有害,甚至将癌症发病率上升、生育能力降低等直接跟转基因食品挂钩[2]。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转基因相关安全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1 原理和安全性

1.1 原理

在自然界中,组成生命蛋白质的氨基酸只有20种,由蛋白质结构(包括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机构、四级机构)的差异呈现出生物多样性和生命的丰富多彩。蛋白质结构由生物的遗传基因决定的,基因就是具有遗传效应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片段[3],病毒等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糖核酸(RNA)。

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了DNA双螺旋模型[4],开启分子生物学时代,使遗传的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DNA是一种长链聚合物,基本结构为脱氧核苷酸(包括1分子含氮碱基、1分子磷酸、1分子脱氧核糖)。组成脱氧核苷酸的4种含氮碱基分别为腺嘌呤(A)、胸腺嘧啶(T)、胞嘧啶(C)、鸟嘌呤(G)。构成RNA的碱基包括腺嘌呤(A)、脲嘧啶(U)、胞嘧啶(C)、鸟嘌呤(G)。生物的遗传基因由5种含氮碱基排列组合编码而成。因此,从分子水平来看,各种生物的遗传结构具有统一性,转基因生物的基因不存在特殊差异。

转基因技术在农业上主要用于分子生物育种[4]。转基因生物(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GMO)是指利用重组DNA技术将外源基因整合到受体生物基因组中,产生的具有目标性状的生物体,包括转基因植物、动物和微生物[5]。与传统杂交育种相比,转基因育种最大的特点是打破了物种界限,实现了遗传物质交流和遗传基因组合,具备了把来源于不同物种基因集中到一起的可能。在自然界中基因突变是普遍存在现象,转基因也可以看成是突破物种界限的爆发式基因突变。因而,转基因技术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范围和应用前景。

1.2 安全性

转基因技术具有两面性,好的方面,可以把人们需要的好基因整合到一种生物,使其具备多种优良性状或优良品质,服务于农业生产生活。如转抗虫基因农作物可以有效抵抗害虫[6],转抗病基因的农作物可以减少病害[7],转特殊基因的农作物可以用来生产药物蛋白质或重组疫苗[8]。不利方面,转基因技术可能被滥用,把具有破坏性的基因整到一起,形成大怪物或有害生物,给生产生活带来不良影响,甚至起毁灭性破坏作用。如多种耐除草剂基因导入植物中可能形成“超级”杂草,多个致病基因整合到一起可能形成“超级”病毒、“超级”细菌。

作为一种分子生物学手段,转基因技术本身并不存在安全与不安全之说。以核技术为例,很多人谈到核技术想到的是放射性辐射,在实验室、工厂、医院等存在核辐射的地方有醒目的放射性警示标志,提示大家存在危险。核裂变、核聚变可以瞬间产生大量能量,用于制造原子弹和氢弹可以产生毁灭性爆炸,用于民用发电则可以持续输出电能。此外,核技术还可以用于农业核辐射育种、医学肿瘤放疗等,产生积极作用和良好治疗效果。同样,转基因技术没有必要反对,而要通过发展因势利导,发挥积极作用,扼制负面影响,使其最大限度造福人类和造福社会。

2 转基因农产品安全性

转基因农产品安全的评价准则应该是客观的、具体的,可以参照转基因食品相关的管理规定。世界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编著的食品法典,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基本原则包括:不会产生毒性而直接影响健康;不存在致敏原,不会引起过敏反应;不存在有毒性或相关特性的组成部分;转入的特定基因可以稳定遗传;不会因基因变化而产生其他非预期影响。食品法典在法律上不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但是鼓励世界各国的标准与之协调一致,有利于转基因产品在国际间的流通[9]。

2.1 国际社会对转基因食品普遍持积极态度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认为“在国际市场上流通的转基因产品均已获得安全监管,不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2018年,国际毒理学学会(Society of Toxicology,SOT)对转基因作物的声明,确认了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每一个新的转基因事件都经过了监管部门评估;在近20年里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转基因作物有可能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10]。

2.2 我国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非常明确

2018年7月13日,我国农业农村部在官方网站正面回答全国人大代表有关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11],从生产和消费实践看,政府批准上市的转基因产品是安全的。自1996年转基因农作物开始商业化种植,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十亿人消费转基因食品,没有发生过一起经过证实的安全问题。同时,科学界对转基因的安全性进行了长期跟踪研究,结果表明上市的转基因产品是安全的。

2.3 多数科学家对转基因食品持肯定态度

经过长期大量的研究,没有可靠证据表明转基因食品会对人类和脊椎动物健康产生不利影响[12]。至今在国际公认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有关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文献中,绝大多数研究得出的结论支持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少数公开报道认为转基因生物存在食用或环境安全性问题,大多在后期被科学界或相关权威机构从方法或结果验证上予以否定。

3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

3.1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模式

世界上主要国家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安全管理基本上都采取了行政法规和技术标准相结合的方式,主要管理模式分为三种[13]。一是以产品为基础的美国模式。美国对转基因食品持积极支持的态度,认为转基因生物与非转基因生物没有本质的区别,监控管理的对象是生物技术产品,而不是生物技术本身。二是以研制过程为基础的欧盟模式。欧盟认为重组DNA技术有潜在危险,不论是何种基因、哪类生物,只要是通过重组技术获得的转基因生物,都要接受安全性评价和监控。对转基因产品采取“预先预防态度”,不仅针对GMO及其产品,而且针对转基因生物的管理基于研制过程进行监管。三是中间管理模式。我国属于这一模式,既对产品又对过程进行评估,兼顾生物产品与研发过程的安全性。

3.2 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

我国政府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科研和安全管理工作,建立了规范严格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安全评价体系与安全监管体系,涉及转基因安全评价、标准制定、体系建设、进口加工审批、标识管理和监督管理等多个环节。有关农业转基因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审批办法》《转基因植物安全评价指南》《动物用转基因微生物安全评价指南》《转基因动物安全评价指南》《进出境转基因产品检验检疫管理办法》等。转基因育种有很严格的审批程序和标准,需要通过安全评价(食品安全、环境安全)、品种审定、种子生产许可、种子经营许可、生产加工许可等步骤,才能进入商业化生产。

2021年,农业农村部对已获得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的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和抗虫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开展了产业化试点[15]。目前,我国已批准转基因大豆、棉花、木瓜、油菜、甜菜和玉米等转基因农产品进口,批准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只有棉花和番木瓜。我国市面上销售的圣女果(小番茄)、彩椒、紫薯、甜玉米、紫土豆、紫山药、紫甘蓝、小黄瓜等带种子或具有繁殖力的农产品[16-17],均为非转基因产品。

猜你喜欢

转基因安全性生物
探秘转基因
生物多样性
两款输液泵的输血安全性评估
转基因,你吃了吗?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某既有隔震建筑检测与安全性鉴定
第12话 完美生物
加强广播电视信息安全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