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做好动物疫病紧急流行病学调查的思考

2023-01-04靳宇田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流行病学病因疫病

靳宇田

(阜阳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安徽 阜阳 236000)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动物及其产品贸易流通大幅增加,同时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除供食用外,还用于役使、观赏、演艺、伴侣、救援等方面,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风险随之加大。不容忽视的是,70%的动物疫病可以传染给人类,75%的人类新发传染病来源于动物或动物源性食品。目前世界已知的人畜共患病多达200多种[1],给相关从业人员和消费者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和危害。流行病学调查在动物疫病防控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实现动物疫病防控的基础,也是应对动物疫情的有效手段。

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是指通过询问、信访、问卷填写、现场查看、监测、实验室检测等手段,系统全面地收集与动物疫病事件相关的数据和资料,在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符合逻辑的病因结论或病因假设的线索,预测疫病暴发或流行趋势,进而提出动物疾病防控措施和建议[2]。根据调查方式不同,可分为抽样调查与普查;根据调查时间顺序的不同,可以分为纵向调查和横向调查;根据调查目的和任务不同,可分为常规调查、紧急调查、专项调查以及指定调查等。

常规调查主要应用于重点区域关键环节的调查,专项调查主要针对动物疫病特定问题开展调查,指定调查一般指特殊时期特别情况调查。紧急调查主要应用于新发、突发、重大动物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等工作中,强调到现场去解决现实问题,运用现场流行病学和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及时做出科学的调查结论,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1 紧急流调的特点

一是时效性。主要面对外来动物疫病入侵、重大动物疫病暴发或突发流行性人畜共患病等,必须尽快予以回应和解决。二是复杂性。调查经常面对不明原因疾病和事件,且涉及跨地区调查、多部门配合、责任追究等问题。三是双管性[3]。一般调查的同时需要采取处理措施,且可能受到紧急情况的制约,调查深度受到一定限制。四是社会性。调查过程经常面对养殖、屠宰等畜牧从业者,调查结果有时需要向公众和传媒公开。五是合法性。调查一般由县级及以上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开展,既要求调查者依法依据调查,又要求被调查者在法律允许范围内配合调查。六是证据性。调查材料要全面、真实、准确,结论要充分依靠实验室支持。

2 紧急流调的流程

2.1 准备与组织

在接到疑似疫情报告后,要进行初步核实,确认突发疫情,应立即根据具体情况成立调查组及时赶赴现场开展调查。调查组人员应包括动物疫病防控、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消杀等专业人员。其次,要有充分的物资准备,必备的防护设备,采样、拍照工具等。最后,需要做好实验室检测等各方面的技术支持准备工作。

2.2 核实疫情

进入现场后,要核实疫情。首先是了解发病情况,包括发病动物种类、发病数量、死亡数量、免疫情况、发病过程、诊断情况等,从流行病学角度对疫病进行初步判断。然后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判断。参照相应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表,采集有关信息,填写调查表。要了解疫点、疫区、受威胁区及当地畜禽养殖情况。同时,还应当通过对临床特征分析,初步确定传播途径。例如,有呼吸道症状就可能是呼吸道传染病,有消化道症状就可能是消化道传染病,有此可判定其相应的传播途径,这对尽快采取控制措施至关重要。

2.3 确定暴发或流行

一般疾病的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均比较集中,病例数超过预期时,可初步认定暴发或流行的可能。

2.4 建立病例定义

紧急调查中的病例定义不完全等同于病例的诊断,一般是根据畜禽的发病时间、主要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分布特征和实验室检测指标等内容建立,定义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可疑病例。

2.5 核实计算病例数

建立病例定义后,工作人员要对周边区域或高风险区域内的所有病例进行筛检,并通过个案调查、追踪溯源、指定范围排查等多种途径,尽可能的找到所有病例。

2.6 描述三间分布

掌握相应数据之后,大多疾病均具有特异性的流行病学特征,因此,在现场流调中,通过对疾病时间、空间和群间分布的描述(即三间分布),可以确定疾病的高危畜群及防制的重点区域,从而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2.7 形成假设和验证假设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科学的归纳和演绎是形成假设的关键环节。在实际工作中,假设应包括传染来源、传播方式以及流行因素和易感动物等。初步的假设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有多个。在假设的基础上还要提出初步的处理方案。在验证假设时,应结合临床、实验室和流行病学资料,遵循病因推断的原则,用事实验证假设。

2.8 完善调查

为使现场调查更加完善,需要根据病因假设,重新回到现场中去,综合运用多种调查方法,补充更多的证据,发现更多的病例,精确掌握高危动物群体并界定疫情事件的波及范围,进一步评价诊断方法和控制措施的效果。同时注重对干预效果的评价,这也是验证病因假设的重要手段之一。

2.9 实施控制措施

疫情初期,由于病因假设尚未形成,可采用一般性或非特异性的措施,例如封锁、消毒、监测,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等。而随着病因假设的不断完善和暴露因子的不断明确,控制措施调整要不断地跟进。在假设得到验证后,由于对疫情的病因、危险因素以及高危动物群体已非常清楚,就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如进行紧急免疫、扑杀、无害化处理措施等。一般来说,判断控制措施效果的标准是从采取措施之日起,经过疾病一个最长的潜伏期后,是否有新病例出现。

2.10 总结报告

调查过程中和调查结束后,调查者应尽快将调查过程整理成书面材料,记录好疫情发生的经过、调查步骤和防治措施的效果。

3 注意事项

3.1 坚持现场为起点

一切判断、措施要基于对现场情况的全面把握。一是判断疫情。疫情信息最初可能来自养殖场、基层防疫部门、流行病学监测点常规和紧急报告,调查人员要及时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判断疫病流行规模,为后续工作提供意见建议。二是建立病因假设。建立病因假设,主要运用科学的逻辑推理方式,在已有的调查资料、别人的经验、对疫病自然史的了解及其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每一次疫情都有它的特殊性,所以紧急调查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凭空臆断。

3.2 准备工作在日常

紧急流行病学调查是一项系统工程,充分、完善的准备工作是确保紧急调查正常进行的前提。准备工作不仅仅指物资储备,还包括应急预案、调查方案、调查问卷的研究设计,对调查人员的业务培训、实践演练、组建分工等,都是为现场调查、描述三间分布、提出假设、完成论证等关键步骤的落实提供便利,目的是节省调查时间,尽快形成报告总结,实现及时有效控制疫情。

3.3 积极利用新技术

有些疫情涉及责任追究或影响企业经营,调查者很难直接通过询问、查阅资料获得关键、可靠的信息。需要通过对发病动物进行养殖或调运信息监察对比、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测来获取真实可信的证据。同时,大数据[4]、健康码等新型科技手段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的成功应用,值得学习借鉴。

3.4 注重多部门配合

紧急流调面对的局面一般相对复杂,经常需要公安、卫健、市场监管等部门的配合。如面对突发性人畜共患病等疫情时,调查组成员应包括卫生健康、公安等部门人员,通过加强部门间信息交流,提高调查效率。面对外来动物疫病暴发等情况时,调查组要加强与当地海关、交通部门的配合等[5]。

3.5 调查服务于大局

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要注重双管性,既要及时提供处置措施建议,又要查明病因做好长效防控。但有时面对急性、理性传染病暴发,或重大疫病大规模流行时,为保障动物卫生安全及公共健康,要做到边调查边干预,或干预优先于病因调查。如160多年前,英国医生John Snow在当时病因未明的情况下,利用病例分布的标点地图法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得出“霍乱是经水传播”的科学论断,成功控制了霍乱在当地的传播和流行,成为流行病学调查有效协助疫情防控的典型案例[6]。

猜你喜欢

流行病学病因疫病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昆明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调查
儿童医院临床分离多重耐药菌的流行病学分析
梨火疫病的识别与防控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老年眩晕患者的病因分析及治疗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下)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上)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