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乡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现状和对策

2023-01-04张绍河李海揭靓容朱俊刚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东乡粪污资源化

张绍河,李海,揭靓容,朱俊刚

(1.东乡区黎圩镇人民政府,江西 抚州 331800;2.东乡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3.东乡区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4.东乡区孝岗镇人民政府)

1 背景与现状

1.1 背景

畜禽养殖粪污治理关系到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污染问题已经日益引起国家和民众的高度重视,做好畜禽粪污治理是打好农业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课题。2017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的意见》(国办发〔2017〕48号)文件,启动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对全国各地养殖场的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提出了具体要求。2021年,东乡区生猪饲养量139.33万头,其中存栏54.18万头,出栏85.15万头;牛羊存栏饲养量1.51万头,其中牛存栏1.09万头,羊存栏0.42万只;家禽存笼266.52万羽,其中蛋鸡95.08万羽,肉鸡139.4万羽,肉鸭32.04万羽,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全区畜禽养殖产生粪污总量为116.13万t,其中固态干粪36.8万t、液态粪污79.33万t。

1.2 现状

东乡区是传统养殖大县,尤其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生猪养殖和21世纪初兴起的肉禽养殖,规模养殖发展日益壮大,养殖粪污治理的矛盾日益突显。自2016年实施畜禽粪污整治养殖三区划分以来,通过综合整治和标准化示范创建,东乡区畜禽养殖业已经走向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资源化的绿色发展轨道,有的养殖场逐步进入花园式、观光式、产业融合式的生态模式。以生猪养殖为例,到2021年底,全区已有327家养殖场完成了畜禽粪污干湿分离、节水改造和雨污分流,干粪发酵制肥和粪污处理后资源化循环利用。全区养猪场已建成固体粪便处理设施19 865m2,液体粪污处理设施147 913m3。区域内5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基本建立了与周边田地的资源循环利用,附有配套的田(林)地进行粪污资源消纳。尽管东乡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取得一些成效,但也存在粪污处理配套设施设备不足、处理产品推广应用不易的问题。

2 主要做法

2.1 政策推动

东乡区政府出台了系列务实政策,推动养殖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按照“生态、环保、高效”的总目标,坚持整体规划、市场运作、生态养殖、环保达标的原则,推动畜禽养殖场粪污治理力求实现标准化建设、减量化生产、资源化利用、达标化排放。全区整体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建设方案,制定畜禽污染防治第一责任人。关停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整治非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的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养殖废弃物清洁生产、循环利用,实施规模化养殖场污染防治配套设施建设奖补政策和管理运行考核办法等举措。

2.2 完善设施

东乡区政府利用政策资金统筹规划建设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集中处理中心。在圩上桥镇和甘坑林场两个养殖重点地域规划建设畜禽粪污资源集中处理利用中心。处理中心建成后可对周边半径30km以内的养殖场的粪污进行收集并集中处理。养殖场自行建设粪污转运接口,通过粪污专用罐式运输车运输到集中处理中心进行无害化处理。

2.3 源头治理

东乡区政府统筹资金、整体推进畜禽粪污治理工作。从畜禽粪污源头着手实施减量化干清粪模式,开展养殖设施改造,采取粪污干湿分离、雨污分流、节水改造和异位发酵床等工艺,控制养殖污水排出量。目前全区有130家规模化养殖场已建设或正在建设异位发酵床。

2.4 落实资金

东乡区政府通过上级资金和生猪大县奖励资金鼓励养殖场进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改造,采取养殖场报备方案自行先建设,通过环保验收后“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粪污治理建设工程扶持。2017年以来,200家养殖场落实畜禽粪污资源改造奖励粪污治理补助资金1 000多万元。

2.5 探索模式

主要探索畜禽-沼(肥)-林果、畜禽-粪-肥-菜等循环模式。推动畜禽养殖场与种植大户结对,鼓励土地成片流转,将腐熟的干粪、沼渣制作有机肥用于林果蔬菜种植,实现畜禽粪便就近转化利用;沼液、尾水经管道输送至贮存池或灌车运输到贮存池,用作种植灌溉或叶面肥使用。

2.6 重视利用

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沼气。为充分利用变废为宝,粪污处理设施配套建设沼气贮存设施,用于养殖场生活燃料和养殖生产保温供能,富余的沼气还可以供周边村民用于生活燃料,有效地节约养殖成本,改善养殖场和农村居民能源使用结构。

2.7 加强管理

区政府从职能部门抽调人员成立了区畜禽污染整治办公室,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全区畜禽粪污治理工作,加强养殖粪污治理规划建设、巡查运行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改正或移送执法部门查处。同时设立投诉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对违规排放的养殖场实行从严处罚。

3 主要问题

3.1 养殖企业资金投入不足

近年受疫情和市场影响,养殖业收益大幅削减,甚至出现亏损,养殖粪污处理设施建设主要依靠政府资金扶持。面对东乡区畜禽养殖点多、面广、量大的局面,政府补助资金毕竟有限,使得部分粪污处理建设项目进展缓慢。一些养殖场由于缺乏资金,只建设了简单的堆粪和污水处理设施,配套设施没有跟进,粪污处理与综合利用不能够完全消纳全区畜禽粪污。

3.2 种养结合利用推广不易

农业生产重化肥、轻有机肥问题突出,导致畜禽粪肥还田难。养殖与种植主体分离,规模养殖的不种地,规模种地的不养殖,客观上造成了粪肥还田的障碍。受资金、技术等因素制约,末端利用基础设施如沼液输送管网等配套不完善,有机肥使用推广难度大,能源化、肥料化利用渠道不畅通。此外,相关质量标准不完善,粪肥、沼肥等质量技术参数不规范,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和还田利用技术需要进一步规范和推广。

3.3 粪污处理资源利用配套不够

东乡区是典型的南方湿热气候,四季分明冬冷夏热,养殖场用能冬多夏少。粪污处理产生的能源沼气,夏季富余而冬季不足,夏季产生的大量沼气资源常常被直接浪费。粪污处理产生的尾水或沼液因配套设施不够而未发挥作用。大量沼液受运输成本的影响,只能就近使用或暂存在养殖场旁边的氧化塘里。

4 对策与建议

4.1 统筹规划,整区推进

按照“养殖三区划分”规划,充分考虑畜禽养殖现状和农林业种植实际情况,统筹粪污治理规划,整区推进粪污处理措施。立足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牧业发展要求,结合土地承载消纳利用粪污能力,科学制定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和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技术路线并分场施策,依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实施粪污治理工程改造整区推进。

4.2 源头改造,集中处理

加强养殖场用水管理,实施干清粪、节水改造和雨污分流等措施控制总量。重点改进建设干湿分离、雨污分流、污水收集处理系统,配置漏缝地板、自动刮粪板等干清粪设施,配备固液分离减量设备,从源头上减少粪污处理量。

建设粪污集中处理中心,示范带动养殖场对粪污处理进行收、贮、运等资源化利用配套工程建设。粪污集中处理中心收集周边中小规模畜禽养殖场产出的粪污,通过市场化运作集中处理,开拓生产有机肥项目,在制作有机肥基础上,扩展有机质培养基、有机质液态肥生产,解决中小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成本高、建设管理不周的压力。

4.3 种养结合,因地消纳

政府发挥服务桥梁作用,以种植大户为依托,以粪污集中处理中心为主体,积极引导处理中心与种植农户建立紧密合作、互惠互利的有机循环生产链。宣传鼓励种植使用有机肥,培育土壤肥力,提升农产品品质,支持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园区等建设田间储存池、铺设运输管网等设施,解决有机肥还田方便、使用见效问题。

根据全区农林果业发展特点和环境土壤承载能力进行合理指导粪污处理产品使用,依托东乡蓝莓产业、蔬菜产业等特色农业发展需求,探索适合作物种植、土地消纳的技术数据标准,合理配置应用粪肥资源,大力发展有机农资商品市场。

猜你喜欢

东乡粪污资源化
煤化工废水资源化回收及深度处理技术
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任重道远
CO2资源化回收技术分析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退役三元材料资源化利用研究新进展
东乡记忆
一个我从未抵达过的地方——东乡
快乐东乡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