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推进碳中和的路径创新与政策协同

2023-01-04郑馨竺

中国环境管理 2022年1期
关键词:福祉共同富裕以人为本

郑馨竺

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与落实是中国践行“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务实之举,是以推进民生福祉普惠均衡为初衷的正义之举,碳中和愿景下的路径选择和政策设计亟须将人民福祉置于减排决策的中心。学界就福祉研究的一个重要共识是:福祉不仅包含经济效益,更涉及人类其他需求的多个维度。构建基于福祉的气候变化减缓框架,而非简单的经济效益度量,有利于协同应对气候变化与民生领域的多重挑战,真正推动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此,需要在推进共同富裕、改善社会公平、倡导低碳生活、引领国际规则、加快技术创新等领域科学谋划、系统部署、精准施策。

(1)推进共同富裕,提升获得感。实质性地推进共同富裕是碳中和进程中不容忽视的关键任务,合理设计的碳中和路径也蕴含着协同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契机。碳中和开启了广泛的社会经济变革,有利于突破体制障碍,重构行业价值链,倒逼产业升级,创造更多绿色投资与就业机会,孕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此外,碳中和创造了扭转地域不平衡发展和改善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机遇。依托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生态碳汇等项目,科学设计碳配额机制和碳定价政策,可加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加强碳中和实现路径与乡村振兴、西部大开发等共同富裕战略的有效衔接,使得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人群成为碳中和进程的净受益者。

(2)改善社会公平,提升归属感。碳中和实现路径带来的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变迁不可避免,维持社会稳定、促进公平正义是转型的重中之重。需解决减排责任公平分配、减排成本公平分担、减排效益公平分享等关键科学问题,设计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制定公正透明的制度体系和决策程序,保证公众的意见能够被倾听和尊重;充分认识转型在不同地理空间、城乡形态、人口群体之间造成的异质性影响,及时矫正可能出现的不公平现象,提前部署因地制宜的公正转型方案。值得一提的是,公正转型的概念不能完全照搬套用国外经验,要立足中国国情设计本土化的政策方案,避免因概念舶来“水土不服”造成政策扭曲。

(3)倡导低碳生活,提升满足感。亿万民众的行为改变蕴含着巨大的减排潜力,在保障居民福祉的前提下推动消费侧减排,是推进碳中和进程的必经之路。然而,不同人群的碳排放特征和对福祉的主观感受不尽相同,为真正实现碳排放与保障居民福祉的脱钩,还需要加强三个方面的引导和干预:一是厘清个人行为改变的驱动因素与触发机制,识别在不影响福祉前提下的需求侧减排潜力,开发福祉视角下评估需求侧减排措施优先序的工具方法;二是发挥社会治理和企业创新在人们行动改变方面的作用,打好政府、企业、社区、居民的“组合拳”,构建碳普惠体系,建立激励机制调动社会各界资源参与减排行动,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三是加强以建筑环境和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硬基础设施”建设与以行为习惯和社会规范为核心的“软基础设施”建设,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

(4)引领国际规则,提升安全感。积极推动共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实现从参与者到贡献者再到引领者的角色转变,是协同推进碳中和进程与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的有效路径。具体而言,需要开展三方面的探索:一是就全球气候治理的政策、法律、技术、标准、方法的架构设计与制定研究提出中国方案,从对标对接到探索引领,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规则制定贡献中国智慧;二是持续跟踪国际气候行动动态,研判碳关税、绿色产业标准制定、国际金融机构绿色融资等相关国际气候行动对中国可能带来的影响,提出应对方案;三是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在关切本国人民民生福祉的同时,考虑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诉求,着重在技术、资金等议题上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大权益,大力推动建设全球发展伙伴关系,促进各国共同繁荣。

(5)加快技术创新,提升自豪感。碳中和进程将从根本上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加快我国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和技术原创能力的提升,助力抢占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先机。为了落实创新惠民,需要在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的全链条上助推社会技术供应系统低碳转型。技术开发方面,继续提升碳中和基础科学研究能力,积极研发可实现系统变革的颠覆性技术,出台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扶持政策,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打造重大创新策源地。技术推广方面,建设绿色低碳技术示范工程,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开展国际技术合作,推动碳中和技术转移转化与落地实践。技术应用方面,加快能源绿色转型和传统产业生产技术更新换代,全面变革建筑交通等终端领域的节能低碳技术,投资孵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负碳技术。

本期笔者联合《中国环境管理》编辑部策划推出的几篇文章反映了在上述领域的积极探索。杨建勋等从多个维度梳理了气候变化对民生福祉的损害风险,并揭示了碳中和进程中的潜在转型风险;郑馨竺和梁安妮分析了碳中和与缩小贫富差距协同治理的理论逻辑、影响机制和实践路径,为协同促进碳中和与共同富裕的路径选择提供决策支持;刘文玲等识别了不同消费实践领域中潜在的减排措施,从指南构建、供需联动、政策落地和社会规范引导等方面针对消费侧解决方案提出建议;曾桉等剖析了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评估了其对我国经济产业、出口贸易以及全球气候治理等多方面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宋欣珂等和李晋等分别从负碳技术商业化和行业减排技术路径两个角度,揭示了技术创新在碳中和实现路径中的重要作用。这些研究共同组成了促进碳中和与民生福祉协同增效的工作缩影。

碳中和是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高质量发展之魂,民生福祉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从增进民生福祉的角度减缓气候变化,不仅为气候行动提供激励,为减排雄心争取更广泛的支持,更对气候政策设计与路径选择提出更高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处理好减缓气候变化与补齐民生短板之间的关系,统一好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长远使命和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紧迫任务之间的关系,持续强化协同意识,不断深化政策融合,以碳中和为杠杆,撬动普惠民生福祉的更大力量。

猜你喜欢

福祉共同富裕以人为本
黄河流域城乡居民福祉测度及其时空演变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福祉与福祉学的基本理念与宗旨
如何理解福祉与福祉学及其实践
高校日语专业开设日语社会福祉学课程探究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