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蜻教授诊治绝经前后诸证经验*

2023-01-04周建惠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2年9期
关键词:肾阳虚酸枣仁肾气

周建惠,郑 娜,周 蜻

(1.昆明市中医医院,云南 昆明 650011;22.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 昆明 650021)

绝经前后诸证是指女性在绝经期前后时期,出现阵发性烘热出汗或五心烦热,易怒易激,面色潮红,失眠多梦,精神疲惫,头晕耳鸣,心悸胸闷,腰、膝酸胀或疼痛,亦或伴月经紊乱等症状。本病多发生于49岁左右。这些症状在绝经前后月经紊乱时就开始出现,一般持续到绝经后2年,只有少部分患者症状持续至绝经5-10年才缓解或消失。近年来,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快速发展,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逐渐增加,家庭和睦关系较前明显紧张,导致妇女绝经前后诸证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疾病发生的年龄逐渐年轻化。

周蜻教授为云南省名中医,国家级名中医易修珍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为易修珍名医工作室主要负责人,从事中医妇科疾病临床工作30余年,对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为周蜻省级师带徒学术经验继承人,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周蜻教授诊治绝经前后诸证的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绝经前后诸证的发生与女性的生理特点密不可分。《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1]。

妇女在“七七”之年,肾气逐渐衰少,天癸也逐渐衰少,生殖功能日渐减退,生殖器官日趋萎缩,女子绝经。最后,天癸竭绝,丧失生殖功能而进入老年期。肾气可分为肾阴、肾阳两部分,是维持阴阳之根本。若肾阳虚,则温煦脏腑作用减退,出现精神不振、腰膝冷痛、畏寒而肢冷、尿清便溏等虚寒性病证。若肾阴虚,则抑制、滋润等作用减退,则致脏腑功能亢奋(虚性),出现精神躁动(虚性)、烘热出汗、面色潮红,口燥咽干等虚热性病证。同时阴阳消长,阴损及阳,阳损及阴,也会出现阴阳两虚的症状。

肾为脏腑之本,无论是精、气,还是阴、阳,肾与他脏之间,存在着相互资助和相互为用的动态关系[2]。肾气渐衰,导致肾中的阴阳不平衡,同时,多累及心、肝(胆)、脾(胃)等多个脏腑,出现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等错综复杂的临床证候[3]。绝经前后诸证可概括为4种临床常见证型:肝肾阴虚,虚火上扰型;胆胃失和,痰热扰心型;脾肾阳虚型;肾阴阳两虚型。

2 临证经验

2.1 辨证要点

2.1.1 辨阴阳 不同的病证可出现相同的症状,如头昏、心悸、失眠、腰脊骨痛、足跟痛等,既可见于肾阴虚证,亦可见于肾阳虚证,但阴阳属性不同,治法迥异。因此辨证应结合更年期的特殊生理、诱发因素等结合舌脉综合分析,识证的属性。

2.1.2 辨脏腑 本病本虚在肾。肾气既乏,心无以济、肝失所养、脾失于滋[4]。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肝血不足与肾精亏虚多相互影响,故出现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肝肾阴虚的症状。若肝气不舒,导致胆胃不和,日久痰热内生,出现胸闷胁痛,胃脘不适,口苦,心烦等症状。脾肾先天后天相互滋生,肾阳虚或脾阳虚均可致脾肾阳虚,可见形寒肢冷、面浮肢肿、大便溏薄等症状。

2.2 常见证型辨证治疗

2.2.1 肝肾阴虚,虚火上扰证 主要证候:经断前后,五心烦热,潮热伴汗出,腰酸膝软,口干咽燥,眠差、多梦,头晕、耳鸣,心悸。舌红少津,少苔,脉细数。

证侯分析:经断前后,天癸将绝,肾阴逐衰,“精血同源”,肝血不足,肝肾阴虚,上窍失养,故头晕、耳鸣;腰为“肾之府”,肾又主骨,肾精亏血少,故腰酸膝软[5];肝肾阴虚,虚阳上越,故潮热伴汗出;虚火上扰,心神失养,故眠差、多梦,心悸;阴虚内热,津液不足,故五心烦热[5],口干咽燥;舌红少津,少苔,脉象细数,为肝肾阴虚之征。

此证主要病机是肝肾阴虚,虚火上扰,故治疗以滋养肝肾,清心安神为主。方用知柏地黄汤合酸枣仁汤加减,基础方如下:生地15 g,山茱萸15 g,山药15 g,炒泽泻15 g,丹皮15 g,茯苓15 g,炒知母12 g,炒黄柏15 g,炒酸枣仁20 g,川芎10 g,浮小麦20 g,荷叶10 g,合欢皮15 g,炒柴胡10 g,甘草5 g。

2.2.2 胆胃失和,痰热扰心证 主要证候:经断前后,眠差梦多,烦躁而易怒,胸闷胁痛,胃脘不适,口苦,心烦,头晕、耳鸣,便干;舌质黯红,苔薄黄腻少津,脉弦滑略数[3]。

证侯分析:经断前后,肾水亏虚,水不涵木,则肝火上炎,表现出烦躁而易怒,头晕、耳鸣等症;胆属甲木,胆失其常,木郁不达,胃气不和,化热生痰[7],痰热阻滞,气机不畅,故胸闷胁痛,胃脘不适;痰热上扰心神则眠差梦多;胆火郁热,见口苦,心烦;胆火熬津灼液,肠道失润,故便干。舌质黯红,苔薄黄腻少津,脉弦滑略数[3]为胆胃失和,痰热之征。

此证主要病机是胆胃失和,痰热扰心,故治疗以调和胆胃,清热除痰为主。方用温胆汤合酸枣仁汤(胆枣汤)加减,基础方如下:法半夏10 g,竹茹10 g,,炒枳实15 g,陈皮10 g,茯苓15 g,炒酸枣仁20 g,炒知母15 g,川芎10 g,浮小麦30 g,珍珠母20 g,荷叶15 g,首乌藤15 g,甘草5 g。

2.2.3 脾肾阳虚证 主要证候:经断前后,头晕、耳鸣、健忘,腰膝冷痛、手足不温、肢体困重、神疲乏力、面浮肢肿、脘腹胀闷、纳食少、大便溏,舌淡黯,苔白,脉沉细而缓。

证侯分析:经断前后,肾气渐衰,肾主骨生髓,肾虚不能冲养髓海,故头晕、耳鸣、健忘;肾阳虚,阳气不足,不能温煦外府、四末故腰膝冷痛、手足不温;肾阳虚,脾土不能温运,致面浮肢肿,便溏;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故气虚,故肢体困重、神疲乏力;脾虚运化乏力故脘腹胀闷、纳差;舌淡黯,苔白,脉沉细而缓,为脾肾阳虚之征。

此证主要病机是脾肾阳虚,故治疗以健脾温肾为主。方用温胞饮加减,基础方如下:巴戟天15 g,炒补骨脂15 g,炒菟丝子15 g,肉桂6 g,炒杜仲15 g,白术15 g,山药15 g,芡实15 g,党参15 g,浮小麦15 g,炒柴胡12 g,合欢皮15 g,炒酸枣仁15 g,苡仁15 g,法夏12 g,甘草5 g。

2.2.4 肾阴阳两虚证 主要证候:经断前后,忽寒忽热,潮热出汗,月经紊乱;头晕、耳鸣,腰膝冷、痛;舌淡,苔薄,脉沉而弱。

证侯分析:经断前后,肾气渐衰,阴阳失调,营卫不和,则忽寒忽热,潮热出汗;肾开窍于耳,脑为髓之海,肾虚精亏[8],不能上养,则头晕、耳鸣;肾气渐衰,冲任失调,故月经紊乱;肾阳虚,阳气不足,外府、经络失于温煦,则腰膝冷、痛。舌淡,苔薄,脉沉而弱,均为肾阴阳俱虚之征。

此证主要病机是阴阳俱虚,故治疗以阴阳双补为主。方用一贯煎合二仙汤加减,基础方如下:生地15 g,枸杞子15 g,当归15 g,北沙参15 g,麦冬15 g,仙茅15 g,淫羊藿15 g,巴戟天15 g,黄柏15 g,知母15 g,浮小麦20 g,夜交藤15 g,甘草5 g。

3 讨论

3.1 辨证分型与专病专方专药相结合 本病辨证分为4型,在辨证选方上其中两型均加专方“酸枣仁汤”加减。酸枣仁汤具有镇静催眠、脑保护、改善记忆、改善睡眠时相结构、抗抑郁、抗焦虑等神经药理作用[9],能明显改善绝经前后诸症的失眠、抑郁、焦虑。本病4型都加用专方:“甘麦大枣汤”加减。王晓波等[10]发现,在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中,甘麦大枣汤组体内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水平升高,可有效缓解抑郁,同时能改善睡眠等临床症状,且有效率高于西药组。根据病人的体质、疾病特点及其它伴随症状,选用专药,以提高临床疗效[11]。专药:合欢皮、首乌藤、荷叶、炒柴胡。少佐合欢皮、首乌藤安神药,解郁安神,辅助改善睡眠。少佐荷叶、炒柴胡升阳药,升清阳,降湿浊,健运脾胃。

3.2 补肾为主 本病肾虚为本。4个证型中有3个证型都是肾虚,针对肾阴虚型用知柏地黄汤滋养肝肾为主;针对肾阳虚型用温胞饮温肾健脾为主;针对肾阴阳两虚型用二仙汤合一贯煎阴阳双补为法。

3.3 注意调治肝胆 肝肾同源,肝胆表里相关。绝经前后肾气渐衰,母病及子,故绝经前后诸证也与肝胆关系密切。肝主疏泄,分泌胆汁;胆附于肝,藏泄胆汁[11]。两者协调并合作,疏调通利胆汁于小肠,帮助脾胃消化饮食物。若肝气不舒,则胆汁不疏;而胆腑内蕴湿热,也可影响肝气疏泄;最终均可导致肝胆气滞、肝胆内生湿热、肝火、胆火内生等。故见烦躁易怒、头晕目眩、月经紊乱、失眠多梦等。临床上周蜻教授同调肝胆,同时对兼有气滞者,佐理气之药;兼有痰阻者,佐化痰之药;兼有热者,佐清热之药。

3.4 重视调养后天脾胃 肾为先天,脾为后天。绝经前后肾气渐衰,肾虚及脾。脾与胃互为表里,同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13]。若脾失健运,可致胃纳不振;胃气失和,也可致脾运失常[14],气机不畅;故绝经前后诸证见纳少便溏、面浮肢肿、脘腹胀闷等症状。临床上周蜻教授常选方温胞饮、温胆汤多注重调整脾胃功能。

猜你喜欢

肾阳虚酸枣仁肾气
自拟补肺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证)的临床研究
酸枣仁复配制剂改善小鼠睡眠功能的研究
参附仙桂汤直肠用药联合穴位贴敷及隔姜灸治疗肝硬化腹水(脾肾阳虚型)疗效观察
孩子胆小补补肾气
孩子胆小,补补肾气
酸枣仁行情出现上扬
夏季睡不好,喝酸枣仁饮
善用酸枣仁
身体累了应“抖抖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