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组织滴虫病的综合防治

2023-01-04段天恩

河南畜牧兽医 2022年11期
关键词:滴虫虫体盲肠

段天恩

(温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河南 温县 454850)

鸡组织滴虫病又称盲肠肝炎病,该病每年都有发生,流行地区主要处在常年高温高湿的地区,发病鸡群以散养柴鸡以及地养的黄羽肉鸡为主,每年都会引发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能帮助大家更加清晰地认识该病,下面笔者就此为话题和大家作一下交流。

1 病原简介

该病的病原为火鸡组织滴虫,组织滴虫虽为真核生物,但其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不强,长期的干燥、高温及阳光直射的环境下生存力显著下降。如果感染鸡体内同时有异刺线虫感染,则组织滴虫会侵入异刺线虫体内,有了异刺线虫的保护,其生存力大大提升,感染力也增强。蚯蚓、蚱蜢、土鳖虫、蟋蟀等常年在地面活动的小动物可成为该病的机械性扩散媒介。在流行特征上,该病在常年高温高湿的地区一年四季都有报道,尤其是长江沿岸及以南省份,以及四川、重庆、陕西南部地带,该病发生率尤其高。如果为北方四季分明地区,则是夏季发病率高,寒冷季节发病率明显下降。在日龄上,鸡1~2月龄是该病高发期,此期鸡肠道黏膜发育不完善,对外界病原感染抵抗力弱,不慎采食含有虫体的感染源后就容易感染发病。成年鸡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发育相对完善,发生率较低,或很多感染后可自行耐过。

2 临床表现

由于虫体的寄生有个过程,起初感染鸡并不表现症状,偶尔会出现精神萎靡,采食量下降,羽毛蓬乱无光泽,两翅下垂,喜长期卧地等,驱赶后能站立行走,但很快会重新离群独卧。随着疾病的发展,寄生虫开始对盲肠、肝脏等组织产生破坏,首先影响机体的代谢水平,病鸡体温开始下降,可低于40 ℃,表现出畏寒怕冷,鸡群经常有扎堆现象。盲肠受损后感染鸡粪便性状明显改变,表现出下痢,粪便恶臭,呈现淡黄色或绿色。疾病继续加重时,肠黏膜能发生脱落,黏膜下层的血管壁暴露并发生破裂出血,导致粪便中含有大量黏膜组织和血液,该特征容易误判为球虫病,但也不排除盲肠受损后有球虫继发感染的可能。此时如果病鸡还未得到及时治疗,头部的皮肤可显出蓝紫色或黑色,该表现特征使得基层将该病亦称之为“黑头病”。有黑头症状出现,表明疾病已经进入中后期,需要及时治疗,如果不用药,一般于7~10 d之内发生死亡。临死前机体消瘦,食欲废绝,甚至表现出神经症状。

3 病理变化

病程较短者能见到单侧或双侧盲肠有出血性炎症,肠道内容物含有血液及脱落的肠黏膜,盲肠外观看起来体积肿胀1~3 倍,里面内容物质地坚硬或形成干酪样的栓子。有些发病时间久的鸡盲肠黏膜可因大量脱落而变得如纸张一样薄,手稍微碰一下就会烂,很多鸡甚至直接有肠穿孔的表现,肠内容物可顺着穿孔处进入腹腔而引发异物性腹膜炎。肝脏体积变大,质地变脆,表面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且稍有凹陷的溃疡灶,溃疡灶中心呈黄色或淡绿色,边缘稍微隆起,形状十分特殊,溃疡灶的数量与大小不一,不同鸡个体间差异较大,还有些溃疡灶能相互融合,外观看起来直接连成一个大片的溃疡区。其他器官无特征性病变,或炎性病变特征不是十分严重,如果有继发感染,则病理特征会变得更为复杂。

4 防控

高温和高湿是该病发生流行的重要条件,因该条件下异刺线虫的活动非常活跃,间接导致组织滴虫的扩散加快。加上高温高湿环境下,蚯蚓、蚱蜢、土鳖虫、蟋蟀等无脊椎动物也可充当机械性传播体的角色,导致该病季节性和地区性流行较为明显,晚春、夏季、早秋季节是高发期,而沿长江省份、东南靠海省份以及北方常年湿度较大的地区是该病高发区。建议有该病流行的鸡场或曾发生过该病的鸡场在高发季节到来前做好提前针对性防控,大型鸡场建议将该病纳入程序性预防。

一般饲养规模较大的养殖集团管理水平更高,通常注重环境消毒和垃圾清理工作,时刻保持地面无虫卵或处于低感染量的虫卵。而对于中小型养殖场,尤其是地面未得到硬化而长期湿度较大的鸡场,卫生难以清理,虫体也较为活跃,发病率就更高。因此,有该病困扰的鸡场务必做到环境卫生的治理和日常保持工作,每天清理的垃圾在远离饲养区的地方堆肥发酵处理,利用生物热将其中的虫体杀灭,同时加强环境消毒,以缩短病原体的生命周期。有条件的场可定期检查环境中的粪便,通过显微镜观察其中的虫体,发现有组织滴虫者及时进行大群药物防控。

5 治疗

感染鸡可按照0.5~1.5 g/kg的剂量口服甲硝唑或地美硝唑。如果为大群发病,疾病还处于初期,采食尚可,则采用大群拌料给药即可。如果采食量下降,无法做到给药均匀时,则可通过饮水方式集中给药。如果病鸡数量不多,则可通过单只鸡灌服药物的方式进行治疗,灌服药物集中吸收,治疗效果更优。除了抗虫治疗外,为了提升疗效和缩短病程,建议配合止血、促进肠黏膜修复以及提升机体免疫力的药物,饮水中适当添加VK和鱼肝油,另外在料中拌入黄芪多糖粉以及含有益生菌的饲料添加剂,从而促进疾病快速康复。

除了化学药物外,中药对该病也有一定治疗作用,中药治疗以清热解毒、散结消肿、固肠止泻为用药原则,按照100只成年鸡,或200~300只青年鸡,或500~800只雏鸡的用量,取龙胆草(酒炒)20 g,栀子(酒炒)15 g,黄芩25 g,柴胡20 g,生地黄20 g,车前子20 g,泽泻20 g,木通20 g,甘草20 g,当归20 g,混合均匀后文火煎煮30~40 min,之后将药液集中3~4 h 饮水,药渣可拌入料中采食,一般连用6~8 d即可康复。中药疗效和化药相比见效较慢,但具有毒副作用小,无药物残留的特点,适用于临出栏的肉鸡和产蛋鸡群。

6 讨论

近些年来,该病虽然未曾发生过大范围流行,基本为地方散发式出现,但处于高危地区的养殖场一定不能忽视对其的防控。在策略上讲究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不断提升鸡场的整体生物安全管理水平。治疗方面,用药越早,最终治疗的效果就越好,对后期生产的影响就越小,故鸡场管理人员一定要加强巡场,发现粪便有异常和行为有异常的鸡要及时进行隔离诊断和治疗,将该病的发生率降至最低。另外,疾病防控过程中,鸡群必须做到批次化管理,不同批次鸡不能混合饲养,某批次鸡有感染时,在其出栏后对环境统一净化,空舍1个月以上,经病原检测合格后再引入下批次鸡,防止发生交叉感染。日常管理工作中还要做好外来车辆和人员的出入管理,避免外界病原的引入。

猜你喜欢

滴虫虫体盲肠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诊断及危重病例治疗
9611例孕期妇女阴道分泌物结果分析
如何选购冬虫夏草
31012例阴道分泌物检测结果分析
阴道分泌物病原学检测分析
儿童阑尾蛲虫感染病理诊断1例
新疆驴盲肠、腹结肠、背结肠固相食糜细菌多样性研究
宫颈上皮内瘤变与生殖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改性纱布防止兔盲肠、子宫术后盆腔粘连的效果观察
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