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研究*
2023-01-04廖先莉
廖先莉 , 唐 琳
(成都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6)
2010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第一次正式将创新创业教育概念完整地提出来,既是为了充分适应国家发展战略以及经济社会的需要而结合实际情况推出来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也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需要[1-2]。新工科建设的进程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程度不可分割,新工科的筹建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创新创业教育为新工科的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3-4]。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课程是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载体[5],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怎样加强“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理念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成为各大高校的研究热点问题。
1 工科类“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现状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至少应该包含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与抗压心态三个维度[6],那么工科类“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也应该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工科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很多高校成立了专门的创新创业学院,为了培养“创意、创新、创业”三创融合型人才,成立了国家众创空间,为学生初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通过创业必修课、创业综合实训、行业精品课程分别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抗压心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锻炼。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9年度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19〕22号)要求: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要结合本校学科专业优势和特色,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创新创业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推动高水平教师领衔打造创新创业线上“金课”。各类线上网络课程相继产生,比如,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智慧树、好大学在线、超星慕课等,使创新创业线上课程形式越来越丰富,学生获得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方式更加便捷。
2 工科类“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同学们对创新创业理念理解不够深入,很少的同学有这方面的意识,大多数学生学习“创新创业”课程都是为了获得学分,如果课程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很少会主动投入到后期非必须的“创新创业”课程学习中。总体来说,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相关课程的热情不高。即便很多高校搭建了创新创业平台,然而能够主动去了解和使用这些平台的学生却很少。
2.2 课程和专业结合度不够
全校“创新创业”课程大多由相同的老师教授,很难兼顾全校所有专业的专业特点,只能为同学们讲授一些创新创业基础理论知识。对于本科阶段的学生来说,力度不足以让创新创业的理念深入学生心中,所有学科都有自身的学科特点,各个专业和创新创业接入点是不一样的。要深入地开展“创新创业”课程,对授课老师的要求就会很高,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丰富的产品开发经验,还要对行业发展前景有一个正确、理智的认识,才能引导学生把创新创业和自身专业发展有效地结合起来。
2.3 学生参与度不高
当前许多高校开展了多样化的“创新创业”课程,包括一些相应的创新创业大赛,对于工科类学生来说,还包括各种学科竞赛,这些竞赛的初衷是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但是受各种客观原因的影响,最终能够参与到这些比赛中的同学很少。大一时学生没有一个明确的大学生涯规划,到了大二、大三又没有参加各种竞赛的能力,即使有能力参加竞赛,由于竞赛参赛名额都是有限的,客观条件不足以支撑所有想要参与竞赛的同学参与其中,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缺少能够参与到这类创新创业活动中的机会。
3 “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策略
3.1 加强对专业授课老师创新创业理念培训力度
“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应该是贯穿在各个专业学科领域,不能仅仅依靠学生必修学分课程来培养,还应该贯穿在本专业专业课程的讲授当中,需要专业课老师有目的、有规划、有方向地把创新创业理念融入平时的专业课程,从而对学生产生影响。需要对授课老师进行培训,让专业课老师建立一套完整的创新创业理念体系,能够在专业知识传授中找到一个切入点,利用专业课程进行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7]。
3.2 引进具有丰富研发经验的“双师型”教师
目前,高校一些教师是毕业就到学校工作,大多只在学校参加过科研,在各自领域发表了高水平论文,学术水平很高。但是,没有像企业研发人员一样,针对一个产品的研发,从需求分析到立项再到后面的完成、投入、推广。尤其是由技术岗到管理岗的,对整个过程有一个宏观认识,不是所有的专业从业人员都是做技术研发的,专业发展分了很多的细类。如果聘请的工科类老师拥有丰富的企业研发管理经验,那么能更好地把握专业市场的需求,尤其是对于应用型大学,更能够找到教授的重点,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十分有优势,能够将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很好地结合起来[8-9],更容易从以前的工作中提取到跟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典型案例,对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很有意义。
3.3 打造优秀的线上创新创业专业案例库
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涉及学科交叉,将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是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理念和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比较有效的途径,打造优秀线上创新创业专业案例库就是为了将这二者结合起来并且能以最快的方式推广出去。优秀的线上创新创业专业案例库不仅由高校专业授课老师来填充,还应该接受来自各大有资质、有实力公司优秀员工或者优秀公司的投稿,由专人审核,审核通过后给予相应的奖励作为鼓励,然后根据这些材料加工成针对各个专业的创新创业专业案例库,分享给高校的老师或者学生使用。
3.4 增设“创新创业”课程授课比赛项目
很多高校每年都有授课比赛,尤其是针对青年教师的,但是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授课比赛几乎很少有,应增设以“创新创业”课程为主的授课比赛项目,并且提升获奖证书的含金量。比如可以写进职称评审里面,或者配套其他的奖励形式,能够更好地激励老师们投入到“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当中,有利于提高“创新创业”课程的质量。鼓励老师将“创新创业”课程和专业课程相结合,撰写出优秀的教学案例参加授课比赛,并对优秀的课程进行推广[10]。
3.5 扩大学生校级创新创业相关大赛规模
可以根据学生特点设定不同年级的创新创业比赛,降低参赛门槛,越往高年级获奖难度系数越高,激励新生积极参与。在大一时就将创新创业基础理念通过一些简单的知识竞答的方式传输给同学们。高年级同学需要结合自己的专业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能够分析产品从调研市场需求到最后成为一个产品的整个过程的核心步骤和核心理念,并且能够设计出一套完整的方案,除了专业的技术本身,还能分析产品调研、产品创新和市场营销之间的作用关系,专业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还可以运用专业技术设计出自己的作品参加比赛,很好地把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理念结合起来。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降低参赛报名的门槛,扩大校级比赛的规模,提高校级赛的奖励力度,把大多数同学参与比赛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实现创新创业理念的广泛传播,同时还提高了同学们的实践动手能力,锻炼了同学们的抗压心态。
3.6 为学生树立创新创业理念
创新创业教育虽然很早就被提出来了,但是大多数学生对大学的认知,以及创新创业理念的认知还停留在比较早的时期,尤其是理工科类学生,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情况。一部分学生一心钻研专业基础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但是大多知识面比较窄,对相关专业职业的发展缺少宏观上的认识;一部分同学感觉自己无法胜任专业学习,以完成各门课程学分要求为主,轻易放弃了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造成了资源浪费。这两种情况都是因为学生对自己所学行业未来发展认识不够,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不匹配,创新创业理念没有扎根到学生的自我认知里面,学生对自身培养目标的认识不清晰、不长远。所以,除了常规利用学校课程为学生树立创新创业理念外,还应选取各个专业具有代表性的对口企业到学校进行宣讲,从企业、社会需求出发,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同时给出在大学四年提高自身创新创业能力的一些建议,引导大一新生进行学业和职业规划,提早度过迷茫期,规划好自己的职业发展。
3.7 加大学校创新创业资源的推广
很多高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支持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但是学生参与度仍然不高。一方面是学生自身不愿意花时间,另一方面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信息来源单一,不清楚学校为大家提供了这样一些平台可以申请使用,即便听说过,也不知道这个平台和自身的关系,以及怎样的流程和条件能够申请这些资源为自己创新创业所用。应该加大学校创新创业资源的推广,让学生都知道学校可以为大家提供什么样的帮助,自己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条件来申请学校提供的资源,以便更好地创业。
4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核心技术的创新已经成为一个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地方高校必将成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校需结合学生特点,整合各方资源,加强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为培养出具备较强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