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融入思政课的路径研究*
2023-01-04张婧
张 婧
(陕西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2046,zj980006@163.com)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教书育人全过程,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这一论述为后疫情时代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精神的培育指明了方向。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全国人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举国上下凝心聚力、共克时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彰显,当前,全球范围内的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后疫情时代并不意味着疫情完全消失,有些地区依然有境外输入引发的本土疫情。但是医护人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展现出的医者崇高的职业素养给医学生树立了医者仁心、生命至上的榜样。以此为契机,对医学生加强职业精神培育,不但有利于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增强,更对未来医疗事业的发展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后疫情时代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重要性
后疫情时代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更加重大。疫情防控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持久战,因此对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尤显重要。医务人员的职业精神是其在职业活动中具有的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的统一,医学生是医务人员的后备力量,其职业精神的培养直接影响医疗队伍的职业精神状态。后疫情时代医务人员的工作更加繁忙,责任更加重大,不但要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良好的个人品德和从医素质。因此,拥有全面的综合素质、高尚的职业精神才能成为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从而担负起“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光荣使命。
后疫情时代的医疗环境更加复杂。随着新冠病毒毒株的不断变异,全球疫情防控更加复杂化,这就要求有更多具有奉献精神的医务工作者。后疫情时代对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确立职业目标、坚守职业理想,增强职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一个人不懈努力、投入工作的不竭精神动力和源泉,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医学生才能满怀热情地全身心投入到医疗卫生事业中去,才能把个人职业与祖国命运、社会需要和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
后疫情时代需要更加精湛的医疗技术,更高层次的职业道德。对医疗工作者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后备力量的医学生不但要具有能够为患者解除病痛的知识水平和应对疑难杂症的研究能力,还要具备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后疫情时代加强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域下,站在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高度来认识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重要性并构建合理的培育模式,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医务工作者。
2 后疫情时代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面临的问题
2.1 后疫情时代医学生对生命价值本身的认知问题
新冠疫情突如其来,人们的个体活动、社会生活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不仅正常的生活秩序被迫中断,甚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都遭到了巨大威胁。生命脆弱且有限,即便在经济发达、科技强大的今天,人们依然无法从容应对各类风险和不确定事件。因此疫情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反思生命伦理价值的重要性,更觉生命可贵。较之疫情暴发前,后疫情时代学校的管理方式和学生的生活方式都有了一些变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大学生的情绪和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国内学者[2]调查了746 217名大学生,结果表明,存在抑郁、焦虑或急性应激症状的占45%,而6.3%的大学生甚至3种症状共存。因专业关系,医学生对疫情的关注度更高,参加抗疫工作的概率更大。这使得医学生对学习、生活和工作的突然性改变较之其他专业的学生而言更加敏感。研究表明[3],与普通大学生相比,医学生接触传染病暴露的风险更大,更容易出现心理压力。所以,医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更显得重要。疫情对医学生心理环境的干扰,使得医学生不但对生命价值本身的认识更加深入,而且更为深刻的思考如何更好地在伦理情境中观照生命价值,这是后疫情时代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面临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2.2 后疫情时代医学生对生命个体之间休戚与共伦理关系的思考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什么要对青年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因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4]疫情强化了医学生对生命本身意义的认知,也强化了他们对他人、社会乃至自然之间伦理关系的理解。人是自然界的一分子,人类社会是自然生态环境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不可能脱离大系统独自存活,新冠疫情的暴发又一次引发了人们对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广泛反思。医学生和其他大学生一样进一步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才能共生,也认识到只有全世界共同努力才能最终消灭疫情。个体生命的生存样态和生命形象,离不开他所在的社会共同体。和谐有序的伦理关系为个体生命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社会生态环境。疫情期间很多医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了本地疫情防控,在此过程中也意识到只有在稳定、有序的伦理环境中,才有可能汇集并协调各种资源和力量抗击疫情,才有可能在面临各种突发事件时及时调整应对方案,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但是,少数国家和地区消极抗疫的做法或多或少对医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与他们对生命个体之间休戚与共的伦理关系思考产生了一定的对抗,让一些医学生或多或少对未来职业心存迷茫。所以,后疫情时代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就显得更加重要。
2.3 后疫情时代医学生对自由与责任之间的伦理关系的理解问题
医学生是医务工作者的后备军,承载着救死扶伤的希望,他们的身心健康与老百姓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5]。疫情期间无数医护人员奋战在抗疫第一线,舍生忘死、一往无前,无数动人之举可歌可泣。这一方面让医学生对未来从事的职业拥有了更加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他们的心理压力[6]。加之个别媒体对医患关系的不实报道以及某些以偏概全的观点,影响了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7]。以上诸多因素导致了后疫情时代在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方面,还面临着自由与责任之间的伦理关系的理解问题。因此在医学生的职业精神培育中,既要引导他们正确平衡好自由权利与公共责任之间的关系,更要让其明确在运用公共权力时一定要厚植伦理关怀,尽力维护个人的正当权利,尽可能保护个人的隐私与正常生活,公正、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在疫情中受困的人。
3 后疫情时代思政课对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路径
3.1 后疫情时代思政课中融入“生命至上”的职业原则教育
后疫情时代在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中,要更加强化新时代医者的责任和使命教育,而思政课正是强化这一教育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党都对思政课建设作出过重要部署。“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先后出台10多个关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文件,对思政课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不断推动思政课改革。”[8]因此,上好思政课是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重要环节。研究团队在一线教学中探索出了在“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加强“生命至上”原则教育的路径,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组织学生课堂讨论“生命至上”理念。教师在课前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医学生的特点先设置几个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讨论题目,分课时、分阶段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挖掘疫情中发生的各种故事,通过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研习资料、讲述资料、课堂讨论资料等形式,最终形成共识,树立“生命至上”理念,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在疫情中我们既坚守了生命本位,又高扬了生命价值。医务工作者全力拯救每一位患者,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和崇高使命。只有把“生命至上”原则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并内化为医学生的行为准则,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职业精神。
3.2 后疫情时代思政课中突出哲学思维教育
医务工作者服务的对象是人,直接关系人的生命健康,医学是最能体现人文关怀和社会公正的事业[9],医学的发展与人文精神密不可分,医学与哲学的结合更是大力促进了医学发展的进程。研究团队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中着重用哲学观点阐释本次抗击疫情的经验总结,在教学中用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形式突出哲学思维教育。具体做法为“三步走”:第一步,教师结合医学生关注医学问题、医学热点等特征设计社会调查题目,让学生先对家乡的医疗、抗疫状况进行实地或网络调查,在对家乡调查的基础上再向外辐射进而在网上浏览各省乃至全国的整体医疗和抗疫状况;第二步,教师和学生代表共同挑选优秀调查成果;第三步,优秀调查报告的作者将自己的调查报告做成PPT在课堂上与其他学生分享,分享完成之后全体学生再结合自己的调查报告进行讨论,最终达成对我国医疗状况、抗疫状况和世界整体抗疫形势的普遍性认识。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确抗疫中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面对疫情引导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树立全球合作观念。从联系的客观性来说,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疫情中我们要从其固有的联系中把握疫情,切忌主观随意性,可以根据疫情的传播特点来改变传播的状态,避免更多的扩散,所以全球合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观点引导学生,让他们明白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在这场疫情中,全球应当携手合作来抗击疫情。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缺乏和丧失哲学思想的医学不是真正的医学,缺乏和丧失哲学思想的医务工作者也不是真正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后疫情时代,在思政课教学中着重引导医学生用哲学思维总结本次抗击疫情的经验,突出哲学思维教育,才能更好地培养医学生的职业精神,提升职业智慧。
3.3 后疫情时代思政课中加强抗疫精神教育
面对疫情,只有携手抗疫、共克时艰才是人类共同的选择。抗疫期间,各地医务工作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社会主义国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我国对其他国家的援助也彰显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国担当。从国家领导到普通百姓,国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职业精神的真正内涵,铸造了伟大抗疫精神。抗疫是一本厚重的中国精神的教材,更是一本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最生动、最感人的教材[10]。作为医务工作者后备力量的医学生更需要持之以恒、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后疫情时代思政课程中突出抗疫精神教育是对医学生进行职业精神教育的基本抓手。研究团队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提前让学生搜集抗疫资料,结合教材内容将抗疫英雄事迹编写成小剧本展现,在剧本中设计几个可以培养发散性思维的小问题,在表演时采用互动表演方式让医学生参与其中以期感同身受。随着剧情的推进让医学生对抗疫精神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最终台上台下产生共鸣,共同从伟大的抗疫精神中汲取精神力量。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着重以诗歌朗诵的形式展现,提前让学生搜集、筛选新中国成立后与疫情相关的诗歌以及诗歌背后的抗疫故事,例如“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降魔豁命道艰险,无限爱心撼河山”“国家昌盛人心愿,瘟疫焚烧送纸船”……课堂上学生们通过每一首诗歌的朗诵,对每一段抗疫故事的挖掘,如“防治血吸虫病”“战胜非典”“抗击新冠肺炎”……共同讲述抗疫故事、体会抗疫精神、感受万众一心的抗疫力量。医学生在研习伟大抗疫精神的同时才能解决好自由与责任的关系,同时加强责任,将伟大抗疫精神升华为自己职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后疫情时代继续弘扬抗疫精神,增强医学生的职业责任、培养爱国情怀,医学生才能在伟大抗疫精神的教育中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最终成长为真正优秀的医学人才。
4 结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要不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就一定能够建设好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园,筑牢中华儿女团结奋进、一往无前的思想基础。”后疫情时代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具有崇高的职业精神,才能保证医疗行业的未来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思政课中融入“生命至上”的职业原则教育、突出哲学思维教育、加强伟大抗疫精神教育是后疫情时代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有效路径。医学生只有在高尚职业精神的指引下才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负韶华,投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