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邓川镇水稻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023-01-04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14期
关键词:分蘖除草灌溉

李 莲

(云南省洱源县邓川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洱源 671204)

邓川镇是洱源县的南大门,东南与大理市上关镇接壤,西北与右所镇交界,是中国西南最大的乳制品加工基地、云南省重要的农用车装配出口基地,还是以大蒜为龙头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和钛金属粗精加工新区。全镇国土面积44 km2,耕地面8392.78 亩,森林覆盖率52.7%。镇域地理位置优越,气候适宜,十分适合水稻栽培管理,生产的稻米品质优良,市场供不应求。与云南农垦集团合作推广种植“云梗37 号”生态绿色水稻63 亩,取得了良好成效。

但在部分农民一直沿用传统种植模式,品种长时间没有更换,并连续多年在相同地块种植水稻,造成水稻品种适应能力逐渐变差、抵抗能力降低,各种病虫害易发生、流行。同时,在病虫害防控中不规范使用化学农药,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需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加快推进水稻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近年来,当地农技人员不断总结经验和技术攻关,形成了较完善的绿色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体系,切实提升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一、育苗技术

1、播种前准备

结合当地气候特征,科学选择水稻品种,要求适应能力、抗病害能力相对较强,有利于实现优异、高产、稳产,洱源县推广应用较好的水稻品种主要有楚粳28 号、合系22-2 号。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浸种前选晴天晒种1~2 天;筛除染病、机械损失、干瘪的种子和杂质,提高种子净度;药剂浸种预防恶苗病;催芽至稻谷破胸露白即可播种。

2、苗床选择和播种

综合考量种植地的灌溉条件、土壤肥沃程度。如果土层较深厚、有机质含量较丰富、周边有充足水源,并正处于降雨季节,有利于水稻分蘖,同时还能降低播种量。选择地势高、背风向阳、排灌方便、田面平整、土壤肥沃的田块作苗床。苗床施腐熟的细农家肥1000 kg/亩、壮秧剂125 g/m2作底肥;按30%腐熟细粪、70%细土比例混合堆制成盖种土,15 kg/m2。播种期为3 月20~30 日,种量为芽谷80~100 g/m2,播种后均匀覆盖0.5~1.0 m 盖种土。

3、苗期管理

播种到1 期以覆膜为主,膜内温度达到35℃以上应及时通风。2 叶期后早通风、多炼苗,适时揭膜。揭膜时浇透水1 次,移栽前1 天浇透水1 次。

苗期需要做好中耕除草工作。秧苗长到3~4 片叶后进行浅中耕,以疏松土壤。除草可分为人工除草和化学除草,幼苗阶段一般选择化学除草方式。播种后到出苗前,选择专用除草剂边喷药、边倒退,保证地面能够形成药膜,起到封闭除草的效果[1]。出苗后30 天内尽量不要使用化学除草剂,避免影响秧苗生长,一般进行人工除草。

二、科学移栽

移栽前应对种植地进行全面翻耕,耙地2 次,中间间隔7~10天,然后在移栽前1 天施入基肥。移栽前开沟,挖出环田沟和中沟,宽度30 cm、深度15 cm,保证左右沟平直、统一。

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水稻移栽日期一般在5 月10~30 日,每亩种植量控制在3.0~3.33 万丛。移栽中选择优质壮苗,避免因苗弱直接影响移栽成活率。强壮的幼苗分蘖时间相对较早,长势较强,产量相对较高,是确保高产、稳产的基础。

一般要保证水稻秧苗叶子挺拔、不下垂,叶鞘相对较短,茎节较粗,根系较发达,根部较粗、呈白色,叶龄整齐,个体差异性相对较小。通常,人工插秧水稻苗苗高控制在22~25 cm,叶龄控制在5.5~6.0,单株次生根达到18~20 条,单株带蘖量控制在2~3 个,龄期控制在35~40 天。水稻机插秧秧苗高度控制在15~20 cm,叶龄通常在3.0~3.5,单株次生根8~10 条,每平方厘米不少于2~3 株、不大于5~6 株,秧龄15~18 天。

三、水分管理

水稻所需水分主要包括生理需水和生态需水两大类,两种类型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维持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水稻移栽应浅水插秧,保证水层相对较浅,这样能够确保株行距一致。插秧后立即建立水层,有利于水稻返青成活。移栽后到分蘖期,应浅水灌溉和湿润灌溉相结合。分蘖期稻株生长量相对较大,需水量相对较多,根系吸收养分相对较多,同时根系生长需充足氧气,采取浅水和湿润灌溉相结合的模式,既可以提高土壤温度和水温,同能保证水稻充足呼吸。

水稻进入分蘖末期后,当群体数量达到预计成穗量的80%~90%时排水晾田,可控制无效分蘖,增加有效分蘖量,提高分蘖成穗率,同时还能够改善土壤环境、增强水稻根系活力[2]。该灌溉方式能够调节养分、调节水稻代谢、增强水稻抗倒伏能力。水稻穗分化到抽穗成熟阶段,采取浅水灌溉模式保护幼穗、养护根叶,提升植株光合作用。其余生育期均以湿润灌溉为佳,收获前10 天左右断水晾田。

四、科学施肥

稻田施肥要根据水稻生长发育规律调节,提高土壤肥力,满足水稻生长发育阶段的养分需求,根据土壤肥力、水稻需肥规律和肥料种类科学施肥。每亩用腐熟农家肥800~1200 kg、商品有机肥160~240 kg、硫酸锌1 kg 作基肥;穗肥可施用硫酸钾5~10 kg。每亩需施用含腐植酸水溶肥30~60 kg,其中60%作为分蘖肥,40%作为穗肥,按30~50 倍液浇施或冲施。

五、病虫害绿色防控

水稻生长发育阶段会面临多种病虫害威胁,绿色栽培中应严格控制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证用药科学合理。病虫害防治中,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合理使用低风险农药进行化学防治[3]。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增施腐熟有机肥,培育壮秧,合理密植,科学管理,撤水晒田,及时清洁田园。

物理防治。2~3 hm2设置1 盏杀虫灯,可诱杀鳞翅目、鞘翅目害虫。

生物防治。使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每亩用10%枯草芽孢杆菌20~30 g 或2%春蕾霉素110 g 防治稻瘟病;也可安放水稻螟虫性诱捕剂防治螟虫。

化学防治。黏虫每亩用5%甲维盐15 g,兑水喷雾防治。稻瘟病发病初期每亩用75%三环唑30 g,兑水喷雾防治。稻曲病在水稻孕穗期每亩用20%井冈霉素40~50 g,兑水喷雾防治。白叶枯病发病初期每亩用农用链霉素3000 液,兑水喷雾防治。

六、结语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农田耕地逐渐减少,提升单位面积的水稻产量和品质成为重点技术难题。需不断加强技术攻关,结合水稻生产特性和当地气候特点,应用绿色水稻栽培技术,实现水稻优质高产。

猜你喜欢

分蘖除草灌溉
玉米除草、追肥 记住这些“黄金时段”
除草记
小麦播种后 除草最佳时间别错过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分蘖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高梁去留分蘖比较试验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