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人论世:把握文本意涵的解读策略

2023-01-03张强

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2022年12期
关键词:新妇意涵字面

主持人

张强,文学博士,扬州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文化诗学及美学。

亲爱的同学,文学阅读过程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有些作品,只要读懂字面义,就可通晓全篇文意;而有些作品,仅凭字面义,尚不足以把握全部意涵?比如《离骚》中的“香草美人”,如果仅仅执着于其浪漫形象,就无法理解屈原深沉的家国之忧。又比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如果只流连于夕阳的瑰丽风景,同样无法体会李商隐对晚唐时运的哀叹。面对这些“意在言外”的作品,如何才能准确理解其全部含义呢?“知人论世”无疑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解读策略。

│经典重温│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今释今读│

这段文字出自《孟子·万章下》,本来是讲如何与古人交朋友(尚友)的,但对于如何阅读文学作品,同样具有指导价值。

“知人论世”作为解读文本的策略,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知人”,就是阅读作品时,要了解作者其人,要对作者的身世、经历等有所认识。这其实涉及作品与作家的关系问题。二是“论世”,即在“知人”的基础上,对作家生活的时代环境要有所认识。这又涉及作品与世界的关系问题。当这两部分结合起来后,“知人论世”便表现为在作品、作者、世界三者之间,形成了一根循环往复的多维解释链条。读者不断地将作品与作者的人生、时代背景相互联系,相互参证,相互引申,以期最为准确深刻地领会作品内涵。

要言之,“知人论世”就是一种主张回到历史语境中去解读作品的策略。它不仅关注作品的字面义,更希冀通过探求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整个时代背景,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最终把握其本质内涵。

│诗词例析│

近试上张水部

[唐]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首诗从字面上看,通篇都在讲婚礼。前两句点明婚礼进程:一对新人业已成婚,新妇此时正等待早晨拜见公婆,行妇见之礼。后两句则定位在表现新妇拜见公婆前的精心装扮上。全诗所述婚礼细节十分丰富,既有烛火不熄(停红烛)的礼俗,也有成婚与妇见之仪程,更有新妇的内心思虑。她满心期待拜见公婆,但又难掩忐忑,不停地问夫婿:“眉妆是否得体?”如此,一个可爱的新妇形象便跃然眼前。

不过,内容与标题间的强烈反差,让我们不得不对诗人真实的创作意图有所怀疑。如果同学们对唐代科举制度有所了解,便可知这首诗实为“行卷之作”。所谓“行卷”,即唐代考生会在考试前将日常习作呈送给考官或社会名流,希望借机获得赏识,提高登第概率。就像本诗作者朱庆余,他当时就是一名考生,献诗的对象为颇有名望的水部员外郎张籍。

本来,洞房成婚并非婚礼最终完成的标志,妇见礼才是。它授予新妇夫家成员的新身份,不妨看作一种过关仪式。科举考试恰好与之相似。重读此诗,不难看出朱慶余以新妇自比,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其实就是在试问张籍,自己有没有机会高中进士,步入仕途。这首诗的真实意图,于此方得彰显。

猜你喜欢

新妇意涵字面
孔子“正名”思想的法理意涵
基于响应面法的土茯苓中落新妇苷提取工艺研究
金缕衣
别误会这些英语
常见食品组分及金属离子对落新妇苷稳定性的影响
别误会这些英语
落新妇苷稳定性的研究
数字在法语俚语中的使用
终身学习在“两富”社会中的意涵与路径
听说,陈意涵充满了正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