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趣化情景教学法对唇腭裂修补术患儿的影响

2023-01-03黎晓静彭湘粤

全科护理 2022年35期
关键词:修补术围术童趣

刘 丹,黎晓静,彭湘粤

有数据显示,唇腭裂的发病率高达0.2%左右[1],且呈上升趋势。对此类患儿,现阶段唯一的治疗手段为唇腭裂修补术,通过手术调整修复,恢复患儿唇体状态。由于手术的刺激较大,且患儿认知行为发育并不完善[2],术后护理质量对其预后有重要影响。目前多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和喂养护理,通过精细化的症状处理和基本的生活护理,喂养富含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的食物,提高患儿舒适程度,加快恢复速度。但患儿年龄较小,思维方式与成年人差距巨大,治疗依从性差,需使用特殊干预方式帮助其理解治疗的重要性。现推出童趣化教学法对患儿进行护理干预,基于儿童稚嫩的思维方式,有目的地引入具有童趣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引起患儿的注意,帮助其理解治疗过程,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刺激患儿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提高康复率,缓解患儿家属的消极情绪。本研究采用童趣化情景教学法对唇腭裂修补术患儿进行干预,观察其对患儿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100例先天性唇腭裂行唇腭裂修补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5.43±0.40)岁;唇裂18例,腭裂18例,混合裂14例;父母学历:初中及以下12人,高中及以上38人。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5.38±0.39)岁;唇裂17例,腭裂18例,混合裂15例;父母学历:初中及以下11人,高中及以上39人。两组患儿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患儿均符合唇腭裂修补术手术条件[3];②手术顺利完成者;③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订书面协议。排除标准:①患儿家属无法与护理人员进行交流;②患儿精神异常;③患儿合并严重消耗性疾病。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围术期护理及术后喂养护理。常规围术期护理:手术完成后对患儿进行基本的生活护理,包括合理用药、清洁护理、常规症状处理等;对患儿家属进行口头宣教,告知其术后相关的注意事项,提供知识手册供家属观看学习。喂养护理:指导患儿家属提供营养均衡的食物,早期少量喂食,逐渐增加喂养量,喂食动作轻柔,尽量减少接触手术创面。

观察组给予以童趣化理念为导向的情景教学法。护理人员童趣化宣教:20 min童趣化诱导访谈,对患儿性格进行评估,使用稚嫩语气和卡通式手绘向患儿传达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每天1次;童趣化情景演练:结合护理人员多年工作经验,布置患儿病房,尽量调整自身回归童真状态,以患儿的语气和其对话,耐心询问有关疼痛护理措施的有效性,并在其表现较好时给予鼓励和正向引导,对其错误表现及时纠正,家属应使用肢体语言帮助患儿建立自信,每次20 min,每天1次;家属童趣化宣教:播放唇腭裂相关的动漫式短片,患儿和家属共同观看,指导家属使用短片中的语气向患儿介绍术后修复情况,保持自身童真化的心境,寻找与患儿思维的碰撞点,家属介绍完成后耐心解答患儿提出的问题,每次90 min,每天1次。

1.3 评估标准

1.3.1 躯体疼痛感 在干预前1 d、干预14 d后使用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量表和东大略儿童医院疼痛评分(CHEOPS)[4]对患儿进行评估。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量表评分0~1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儿躯体疼痛感越强。CHEOPS通过对患儿哭闹、表情、体位等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观察判断,得分越高表示患儿躯体疼痛感越强。

1.3.2 心理应激 在干预前1 d、干预14 d后使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和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5]评价患儿心理应激状态,SASC共10个条目,各条目采用3级评分,分值越高提示患儿心理应激越严重;DSRSC分值范围0~36分,分值越高提示患儿心理应激越严重。

1.3.3 家属喂养知识掌握度 在干预前1 d和干预14 d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儿家属喂养注意事项、喂养方法、喂养时间等方面喂养知识掌握度进行评分,评分越高表示家属喂养知识掌握度越高。

1.3.4 并发症发生率 统计患儿术后复裂、感染、咽喉部水肿等症状发生情况。

2 结果

表1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躯体疼痛感比较 单位:分

表2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心理应激情况比较 单位:分

表3 两组患儿家属喂养知识掌握度比较 单位:分

表4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单位:例(%)

3 讨论

先天性唇腭裂是指患儿嘴唇呈裂开状,同侧或两侧唇体开裂程度不同,可使上唇分为两瓣或三瓣,又有兔唇之称,是临床较常见的先天畸形[6-7]。针对此类患儿,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但受患儿年龄因素的影响,其对外界的认知能力较弱,思维天真,受其本能控制,导致治疗依从性不佳,无法像成年人一样直接实施护理措施[8-9]。常规的围术期护理和喂养方式能够满足其基本的症状处理和一定程度的营养需求,但效果难以完全表达。影响患儿接受程度最大的是其家属,如何让家属参与治疗过程,并提高患儿对治疗的接受程度,是此类疾病干预过程的关键[10]。而童趣化教学模式,以童真化的展示手段和情景演练,使问题简单化,不仅能够帮助患儿提高情感认知能力,还能够帮助家属提高喂养知识的掌握程度,耐心鼓励患儿,加深家属与患儿的情感联系,建立并培养患儿康复的信心。

唇腭裂修补术能够恢复唇腭正常的生理结构,但因手术创口影响,患儿可感受到较强烈的疼痛刺激,且患儿年龄较小,对于正确的术后行为掌握程度较低,可进一步加重疼痛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儿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量表评分、CHEOP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常规围术期护理和饮食护理能够针对性地对患儿症状做出处理,及时提供患儿机体所需营养成分,但患儿无法理解这样做的目的,常拒绝配合护理操作,导致患儿养成不规范行为的习惯,减慢创口愈合的速度,无法进行有效镇痛。而应用童趣化情景教学法,能够吸引患儿的注意力,尝试让患儿理解操作的目的,以充满童趣的引导方式激发患儿的好奇心,告知患儿配合治疗,规范术后行为,避免触摸创口加重疼痛程度,提高治疗依从性,减轻疼痛刺激。张立等[11]研究表示应用童趣化情景教学法对患儿疼痛程度有明显改善,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由于患儿年龄较小、手术环境陌生、术中没有家属的陪伴且术后疼痛刺激强烈,种种应激源对患儿的心理造成较大刺激,引发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导致患儿心理应激能力下降[12]。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儿DSRSC、SAS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常规护理操作中,通过对患儿耐心沟通,尽量缓解患儿情绪波动;指导家属对患儿进行鼓励,提高患儿自信心;通过轻柔喂养动作降低疼痛对患儿的刺激,降低其心理应激水平。但常规的围术期护理相对注重护理操作,忽略了患儿的内心感受。采用童趣化情景教学法,将自身状态调整至儿童时期,利用符合患儿认知水平的语言与其建立沟通通道,逐渐消除患儿与医务人员间的距离,促使患儿积极配合治疗,缓解其恐惧心理;引导家属使用童趣化的交流方式,对患儿进行鼓励,增加患儿勇气,从而降低其心理应激水平。

家属是患儿最亲近的人,与患儿沟通接触最简单频繁。相关研究证实,家属参与护理能够加快患儿的恢复速度[13]。因此,家属的喂养知识掌握程度对患儿的预后有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家属喂养知识掌握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常规围术期护理中对家属通过口头宣教和指导其自主学习的方式提高喂养知识掌握度,但过程简单枯燥,缺乏针对性,导致喂养知识掌握不足。而童趣化情景教学法能够引入生动的场景,增加家属的代入感,以形象的音频、视频、手绘等渠道直观地展现出喂养知识的要点,知识获取途径更丰富,使家属对喂养知识更易接受并掌握,结合患儿与家属之间相互问答,帮助家属加深喂养知识的印象,从而提高家属喂养知识的掌握度。郭媛[14]研究表示童趣化情景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家属喂养知识的掌握度,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患儿年龄较小,依从性差,术后行为无法完全约束,易出现触摸创口、接触感染源等情况,且患儿身体素质相对较弱,易引发术后并发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常规围术期护理对患儿的引导效果不佳,导致饮食护理中患儿拒绝配合,不仅影响喂养质量,还易触碰患儿口腔创面,增加感染概率。采用童趣化情景教学法能够以童真化的沟通方式获得患儿信任,逐渐引导患儿接受护理操作过程;提高家属的喂养知识掌握度,使用规范化的喂养操作,降低患儿创面感染率,提高喂养质量,改善患儿营养状态,提高身体素质,促进创口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童趣化情景教学法对唇腭裂修补术患儿有明显疗效,能通过吸引患儿注意力、获取患儿信任、提高家属代入感及提高治疗依从性等机制,改善躯体疼痛感、心理应激水平和家属喂养知识掌握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由于研究样本选取有限,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希望临床能够继续进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修补术围术童趣
九月·童趣
冬眠的树(四)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围术期病人中的应用观察
改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56例临床疗效分析
童趣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36例临床分析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肩关节化脓性感染的诊治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