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护理中实施常规护理及俯卧位护理的临床效果

2023-01-03张丽雪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36期
关键词:通气重症机械

张丽雪

(德化县医院,福建 泉州 362500)

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这种疾病属于一种全球范围内的、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1]。肺炎常常发生在儿童阶段,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呼吸道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分泌物的产生以及大量蓄积导致患儿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的恶性临床表现,随着疾病的进展,患儿的肺炎疾病就会发展成重症肺炎,研究发现重症肺炎能够导致患儿死亡,并且这种病死率并不低,致死年龄段主要在小于5岁的患儿阶段发生[2]。据流行病学统计,每年死于重症肺炎的患儿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90万人。通过回顾性分析,在我院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肺炎患者2 670例,其中重症肺炎儿童20例,男11例,女9例,进行机械性通气者20例,患儿年龄主要在5~6岁。

机械通气是呼吸科常采用的一种气体支持疗法,对于患重症肺炎的患儿来说,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此种机械通气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肺通气,提高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并能够有效缓解低氧血症,对治疗呼吸衰竭的患儿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3]。重症肺炎儿童在呼吸困难症状出现的同时,往往会伴发一定的并发症,例如低氧血症,这种并发症的治愈也是临床作为治愈儿童重症肺炎的一种预后测定的重要相关指标,并发症的出现无疑会使得重症肺炎儿童出现死亡的风险增加,此时应用机械通气,可以很好缓解并发症的同时,更好的为患儿供养,提高氧含量,增高患儿氧合能力,为降低重症肺炎患儿的病死率提供一层有效保障[4]。相关文献研究表明,机械通气应用在重症患儿的同时应配合患儿体位的改变,护士人员将患儿的体位改变成俯卧位再进行机械通气的效果要显著强于在仰卧位进行机械通气的临床疗效,能更高效的利用低流量吸氧浓度对重症肺炎患儿进行提高氧含量的治疗效果[5]。肺炎患儿通气功能障碍主要是由于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呼吸道炎症性闭塞、二氧化碳消除不良、供氧不足,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通气功能障碍主要是由肺泡壁充血,水肿,肺泡炎症关闭增加以及气体交换减弱,气体交换过程中氧气受损引起的,这导致低氧血症。当儿童处于正常仰卧位时,痰液引流不足,在通气易感期间由于重力作用而有效释放呼吸道分泌物,从而降低呼吸阻力并改善儿童通气[6]。改善通气有利于消除儿童肺泡中的二氧化碳,从而降低部分二氧化碳的压力,本研究结果与其病理生理学机制一致。低氧血症是重症肺炎患儿的常见临床表现,有通气倾向,因为俯卧部位有利于大量背侧肺泡开口,并降低对心脏膈肌和下叶的压力,因此肺泡的使用显著增加,肺泡的有效通气增加,从而改善通气/血流量比[7]。然而,纳入本研究的儿童均为重症肺炎患儿,机械通气耐受时间短,排除了难治性低氧血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呼吸衰竭的危重患儿,因此对于长期机械通气的危重肺炎患儿没有参考价值,建议对低氧性呼吸衰竭和多发性呼吸衰竭患儿使用可接受的通气。器官功能障碍和机械通气时间将在未来的研究中继续进行。

俯卧位通气本身也是一种通气方法,又是机械通气的一种辅助方法,可以用于呼吸膜异常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治疗,临床显示其有较高的氧合效果。研究表明,采取相应的常规护理以及俯卧位护理对于患儿的重症肺炎机械通气过程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10]。本文选取了福建省德化县医院内20例重症肺炎患儿进行实践观察,就俯卧位护理对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相关通气指标以及氧合情况疗效作用进行详细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选择搜集我院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的儿童肺炎病例共有2 670例,发现重症肺炎有20例,将这20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10例,其中观察组男患儿共6例,对照组男患儿5例,观察组女患儿共4例,对照组女患儿5例;观察组患儿的平均年龄为(2.32±3.12)岁,对照组患儿的平均年龄为(2.62±3.09)岁。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的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不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医学伦理原则。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俯卧位护理的方式对重症肺炎实施机械通气的患儿进行疗效观察,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对照组操作包括,首先核查患儿信息,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案号以及疾病类型,其次观察并记录患儿的基本生命体征情况,及时分析血气分析值的改变情况与病情之间的联系,认真记录末梢血液循环中的血氧饱和度,两肺呼吸音是否有变化,呼吸道排出的相关分泌量的多少。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将患儿按照俯卧位的方式摆好体位,头面向下,身体采取俯卧位,进行体位引流护理,充分将分泌物排除,并及时促进肺扩张的情况。采用俯卧位护理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能有效并且充分的一次性将患儿呼吸道产生的分泌物阶段性清除,而且能够防止分泌物过多堵塞相应呼吸道,并且有助于患儿气体交换,氧合效果变好,体位的改变也能有效防止患儿久卧位导致的临床压疮并发症的发生。另外,护士人员在帮助重症肺炎患儿翻身的时候需要注意,此时患儿呼吸道有机械通气通道的氧气管的连接,首先应先将氧气罩拿开,再者应密切观察呼吸机的情况,防止出现呼吸机回路内冷凝水误吸、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气道湿化护理的一般操作是因为患儿在进行机械通气后,相应的人工气道会湿化不足,出现水分丢失的状况,最终导致机械通气情况消失,最终加重患儿病情的临床表现,在呼吸病房的护士人员应该密切注意湿化器中水蒸气含量,按时并且及时添加,将雾化机的温度调整到32~35 ℃。在患儿呼吸困难症状加重时候应该适当添加能够有效缓解支气管舒张的药物,例如适量的激素类药物,如布地奈德以及沙丁胺醇等药物抑制患儿的气道炎症性疾病。另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对重症肺炎患儿相应进行的机械吸痰处理,首先护理操作要完全符合无菌操作流程,最大限度地提高患儿吸气气囊内的氧流量浓度,持续时间一般为1~2 min。由于患儿支气管较窄,选择吸痰管时候需要考虑选择适当直径的吸痰管型号,护理人员应用轻柔的动作对患儿的支气管进行吸痰动作,另外,相应呼吸设备以及运用的医疗器械应消毒后使用,专人专用,为保证病房气体流通,应定期适当通风,并将患儿病床与病床之间的距离调整到大于等于1 m。患儿在俯卧的体位下,往往会出现异常感受。应在ECG监测下,由医护人员给予患儿进行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并且俯卧位机械通气时间应每次小于2 d。患儿在出现急促时,应及时通知管床医师,由医师决定给予镇静处理或暂停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

1.3 评价标准 两组机械通气伴重症肺炎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治疗效果及血气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对两组儿童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的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分析,疗效分析应用χ2试验,血气指标和机械通气时间应用t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儿童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临床指标分析 将观察组儿童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临床指标对照组儿童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比较(表1),观察组血液FiO2、PaCO2和机械通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aO2水平略高于参考组,差异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儿童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临床指标分析()

表1 儿童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临床指标分析()

2.2 儿童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疗效分析 经俯卧通气的护理治疗,观察组机械通气重症肺炎儿童患者有效率为93.81%,而对照组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儿的有效率为74.00%,χ2值为4.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P<0.05)。

3 讨论

重症肺炎不仅病情发展复杂,而且重症肺炎患儿的发病率极高,容易造成患儿出现更高的病死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全球,每年近乎约200万的患儿由于重症肺炎的发病而死亡[11]。研究表明,临床上应用机械通气时,重症肺炎患儿的呼吸衰竭以及呼吸功能都有所改善,能有效缓解患儿的肺通气功能以及呼吸困难情况[12]。研究发现,儿童如果不注重机械通气的护理,就很容易导致患儿出现严重的呼吸道相关并发症,最终很容易出现患儿的相关的病情。研究表明,观察组患儿在进行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时候进行俯卧位护理,并且在护理人员的适当雾化湿化气道后,对患儿进行恰当引流,并采取相应措施按时更换患儿体位后,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的护理疗效显示更好,这与患儿在俯卧位后,患儿通气不仅能够很好的将痰液排出,更加能够有效减轻血流动力学以及呼吸的影响,最终降低患儿各种呼吸道不良反应的影响。

俯卧位通气对于肺炎的预后PaO2、PaCO2、PaO2/FiO2对成人有影响,并且气管或支气管镜检查较短,并且进入较困难,缺乏运动,因此,细菌容易在患儿呼吸道内引起呼吸道问题,肺炎的发生是由于感染性病原体的侵入,通过支气管和肺壁的压迫,以及支气管和肺泡壁的炎症[13]。作为机械通气患者的辅助治疗措施,较早应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主要研究方向是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14]。研究认为,俯卧位通气能改善ARDS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15]。与常规仰卧位通气护理相比,俯卧位通气护理能够更有效的改善患儿的氧含量以及相关血气分析指标。在患儿进行一定时长(一般超过12 h)的俯卧位后,患儿出现呼吸性窘迫的风险降低,因而有机械通气指南指出,应将俯卧通气进行临床推广,用于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有效方式。在儿科呼吸系统角度观察,最初俯卧位通气疗法用于治疗患儿的畸形肺损伤疾病以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并经过相关人员的试验证明,患儿在仰卧位和俯卧位两种体位下患儿的通气情况不同,俯卧位时患儿的通气分布较好,肺通气也较为均匀,有效提高患儿末梢血液循环中的血氧饱和度[15]。国内相关研究发现,俯卧位通气是一种较为简单、易行且有效的缓解患儿呼吸道症状的一种临床护理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氧疗水平,也能降低病死率[15-16]。董卓亚等[17]对俯卧位通气治疗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儿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俯卧位通气患儿的各项血气分析指标以及通气情况得到改善。在研究结果中发现,患儿的年龄多数在2岁以上,并且发现研究人员对于5~6岁的重症患儿关注较少,并且研究中并没有对先关机械通气时间对患儿重症肺炎患儿预后的影响进行探讨。

此次研究结果表明,儿童俯卧通气后,PaO2和PaO2/FiO2与传统仰卧位通气相比有显著改善。

俯卧位通气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护理方式,但在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结果依据较少。俯卧位的通气方式能否有效缓解患儿的肺炎情况、是否能缩短患儿住院时长以及能够真正的提高患儿通气水平、氧合血气分析指标是否能够更好改善都缺乏相关研究报道,应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猜你喜欢

通气重症机械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调试机械臂
不通气的鼻孔
实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进修班招生简介
简单机械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机械班长
按摩机械臂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