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填充在口腔根尖囊肿切除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2023-01-03王威栋宋卫健王利群

中国美容医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磷灰石植骨羟基

王威栋,宋卫健,王利群,汤 洵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苏州市立医院)口腔科 江苏 苏州 215000]

根尖囊肿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病灶处的疼痛、膨隆及肿胀,严重时影响患者正常的交流与进食。目前,囊肿摘除术是治疗根尖囊肿的常用术式,临床疗效较好,但根尖囊肿可累及颌骨和牙槽骨,因此术后将发生局部骨腔缺损,需采用其他物质进行填充,在促进骨缺损修复的同时还可达到美观的目的[1-2]。传统骨缺损的填充物为明胶海绵,虽然可弥补缺损,但术后易发生感染、血肿等不良反应,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囊肿摘除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有研究指出[3],羟基磷灰石为多孔结构材料,与正常骨组织相似,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是一种理想的骨缺损修复与替代材料。目前,临床上关于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的应用研究多采用愈合结局评估,本研究不仅引入植骨高度与厚度、生长效果等量化指标评估临床疗效,同时通过比较手术前后诸多实验室检查指标的表达差异,探讨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的生物安全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9月-2021年9月就诊于笔者医院的62例根尖囊肿术后发生骨缺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7例,女25例,年龄40~64岁,平均年龄(48.34±5.17)岁。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40~62岁,平均(48.12±5.09)岁,病灶位于前牙区19例,前磨牙区9例,磨牙区3例;对照组:男19例,女12例,年龄41~64岁,平均(48.56±5.20)岁,病灶位于前牙区17例,前磨牙区10例,磨牙区4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入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根尖囊肿的诊断标准,X线检查提示椭圆形或圆形透影;②根尖囊肿直径1.0~4.0 cm;③囊肿摘除术后发生牙槽骨缺损;④患者口腔卫生情况良好;⑤患者配合治疗和随访,临床资料完整。

1.2.2 排除标准:①孕妇或哺乳期女性;②合并严重系统性疾病无法耐受手术者;③合并意识障碍或精神疾病者。

1.3 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均消除菌斑、牙石等牙周基础治疗,并拍摄X线片了解病灶部位、牙根形态、根尖破坏程度以及邻牙累及情况,明确手术范围。观察组:患者采用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填充及口腔修复膜覆盖。治疗前消毒、铺巾,局部浸润麻醉后切开翻起黏骨瓣膜,暴露牙槽骨缺损区,刮除牙石及增生的肉芽组织,平整根面后以50%饱和枸橼酸处理,时间2~3 min,采用生理盐水多次冲洗,轻刮创面直至出血,然后采用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填充于牙槽骨缺损区,采用口腔修复膜完全覆盖,确保膜的外缘超过缺损区2~3 mm,缝合固定膜与龈瓣,加压包扎。见图1。术后3 d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采用氯已定漱口,注意保持口腔卫生,7 d后拆线;对照组:手术方法同观察组,缺损区填充采用明胶海绵。

图1 观察组手术操作过程

1.4 观察指标

1.4.1 实验室检查指标: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周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比较组间血象、C-反应蛋白、血沉、肝肾功能等指标表达水平。

1.4.2 两组术后植骨高度、厚度及生长效果:随访至术后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术后植骨高度、厚度、骨生长效果及愈合情况。

1.4.3 新生骨密度:采用明显增加或无明显增加评价新生骨密度。新生骨骨小梁纹理基本正常,与周围界限模糊,新生骨高度超过术前骨缺损区的2/3为明显增加;新生骨骨小梁稀疏,与周围界限清晰,新生骨高度低于术前骨缺损区的1/2为无明显增加。

1.4.4 骨愈合评价:痊愈为X线示患区阴影消失,患牙无叩痛、松动表现,咀嚼功能正常;好转为X线示患区阴影基本消失或缩小,患牙轻微松动,无疼痛,咀嚼功能基本正常;未愈为患区持续肿胀、囊肿复发或出现瘘管,患牙明显疼痛和松动。治疗有效率=(痊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4.5 不良反应:记录术后疼痛、感染及血肿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处理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分析组间差异;以例(%)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组间差异,组间治疗有效率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应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前后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例和4例患者C-反应蛋白表达增高,均很快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均无全身不适。两组手术前后各指标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前后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 [例(%)]

2.2 两组术后植骨高度、厚度及生长效果比较:观察组植骨高度、厚度及生长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植骨高度、厚度及生长效果比较 (例,±s)

表2 两组术后植骨高度、厚度及生长效果比较 (例,±s)

组别 例数 植骨高度/mm 植骨厚度/mm 植骨生长效果/%观察组 31 15.40±2.35 3.91±0.71 93.77±3.90对照组 31 10.17±1.86 2.47±0.58 84.12±3.64 t值 9.716 8.745 10.072 P值 <0.001 <0.001 <0.001

2.3 两组术后新生骨密度比较:随访至术后6个月,观察组有30例(96.77%)患者新生骨密度明显增加,对照组有23例(74.19%)患者新生骨密度明显增加,观察组明显增加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69,P=0.012)。

2.4 两组愈合情况比较:两组愈合情况比较,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0% vs 87.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愈合情况比较 [例(%)]

2.5 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6.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在慢性炎症刺激下,口腔上皮细胞发生退行性病变和异常增生,内部进一步出现液化坏死形成囊腔,最终导致根尖囊肿。近年来,根尖囊肿所致的骨缺损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该病危害性极大,不仅影响患者口腔功能和美观,还将破坏牙龈并造成感染[4]。根尖手术后遗留的骨缺损是治疗的难点,如果处理不当将导致切口延期愈合。有报道指出[5],目前可用于填充缺损的材料包括自体骨、异种骨、同种异体骨以及人工合成材料等。同种异体骨、自体骨由于来源有限,在临床上无法广泛应用。明胶海绵是一种传统填充修复材料,但由于其生物相容性较低,患者术后易发生疼痛、血肿及出血等不良反应,愈合时间也较长[6]。

随着医疗科技的快速发展,多种新型的生物合成材料被用于口腔填充修复。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是一种将羟基磷灰石沉积修饰于珊瑚支架表面的生物材料,不但继承了特定珊瑚的可吸收性和多孔性能,同时具有羟基磷灰石的生物活性[7],由于其与人骨空间结构和化学成分相似,因此可作为骨引导支架,便于新生骨组织的长入[8-9]。口腔修复膜的主要成分为胶原蛋白,可被机体吸收,无需再次手术取出,其不仅细胞隔离功能良好,有助于软组织中的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长入,促进骨缺损的修复愈合,而且无免疫原性和毒性作用,适用范围较广[10]。

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已通过溶血试验、细胞毒性试验等生物相容性检测,表明其骨相容性良好,符合移植标准,植入后无血液毒性、细胞毒性及免疫排斥反应。C-反应蛋白可用于监测患者有无排斥反应或感染,敏感性较高。本研究中两组间手术前后各实验室指标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有3例和4例患者C-反应蛋白表达增高,均很快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均无全身不适,表明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在体内应用安全、无毒,对患者身体机能无不良影响。观察组患者的植骨高度与厚度、生长效果、新生骨密度均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更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观察组对缺损的修复效果更佳,这是由于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的多孔性可避免出现死腔,局部血液循环更好,内表面积较大可使软组织及骨组织向内生长,可发挥良好的支架引导作用[11-12],而且生物膜具有机械屏障作用,可阻挡缺损周围的结缔组织,使骨组织优先生长[13]。

笔者科室在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的应用上已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关于手术细节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术前完成口腔洁治以及囊肿区牙齿的根管治疗,可有效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和复发率;②切口选在囊肿范围以外,采用角形或梯形,缝合时要以骨面衬托黏膜瓣,避免切口底部悬空,术中黏骨膜瓣张力较大者可切除部分牙槽骨,选择减张后褥式缝合,防止形成瘘;③人工骨粉的填充量应稍低于正常颌骨1~2 mm,或接近于正常颌骨的外形,不能过度填充,且填充时动作轻柔,不能大力加压;④发生上颌骨腭侧穿通的患者术后常有较多的积液,易发生腭黏膜疼痛、肿胀,采用注射器抽出积液是较好的应对措施。

综上所述,在口腔根尖囊肿修复患者中应用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可促进骨缺损愈合,有助于恢复口腔的正常外观和生理功能,应用安全、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磷灰石植骨羟基
磷灰石化学组成研究进展:成岩成矿过程示踪及对矿产勘查的指示*
Herbert螺钉合并桡骨远端松质骨植骨治疗陈旧性舟骨骨折
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疗效研究
牙槽突裂植骨前后上颌扩弓对上颌牙槽骨位移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磷灰石在矿床学研究中的应用*
能谱CT在钛笼椎间植骨融合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珊瑚羟基磷灰石表面改性的工艺
磷灰石吸附铀试验及其铀成矿意义
对羟基苯甘氨酸合成条件的研究
羟基化合物比较与例题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