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丹毒合并血糖升高患者的护理体会
2023-01-03崔红杰
崔红杰
(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医医院外科,北京,102300)
丹毒是溶血性链球菌侵入皮内网状淋巴管引起的急性炎症,又称网状淋巴管炎,好发于双下肢、足部及颜面部,表现为局部皮肤的红肿、疼痛等不适[1]。血糖升高,易加重丹毒症状,导致感染难以控制,如果治疗及护理不及时,可引起下肢组织的坏死、化脓,重者引起败血症,危及生命。因此,丹毒患者出现血糖升高,需要做好及时的治疗及护理,这对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2]。本研究总结1 例丹毒合并血糖升高患者的护理经验,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8 岁,因"双下肢红肿疼痛2 天"于2021年7月1日收治入院。患者2 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红肿热痛,无发热寒战,双下肢红肿疼痛范围增大,皮色红,伴瘙痒,无相关既往疾病及过敏史。入院查体:体温36.3 ℃,脉搏130 次/min,呼吸19 次/min,血压137/97 mm Hg,神志清,饮食睡眠可,言语流利,舌红,苔黄腻,脉弦滑,双小腿胫前红肿,局部散在红疹,压痛(+),皮温高,软组织肿胀,无波动感,无间歇性跛行,腓肠肌挤压(-),双足背动脉搏动可。中医诊断:1.丹毒;2.湿热内蕴证。西医诊断:1.双下肢丹毒;2.下肢软组织感染。患者的治疗及恢复进程见表1。
表1 治疗进程
2 护理
2.1 护理评估
患者入院后开展相关评估,Barthel 指数评分95 分(轻度依赖);Braden 评分23 分(低风险);VAS 疼痛评分4 分(中度疼痛);SAS 量表评分55分(轻度焦虑)。
2.2 护理诊断
肿胀疼痛:与疾病炎症反应局部刺激有关;血糖升高: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引起糖代谢紊乱有关;焦虑:与发病突然、疼痛不适有关;知识缺乏:缺乏疾病预防相关知识;潜在并发症:败血症、血栓性静脉炎。
2.3 护理计划
护理计划见表2。
表2 护理计划
2.4 护理措施
2.4.1 专科护理
2.4.1.1 药物治疗: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消肿、抗炎、抗过敏药物输注,治疗药物根据患者症状进行动态调整。
2.4.1.2 健康宣教:嘱卧床休息,避免移动患肢,利用S 型下肢抬高垫抬高30°~40°,穿棉质衣物及鞋袜,减少摩擦、避免搔抓。
2.4.1.3 患肢、舌苔及大便观察:组织护理部会诊后,每日16:00 测量双下肢腿部体温及小腿腿围,并评估大便情况,每3天评估舌苔变化。
2.4.1.4 疼痛评估:每日09:00评估疼痛程度并及时记录,疼痛发作时采用中医按摩技术(取合谷、足三里等穴)缓解疼痛,疼痛减轻后再次给予疼痛评估。
2.4.2 中医特色治疗
2.4.2.1 中医方药煎服:患者自入院第1日起,共给予中药煎服7 剂,每日1 剂,早晚分服。方药包含药物∶白芷10 g、防风9 g、浙贝母12 g、天花粉6 g、皂角刺10 g、赤芍12 g、没药6 g、乳香6 g、甘草6 g、陈皮10 g、连翘10 g、蒲公英10 g、生地黄15 g、金银花15 g、当归10 g、石斛15 g、三七粉9 g、猪苓15 g、败酱草8 g、紫花地丁8 g、甜叶菊10 g。
2.4.2.2 中药塌渍疗法:中药塌渍7 d为1个疗程,共两个疗程。患者入院第1日起进行治疗,调节病房环境温度为20~22 ℃,给予患肢下垫治疗巾,用温开水清洗红肿部位,使用柔软毛巾拭干水分,将纱布蘸取自制中药(黄柏30 g、半枝莲30 g、地丁30 g、金银花30 g、连翘30 g、苍术30 g、没药10 g、赤芍30 g、生甘草10 g、乳香10 g)敷于患处,面积大于患处边缘2 cm左右,2次/d,30 min/次[3],湿敷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听取患者有无不适主诉。
2.4.2.3 红光照射:患者入院第1日起,给予红光照射,2次/d,20 min/次,在照射时做好保护患者眼睛的措施。
2.4.2.4 皮内针治疗:入院第1日即进行治疗,选用适宜的揿针(0.2 mm×1.2 mm),嘱患者取舒适坐位,穴位用75%的酒精消毒后将揿针埋入以相应穴位(内庭、三阴交、太冲、冲阳、解溪、阴陵泉、阿是穴),再用手轻柔按压埋针处,以出现酸、麻、重、胀感觉效果为最佳,每2天更换1次揿针。
2.4.3 血糖管理
2.4.3.1 药物应用:遵医嘱每日3次给予餐前口服阿卡波糖片100 mg 口服。向患者讲解服用降糖药物的正确方法及常见不良反应,帮助患者了解低血糖发生时的症状及紧急应对措施,如可以在身边常备糖果,一旦出现心慌、乏力、手抖等不适症状,立即通知护士以便及时处理。
2.4.3.2 血糖监测:监测血糖并准确记录,4 次/d(空腹及三餐后2 h)。
2.4.3.3 饮食及运动:根据家属描述,患者日常生活中,偏爱油腻、高糖类食物,针对此情况,护士与患者积极沟通,深入了解需求,向其讲解饮食及运动治疗对于控制血糖以及丹毒恢复的重要性,结合患者身高、体质量、年龄、体力活动程度及营养师指导意见制定食谱(其中总量占比分别为碳水化合物50%~60%,蛋白质15%~20%,脂肪20%~30%)[4],并督促患者及家属严格按照食谱执行。另外,运动方面,强调患者在卧床休息的同时,由家属辅助进行双下肢肢体的主动活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2.4.3.4 健康教育:患者出院后遵循粗细粮搭配、少量多餐及均衡膳食原则,同时选择低糖、低脂、低胆固醇食物,戒烟限酒;该患者为脾虚湿热,合理运用中医药膳疗法,指导其在饮食中适当加入祛湿健脾药物,例如山药、薏苡仁、白术等[5];指导出院后定期监测血糖;并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例如走路、慢跑等[6]。
2.4.4 心理护理
2.4.4.1 负性情绪产生原因:双侧下肢肿痛不适及对自身疾病知识的匮乏。
2.4.4.2 心理疏导:入院后,初步了解患者病情,护士与患者进行耐心交谈,帮助其了解疾病及相关治疗方案,并列举疾病控制成功的案例以缓解负面情绪。住院治疗期间,除了及时听取患者主诉外,还嘱咐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情感支持[2]。临床操作中,引导患者通过听取音乐、聊天等方式转移注意力。
2.5 护理评价
患者护理效果评价见表3。
表3 护理效果评价
2.6 随访
患者出院后建立随访档案,开展定期随访。出院后1周通过微信群随访,出院1个月通过电话随访,出院后1年内每3 个月通过微信、电话等形式开展1 次随访[7],尽可能了解患者情况,及时解决其存在的问题,提高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3 讨论
目前丹毒的西医治疗主要是以抗生素静脉应用为主,效果较为理想,但合并其他影响因素,可能产生抗药性而引起丹毒的反复发作,使得治疗效果不佳、治疗周期延长、费用增加,且预后较差[8]。丹毒患者血糖升高后,可进一步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及免疫功能,造成免疫失调及机体抵抗力下降,加重丹毒的炎症反应[9]。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和护理方式可以提升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病程,减少抗生素的应用,改善患者预后[10]。本案例通过实施中西医结合疗法,同时加强血糖管理,并且运用循证护理理念,进行护理动态评估及个体化护理干预,有效缩短患者病程,治疗效果较好且依从性良好,值得临床借鉴及推广应用。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