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口腔护理在口腔颌面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2023-01-03只升睿刘学伟
蔡 爽,梁 宇,索 帅,只升睿,王 蒙,刘学伟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口腔科,北京,100078)
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患者多为口腔疾病、面部损伤及与面部相关的肿瘤疾病患者,常规治疗的过程中需开展相关的口腔护理,以提高患者依从性,确保治疗效果[1-2]。传统的口腔护理干预措施,存在疼痛明显、清洁不彻底致使感染机风险大、伤口裂开、出血等潜在问题,不能满足患者的要求,严重影响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因此,为缓解患者痛苦、降低其心理负担以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应优化口腔颌面外科护理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贴心、可靠、安全的诊疗服务,以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本研究主要探讨个性化口腔护理在口腔颌面疾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口腔科收治的口腔颌面疾病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确诊为口腔颌面疾病或损伤者,均于就诊于口腔颌面病区。②均知晓研究内容,愿意配合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排除合并严重器质性、全身性、系统性疾病者。②排除合并恶性肿瘤疾病者。③排除意识障碍、精神异常及其他无有效沟通者。④对研究中干预方法不耐受者。⑤同期参与其他研究者。
2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男64例,女36例;年龄22~63岁,平均年(48.80±5.60)岁;口腔疾病56例,颌面损伤44例;病程1~22个月,平均(6.70±1.10)个月。观察组男60例,女40例;年龄24~63岁,平均(49.00±5.80)岁;口腔疾病58例,颌面损伤42例;病程1~19个月,平均(7.10±1.20)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入院评估、健康宣教、口腔护理等一般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个性化口腔护理干预,由经验丰富且经过院内考核的专业护理人员实施个性化口腔护理。护理人员在对患者实施口腔护理干预措施之前,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评估,包括口腔呼吸道情况以及患者对口腔护理液干预措施的耐受程度等,根据评估结果制个性化的口腔护理措施。内容具体如下。
1.2.1 个性化心理健康干预: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充分听取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原则,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主动关心患者,尽量帮助患者减轻不适感和环节紧张焦虑的情绪,注重患者的睡眠和睡眠质量,并针对性的为患者提供相关干预。
1.2.2 个性化口腔护理:①根据不同患者选择个性化的口腔护理液:常规护理液多存在颜色重、异味大等缺点,可以使用新型护理液,如西帕依固龈液等优化品种,提升患者口感舒适度,从而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低温口腔护理液,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感,可以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灵活应用。此外,护理人员在进行口腔清洁和护理时也可以将护理液加热至比患者体温略高的程度,提高口腔护理过程中患者的体验。②密切观察患者损伤创面恢复情况: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积极配合医生完成对患者创面的评估工作,了解患者创面深度、长度、部位、面积、张力状态、有无血肿或污染等情况,对于创面张力过大的患者,应配合医生及时给予清创减张等相应治疗。在处理患者伤口期间,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保证创面的清洁干燥、边缘整齐。若发现患者有异常则应立即与医师联系,排查感染、炎性风险。③护理人员加强口腔内缝合患者消炎镇痛干预,护理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缝合伤口愈合情况,如伤口周围颜色、有无渗液、有无出血迹象等,需要及时做好皮下缝合组织观察处理。同时注意询问患者体感,做好不同创面处理管理,提升术后恢复效果,准确评估恢复周期。④口腔颌面损伤者多伴有咬合功能紊乱,如张口受限、咬合不良或无法咬合等,不利于开展口腔内器械的操作,应采取有针对性且灵活的干预方法,为患者实施一对一的护理指导,尽量提升患者的耐受和护理的依从性,提高整体的舒适度,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1.2.3 个性化护理宣教:健康宣教是口腔护理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通过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口腔颌面疾病相关知识(与患者自身病情相关),帮助患者理解护理干预的依据和护理干预的目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健康宣教需要因人而异,灵活应用多元化的宣教方法,针对不同受教患者,科学宣教。
1.2.4 个性化回访:护理人员需要及时掌握患者居家康复期间相关情况,了解患者的具体生活表现和生活质量,及时调整居家康复方案,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3 观察指标
1.3.1 治疗效果:患者伤口边缘较为整齐对合严密,同时瘢痕较少,患者口腔功能基本未受到影响,咬合关系以及咀嚼功能均恢复正常,且其口腔张口度不低于2cm,为显效;患者伤口愈合情况一般,恢复整齐情况尚可,咬合关系以及咀嚼功能存在轻度错乱和失调,且其口腔张口度介于1~2cm,为有效;患者伤口未愈合,创口边缘对合不齐,咬合关系仍错乱,并咀嚼功能丧失,同时口腔张口度低于1cm,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
1.3.2 患者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问卷评估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3.3 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感染和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口腔颌面损伤完全恢复,行皮瓣修复的患者皮瓣大部分或完全成活,且未出现术后感染、红肿及其他并发症,为无感染病例;治疗前后,患者口腔颌面损伤情况无明显变化,甚至发生感染,为感染病例。
1.3.4 口腔卫生依从性评估:完全依从:无抵触、积极主动与医护人员沟通,严格按医嘱执行,坚持规范治疗;不能依从:抵触情节严重,护理中不能坚持或中断治疗。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00%(98/100),高于对照组的89.00%(89/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1.00%(91/100),高于对照组的74.00%(74/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对比[n(%)]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者感染发生率4.00%(4/100),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1.00%(1/100),分别低于对照组的8.00%(8/100)和3.00%(3/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者依从性对比
观察组依从率92.00%(92/100),高于对照组的83.00%(83/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口腔颌面疾病与患者的面部外观密切相关,患者对术后外观恢复、口腔咀嚼能力、发音能力等高度关注。传统的口腔护理方法存在伤口出血、裂开、疼痛明显的局限性,部分患者因清洁不彻底还可能并发感染等问题。因此,采取更优质的口腔护理,不仅能有效提高患者就诊体验,而且对保证治疗效果也有积极意义。
个性化护理是灵活、多元化的干预理念,其核心是要求医护人员始终立于患者角度,充分为患者考虑,从而实现医院护理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提高患者诊疗体验,最终促进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个性化护理有利于赢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3-4]。口腔颌面外科临床中个性化护理有着较为广阔的应用空间。首先患者个体差异较大,个性化护理更符合口腔颌面临床特点;其次,口腔颌面外科患者往往承受着来自于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负担,其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更高;最后,个性化口腔护理能够帮助医护人员更准确地把握患者的病情变化,能够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使临床工作更加科学、合理[5]。因此,需要针对患者不同情况做灵活的口腔护理应对,尽可能的提高患者就诊体验,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同时达到更好的恢复效果[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后,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治疗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说明个性化口腔护理在口腔颌面疾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对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等有着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对口腔颌面疾病患者采用个性化口腔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口腔功能恢复,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值得临床推广。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
开放评审
专栏主编点评:口腔颌面外科疾病是口腔科的常见疾病,患者病程长、损伤大,传统的护理措施存在疼痛明显,伤口易裂开、出血,术后感染风险增加等缺点。本文在临床护理中引入个性化护理理念,优化护理措施,依据患者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措施,并注重心理健康干预和个性化的护理宣教指导,与对照组常规护理组相比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等都有明显优势。研究证实个性化护理措施切实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