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丘陵地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发展现状与优化对策*
——以湖南娄底市为例

2023-01-03李海燕

南方农机 2022年11期
关键词:丘陵地区插秧机大户

李海燕

(湖南省娄底市农机技术推广中心,湖南 娄底 417000)

丘陵地区由于田块小而分散、坡多路陡及基础设施差等多种因素制约着机械化的发展,机插秧机械化率相比于机耕、机收机械化率要低。以娄底市为例,娄底市2020年全市耕地面积约264.52万亩,农村户籍人口331.9万,人均耕地面积0.79亩,地形地貌属典型的丘陵地区。水稻是娄底市的主要粮食作物,2020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365.45万亩。娄底市从2006年开始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近年来机插秧推广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全市插秧机数量大幅提高,从零发展到拥有高速插秧机600多台,水稻机插秧面积有较大幅度提高,2021年完成机插秧面积26万亩。然而,机插率只占水稻种植面积12%,机械化育插秧难于发展。笔者结合娄底市的实际和自身推广工作经验,分析了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提出了推进丘陵地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发展的对策。

1 丘陵地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发展现状

1.1 农民思想认识不足

农民受传统思维的影响,习惯于接受传统耕种模式,对水稻育插秧机械化认识比较模糊。现阶段,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在家务农的主要是妇女和老年人,文化水平较低,对新机具新技术缺乏认识。机插秧不同于常规育插秧,它是利用插秧机按照农艺技术要求,把符合插秧机技术要求的秧苗规范移栽到大田的作业技术,生产工序较多,操作较为烦琐,技术性强。部分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对水稻育插秧生产模式认识存在偏差,只考虑机插秧作业成本及生产工序,技术难掌握,不愿承担风险,难以接受新事物,对机插秧技术使用顾虑很多[1]。

1.2 地理条件和种植规模的制约

农业生产在适度的土地面积上的经营,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证单位土地面积上产出的最佳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农业的生产方式必须要与适度的农业生产规模相适应。丘陵地区地形岗冲相间,田块小且分散在不同的田垄,土地规模化整治、机耕路建设、水利灌溉设施修建滞后,土地流转难,分散型的小农生产制约了生产效率,高效的机械化作业与单家独户分散经营的矛盾比较突出[2-3]。一家一户的种植模式,作物品种不尽相同,导致育秧、栽插、成熟期不一致等,插秧机转场作业频繁,机耕路条件差,生产效率低下,机械化作业优势不能充分发挥,这些都制约了丘陵地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发展。

1.3 种植效益下降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出台了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持和鼓励农村经营主体及种粮大户多种粮食,确保粮食安全。但由于农业生产成本持续增高,粮食价格偏低,农资价格上涨过快,农业生产劳动力及其他生产性成本较大,导致水稻种植效益下降,农民对粮食生产扩大投入积极性不高。购买一台高速插秧机需8万元~15万元不等,对绝大多数农户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投入,而且插秧机的作业时间短,投资回报周期长,同时,机插秧作业服务需求较少,作业服务市场没有形成。因此,种粮大户及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购买插秧机实施机插秧作业积极性不高。

1.4 农机服务组织不健全

农机服务组织及服务业的发展,推进农机产业化进程,依靠分散的农机作业和手工劳动是形不成规模的,只有实施农机服务产业化经营,才能实现农业机械大面积耕种和专业化分工的农业大生产。丘陵地区农机专业服务组织普遍规模不大,基础薄弱、管理不规范,大多成员以“单打独斗”为主,人员配置和场地设施要素条件较差,不能形成合力,不能形成有较大作业和服务市场的能力,主要从事机耕、植保、机收等服务,提供全方位、全程化、全覆盖的社会化综合服务能力及覆盖区域较小,能从事水稻生产的全程机械化服务的农机服务组织少,不能满足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需要[4-5]。

1.5 种植方式的影响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紧缺,劳动力投入成本大幅提高,为水稻直播、抛秧栽培模式赢得了巨大空间,省工省时、方便灵活高产栽培模式得到全面推广和应用,客观上成为推广水稻机插秧机械化技术的主要因素。目前,娄底市水稻生产模式主要有直播、抛秧及移栽等模式,水稻种植最普遍的还是大田直播。直播技术虽然是传统的耕作方式,但也在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完善,产量也在不断提升,尽管直播用种量是机插用种量的2~3倍,但种子的高密度保证了秧苗的成活率,而且人工成本较低,不少农户及种粮大户更喜欢这种简单便捷容易操作的传统耕作模式。另外,农机、农技在水稻生产主导技术上不协调,技术没有很好地整合,难以形成合力,在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中,品种选择、育秧环节、施肥及病虫害防治及群体质量控制等环节没有与育插秧机械化相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往往出现不同程度死苗、出苗不整齐、秧苗均匀度差、超秧龄移栽等控制不当的问题,对后期水稻产量及品质产生影响,制约了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推广。

1.6 技术服务跟不上

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育秧、秧苗管理和机械操作等各个环节都很重要,直接影响水稻高质量栽培和后期产量,农民对技术的掌握程度关系到推广的成功与否。大部分农民及种粮大户对育插秧模式认识参差不齐,有的种粮大户通过宣传带动,购买了插秧机,在自家承包田里实施水稻机插生产,但由于没有很好地掌握育插秧技术,特别是育秧操作简单,不能按照要求规范操作,影响秧苗质量,机插达不到农艺要求,大田管理也不到位,直接影响机插水稻产量,对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造成了不利影响[6]。

1.7 政府补贴政策变化

娄底市2006年开始推广水稻机插秧,当时插秧机购机补贴标准是机具价格的50%,最近几年插秧机补贴标准大幅度下调,已下降到常规机具补贴标准。前两年实施的机插秧专项作业补贴也取消了,这极大地挫伤了农机作业服务组织的实施规模化机插秧作业的积极性。

2 丘陵地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对策

加快丘陵地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推广,必须因地制宜、循序渐进,要积极探索工厂化育秧、市场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子。通过政策扶持、培训宣传、示范带动,让农民认识到机插秧技术的效益和优越性,只要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他们就会逐渐理解和接受并主动参与机插秧生产。农业相关职能部门要提高服务“三农”的意识,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对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的支持,加大对农机化的投入,培育和壮大农机经营服务组织,充分发挥其生力军的作用[7-8]。

2.1 加强农机农艺融合

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建立农机农艺双适应机制,对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可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农机与农技部门要加强横向联系,各司其职,针对丘陵地区的地貌特点,共同做好农机与农艺相适应的配套技术研究。农技部门在机插秧过程中,对育秧、机插秧和大田管理等方面制定出统一的技术操作规程,尽量简化操作方法,节省农户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农机部门和插秧机生产厂家要加强机具技术革新,提高插秧机质量和性能。机插秧技术推广,育秧是关键环节,要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在育秧环节、秧苗管理、水稻病虫害防治上要通力合作,共同做好机插秧工作,把好的机型和好的技术整合在一起,为丘陵地区机插秧发展提供技术保障[9]。

2.2 加强宣传培训示范

农机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和农机大户是推广实施机插秧的主体,必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农机部门要做好育插秧技术的普及工作,对种粮大户和农机大户进行定期的培训,建立示范区,以点带面,大力宣传机插秧的优势,通过示范作业、对比试验、开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引导示范区周边农民跟着干,逐步提高种粮大户对水稻机插秧生产模式的认识。同时,农机部门要开展水稻机插秧全过程技术指导服务,特别是“三夏”和“三秋”大忙季节,要深入田间地头,切实做好技术指导,做好机具检修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服务,使农民放心购买使用插秧机,同时加强对育秧、大田耕整和机插作业进行指导和培训,让农民在实践中学会和掌握育插秧生产技术[10-11]。

2.3 加快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

农业机械化是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必然条件,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是促进农机化发展、提高农机农业生产率的重要因素[12]。现代农业要求以专业化协会为组织形式,机械化、信息化为生产手段,生产社会需要的高质量农产品,实现规模化效益,这就需要生产规模的适度集中和机械化的专业分工生产。因此,推广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加快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是必经之路。各级政府部门要引导和鼓励农民有序实行土地流转,让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租赁承包,发展以股份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实施区域化、标准化种植,以达到适度经营规模,推动粮食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转变。

2.4 培育和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

加速推进农机服务的社会化,全面提升农机服务组织的服务能力,关键是培育壮大实施机插秧作业基层服务组织,积极鼓励和支持流转土地规模大、发展后劲足和相对较强的种粮大户和农机大户实现机械化育插秧[13-14]。一是培育机插秧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基层合作组织,因地制宜,采取承包作业、订单作业和跨区作业等模式推广水稻机插秧;二是培育农机服务组织发展规模化育秧、商品化供秧,解决一家一户育秧难的问题,既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效益;三是培育一些实力较强的专业服务组织开展机耕、育插秧、机收等水稻生产一条龙托管服务,实现育秧规格化、供秧商品化、机插秧服务社会化,逐步建立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解决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特别是机械化育插秧难的问题。与此同时,组织农机服务组织开展跨区作业,大力推广“订单作业”,科学调配机械,引导机械有序流动,实现社会化服务,不断提高育秧设备、插秧机的使用效率和经营效益,推进育插秧服务向专业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2.5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地方政府继续加强对机插秧技术推广的支持力度,对一定规模的经营主体和种粮大户给予适当补贴,鼓励和引导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及其他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粮食生产,扩大种植面积,进一步促进育插秧机械化的发展。加大对插秧机械的购机补贴力度,降低农民购机成本,继续实施水稻机插秧专项作业补贴等政策,逐步建立政府扶持为导向,农民和农村集体投入为主的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水稻机插秧推广机制。通过实施一些积极的奖励补贴政策,调动农机服务组织和种粮大户的积极性,发展壮大各类机械化育插秧作业服务组织[15-16]。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壮大乡村新动能,培育新型经济主体,加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将有利于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实行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必将有力推动丘陵地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发展。

2.6 完善基础设施

积极改善丘陵地区推广机插秧的硬环境,结合农业农村部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政策,加快丘陵地区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对基本农田进行田、水、路、渠的科学统一规划,建成田面成块和排灌、机耕道等配套设施齐全的标准农田,为机插秧推广提供较好的硬件条件。通过实现土地资源和技术要素规模经营,进一步提高机械化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实现节本增效,提高水稻机插秧种植比较效益[17-18]。2021年娄底市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18万亩,极大地提升了农业耕地质量和基础设施条件,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猜你喜欢

丘陵地区插秧机大户
水稻插秧机发展综述
基于改进Unet++的丘陵地区耕地地块深度分割与提取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插秧机的使用与维修
超智能插秧机
稻田
船祸
技术营销要抓住种植大户的“痛点”
成都周边丘陵地区产业集聚融入大成都
南部丘陵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