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火针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进展

2023-01-03罗莹瑞李菊莲

甘肃医药 2022年1期
关键词:火针痤疮皮损

罗莹瑞 李菊莲

1. 甘肃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2. 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

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青春期,以颜面、颈、胸、背部等毛囊皮脂腺分泌旺盛部分出现白头、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为主要皮损特征的慢性炎症性损美性疾病[1]。研究发现[2],在目前皮肤流行病学关注较多的疾病中,痤疮发病率最高,且易遗留痤疮疤痕,严重影响患者颜面美观。本病属中医学“粉刺、肺风粉刺、痤疿”等范畴。火针古称“燔针”,用之治疗痤疮由来已久,《千金翼方》有“处疖痈疽,针惟令极热”。可见火针具有以热引热、开门祛邪、活血通经等作用。近年来,火针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本研究对其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痤疮的中西医病因研究

1.1 痤疮的中医病因研究《医宗金鉴》云:“此证由肺经风热而成”,古人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责之于肺经风热。随着认识的深入,导致本病发生的原因亦不拘于肺经风热,目前认为本病的病因主要涉及:热、瘀、湿、痰、毒、虚等因素。张玉等[3]认为,阳热拂郁于心、肺、胃,为本病发病之本,外邪侵袭,阳热拂郁于皮肉,为本病发病之标,认为热邪在本病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肺卫受邪,肺朝百脉功能失司,营血瘀滞,久则成痤[4]。现代人多喜饮食生冷肥甘厚腻之品,久则伤及脾阳,脾虚湿盛,日久化热,熏蒸颜面胸背,成为本病[5]。饮食不加节制或情志不舒,肝失调达,均致脾虚,酿湿生痰,痰湿阻滞经脉,气血不循常道,久则成瘀,痰瘀互结,发为结节、囊肿型痤疮。热、瘀、痰、湿等病理因素阻滞经络,日久化热生火,火性炎上,上灼颜面,热盛肉腐,久蕴成毒,形成脓疱型痤疮。但导致本病发生的原因不止实邪,禤国维等[6]认为本病的发生亦涉及虚证。他认为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木失于疏泄条达,肝气郁结,气郁化火,木反侮金,引起肺经血热,蕴阻肌肤,导致痤疮的发生。然而,在痤疮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并不是单一致病因素贯穿全程,各个发病因素即可单独致病,又可相互联系,相合为害。

1.2 痤疮的西医病因研究痤疮的发生与雄激素水平过高、痤疮丙酸杆菌感染、炎症反应及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过度等因素有关,炎症反应是痤疮发生的核心,免疫因素是痤疮进展的重要因素,遗传因素亦与痤疮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另有研究者发现,高糖和高乳制品中所富含的支链氨基酸能激活与痤疮发病密切相关的营养代谢信号通路[7]: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体1(mTORC1)[8],导致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升高,促进皮脂腺细胞生成,皮脂合成,诱发痤疮。其次,不良睡眠习惯可影响调节昼夜节律的肠道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和肠道球菌、杆菌的活性,导致痤疮发生。此外,痤疮的发生还与情绪因素、皮肤类型、彩妆类产品的广泛使用[9]及工作环境等因素有关。

2 火针治疗痤疮的中西医机制研究

2.1 火针治疗痤疮的中医理论研究火针疗法是将特定的针具经加热、烧红后,用快、准、稳等手法刺入腧穴或病变局部,速刺疾出而治疗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方法。火针疗法兼具针的刺激作用和艾灸的温热作用,是中医学温通原则的重要体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其在皮者,汗而发之”。郭玉峰等[10]认为凡治法具有促进邪气外排的效果,均可视作“汗法”,火针治疗皮肤疾病也可视作一种汗法,正符合因势利导、汗而发之之法。徐传搏[11]认为火针通过加热针体,可温通经脉,升提阳气,鼓舞人一身气血运行,从而实现借火助阳,开门祛邪,以热引热等治疗作用。杨丽娜[12]认为火针可促进痤疮局部湿热邪气外泻,改善痤疮局部血液供应,进而实现活血解毒,引邪外出,消肿排脓等作用。林继业等[13]认为火针治疗痤疮具有整体与局部并重的优势,用之腧穴,可实现疏畅气血,清热除湿,活血通络等全身治疗作用,用之点刺皮损局部,则具有祛邪、软坚、排脓、敛疮等局部治疗作用。因此,火针治疗痤疮是通过局部与整体同调[14],内外兼治,补泻兼施等作用机制,从而达到温通经络,行气和血,软件散结,补虚泻实等针灸治疗作用。

2.2 火针治疗痤疮的现代医学机制随着火针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一些医家对火针治疗痤疮的现代医学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有学者[13]通过检索文献发现,火针治疗痤疮的机制主要可以归纳为:①能增强机体的应激性,激发皮肤免疫作用;②人为造成皮肤烫伤,激发皮肤的组织修复作用;③增加损伤局部组织微量元素的含量,能激活多种酶活性,改善机体微循环,增加机体的新陈代谢;④能促进皮损局部的白细胞渗出,增强吞噬细胞功能,促进炎症消退并使其局限化。因此,火针治疗痤疮[15,16]主要涉及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内分泌、血液流变学、神经、化学等多系统的物质和环节。

3 火针治疗痤疮的临床应用

3.1 单纯火针疗法姜敏[17]用火针疗法治疗痤疮,结果优于口服多西环素联合外用阿达帕林凝胶,火针组皮疹的消退时间较药物组短。表明火针疗法能迅速改善患者症状,且治疗周期短。火针疗法借助火的热刺激效应和针的机械刺激作用,既可补火助阳以补虚,又能以热引热,开门祛邪以泻实,寓“火郁发之”之意。因此,火针治疗痤疮具有迅速改善患者皮损症状,控制炎症反应,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且不易遗留痤疮瘢痕等优势。

3.2 火针联合内治法

3.2.1 火针联合中药汤剂口服。徐传搏等[18]用火针联合中药海藻玉壶汤治疗痰瘀互结型痤疮,结果联合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口服中药海藻玉壶汤,这一联合方案,在局部火针点刺的基础上,立足整体,辨证论治,内外同调,具有针药异效互补作用,能有效改善痰瘀互结型痤疮患者症状,并调节体质,提高总有效率。

3.2.2 火针联合西药口服。邸星星[19]将火针与维胺酯胶囊联合应用治疗痤疮,1 个月后评价疗效,发现联合组有效率优于单一口服维胺酯胶囊。维胺酯胶囊为维生素A 类衍生物[20],能抑制上皮细胞角化,阻止皮脂腺的生成,缩小皮脂腺细胞胞体,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生长。因此,火针联合维胺酯胶囊将中西医并重,对症治疗与对因治疗联合,治疗中重度痤疮具有临床疗效好,复发率低的优势。

3.3 火针联合外治法

3.3.1 火针联合中药面膜。李丹等[21]用火针联合中药面膜治疗痤疮,针刺组给予针刺联合中药面膜,结果火针组总有效率优于针刺组。表明火针联合中药面膜治疗痤疮临床疗效较好,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表明[22],中药面膜外敷具有抗炎杀菌,改善皮肤微循环,降低皮脂淤积等药理作用,与火针联用[23],能在短时间消除痤疮,其治疗痤疮所用药物多性寒味苦,取疗热以寒药之意,可制约火针温燥太过,为佐使之用。

3.3.2 火针联合西药外用。王润和等[24]将火针与0.1%阿达帕林凝胶联合应用治疗痤疮,4 周后评定疗效,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单一外用0.1%阿达帕林凝胶。表明火针联合阿达帕林凝胶外用可协同改善痤疮的临床症状,火针通过高温作用,可对痤疮的皮损部位造成一个微损伤区,激发组织修复作用,针孔在修复过程中呈收缩式,可收紧皮肤,改善肤质。

3.3.3 火针联合物理化学疗法。 郭杨敏等[25]用火针联合红蓝光治疗痤疮,总有效率高于口服西药维胺酯胶囊联合红蓝光,表明火针联合红蓝光可直接作用于痤疮患病部位,能改善症状,有效预防痤疮瘢痕,避免口服西药产生的不良反应,患者依存性好,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李建辰[26]用火针联合果酸治疗痤疮,总有效率优于单一应用果酸。火针联合果酸具有溶脂、散结、解毒的效果,可增加皮肤新陈代谢。果酸能祛除多余角质,火针可改善患者脸部微循环,促进炎症消退,加速胶原蛋白再生,二者联用,优势互补,能增加患者皮肤弹性,有利于皮损恢复。

4 火针联合针灸疗法

4.1 火针联合拔罐何罡等[27]用火针联合拔罐治疗痤疮,8 周后评定疗效,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口服西药异维A 酸胶囊。拔罐疗法古称角法,具有吸毒排脓,活血通络的作用,火针联合拔罐治疗痤疮能使皮损局部脓血、腐物及时排出,给邪气以出路,具有起效迅速,操作简便,副作用少等优势。

4.2 火针联合放血黄黎珊等[28]将火针与放血联合使用治疗痤疮,治疗1 个月后评定疗效。联合组总有效率和痊愈率优于放血组,放血组和联合组囊肿复发新长个数和人数较火针组少,且联合组优于放血组。表明火针能使囊肿皮损快速消退,穴位放血能控制囊肿复发和新发,火针联合放血则能协同起效,标本兼治,属温清并用之法,火针的温通作用使痤疮囊肿中的瘀滞得散,放血疗法则既能清热泻火解毒,又能制约火针温热太过,两者共奏内调外用之功。

4.3 火针联合穴位埋线向亚玲等[29]用火针联合穴位埋线治疗痤疮,6 周后评定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口服西药异维A 酸胶囊,表明火针配合穴位埋线能有效改善患者皮损症状及皮肤屏障功能,提高远期疗效。穴位埋线疗法属中医学留针法,其集针刺、留针、放血、穴位封闭等疗法于一体,可整体调理患者体质,与火针这一传统外治法联用,具有内调外治同步的优势。

4.4 火针联合耳穴压丸张敏等[30]将火针与耳穴压丸联合应用治疗痤疮,表明火针联合耳穴压丸治疗痤疮总有效率优于单纯应用火针或耳穴压丸。《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言:“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耳与五脏六腑均有密切关系,因此选取耳穴压丸可疏通经络,调畅气血,调和阴阳。与火针联合使用,局部与整体同调,标本同治。

5 小结

痤疮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刘涓子鬼遗方》载:“凡里有脓毒,诸药贴不破,宜用熟铜针,于油火上燎透,当头以针浅刺入,随针出脓”。火针作为传统中医外治法,被广泛用于痤疮的治疗,疗效满意,但现行的临床研究以临床观察为多[31],目前尚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当前应用火针治疗痤疮[32],多在皮损局部进行点刺,忽视了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指导原则,今后应该在四诊合参的基础上,辩证取穴,局部与整体并重。目前对火针针刺深度、针刺频率、烧针时间、烧针温度的研究较少[33,34],可开展量效关系研究。火针治疗后是否复发,对远期疗效的随访亦不容忽视。火针作为一种有创操作,治疗时产生的疼痛及不适不可避免,因此,如何降低火针时的疼痛,提高患者的治疗舒适度,对提高患者的依存性及在世界范围内推广针灸技术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火针痤疮皮损
火针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火针联合西药治疗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30%浓过氧化氢溶液外涂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半边皮损自身对照临床观察和机制研究
红蓝光祛痘仪联合复合酸焕肤凝露治疗痤疮的临床效果
清痘颗粒治疗痤疮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抗病毒药物联合火针与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肝经郁热证的疗效分析
火针疗法联合甲硝唑治疗玫瑰痤疮疗效观察
129例湿疹患者皮损部位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银屑病的冬季护理
为什么有些人会得严重痤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