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的创新探索

2023-01-03郭承露徐嘉斐朱婧怡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3期
关键词:隔代监督儿童

郭承露,徐嘉斐,朱婧怡

(扬州大学教科院,江苏 扬州 225009)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 研究背景

乡村教育在国家战略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在“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中振兴乡村教育、关注隔代教育成为研究主题。同时隔代教育与农村劳动力流失的关系成为教育学界、社会学界关注的热点。针对社会经济的转型和农村劳动力流失现状的加深,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以及乡村教育成为新时代的紧迫任务。农村劳动力流失现象产生的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虽得到一些研究者的关注,但多为学者的倡议、呼吁,且是比较笼统的强调农村教育改革创新对于隔代教育的改善推动作用,对于解决农村劳动力流失和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矛盾的研究还很少。经过初步调查发现,农村劳动力流失对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产生了宏观、中观及微观问题,所以本项目专注于研究农村劳动力流失与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关系,并尝试为制度设计提供建议。

1.2 研究意义

学术意义:深入研究农村儿童隔代教育与农村劳动力流失关系有利于同时提高留守儿童教育与生活质量与优化老龄人的生活状态;能够丰富乡村教育服务职能,对社会劳动力平衡起到推动作用;有利于对教育研究与社会学研究、经济学研究的交叉助益;有利于推动乡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全国人口素质的提升、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稳定。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欣欣向荣。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离开农村,进城务工。但农村流动力流失这一现象也带来了许多不可避免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留守老人”这些名词也逐渐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作为社会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的规模日益扩大。

2004年开始,留守儿童问题得到了全社会的重视,并且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进一步流失,这一问题日益严峻。其中比较典型的问题有留守儿童基本权利难以保障、学业成绩不佳[1]、心理健康发展走向不良等问题。“留守儿童”存在教育缺失、管理缺位等隐忧[2],正因为有这种缺位,留守儿童才容易沾染上社会的不良风气,慢慢形成抽烟酗酒、赌博泡吧、打架斗殴、盲目消费等诸多问题。同时,留守儿童在心理需要和情感层面也存在着相应难以纾解的郁结,需要适当的情感安抚和宽慰。

随之而来的隔代教育也成为问题。老一辈人虽然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但是面对孙辈时,他们大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再加上老一辈人文化水平较低,自身思想带有一定的时代思维局限性,也不会使用现代技术,不能与学校取得及时的且良好的联系。况且对于他们来说,维持生计才是头等大事。照料孙辈的起居已经耗费太多精力,很难再兼顾教育。此外,孩子与父母长期异地会使他们找不到对父爱母爱情感需要的发泄口,这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是大有损害的。

3 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 成年劳动力的流失加速农村隔代教育共享资源欠缺

在互联网时代教育资源共享是幼儿教育的趋势,多元的教育资源与途径能帮助改善幼儿的学习行为,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提升。然而,互联网教育资源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却是极为欠缺的教育资源。首先,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务工,带走了幼儿接触多元现代化教育的可能性,或者有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无法承受共享资源教育基础设备的经济开支。其次,祖辈由于受其思想观念的限制对于现代化教育理念与工具的了解颇浅,且对其的认可程度不高,无法承担现代幼儿教育的重任。再者,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学习方式灵活性差,教育过程缺乏深度,在幼儿思维发育的黄金时期幼儿受到的有益刺激少。最后,地方社区由于成年劳动力的流失拥有的经济财力有限,对于留守儿童的受教育程度重视不够,能满足幼儿最基础的生存保障,而对于幼儿的高质量教育则无法顾及,无法为留守儿童提供足够的资源共享平台与工具。

3.2 老龄人的隔代教育素质水平有待提高

作为隔代教育的教育者,老龄人本身的学业水平、教育能力和综合素质对隔代教育的被教育者的受教育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首先,由于祖辈自身的文化水平较低,教养观念较为落后,他们教育的主要关注点更多还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和习惯,对于良好学习品质与学习习惯的培养关注较少。其次,有些祖辈还会对孩子实行过度放任或溺爱的不当教养方式,甚至还有的会灌输给孩子读书无用的思想观念。孩子的教育得不到重视,使得孩子出现逃课、考试作弊等不良行为习惯。最后,儿童是在环境的刺激中不断完善自我构建的,祖辈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相较于现代科学的教育观念来说显得思维模式传统保守,而幼儿的思维发展是发散的、迅速地、充满幻想的,这与老年人的思考模式不统一。

3.3 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资源开发不足

农村留守儿童目前维持生计的主要方式还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帮扶,并且因为亲生父母常年在外的缘故,真正支持他们生活的人主要还是祖辈监护人。而他们还需要承担各种繁忙的工作,不能及时给予幼儿符合其发展的照看和指导,再加上祖辈对于幼儿的教育集中在生活的保育上,因此对于幼儿的成长发展问题和社会性需求并不能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在这一点上,社会无论从经济上还是方法上都未能从根本上减轻祖辈教养的负担。社会缺失针对隔代教育提供的支持性活动和支持性政策,不充足的社会支持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环境资源极度匮乏。

其次,农村社区幼儿园并没有展开有关隔代教育的活动。根据调查数据显示,针对农村幼儿开展的幼儿园并没有开设隔代教育相关的活动,祖辈家长更没有在幼儿园组织的一些活动如家长会、讲座等获得需要的育儿教育知识。而像家访活动幼儿园开展起来颇具难度,不能做到全方面覆盖,一方面是因为农村幼儿园的师资力量有限,针对隔代教育的教育措施与手段缺少专业的人员和基础的家园合作条件;另一方面农村幼儿园的教育经费有限,除了幼儿日常的生活开销,农村幼儿园难以拿出更多的经费满足幼儿在幼儿园之外的教育需求[4]。

4 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管理改进提升策略建议

4.1 农村管理层面:健全隔代教育乡村管理机制

首先,农村管理应着眼于培养新型的隔代教育关系,构建和谐的农村隔代教育环境。农村新型隔代教育实现路径,以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为主要突破口,农村各管理阶级应着力提高农村隔代教育的质量和农民人口的综合教育素质。

其次,为建设具有优势与特色的农村教育需要农村隔代教育结合农村所在地区的人文环境与自然条件,以农村原有的人力资源为基础,根据创新农村教育的要求,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特别是祖辈资源的质量,为农村幼儿的隔代教育打下夯实的教育基础,在此基础上同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进度。

再次,以教育淳朴、管理合理与管理民主为要求,提升农村教育劳动力的综合素质。针对农村隔代教育的人力资源需要进行全面的综合素质开发,着重关注农村人口的文明素质培训和文明教养熏陶,将农村的隔代教育推向制度化、法制化。提高与隔代教育相关的各行各业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能力,让多元的人力资源更适应新型农村教育环境和教育模式。

4.2 社会制度层面:积极推进社会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

政府应将乡村隔代教育列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从政策和管理层面,将乡村教育置于促进乡村、边远贫困地区和城市贫困人群发展的战略高度。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建设的投入,实现人力资本空间再分配。政府可以从改革和调整农村现行教育目标及培养模式入手,加大对农村教育投资力度特别是针对隔代教育的资源[5],同时带头转变农民的传统教育观,将农村已有的教育资源进行充分利用。

农村的隔代教育应致力于增加教育人力资源的多样性,结合农村自身发展情况最大限度地吸引外界教育资源,先聚焦于农村的基础教育,在思想上扫除农村现有和潜在的文盲,再通过新增教育岗位与设备吸引高等教育资源;同时职业教育也是农村不能忽视的教育资源,应建立更多农村标准化学校,教育的标准化不仅要体现在教育硬件设施上更要体现在教育软件上,特别是农村的幼儿教育在丰富性的基础上需要对教育进行标准化。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需要进行农村人力资源培训提高农村人力的生存能力与综合教育素质。

政府加大对农村隔代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全面实施普惠型教育,针对家庭教育困难的幼儿给予教育补助与社会关注,同时也要关注农村教育人力的生存环境,提高对农村教育型人才的物质与精神待遇,提高社会对农村教育行业人员的认可程度,让农村的教育资源聚焦于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创新适合幼儿发展的教学方法,实现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

4.3 教育制度创新层面:全面开放农村教育,解放农村教育生产力

教育行政部门在管理转型时应更多地重视多元参与治理,发展新型教育制度并不是对以往教育制度的否定而是建立在传统教育制度上思考将农村的隔代教育结合新型农村教育建设的大时代背景,促进农村隔代教育的教育转型,将隔代教育代入新的解释。

农村的隔代教育应秉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结合多方的教育力量实现共同治理。农村的隔代教育是社会转型的副产品,教育部门需从根本上将隔代教育纳入教育法制范畴,从法律上重视隔代教育的地位,规范隔代教育的运行发展模式,承担好农村教育顶层设计师的职责;相关学校做好校园的教育管理,增加教育的专业性、教育内容方法的针对性、教育方向的发展性,在教育目标、途径、内容、方法、评价上体现教育的价值,为农村隔代教育提供更多自主丰富的教育空间,发挥好幼儿园、社会组织、幼师、幼儿以家长之间的协同作用,主体之间相互协商、相互合作共同增强农村隔代教育质量。

4.4 社会评价层面:推进农村隔代教育监督体系改革

教育督导委员会应规划和组织好农村隔代教育的监督工作,制定好有利于农村隔代教育发展的教育督导方案和科学的教育监督制度。同时按照政府的管理权限对学校的隔代教育工作进行监督,对农村隔代教育的发展情况和教育质量展开合理的评估和监测。针对缺乏监督岗位的农村教育则根据农村发展的具体情况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监督岗位培训,对监督的人员和岗位进行严格分工并制定一系列惩奖制度,教育督导机构确保每所学校都配备针对教育的经常性督导,加强教育监督队伍建设。

针对学校的教育监督工作主要监督学校隔代教育的开展与管理情况,监督学校的课程建设情况和日常教育中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情况,严格监督学校的教育经费的计划与实际使用情况,检查学校的教育和生活基础设施的配备与使用情况。特别针对置办教育不规范并且已受到相关人民群众举报并经过查证确认行为属实的学校,应当适量增加专项检查或者经常性监督的次数。

相关监督部门实行灵活的监督方式。第一,可以通过听取被督导单位的情况汇报最快速全满的了解被监督单位的发展情况,同时针对复杂的监督项目要确保其结果有迹可循,增加监督的权威、公正、透明性。第二,参加相关单位举办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进行其他现场考察,收集实际的现场监督数据,但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妨碍相关单位的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第三,参加有关工作会议或者组织召开座谈会,集中监督力量减少不必要的监督支出,并且针对个别特殊的情况可在共同商讨后开展问卷调查、测评、个别访谈等后续工作以完善监督结果。第四,教育监督报告应及时总结并通过政府网站或者相关教育监督信息平台等多种信息渠道向社会公布教育监督结果,针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则需要协同相关科研人员提出改革性建议。

猜你喜欢

隔代监督儿童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隔代亲”与文化传承
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你把孩子的教育失败归咎于“隔代教育”,爷爷奶奶不背这个锅!
夯实监督之基
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