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养殖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2023-01-03任佰新
任佰新
(宿州市埇桥区永安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安徽 宿州 234107)
在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养殖户收益不断增加,进一步满足了市场需求,然而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存在粪污处理不到位问题,导致细菌滋生,相关部门也未能做好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污染了农村环境,要想实现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治理刻不容缓,以下进行相关分析。
1.畜牧养殖环境污染的类型和危害
1.1 空气污染
散养模式下普遍缺乏专业的粪污处理设备,因此部分养殖户随意堆砌畜禽粪便,粪便发酵之后产生大量刺鼻气味,其中含有硫化氢、粪臭素、二氧化硫等物质,影响人们健康,损害农村形象。此外,甲烷、氨气能引发气候变暖和酸雨,由此造成更加严重的污染环境问题。
1.2 水体污染
在雨水冲刷后一些废物将流入附近水体导致水中有机物含量上升,而粪污当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流入河道将扩大污染面积,致使河流中氧气占比大幅下降并出现水体富营养化情况。此外,如果污染物渗入地下将威胁人们饮水安全,水体流动后可能出现循环性污染问题,该问题需要重视起来。
1.3 土壤污染
土壤当中畜禽粪污超过土壤自身净化水平将导致土壤性质发生变化,并且大量的激素和微量元素也会导致土壤平衡性受到破坏,畜禽生长期间需要大量养分,然而可吸收饲料中的养分偏少,主要以粪尿形式排出,当前猪粪、牛粪等主要以肥料或者沼气发酵等形式再次利用,然而肥料当中还有大量盐分、矿物元素与抗生素,制作肥料之后可能会污染土壤污染,由此影响农作物质量。
1.4 动物尸体污染
当前规模化养殖模式得到大力推广,而农村地区依旧以中小型养殖模式为主,尤其是散养模式下存在着诸多风险,一些养殖户未经过专业培训,防疫意识缺乏,导致畜禽死亡率偏高,一些病死畜禽未能得到妥善处理可能出现病菌传播情况,也容易引发人畜共患病。
2.畜牧养殖环境污染的原因
2.1 监管体制不完善
畜牧养殖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涉及多个主体,只依靠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动物防疫部门或者当地政府难以有效完成治理工作。从当前来看,养殖户以及相关单位未能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义务或者参与性不足,因此难以达到畜牧养殖环境治理目标。与此同时,一些农村地区畜牧养殖环境污染治理主体多,而部门之间各自为战、沟通不够深入、缺乏配合,导致环境污染主体未能得到处罚。
2.2 养殖户环保意识缺乏
部分农村地区畜牧养殖生产门槛偏低,一些养殖户缺乏环保意识,未能学习以及掌握先进的污染防治手段,粪污处理模式缺乏科学性,由此带来环境污染问题,主要表现为养殖户对粪污处理问题缺乏重视,在日常养殖管理过程中未能贯彻环境保护的政策要求,未能处理好养殖业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比如很多养殖户关注如何扩大养殖规模、增加养殖效益,未能做好养殖环境管理工作,粪污清理不够及时。此外,部分养殖户尽管意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并应用了污染防治技术,然而在引进环保设施、改善生产工艺过程中不愿投入较多资金,导致环境污染治理成效未能达到预期。
2.3 污染防治技术推广不足
近年来多地积极响应农业农村部号召开展畜牧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国家也在积极研发和推广先进的防治技术,其中沼气发酵技术、污水净化技术已得到有效应用,然而一些基层养殖户文化水平偏低,对先进技术接受能力不足,导致一些技术未能得到有效应用,粪污处理效率不高,还有很多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缺乏责任意识,加之当地污染防治技术推广资金缺乏,难以把握污染防治技术应用要点。
2.4 污染防治投入成本偏高
对于基层地区动物养殖来讲,很多养殖户采取传统的养殖模式,养殖场卫生环境偏差,动物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多种传染病危险,而粪物中也含有大量病菌。在当前的畜牧养殖污染防治工作中养殖户需要积极引进相关设备设施和技术,而这一过程中必然加大养殖成本,并且在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期间会产生一定的电力成本和管理成本,面对该情况部分养殖户不愿投入资金,影响了污染防治效果,也不利于养殖场发展壮大。
2.5 养殖户缺乏有效规划
在畜禽养殖过程中首要环节是选择养殖区,当前一些农村群众自发进行畜禽养殖区规划,未能联系当地农业部门或者邀请专业人士选址,导致养殖场建立之后容易对周边土壤水体造成污染,不能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3.畜牧养殖污染防治的主要模式
3.1 养殖源头减量
在畜牧常规养殖过程中畜禽通常能吸收部分,而饲料中的养分多数以粪便形式排出,整体饲料转化率偏低,面对该问题养殖户需要用微生物饲料代替常规饲料,在提升饲料转化率的同时能够让畜禽肠道大量吸收益生菌,由此减少粪污排放。畜禽粪污当中主要成分为氮和磷,也是污染空气土壤的主要成分,所以养殖户可以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复合酶等成分,进而显著减少粪便当中氮磷的含量。此外,养殖户需要对日常饲养方案加以优化,考虑畜禽不同阶段生长所需的养分,科学制定饲料配比并定时定量提供,能够促进畜禽养分吸收和消化。
3.2 养殖过程减排
当前我国畜牧养殖业减排技术逐渐成熟,因此养殖户需要根据规模以及畜禽类型合理选择减排技术,在养殖过程中科学处理排泄物,由此改进粪污处理效果,比如牛羊养殖过程中通过投入一定资金完善自动刮粪板,可以对粪污固液分离与发酵处理,之后在牛垫料中对处理后的产物高效利用,由此达到减排目标。再如生猪养殖期间可以应用发酵床,通过干湿分离和降解处理能够显著提升粪污处理效率,避免二次污染。
3.3 养殖末端处理
通过资源化处理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减少畜禽养殖中的污染问题,还能为养殖户带来可观的收益,所以养殖户需结合养殖实际情况对资源化处理技术合理选择,具体说来:其一,肥料化应用。畜禽排泄物中有着大量污染物,也具有一定的养分,可以将其用于作物种植,比如通过高温发酵技术对畜禽处理并用于农作物生长,相较于一般肥料有机肥养分更为均衡,能够逐渐改善土壤环境;其二,能源化应用。在大力倡导资源化利用的今天,农村多地建立沼气池,通过对畜禽粪污发酵处理产生沼气,由此满足农村群众日常生活需求,与此同时农村发电厂、乙醇生产厂也开始应用畜禽粪便,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其三,饲料化应用。主要是对粪便中的微量元素纯化处理,再通过干燥、发酵以及青贮等处理,然后制作动物所需的饲料。
4.如何做好畜牧养殖环境污染治理工作
4.1 做好养殖监管工作
为了提升畜牧养殖环境治理效果,需要当地政府发挥统领作用,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动物防疫部门、卫生局环保部门多方参与,明确划分职责,共同推动畜牧养殖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开展,具体如下:其一,明确政府监管职责,当前畜牧养殖环境污染治理效果直接影响着农村群众生活质量和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所以要求地方政府结合畜牧业发展情况科学制定畜牧养殖污染物治理机制,对当地养殖场长期性系统性的监管,禁止养殖主体将污染物随意排放到自然环境当中;其二,明确养殖主体责任。养殖户需要自主承担环境保护工作和污染物治理责任,根据当前畜牧养殖管理和污染物处理中的问题需要养殖户根据环境保护法以及动物养殖相关规范转变传统的养殖模式,完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设施,由此减少污染物排放;其三,明确周边群众监督责任。畜牧养殖环境污染问题将影响周边群众的日常生活,因此建议当地群众积极向监管部门反映各种动物养殖中的环境污染问题通过多方配合优化农村环境,为了进一步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可以定期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让广大养殖户意识到污染环境问题承担的后果。此外,明确社会组织责任,在社会组织参与下能够弥补政府管理存在的缺陷,要求畜禽养殖协会参与畜牧养殖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提供技术研究、知识宣传、行业自律等支持。
4.2 转变养殖户传统思想
为了提升养殖户环保意识,相关部门需要开展好畜牧养殖污染危害,做好畜牧养殖环境治理工作的意义,由此引导养殖户规范养殖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在宣传教育过程中需要丰富形式,比如通过农村广播、社区宣传栏、宣传册、农业电视新闻提升宣传教育效果,还可以借助手机短信、微信微博等形式图文并茂地宣传,营造人人关注农村养殖和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在实际宣传过程中要将畜禽污染物随意排放危害作为重点,如果随意处理污染物需要承担哪些后果,鼓励群众监督举报,由此让环境污染治理工作高质量开展。
4.3 加强畜牧养殖污染防治技术推广
当前多种成熟的畜牧养殖污染防治技术得到应用和推广,然而一些养殖主体自身的技术水平偏低,难以根据养殖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防治手段。为解决这一问题,当地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动物防疫部门、农机站需要积极推动畜牧养殖污染防治技术的推广,使广大养殖户逐渐掌握先进的处理技术。具体说来:其一,要结合当地养殖实际情况定期开展集中培训活动,使广大养殖户能够掌握畜牧养殖污染防治技术的实施方法,比如了解固液分离技术,实现粪便垫床综合利用;其二,可以借助畜牧养殖示范推广项目以及绿色养殖基地,定期组织广大养殖户参观学习污染防治经验,使养殖户直观意识到污染防治技术和设备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逐渐转变思想。此外,不同污染防治技术有着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为了进一步提升地区畜牧养殖污染防治效果,乡镇企业需要进行机械设备研发,综合分析养殖类型以及污染状况,让相关设备设施更有使用效果,并且当地政府需要制定扶持政策,加强和畜牧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助力当地养殖业健康发展。
4.4 加强畜牧养殖环境污染治理资金投入
尽管很多养殖主体具有生态环保思想,能够采取科学的养殖方式,不过其资金实力缺乏,在养殖场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难以引进污染防治的设备设施。为解决这一问题,当地政府需要制定优惠政策,从资金的角度向养殖户提供补贴,由此缓解养殖户的资金压力,比如通过银行贷款、小额还款等形式带来帮助,不仅有效解决了畜禽污染物排放问题,还有利于争取养殖户配合,最终实现养殖场的发展壮大。
4.5 科学进行养殖区域规划
为了有效降低畜禽养殖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需要根据地方实际情况规划养殖区域,明确适养区、限养区、禁养区,通过对养殖区进行科学规划布局提升粪污处理效果。在规模化养殖场建设前期要求结合环保部门以及相关专家意见,积极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主要是远离附近水源地、居民居住地,养殖场建立在盛行风下风向,并且配套污染防治设施,实现粪污无害化处理。此外,需要综合应用信息化手段对地区养殖情况实时监测,严格控制畜牧养殖规模总量。
5.其他治理要点
5.1 坚持以用促治,利用优先
畜禽排泄物需要合理应用,比如养殖户可以将粪污发酵,然后就地还田消纳,为此当地农业部门需要大力推广种养结合模式,并不断完善养殖设施。与此同时,需要拓宽粪肥应用渠道,鼓励养殖户通过畜禽排泄物制作有机肥,由此促进种植业绿色化发展,实现废物利用,增加经济效益。为了实现畜禽粪污的有效应用,当前厌氧处理法可以有效制作沼气,通过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对废水有效处理,还可以利用自然处理法,该方法投入少、处理过程简单。
5.2 强化组织,落实责任
其一,建立管理机制。当地政府需要发挥带头作用,对当地多家养殖场逐户调查,采取网格化监管模式,由当地动物防疫部门和畜牧兽医进行二级管理,采取畜牧养殖污染治理信息共享机制,进行督导评估,形成齐抓共转的工作局面;其二,落实责任。有效发挥养殖户责任主体作用,加大监管力度和投入力度,促进养殖场畜牧粪污收集转化和应用工作高质量开展,在源头上减少粪污总量,重视过程控制,加强末端应用,达到减量化、无害化以及资源化管理。此外,需要养殖场完善污染治理配套设施,充分实现畜禽养殖污染物综合应用。
5.3 完善理立法,追究责任
当前畜牧养殖环境污染问题出效的一个原因在于相关法律规范不完善,因此我国需要加快立法进程,将畜牧养殖污染纳入环境污染管理体系当中,并且以法律形式明确,还可以通过环境监测自动化技术以及大数据分析大气以及水体中污染物含量,由此及时追究养殖场造成的环境污染行为,之后由当地环保部门、公安部门进行治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畜牧养殖不仅能够增加农民收益,还能够推动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新时期,需要解决畜牧养殖带来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问题,要求做好养殖监管工作,转变养殖户思想,加强技术推广,科学进行养殖区规划,通过多方参与形成齐抓共管局面,最终协调好畜禽养殖和环境保护工作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