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造林常用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的有效途径

2023-01-03章建青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9期
关键词:营林林区树苗

章建青

(南城县林业局,江西 南城 344700)

林业造林是促进林业发展的关键工作。在林业造林期间,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造林方法,借助先进技术理念,提升造林综合效益。行之有效的造林方法可促进当地林业发展,保护生态资源,抵御风沙与水土流失。营造林业生态应以林业发展为突破口,深化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

1.我国的造林、营林现状

1.1 林业资源储存不高

我国现阶段虽然已经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去节约林业资源,但是与世界的平均水平相比,我国的林业资源储存量并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林业资源监管系统一直不够完善,在进行造林过程中更多的也是当地政府采取措施,根据上级的指示进行营林工作。也正是因为我国的监管系统不够完善,让林业专业的工作人员没有意识到造林以及营林的重要性,导致林业生产发展的效率不高。

1.2 增长速度不断上升

虽说我国的林业资源储存量不多,但是现如今我国已经认识到了保护林业资源的重要性,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我国的林业资源的上升速度是每年200万公顷,这样的上升速度能够增加我国的林业资源储存量。森林资源是我国林业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我国一定要重视保护森林资源以及林业资源,促进我国林业稳定发展。

2.林业造林以及营林的重要意义

就目前我国对森林资源的重视程度来说,林业资源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和生态平衡,所以,不同地区的政府部门要根据所在地区的林业资源生长状况以及土壤、气候特质来进行合理的建林,不断优化营林生产管理方式。现代林业的良好发展还能促进人类的身体健康,这样不仅能够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还能够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因此,加强对林业造林以及营林生产方式的管理是极其有必要的,要引起国家以及居民的重视。

3.林业造林方法

3.1 分殖造林法

所谓的分殖造林法,是指在造林过程中,将母株上的部分组织取下,并用来栽种的一种种植方式。从母株上取下的部分组织通常都是树木本体的部分枝干或者是根。因此,这种栽种方法被称之为分生造林法。对于分殖造林法而言,其自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且其操作手法比较简单,种植成本也很低,且造林的成活率明显高于其他造林方式。所以,分殖造林法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比较广泛。通过分殖造林法培育出来的幼苗,对于土壤的要求比较高,并且在后期的生长过程中需要许多营养物质以及非常充足的阳光,使得分殖造林法不适用于大面积的造林工程。

3.2 植苗造林法

植苗造林法的使用,需要以保证植株根部完整性为基础,这样才能够开展造林工作。对于这一方法来说,其造林结果比较稳定,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就是将已经培育好的种苗移栽到造林区域中。在种植之前,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土地进行有效清理,要做好挖穴等基础工作,同时还要确保幼苗在移栽过程中的完整性,在种植时要将苗木的根系全部埋入地下。若是在平原区域开展造林工作,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遵循“四大一深”的原则,要将大苗的高度控制在4m左右,将其深度保持在0.5m,从起苗、运输到种植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保障树苗水分的充足性,避免树苗因缺水而死亡。另外,在对幼苗进行栽种之前,相关工作人员要用水充分浸泡树苗根部,使其能够保存适量的水分。与此同时,要除去树苗的侧根,并将腐烂部分及带有病虫害的部分全部剪掉。由此可见,植苗造林法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工作难度相对较大,要消耗大量的人力成本。在选择苗木时,需要专业的人员对造林区域的环境条件进行科学勘察,以便于选择合适的苗木进行种植。优点是植苗造林法对土壤、环境的要求不高。

3.3 播种造林

播种造林为当前林业造林作业中常用方法之一,具有适用性强、操作便捷的优势,且育苗周期相对较短,在大规模造林工程中较为适用。播种造林适用于播种易发芽、种子多的林木品种。播种后,应及时补充水分,以确保林木正常生长发育,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外部灾害对林木生长发育的干扰。除此之外,当采用播种造林方法时,需要降低区域内人员活动频率,避免人为活动降低播种造林效果。该造林方法不需要大量的人力支持,使树苗自由生长发育即可。播种造林多采用撒播、条播、穴播等方式,播种前应进行催芽处理,以提升发芽率,确保苗木健康生长。为避免苗木生长受损,确保发育效果,应于春季播种。

3.4 插条造林法

这一方法主要应用于春秋季节,通常是在春天土地解冻之后树木发芽之前,或者是秋天落叶之后土壤冰冻之前,这两个时间段使用插条造林法。在应用插条造林法时,相关工作人员要选择生长一年或者两年的树枝,进行插条种植。在种植之前要剪掉多余的枝条,同时还要保留树芽,明确树苗之间的种植距离,将修好的树条插入确定好的土壤中,用脚踩踏栽种好的树条,而且要踩实,确保土壤中存有充足的水分,将土壤平整好之后,盖上塑料薄膜,这样能够提高插条树苗的成活率。

4.营林生产管理方式

4.1 建设种苗基地

树种的选择对于树苗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只有进一步加强种苗的建设,才能促进林业资源的高利用率,因此,一定要对种苗基地进行合理控制。首先,要规划树苗的结构,选择合适的树苗作为树种,淘汰不合适的树苗,这样才能保证整体的质量;其次,要对树苗进行合理的管理,进行合适的树苗分布调整,保证经济收益;最后,要加强树苗管理,控制树苗的成本,降低单位面积的成本的同时也要保证树苗的质量,合理选择树苗,确保树苗的生产质量。

4.2 提升资金管理效率

要想保证林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资金支持是不能少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相关部门与林业负责人应该意识到资金的重要性,加强对资金的有效管理,实现专款专用、使用透明,将优先的资金最大化地投入林业建设中,这样才能给林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要将资金的一部分运用在聘请专家进行培训,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工作人员掌握专业的知识,学会运用专业的手段去促进林业资源的发展,加强营林生产管理。

4.3 加强灾害防治

为缓解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等虫害侵扰,应调整树种结构,采用分类经营的方式,改造单一品种林区结构,营造混交林。当前,霍邱县营林生产管理的重点为更新林区树种,保护天然林资源,有效防治松材线虫,加强林业改造,完善林区结构,保障林区综合效益。在营林生产管理期间,一旦发现林区内出现松材线虫、美国白蛾,应立即采取针对性措施,遏制虫害的发生,减少松材线虫、美国白蛾对林木的侵害。在科学造林营林技术的指导下,霍邱县已逐步开始营造混交林,松材线虫、美国白蛾防控力度得到增强。为提升造林营林生态效益,在防治美国白蛾时,应尽可能采用生态防治手段,如释放周氏啮小蜂等天敌。在释放天敌时,应根据林区规模及以往病虫害发生程度确定周氏啮小蜂的释放数量,避免周氏啮小蜂过多破坏林区生态。此外,还需要加强防火宣传,组织开展火灾隐患排查工作,严惩违规用火人员,并根据林区结构制定防火应急预案,定期组织防火应急演练,降低林区火灾发生概率。在日常管理过程中,需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联系,根据林区结构制定火险预警响应机制,并实现该机制在林区的全面覆盖。定期清理枯死树木,避免枯木在高温照射环境下引发火灾。各相关部门之间应产生联动,加强林业治理,通过强有力的林区灾害防治手段,提升营林生产管理质量。

4.4 强化林地抚育

在林地抚育期间,需要重视林区土壤质量,确保林木在适宜土壤环境中生长发育。应跟踪调查造林苗木,查看苗木生长发育情况是否符合预期,若发现根部裸露、苗木歪斜的现象,需要立即松土,培土扶正,改善土壤条件,为苗木生长发育创造适宜的条件。加强对施肥管理的重视,采用基肥、追肥相结合的施肥方式,根据苗木生长阶段采用不同的肥料组合,合理施用钾、磷、氮肥等。在高温干旱时,施肥、灌溉应同时进行,并于施肥后进行松土除草,调节土壤性能。在林区内建设监控体系,通过视频监控、传感控制等技术手段加强林区普查监测,一旦发现火灾或病虫害隐患,需要第一时间查证。为进一步提高营林生产管理质量,应采用动态化监测方式,确保林区监测体系切实发挥效用。此外,还可采用农林间作的方法发展林下经济,提升林区土地利用率,完善林区生态结构。农林间作农作物多选择豆科植物,不可选择高秆植物。应注意控制间作植物距离,并结合农作物与林木生长状况进行施肥,延长林区生物链。

4.5 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制度

4.5.1 细致划分管理责任,构建完善的责任体系

相关部门要重视管理人员在营林生产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对于管理区域进行合理分配,明确管理人员的管辖区域以及管理职责,一旦该管辖区域出现林业事故,要及时联系该区域的负责人,以便于在第一时间解决相关问题。另外,相关部门需要设置合理的区域考评指标,确定管理人员的责任规范标准,同时还要根据考评结果进行成绩量化,并且要将考评结果与奖金、薪资相挂钩,借此提高林业工作者的责任意识与工作积极性。

4.5.2 科学创新林业运营模式

相关部门在对林业产业进行管理时,若使用传统的运营方式,会降低林业种植的科学性以及市场规范性,进而影响营造林的质量。面对这种情况,相关管理部门可以引入竞争机制,并结合林业产业运营的实际情况,对竞争机制进行合理改进,借此提高我国营林生产管理水平,提高工作者的竞争意识,促使相关工作者能够加强自我学习,进一步提高其管理能力。

4.6 加强林业生产基地的科学建设

相关部门对营林生产工作进行管理时,需要提高树种选择的科学性以及林业生产结构的合理性,促使林业能够保持长远的发展状态。林业部门可以扩大林业的建设规模,借此提升林业经济发展水平。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相关管理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科学调整原有的树林结构,选择一些新的且达到林业生产标准要求的树木品种,将其与原有的树木合理地混合在一起。同时,还要对珍贵林木基地进行合理划分,并结合林业的实际发展需求及林业生产的规章制度,对整个林业基地进行科学的规划,引进先进的技术,开展种子优化选育工作,为林业生产提供更多的品种,进一步提升营林生产工作质量与效率。

4.7 加强抚育手段

树苗生长状况受抚育手段影响,所以,在进行造林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抚育手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树苗顽强的生命力。抚育手段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农林间作,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土壤的使用效率,加强土壤的营养成分,为树木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保证树苗能够健康成长就要加强抚育手段。

4.8 实施运行机制市场化

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是遵循市场经济模式,这样的大背景环境下,想要保证林业资源自身的优势,就要进行运行及时市场化管理,相关的营林负责部门可以将区域进行合理划分、承包,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合同的要求,确定最终价格,这样的竞争环境可以使林木资源的市场经济最大化。具体的工作方式就可以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降低人工工作量,运用机械来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工作量,保证树苗的存活率是实施创新技术的核心目的。

4.9 注重苗木运营

加强造林营林苗木运营可丰富环境效应,提升林区经济效益。现阶段,市场经济呈现出多元化特点,为提升造林营林生产管理质量,应转变苗木经营模式,运用私有制、承包制等模式管理苗木基地,使苗木基地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中得到长足发展,为林区林木种植提供保障。苗木基地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管理模式,依据当地林业市场需求完善运营体系,确保苗木培育等工作顺利进行。当地林业部门应加强对苗木基地运营模式的关注,检查苗木基地是否按照合同经营管理,并根据苗木基地发展情况建立奖惩制度。若苗木基地出现经营管理漏洞,应予以惩处,确保苗木基地稳健发展。

4.10 严格遵循经济发展规律

相关部门若想对营林生产进行高效管理,借此提高营林生产的质量与效率,就要严格遵循相关经济发展规律,结合实际情况,对营林生产进行科学管理,尽量避免受自身主观意识或者工作经验的影响,以免对营林生产管理工作产生不利影响。在具体的营林生产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要结合林业的生产结构以及实际发展需求,科学选择种植林地,同时还要采用合适的方法,合理改进传统小型的造林模式,促使大面积造林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管理人员对于林业市场的动态变化情况要予以时刻关注,明确林业市场的具体需求,据此对林业生产结构进行适当地调整,这样既能够提高营林生产的经济效益,还能够推动林业市场的发展。

结论

综上所述,采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开展有效的造林工作以及营林生产管理工作,能够对林木的正常生产产生良好的保障,这也有利于提升造林营林的质量,促使林业资源的实际效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林业造林营林工作的重视,并且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种植方法,使用合理的管理措施。

猜你喜欢

营林林区树苗
学思践悟 | 隋洪波代表:作好“林区三问”新答卷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分布对土壤交换性盐基组成及比例的影响
移栽树苗
小牛壮壮栽树苗
巧栽树苗
关于提高造林质量及营林可持续经营技术的研究
关于营林前期准备及栽培技术研究
三棵桃树苗
营林绿化的重要性及营林绿化规划探讨
试论营林绿化的重要性及营林绿化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