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2023-01-03李梅芳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9期
关键词:林木害虫苗木

李梅芳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实验林场,青海 西宁 810100)

在生态发展与经济发展过程中,林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林木资源乱砍滥伐导致林业面积急剧减少,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背景下,要充分意识到植树造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做好林木栽培种植工作,推动林业工程建设、提升林业建设质量,最终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的目的。

1.林业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内涵

林业科学栽培技术是指在通过合理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简称:GIS)、大型机械设备进行林木幼苗的合理栽培以及科学抚育,以保证幼苗的健康生长,缩短幼苗的出圃时间,为林木的健康生长以及林业生态系统的建造奠定基础。林业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是指在借助病虫害智能监测系统、大型弥雾机、无人机等现代化机械设备,通过对林业生态系统内的病原微生物、靶标害虫进行精准监测以及合理采用物理、生物以及化学农药技术对林木的病虫害进行科学防治,从而将病原微生物和靶标害虫的技术控制在经济允许范围以内,保障林木的健康生长,为林业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2.林业栽培种植基本技术方法

2.1 前期准备及规划

前期准备及规划是林业栽培种植中较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前期工作不仅包括根据林业部门的规划,按照相应的标准选址建址,而且需要全面调查林地土壤结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水文环境、年均降雨量、气候条件及变化趋势、昼夜温差等,深入了解当地林业发展态势、林木资源市场供需关系等,以完善的信息与数据为林业栽培种植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进一步提升林业栽培种植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可行性。与此同时,在林业选种、育苗、移栽及管理上需立足实际、顾全大局、保持长远目光,从整体出发分析林业栽培与周边农业、自然环境、居民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由于不同地区发展林业的根本目标不同,如西北部地区林业栽培以防风固沙、治理水土流失为根本;部分山区发展林业的目的在于提升农民收入。因此,应当结合林业发展目标对林业栽培种植做好统筹规划,以此强化林业栽培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

2.2 种子处理

种子栽培种植前,需进行相应处理,包括选种、浸种、消毒及风干等。消毒时可采用化学消毒法、物理消毒法,这些方法均可起到良好的杀菌灭毒效果,防止后期病虫害的发生。催种时,应结合苗木品种特性选用适宜的催种方法,如浸种法、层积催芽法、去蜡去油法等。首先,浸种法指利用温水浸种,使种子吸足水分加快发芽。目前,该方法已被应用于杨树、榆树及柳树等多种林木催芽中,一般情况下,浸种时间控制在3~5d即可。其次,层积催芽法是指将树种和湿沙分层贮藏在0℃~5℃的环境下催芽再播种。该方法适用于银杏、红松等休眠期较长的林木品种。最后,去蜡去油法是指用70℃左右的草木灰水浸种,并用手将种子表层的油脂、蜡皮等搓掉,再使用清水冲洗干净。该方法适用于花椒、毛楝等外皮有蜡质、油脂的林木品种。

2.3 改良土壤土质

林地土壤土质的指标是保证林木健康生长的关键因子。因此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其土壤的品质进行优化,从而保证林木的健康生长。一是在林木栽培前,对林地土质的基本指标(主要包括其酸碱度、营养成分含量、松软度、温度、湿度等)进行测量,并依据不同林木的根系对于生长环境的需求,通过合理施用有机肥(比如畜禽粪便)、微生物菌肥和N、P、K,对土壤土质进行改良,提升其土壤的松软度、通透性,以提升林木移栽后的成活率。二是在林木栽培前,应依据林木的需求,进行土壤的深耕,一方面,提高土壤的松软度,为林木根系的快速生长提供条件;另一方面,可以将土壤中的营养成分进行充分的释放,保证林木的营养供给。

2.4 育苗技术

林业栽培种植中常用的育苗技术包括集中育苗技术及直接育苗技术两种类型。其中集中育苗技术是指先对种子进行处理,消杀种子中的虫卵并提升种子发芽率,再将种子播撒在苗床之上,覆土、浇水后等待种子萌发,待苗木生长到一定高度后便可开始进行移栽。此种育苗技术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但对育苗密度有着较高的要求,密度过大会导致苗木长势不佳,密度过小则会造成资源浪费。因此,需合理控制苗木密度,综合采取灌水、病虫害防治及施肥等措施保证苗木健康且正常生长。直接育苗技术是指在林地直接栽种苗木或播种,该技术应用广泛,但可能因气候变化、林间管理不当等导致种子发芽率、苗木成活率偏低。因此,应用该技术时应当为苗木营造良好的生长空间,加强栽培种植管理以促进苗木快速成长。

2.5 进行苗木的科学灌溉。

在林木的栽培、抚育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水分的供应,以保证其健壮生长。对此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一是对林木的栽培地进行平地工作,并建立依据林木需要良好的排水系统,保证灌溉水和雨水的及时排出,避免抑制根系的呼吸以及引起病害的发生。二是林木的栽培地点应具有灌溉便利的特点,并依据林木栽培地点的地形特点,进行现代化灌溉体系的搭建(主要依据林木的栽培种类、栽培密度进行滴管管道的合理铺设),从而保证对林木的各个生长阶段进行有效灌溉,保证其对水分的需求。

2.6 移栽技术

林业栽培种植中移栽是指苗木由苗圃定植到林地的过程。首先,选择温湿度适宜的天气与季节进行移栽,保证苗木移栽后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其次,根据所需移栽苗木的大小、种类、根部土球体积等计算并确定树穴尺寸,通常情况下,树穴直径应当超过苗木根部土球直径50cm。树穴深度超过苗木土球纵向高度30cm,可以为苗木根系提供更为充足的生长空间。第三,对林地土壤成分进行检测,检查土壤肥力、有效水含量等是否满足苗木生长需求,如果土壤贫瘠且水分不足,可以施加由适量腐熟肥料与磷酸二铵配合的底肥并浇水。最后,采用“三埋,两踩,一轻提”的方法移栽苗木,即将苗木根部土球竖直放入树穴内,第一次少许填土、压实并轻提苗木疏松土壤,再重复两次即可完成苗木移栽。

2.7 栽培后期管理

1)浇水和培土。一般情况下,春季是树木栽培种植的最佳时间,此时气温回升,万物复苏,但由于冬季气温寒冷,导致春季土壤干燥,因此种植林木后需做好浇水工作。林木浇水以挖坑灌溉为主,确保林木吸足水分,具体应结合降雨情况控制好浇水时间和浇水量,满足林木生长对于水分的需求。同时,要做好培土工作,回填树穴后及时夯实,所回填的土壤应高出树穴5~6cm。2)树木修剪。定时定期做好对树木的修剪整形工作至关重要。修剪作业可分为休眠期修剪和生长期修剪。休眠期修剪需在冬季进行,生长期修剪需在夏季进行。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采用修剪整形技术。重点修剪掉竞争枝、内膛枝、细枝、病虫枝和徒长枝。修剪时要做到因树而异,将修剪整形的作用最大化发挥,有效调节水分、养分的集中供应,促使或控制局部生长,从而恢复或调节树势,提高林木栽培种植效果。3)树干缠绕。树干缠绕适用于在暴风天气极易折断、在寒冷的冬季易被冻伤的高大树木,所以要重视树干缠绕工作,确保树木能够有效抵御外部环境风险。选择缠绕材料时,应选用麻布、草绳等具备良好透气性和抗风化的材料,达到最佳的树干缠绕保护效果。4)施肥除草。杂草会和树木争夺水分及养分,所以要及时做好除草工作。除草时,大多选用除草剂,要控制好药剂使用量,保证除草效果。同时,树木生长过程中肥料是必需品,如肥料不足会对树木生长发育造成极大的影响,所以要结合树木长势及时施肥。施肥时控制好施肥量,并结合树种合理选择施肥方法,针对根系强大,分布较广的树木,施肥宜深,范围宜大,如油松、银杏、臭椿和合欢等;针对根系浅的树木施肥宜浅,范围宜小,如法桐、紫穗槐、花灌木等。施加充足的肥料,方可满足林木生长对于养分的需求,提高林木长势,提升林业绿化效果。

3.林业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具体方法

3.1 进行病虫害的精准监测

林业生态系统内的动植物种类较多,且荫蔽程度较高,为林业内病原微生物以及靶标害虫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和隐匿环境,导致在病虫害的发生初期,林业管理的技术人员不容易发现,错过了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机,给林业资源造成较大的危害。当前阶段,我们可以借助GIS技术,病原菌孢子智能捕捉、识别系统,昆虫性信息素技术(主要依靠靶标害虫的成虫分泌的性引诱物质,对靶标害虫进行诱捕以及发生、发展情况的精准预测)、黑光灯捕虫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林业生态内病虫害种类以及发生、发展趋势(包括发生初期、发生高峰期、发生末期)的精准预测,为病虫害的精准防控提供依据。

3.2 营林防治技术

防治林业病虫害时,营林防治技术起到了尤为关键的作用。育苗时,苗木抵御病虫害能力差,如发生病虫害,会对苗木生长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导致苗木死亡。所以,应从育苗工作入手,科学培育树苗,做好苗圃土壤管理工作,深翻土壤,起到疏松透气的效果,同时也能减少土壤中的病虫体基数。合理设置混交林,满足生物多样性需求,如乔灌木结合,能够丰富林区生态结构,使林木具备更强的抗病能力。强化林区管理,定期修剪枝叶,及时清理枯木,重视对隔离带、防护带的设置,实现对林业病虫害的有效控制。

3.3 科学选择病虫害防治措施

林业病虫害防治措施主要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及化学防治。其中生物防治是从生物链角度,或通过微生物细菌等方式防治病虫害,如引入山雀、蜘蛛等害虫天敌;再如利用自然界内生物的相生相克特征进行病虫害防治。此种措施绿色环保,能够显著提升林业病虫害综合防治效果。物理防治主要指通过人工捕杀的方式防治病虫害,如利用远红外光及超声波等诱杀害虫;再如借助高温、冷凝等消灭害虫等。化学防治技术是指利用化学类杀虫剂、抑菌剂等进行病虫害防治的技术措施,具有效果好的显著优势,但过量使用化学试剂会污染环境、提升害虫及病菌的抗药性。

3.4 物理防治技术

物理防治技术是林业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用比较成熟的一项技术。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林业系统内的病枝病叶进行及时清理和集中销毁,有效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源;二是借助黄蓝板、糖醋液、黑光灯以及人工捕捉等方法,对林木的靶标害虫进行诱捕,降低其对林木的危害程度;三是要定期对林业生态系统的枯枝落叶进行清扫,创造一个有利于林木生长但不利于病虫害发生、发展的环境。

3.5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以使用微生物药剂为主。使用微生物药剂防治林木病虫害,具有安全、高效、无污染的优势,非常适宜自然生态环保理念下的林业工程建设。具体防治过程中,可使用以菌治病虫、以病毒治病虫等方法。例如,在防治林木根腐病、枯萎病及灰霉病等土传病害时,使用木霉菌剂可起到良好效果;防治鳞翅目、线虫等害虫时,可使用阿维菌素;防治天牛、舞毒蛾时,可使用性诱剂等。亦可采用以虫治虫法,将林业害虫的天敌释放在林间,如啄木鸟能够捕食大量害虫,减少林间害虫数量,有效降低害虫造成的影响,保证林木良好生长。

3.6 切实做好人员培训工作

林业工作人员是林业发展的主力军,其综合素养、专业技能将直接影响林业发展效能。为此应加大对林业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其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与知识储备量,能够结合新时期林业发展新变化、新形势及新要求开展病虫害综合治理工作,采取针对性、精准化的措施避免林木受到病虫害侵袭,并配合使用种植管理技术强化林木长势与抗病虫害能力,从而切实提升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效率。

3.7 化学防治技术

化学技术防治林木病虫害,以化学药剂为主,其优势在于见效快、效果佳,但易出现农药污染的现象,同时会误杀益虫,长期使用还会使病虫产生耐药性,影响后期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鉴于此,应用化学药剂防治林木病虫害时,应合理选用低毒、高效、无残留的药剂,严格控制好用药时间、剂量和方法,轮换使用化学药剂,确保达到理想的林木病虫害防治效果。例如,大叶女贞等林木如暴发斑衣蜡蝉等虫害,可喷施48%乐斯本乳油3000倍液、40%绿来宝乳油500倍液防治;如暴发日本龟蜡介、桑白盾介等虫害,喷施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防治,可取得不错的防治效果;杨树暴发真菌性溃疡病时,可喷施7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40%多菌灵50倍液防治;银杏、松树立枯病防治,可喷施春雨1号+中威30%乙蒜素浇灌,每间隔7d用药1次,连续用药两三次可取得不错的防治效果。

4.结论

林业发展建设事关国计民生。林业工程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系统性的工作,要充分意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林业栽培种植工作入手,科学合理地应用林业栽培种植技术,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提升林业栽培种植水平,提高林木资源成活率,逐步扩大林业绿化面积,有效改善林业与自然生态环境,促进绿色、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猜你喜欢

林木害虫苗木
国家林草局发布2020年度林木良种名录
害虫的克星——七星瓢虫
什么是碳中和?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苗木供求信息
林木移植的注意事项
最新苗木行情
最新苗木行情
高温干旱下的夏播玉米田害虫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