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种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3-01-03张福明
张福明
(济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000)
引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和林业强国,全国的林业发展整体很快,全国的林木覆盖率达到了20.36%,森林总面积1.95亿平方米,并且每年都在增长。但是,由于我国的林业规模和品种的更新换代快,加之近年天气变化的反常,导致了不同类型的果树病害程度严重。
1.林业种植养护管理的意义
林业产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具有较强的社会效益;作为一种集生态与经济效益于一身的特殊工业,对于提高我国的环境品质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与现实意义。在造林中,要提高造林的存活率,必须全面掌握造林对象的生物学特征,合理地选用合适的造林方法,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提高我国的森林生产水平;改善生态环境,治理荒漠化。为了减少人工、生态等对林业种植的不利影响,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所以,在林业生产中,必须重视造林经营措施。要从土壤、气候、温度等方面做详细分析,制定措施,强化经营,可有效地促进造林的存活率,促进我国的生态发展和改善。
2.林业栽培种植技术原则
2.1 长远规划,整体布局
林业种植应以长期为基础进行建设,既要确保造林能满足空气净化、防沙治沙、防治土壤侵蚀等要求。同时要确保总体布置具有科学、合理、及时补充、间种之间的效益。所以,在造林时要遵循长期的计划,而不要盲目地追逐短期的收益。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30~50年的发展计划,根据树种的成材特性及生长规律,合理地选择适宜的树种,以充分利用林木的优势,使林木的生产效益达到最佳。
2.2 科学栽培,结构合理
造林的科学化与造林的存活率有很大的关系,选择造林后要根据造林的特点进行科学的管理,以利于造林的正常生长。
2.3 因地制宜,提高成活率
要确保林业种植的存活率,必须从整体上提高造林品质,同时还要综合考虑周围的生态状况,以利于苗木的健康成长。其次,为了更好地适应林业种植的需求,必须选用具有很好的抗病性和适应性的树种。
3.林业栽培种植的基本要求
3.1 结合实际进行种植
在林业种植之前,要先对周围的条件进行调查和研究,然后按照周围的条件进行适当的培育,再进行适当的栽培。在栽种之前,相关的工作人员会根据周围的情况来挑选适合的树种,而在挑选树种时,以存活率为依据。选用具有较高的生命力和较好的适应性的树种,并尽可能减少其经济费用。为了确保树的正常发育,必须要为其补充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以确保其正常的生长。但在进行特定的移栽时,要结合实际,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到科学的栽植和栽培。例如塞罕坝林区在制订相应的策略时,逐步地对森林的树种进行适当的改造,使华北地区的落叶松逐步过渡到阔叶灌木,这样既能提高森林的植被质量,又能增加森林的品种。
3.2 阶梯式结构种植
在采取阶梯形栽植时,通常先对外在环境进行综合考虑,然后根据其构造进行栽植,以便在生长期间得到足够的营养。在一定程度上按照树种的特性,进行特定的栽植。通过这样的方法提高了造林的存活率,同时也节约了一些费用。并且,在有限的面积里,还可以种植各种种类的花草,经过精心的布置,增加了观赏性,既节约了投资,又增加了经济效益,可谓是一箭双雕。
3.3 使用先进技术
在发展林业生产中,必须加强农业生产技术的研发,将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在此基础上,应加大对农业生产技术的宣传力度,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力度。并针对目前我国林业生产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3.4 林业的可持续建设
造林既有经济价值,又有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作用。因此,在发展林业产业时,必须考虑长期发展,而非单纯地从企业的价值出发,要考虑长期的发展,以短期效益为代价。在实施森林经营过程中,必须要把管理者的综合素养也考虑进去,只有这样,管理者们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合乎规范地进行相应的工作,确保树木的健康成长,才能推动森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林业种植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种植选地不合理
土壤、地形和气候是林业种植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区域的光照、降水量、季风等环境条件对林业种植有重要的作用。由于果树品种的差异,其对环境的需求也不尽相同,而土壤是其最基本的保证。根据当前的形势,影响我国果树栽培技术发展的因素很多,而最主要的因素是选择不合理的地方。果树的生长发育要求有足够的阳光和肥力,而在进行果树的培育时,往往注重的是土壤的肥力,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因素,从而造成了果树在生长中养分不平衡,从而造成产量下降,品质下降,还会引发多种疾病,对农业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危害。
4.2 过渡灌溉及施肥
增加林业的肥力、浇灌;通过对果树进行除草等一系列的栽培和经营管理,使得果树生长旺盛,营养丰富,造成以果树为主要口粮的害虫大量增多,危害程度逐步加大,病虫害发生的概率也随之增大。
4.3 盲目喷药
林业种植病害具有季节特征,受到不同的环境、天气等因素的制约。在林业里,由于盲目地喷洒杀虫剂、杀虫剂、广谱药剂,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没有对害虫起到抑制作用,致使某些小害虫迅速发展为主要害虫,从而大大减少了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严重地影响了林业的正常生产。
4.4 种植种类相对匮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自然植物的分布在总体上呈现出减少的态势,同时,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态系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在国内的一些大、中、小型的森林和野生天然资源保护区内,存在着大量的动植物,这些物种能够有效地改善和维护生态。然而,就绿地的生态状况而言,大部分的绿地都会以较高的存活率为主;但大范围的单株树种缺乏个性,忽视了不同树种之间的协调,以及整个区域的绿化效果,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城市的绿化景观,不利于城市绿化的总体发展。
4.5 造林技术不完善
由于目前我国广大果农普遍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对林业的经营、技术的研究不够、对病虫害的发展趋势不能进行全面的预测、对害虫的发生机制不能建立完善的防范体系,导致病虫害防控的基础工作薄弱,影响最终的病虫害防控水平。
4.6 种植技术不科学
栽培技术直接关系到果业的产量,如果采用不合理的栽培技术,可能会导致粮食的质量问题。由于我国的林业种植技术水平不高,导致了大量的资源的流失。就像是很多林业,如果没有将果实包装起来,就会对果实造成伤害,影响到果实的销量。
5.林业种植问题的防治措施
5.1 创设适宜环境
良好的生态条件对保证果树的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提高林业种植产量、提高林业种植品质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一个好的生态系统,第一步就是要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样的幼苗,必须要有强大的抗性,这样的幼苗,才能够抵抗天灾,让幼苗茁壮成长。其次,要选好的土壤,要有充足的肥料,还要避开污水,保证果实的品质,因为作物在生产的同时,也会吸收工业污水中的重金属,从而影响果实的品质。加强对林业的灌溉、修剪等的栽培和养护,是促进果树生长发育的一项关键措施。
5.2 科学施肥
首先,要大力提倡无污染化肥,也就是增加化肥的用量,同时还可以改善土壤的生态状况,促进果树的正常发育。其次,要尽量少施用化肥,过量施用会导致土地结块,导致多种金属元素的损失。因此,政府要大力地推广使用环保化肥,虽然现在的费用很高,但总体来说,科学使用化肥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5.3 挑选优质的果树品种
树、益虫、害虫和微生物是林业生态系统的重要构成要素。为了使果业的经营更好地发挥其经济效益,就需要选择适宜的林业品种,科学地选择适宜的栽培区域。比如,在树木的生长时期,往往会出现相互感染、相互传染的现象,因此,在林业种植的时候,一定要把树的种类区分开来,就好像苹果是不可能和梨混在一块的。可以防止交叉传染。另外,在施用有机化肥的同时,要清除受虫害的枝条,做好林业的清扫保养,有效地防止害虫的传播。
5.4 推行绿色种植
所谓的“绿色栽培”,就是在生产的时候,尽量少用杀虫剂,以达到绿色化的目的。在此过程中,必须要健全监督体系,不仅要监督生产中的农药的使用,还要监督整个生产的进程和结果。应取缔有毒杀虫剂,有关单位可以推行生化治疗,也可以用生化杀虫剂替代化学杀虫剂。在施化肥时,不要盲目加大化肥用量,要有目标地施用化肥。有关方面要大力推广使用有机化肥,以提高作物的生长速度,降低资源的消耗。
5.5 加强林业种植技术防治病虫害的能力
林业生产技术是加强森林害虫控制的一项关键技术。在实践中,可以采用下列措施:清除病虫的枝条,减少害虫的数量。加强对新造林和幼苗造林的巡查,如有病患,应立即做好记号,清除已有的病源。对已发生病害的枯枝败叶应采用合理、合理的处理办法,对病原菌进行焚烧或消灭,以根治病虫害的根源,有效地遏制病虫害发生。对已被砍伤的树进行再植。在某些地区,由于森林采伐造成了森林生态环境的破坏,造成了森林资源的损失。为了尽快使林地的生态平衡得到有效的补充和移植,可以使森林资源得到迅速的恢复。特别是在被砍伐的地方,残余的树根通过移植,不但可以迅速地让森林恢复正常,还能降低投资、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投资。有效地建立起一个隔断。许多林业害虫都具备了飞翔和迁徙的特性,例如松叶蜂、松尺蠖、松毛虫等,它们在繁殖期间的迁徙速度通常比较高。通过对上述害虫的生长、发育特点的深入认识,可以为森林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在害虫发生初期,在害虫发生初期设立隔离区或隔断墙,可防止或抑制害虫的迅速传播,防止害虫的幼虫长途迁徙,减少大面积发生的林木病虫害。选择具有较强抵抗力的品种。与各高校、科研单位共同努力,在某些特殊的害虫群体中,培养出具有较强抵抗力的植物。加速繁育优良品种,增强对某些害虫的抗性,降低森林虫害的大规模流行。
5.6 因地制宜引进外来树种
由于不同的园林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其对周围环境、土壤和水分的要求也是不尽一致的,因此有关部门在进行合理的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到树木真实的生态需求,从而为树木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林农生产中,应根据当地的情况,选用当地的树木,并在一定的基础上,丰富品种的多样化,选用外来的树木,促进森林的健康发展。在引入时要注意观察树木的卫生状况,防止引入具有病害的树木,使其他树木受到损害。在引入新品种时,必须进行一次有效的风险评价,引入新品种后要根据当地的土壤、天气条件,提高其适应性。在一些比较干燥的地方,可以引入耐旱植物,比如落叶树。在栽植的时候,要将树洞开挖,防止土壤侵蚀,确保土层的厚度适合栽种。施用有机肥料后要适当安排栽植密度,确保栽植间距1.5米*5.0米,并留出充足的生长面积,以便大多数树木能进行光合作用。
5.7 健全林业监测体系
生态林业的发展应该是一个长远的发展计划,必须有相关的政府机构参与;同时,还要求有专门的专家对林业发展动态进行实时监控,并构建和完善森林监控系统。例如,通过建立森林监控系统,可以预测害虫的发病几率,从而制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在森林资源监控系统建成后,技术工作者可以通过建立监测和预警系统,对森林资源进行有效的监控。建立完善的森林防火监控制度,极大地减少了森林防火的危害;通过防治病虫害等危险的发生,可以帮助有关技术工作者进行有效的排查,建立先进的、多元化的预警系统,消除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的潜在危险,确保林业技术的顺利推广和生态林业的顺利发展。
结语
林业种植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主要环节,对林业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其覆盖面也在不断地扩展。造林既有经济价值,又有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作用。总之,林业种植技术是确保林业种植生产的关键,若在技术上的操作上出了差错,或是采取了相应的技术手段,不但会对果实的品质造成一定的负面作用,而且还会对当地的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危害。可持续发展与加强生态文明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将其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融合,既能促进生态系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