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细化管理在茶叶种植加工中的应用与推广研究

2023-01-03彭有禄

南方农机 2022年14期
关键词:茶苗茶树茶园

彭有禄

(云南省楚雄市吕合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云南 楚雄 675009)

早期受计划经济影响,我国茶叶的种植和加工,无论是质量还是规模方面一直处于较低层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茶叶种植及加工逐渐步入产业化进程。相关部门及企业分别采取茶叶品牌塑造、市场营销、规模化生产、产品多样化等多项措施,实现了茶叶种植加工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有效推动了我国茶叶产业的发展。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经济转型,人们意识到只有保障茶叶的高品质才是促进茶叶产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因此,对茶叶种植与加工展开精细化管理十分必要。

1 茶叶种植加工精细化管理原则

1.1 基础性原则

精细化管理要求茶园相关管理人员必须遵循基本性原则,在对茶叶种植加工管理期间,相关管理人员要从土地资源配置、节水、苗木选择、种植管理等诸多方面展开精细化管理,要重视基础性工作,将精细化管理融入到茶叶种植加工管理的诸多环节中,进而切实发挥计划管理的作用。

1.2 适度原则

茶叶种植受季节影响较大,因此,种植者的经验对茶叶种植及收获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基于此,在茶叶种植过程中,必须要秉持适度原则,例如在对鲜叶进行采摘时,要根据市场需要及社会需要进行,有效防止茶叶采摘过度的现象产生,并且要以当地气候变化及环境状况为依据,科学选取采摘时间,从而提升茶叶品质。

1.3 全面原则

茶叶种植加工期间需要构建一个健全的监管体系,要对茶叶种植加工期间的各管理环节展开系统、科学的评估,收集、整理茶叶种植加工过程中详细的数据信息,通过分析、研究茶叶种植加工期间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针对性弥补处理,从而保障茶叶品质。

2 茶叶种植精细化管理

2.1 茶园选址

茶园的选址会对茶叶种植及茶叶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在选址时,要避免靠近存在严重污染的工业区,从而防止环境污染对茶树生长产生不良影响。与此同时,要选择具备良好生态条件的区域,保障茶园种植环境的生物多样性。在茶园选址完成后,相关管理人员要监测茶园土壤的重金属含量,并采取相应措施改善茶园的土壤环境,使土壤养分均衡,从而为茶树生长创造良好条件,具体管理措施如下:1)施加有机肥。对茶园内土壤适当施加有机肥可促进茶园内土壤物理化学性状改善,并且可促进土壤孔隙度提升,减轻土壤酸化程度。有机肥中蕴含丰富的微量元素,如钠、钙、镁、磷、钾等,其可有效提升土壤中P、K含量。2)平衡施肥。相关管理人员要采取平衡施肥的方法保障土壤pH值,增强土壤缓冲力,管理人员要充分考虑茶树的营养需求及茶园内土壤养分的实际含量,有针对性地展开测土配方施肥,改善土壤酸化现象。3)采用化学改良剂。针对茶园内pH值<4.0、酸化严重的土壤,管理人员要采取一定的手段进行处理,如利用白云石粉。白云石粉可促进土壤pH值提升,一般状况下,其使用量为每公顷225 kg。将白云石粉与基肥掺和运用,可发挥促进茶叶产量及品质提升的积极作用。4)采用生理碱性肥。通过使用磷矿粉、硝铵、钙镁磷肥等,促进土壤pH值提升。5)生物改良。管理人员可利用动物或绿肥植物对茶园内土壤进行改良,如豌豆、紫云英、秸秆等植物可促进土壤pH值提升,并且可降低发生水土流失现象的风险;利用刺槐叶充当肥料,可降低土壤酸性[1]。

2.2 良种选择

管理人员在筛选茶苗品种时,应选取抗逆性、抗病性强的品种,并且茶苗需具备生长快、植株合理等特征。此外,管理人员也可选取多个品种的茶苗进行混合培育,其利于形成生态化、多样化的茶叶种植生态环境,且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存在积极作用。

2.3 合理密植

待深耕平整土地后,管理人员要对茶园群落结构进行布局、规划,分层施加足量基肥,利用三条(大行距1.5 m,小行距33 cm,丛距20 cm,每丛植茶苗2~3株)、四条(大行距1.5 m,小行距26 cm~30 cm,丛距20 cm,每丛植茶苗2~3株)密植法开展作业。此外,待茶苗种植完成后,种植人员需压实茶苗附近的土壤,要保障茶苗根系与土壤严密接触,从而保证茶苗的养分供应,促进茶苗抗倒伏能力的增强。

2.4 土壤管理

1)浅耕。茶叶种植期间,土壤管理极为重要。管理人员通过疏松土壤可促进茶苗根部的呼吸,并降低病虫害及杂草对茶苗生长的影响,还可将土壤毛细管切断,减缓水分蒸发速度。因此,管理人员每年需开展两次土壤浅耕,深度通常在5 cm~10 cm。2)深耕。茶苗生长期间,深耕可促进茶苗根系生长。因此,管理人员要结合施肥,每年展开一次深耕,其深度通常在15 cm~25 cm。3)深翻。对于种植时间较长的茶园,管理人员可采用深翻的方式促进茶叶产量提升。管理人员可在每年采茶结束后,于行间挖一条深沟(宽50 cm~60 cm,深50 cm),随后将表面土回填,填至一半时,施加肥料。肥料以土肥、堆肥、磷肥为主,施肥后,盖上新土熟化。管理人员在土壤深翻期间,可隔行开展,避免损伤茶苗根部[2]。

2.5 施肥管理

施肥主要以底肥、基肥、追肥为主。1)底肥。底肥主要指在茶园开垦期间施加的肥料,管理人员在施肥时要把握好时机,不得过早或过晚,并且管理人员要对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予以重视,从而为茶树生长夯实基础。在施加底肥期间,管理人员应适当选取堆肥、青草、绿肥、桔梗等有机肥,施肥厚度通常在50 cm左右。2)追肥。追肥指在茶树地上部分生长期间施用的肥料,以氮肥为主,也可结合钾肥、磷肥。管理人员在追肥期间,要以季节为依据,严格遵从一定比例展开施肥。3)基肥。基肥指在茶树地上部分结束生长后施用的肥料,主要为堆肥、饼肥,还可使用钾肥、磷肥,施肥方法为于树冠外沿垂下方位置挖一条深沟(深度25 cm~30 cm),随后向沟内施加基肥[3]。

2.6 修剪管理

修剪是提升茶叶产量及品质的关键环节,合理科学地进行茶树修剪可减少病虫害,并且对茶芽的生长起到促进作用。管理人员在对茶树展开修剪工作前,应以茶树类型、地理环境、生长阶段等为依据,并且要对茶叶施肥技术管理情况及病虫害发生状况等进行充分考虑,从而确定相应的修剪方式。茶树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其采摘方法及目标也存在一定差异。早期茶园管理,其原则主要为提升树冠的形成速度,扩大茶叶收获面积并提升苗木质量。而衰老期茶园管理,其目标主要为通过持续修剪、更新产出品质更优的鲜叶。除此之外,适当对茶树的树枝进行修剪,可增强茶树的抗疾病能力[4]。

2.7 采摘管理

在清楚认知茶树每片茶叶生长状况的基础上,对茶叶进行采摘。采摘人员在此期间,要对茶叶留余比例予以高度重视,分批次采摘。在茶树首次修剪结束后,待茶树生长至40 cm高时,对于不满足高度要求的新叶,采摘人员不得采摘,而符合高度要求的茶叶,采摘人员以3天至4天为时间间隔对其展开采摘,反复4次至5次,保证茶树生长高度维持40 cm~45 cm。在茶树修剪定型结束后,要以不同时期的茶芽为依据,组织人员进行采摘。通常而言,春芽一般留3至4叶采摘,夏芽留2叶采摘,秋芽留1叶,并且要保证茶树高度为50 cm左右。从足龄茶叶的角度来讲,春茶、夏茶均留1叶进行采摘,茶树高度在年终时保持55 cm为宜。从采摘时节的角度来讲,一般谷雨进行采摘,霜降前一周采摘结束[5]。

3 茶叶加工精细化管理

3.1 构建完备的加工体系

茶叶加工期间,为促进茶叶品质提升,相关人员需利用科学管理方式制定完备的加工生产体系,从而降低制茶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在实际加工期间,需运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对茶叶种植、管理的诸多环节进行管控,提升其规范性,从而促进茶叶品质提升,逐渐建立起属于自身的茶叶品牌[6]。

3.2 加强质量管理

在茶叶加工期间,相关管理人员要科学选取茶叶加工厂址,要远离垃圾处理厂、工业区等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并且要于加工厂周边种植不同植物,从而改善空气质量。与此同时,从加工流程的角度而言,管理人员必须要对其展开科学、规范的控制,严格遵从一定的加工程序(采摘—晾晒—杀青—理条—整形—烘干—剔拣—拼配—打包等)展开加工作业,从而使任意加工过程或环节均处于质量可控范围内,进而保证所生产的茶叶口感好,茶叶均匀一致。相关管理人员还需落实茶叶的精细化管理,要对天气等因素对茶叶加工所产生的影响予以考虑,要加强与气象技术人员间的沟通,尤其对茶叶加工提供专业化的帮助与指导,从而保障茶叶加工质量[7]。

3.3 拓宽推广渠道

在茶叶加工期间,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强对茶叶质量的把控及优化,并且要积极探索多种推广渠道与模式。加强对当前网购、短视频、新媒体等的利用,并且持续加大推广力度,构建一条完整的生产、加工、销售网络。与此同时,要对自身产业链的优势予以利用,加强对市场的开拓,从而促进产业总体效益提升[8]。

3.4 科学选择加工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优质茶叶的需求持续增加。此种情形致使以往的茶叶生产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下市场茶叶需求。因此,管理人员要对传统生产体系进行革新,积极引进新技术,并且要具备试错精神,持续尝试新型设备。现代茶叶的加工生产所用技术众多,包含红外干燥技术、微波干燥技术、颜色分选技术、电热加工技术、冷加工技术等。这些技术均具备清洁、节能、高效等特征,并且可有效提升茶叶加工期间的标准性。如在生产发酵茶期间,企业运用酶技术可使茶叶释放出更多的营养物质。但是此项技术当前尚未形成完备的工业指标,并且从实际加工状况来看,添加酶的各种制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9]。

3.5 安全、健康管理

茶叶饮品是市场上普遍认可的一种保健饮品,并且经多年发展,已成为大多数人的生活饮品。因此,对茶叶的健康及安全进行严格管理尤为重要。除从源头上着手进行绿色种植、绿色加工、保证茶叶品质外,还需构建完善、系统的茶叶健康监督管理体系,从而生产受民众青睐、认可的健康茶饮,保护民众的健康安全。从茶叶种植加工的角度而言,精细化管理还需将自身的作用予以进一步发挥,且茶园建设等诸多环节还需加强精细化管理,从而保障各环节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促进生态茶园更好地建设。除此之外,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还要定期组织茶农参与专业的种植、管理技术培训,帮助茶农从根本上革新自身管理观念,加强对茶园精细化管理的认知,推动茶叶产业向高品质、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增强茶叶附加价值,创造多元化产品,并逐渐构建起完善、立体的销售网络,进而促进茶叶产业发展[10]。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茶叶种植加工过程中,精细化管理可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精细化管理可实现茶叶种植加工规模性、效益性、健康性有机融合,提升茶叶品质,使企业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从而推动我国茶叶产业以及茶文化的发展。

猜你喜欢

茶苗茶树茶园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茶园飘香
平和白芽奇兰的修剪技术要点
茶树工厂化育苗的关键影响因子探析
幼年茶树如何定型修剪
周宁生态茶园
贵州省福泉市:抢抓时节育茶苗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新建无性系茶园“三改”快速成园技术
茶园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