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农业气象科技服务的需求与实践措施研究

2023-01-03

南方农机 2022年14期
关键词:生态农业灾害气象

郭 芳 , 时 蕾

(山东省聊城市气象局,山东 聊城 252000)

农业的发展与生态气象科技息息相关,气象条件可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最终产量和质量。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恶化,气象灾害频繁出现。为了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必须深入分析生态环境和频频发生的气象灾害,为农作物种植者提供科学的气象服务,切实改善当地气象环境灾害。当前,很多农村地区存在农业气象科技服务质量低下、农产品质量和产量结果预测不符等现象,地区整体的农业生产发展出现了各种阻碍,亟待解决与创新。

1 生态农业气象观测的内容

农作物的观测:农作物的每个生长发育阶段都要用人力和气象科技检测技术作出观测记录,观察并测量出农作物密度、高度、生长密度[1]。农作物种植后每个阶段都要检测预算将来可收获果实的产量数据,如果发现数据有所降低就在当前阶段筛查出原因,立即采取合理措施补救。农作物的观测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观察气象原因是否影响到农作物的发育。不同的农作物所适合的气候不尽相同,要针对不同农作物适宜的气候实施灾害防范和补救措施。2)检查是否遭受虫害。虫害也分很多种,大部分时候是季节型虫害,有时候也会是土壤污染型虫害。如果发生虫害就要喷洒相应的农药来解决问题;如果都不是就要看看是否因农作物生病而出现的病害,病害一旦被证实就要立刻将病害区域划分出来,将其与其他未害病的田地隔离并针对农作物的疾病施加正确的药剂。这些检测数据都要在观察后被记录下来,每个阶段农作物的生长记录要详细到根茎、叶子、水分量等数值。若是气候处于比较常见的干旱、低温冷害等气候灾害时间段,就要仔细准确地观察并记录农业作物以上各种数据的浮动变化。

气象灾害除了对农作物产生危害,对人民生活也会产生不利影响。针对目前所面对的农业旱灾、冰雹或强台风天气,现有的预测及防御技术仍十分有限,历年各地区突发性天灾导致死伤的案例频频发生,这背后即存在应急预测水平不足的原因。因此拥有一个稳定的自然气象环境和绿色生态环境对社会的生产能力至关重要,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企业的发展都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2 生态农业气象科技服务的需求

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高速发展,原有的农业气象服务已无法跟上现代农业发展的智能化趋势。因此,要不断提升农业气象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引进和发展先进科学技术,扩宽农业气象服务范围,充分发挥农业气象服务在生产、减灾、增产等方面的作用,推动发展智慧型、创新型的绿色农业。

2.1 生态农业对气象的需求

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我国经济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如火如荼。毋庸置疑,农业生产向集约化、规模化、精细化、产业化转型势在必行。农业产业调整、优势农产品种植区合理布局及引进新品种等方面,均需对当地气候条件与待引进的种殖品种进行气候方面的可行性论证,通过科学有效的研究来控制风险,降低成本。此外,设施农业在生产过程中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很大,如利用大棚、地膜等方式改变局部小气候,或利用地形小气候开展特色化差异化种植的生产方式,对气象条件有了更高要求。

2.2 生态农业需要多种多样的气象服务形式

虽然气象服务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但是主要是针对日常生活,而专门针对农业气象的服务比较缺乏,难以满足生态农业的需求。精准的气象服务对于推动生态农业发展有着极大作用,可促进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气象部门应开展精细化优质生态农产品气候资源区划、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预警,建立智慧型、精准化农业气象服务新模式。如建立和应用农业气象大数据库,将气象信息精准推送给农业经营大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智慧生态气象服务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新模式,创建设施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的精准化、分众化气象服务新模式。

2.3 生态农业需要丰富的气象传播方式

气象服务传播途径畅通才能够将信息呈现给用户,完善的传播渠道对于生态农业气象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气象使用者不能及时接收到信息,再精准的气象服务也会显得毫无意义。对此,要因地制宜探索农业气象信息当值、气象灾害监测等服务内容,明确共享内容、共享时间、共享权限和推送策略等,可加强智慧终端的建设与运行,完善“三农”信息服务平台、微信平台等智慧终端的建设、升级和推广工作,确保农业气象信息的快速推送和传播。同时,结合当地农业气象服务需求,建立激励机制和监管机制,将气象信息员职责落实情况纳入管理和考核体系,充分发挥气象信息员在农业气象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2.4 生态农业需要更准确的气象服务

生态农业对天气预报精准度的要求比较高。虽然气象预报的科技水平在快速提升,气象预报的准确度也已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农业气象服务的精细化程度仍较低,气象信息与农业信息的融合程度不高,传播渠道不畅通,使气象服务的效果大打折扣。农业产业的结构调整、种养技术的提高、品种的改良等都使得农业生产对农业气象服务的要求发生快速变化,气象服务的适用性、准确度难以得到保障。

3 提高生态农业气象科技服务的对策

3.1 搭建气象数据共享平台

在各大网络媒体平台建立本地区的气象农业服务系统,当人民群众遇到各种农业类问题时就有地方查询解决办法,也使对农业和人民的服务变得更为专业化、细致化与多样化。因此设立专业的气象服务平台是达成科技智能气象服务的基本地基,而对气象科技服务人员素质的更高要求和通信技术的先进程度是基础条件。

传统的通信传播信息不够迅速,使用起来也不太方便,共享实时信息的能力低下。因此,应该将设备更新为匹配当前科技发展的同等资源配置,健全各个技术层面的数据库。同时,加强与地区内其他有气象服务需求的部门合作,比如水利部门、环境部门等[2]。此外,如果没有便利快捷的相互沟通、传播消息的网络渠道,就无法高效地对这些地区部门输出高质量的气象服务,所以要增加气象部门的数据传播渠道。例如利用媒体社交软件扩大气象数据的传播范围,提高人民群众对气象数据的依赖程度[3]。

3.2 拓展农业气象服务信息传播渠道

首先,要实现高效的通信信息共享服务,在此基础上,气象科技服务可与当地电信运营商构建战略合作,达成长期合作伙伴关系。运营商的选择最好涵盖区域内所有的运营商,如此一来,一旦遇到紧急气象状况就可立即通过短信的方式提醒每户人家,并且一系列必要的气象服务宣传也可以迅速便捷地通知到位,提升人民群众对气象科技服务的好感度,便于未来人民群众主动配合气象服务工作,也让沟通、解决问题变得更加快速容易。此外,还可以设立专门的气象科技服务公共电话号码,通过电台和公益广告,吸引居民的注意力,向当地居民普及,提升其对气象服务的关注度。还可以通过在电视台投放广告宣传或者利用其他渠道宣传气象科技服务公共号码与理念,提供气象服务实时信息[4-5]。

3.3 提供农业灾害防御和气象服务的指导

农业气象服务部门要建立防护机制,让相关理论发挥作用,指导风险防范体系的建设,并实现对农业生产和气象服务绩效的全面监督[6]。首先,当地服务部门应实时关注国家气象局的信息,监测气候控制的数据和农业来源的信息,并根据当地情况及时准确地提供科学信息[7-8]。其次,气象工作者应该为当地农民科普本地区的气候状况、科技发展情况,和社会群众一同提高防范气象灾害的能力,以便在农民遇到干旱或者洪涝等灾害时能够高效获得现代化的服务信息。在旱灾经常发生的时期,农业气象工作者要及时帮助当地农民防御减灾,发挥现代科学服务的作用,减少灾害对农业经济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

3.4 实现天气预报与大数据的结合

实现天气预报与大数据相关联,以提高气候服务的时效与质量。近年来恶劣的气象灾害时有发生,对农作物造成的影响极大,很多因气象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令人无法忽视。通过关联、分析大量数据,天气预报可以根据历史天气数据预测天气变化的趋势或规律,提高气象服务的水平,更好地为农业发展提供信息,以适应农产品的经济发展需求,保证农业产业的稳定和进步。另外,还要完善现代科学、农户和农业部门的相关数据[9],根据以往路径选择合适的改革策略,也可以参考相关行业的制度措施,听取相关部门的意见。

3.5 确保气候数据的准确性

加强对检测到的气象信息的质量保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倘若这些信息不能正确地指导农业活动,最终不仅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农业从业者的发展,还可能影响到该地区的经济进步[10]。既然数据由各地气象部门提供,那么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并做好当地农业监管工作就是气象站的分内之事。除此之外,气象站还要考虑当地农业科技的使用,为农业行业提供准确的气象信息,减少因气象灾害带来的农业损失。因此,有必要对地理环境进行监测,并制定应急预防方案,以有利的方式开展农业活动,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

3.6 实施气候可行性论证与气候资源分析

根据自然规律,只有在合适的土地上耕作,才能有效利用气候提高农产品质量。在农业发展策略调整的过程中,应该了解农业气候的变化,并考虑其稳定性、风险的时间和危害大小,避免出现因过度利用气候资源而造成生态污染的问题。应通过研究农作物的气候适应性,总结出不同农作物的适应区域,以有效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

3.7 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

一个部门能否长远发展取决于部门里人员素质的高低。在各种提高气象科技服务水平的硬性科技条目里,气象服务人员的素质提升是必不可少的。农业气象服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工作经验等都会影响整个部门的发展。当人员工作时,若是其水平不够,工作的时间就被会延长,问题也不能被很好地解决,这会让人民群众丧失耐心。因此,应完善气象科技服务部门内部人员的培训管理制度,使其更新思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定期培训工作人员,提高气象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升其对科技机械的使用熟练度、对农业生产方面知识的理论掌握度,定期优化与明确工作人员的业绩目标;气象服务工作人员要加深对当地的各个农耕田地的了解程度,增加各种农耕经验,通过观察农业气象及农耕土壤的养分,运用气象观测仪器计算数据,快速演练提升工作熟练度,为以后解决各种农业问题做好准备,树立起气象科技服务的专业威望。

4 结语

生态农业气象科技服务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具体的落实需要多部门形成联动机制,有效提高气象部门的农业服务质量。为提高气象科技服务质量,需要构建一个良好的气象服务体系,注重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灾害性天气等气象预测的传播速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气象部门不断努力,结合当地气候与生态农业生产特点,制定符合实际需求的特色气象产品,不断提高气象服务的准确率,满足人们对气象服务的各种需求,为农业发展保驾护航,助力区域农业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生态农业灾害气象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征稿简则
气象树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对生态农业旅游创新模式的探讨
我国生态农业法律保障的现状及完善
大国气象
美丽的气象奇观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灾害肆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