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椎病的中医特色疗法探析

2023-01-03苏志国陈海鹏陈凯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8期
关键词:经脉颈椎病颈椎

苏志国,陈海鹏,陈凯

(1.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350122;2.厦门市中医院,福建 厦门 361001)

0 引言

现代人对于颈椎病的认识多体现在现代医学研究(包括病理生理、影像学),认为颈椎病是以颈椎相应的组织的退变、增生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如头晕头痛、手麻、脚踩棉花感等一系列症状)并伴有相应的影像学改变。尽管在中医传统理论与相应的典籍内没有提及过颈椎病的病名,而是根据各种相应的典籍医案中在描述“痹症”“头痛”“项强”“眩晕”“痿证”等的片段中所涉及的疾病论述与现代颈椎病证候特点的描述较为相似[1]。本文将从中医理论对现代颈椎病的分型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的治疗方案,为更多的颈椎病患者达到缓解和治疗的目标。

1 颈型颈椎病

颈型颈椎病又称肌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早期表现,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长期伏案工作、坐姿不当、慢性劳损、均会导致颈部椎间盘、轫带、肌肉及神经组织的改变,进而影响颈部动力平衡失调,若长时间未得到干预及治疗,可能造成颈椎静力的平衡稳定性受到影响,导致整个颈椎的系统功能发生紊乱,影响颈椎生理曲度进而导致其变直甚至出现反弓,影响颈椎的稳定性,继而引发相应的症状。在维持动静力平衡中,颈椎骨、椎间盘、韧带是维持颈椎关节静态稳定的重要条件,而肌肉、肌腱、筋膜是控制颈椎的动态平衡的保障,张鸿悦等[2]通过影像学研究表明颈椎退行性变与年龄有关,故静力平衡受到年龄因素,退变不可避免,而动力平衡若未及时纠正,会影响颈椎间盘的正常力学,加快关节性退变[3],故颈型颈椎病的治疗重在强调维持颈椎动力的平衡。

在治疗颈椎动力平衡方面,笔者认为应强调以下两点,其一是调整颈部软组织的异常变化,在接触的此类患者中通过触诊颈部肌群,往往在局部可触及块状或条索状硬结,而且多在肌肉的起止点部位可扪及。李红[4]发现阿是穴附近肌肉异常增厚且血流信号紊乱,说明了硬结部的微循环失衡,而研究表明通过推拿按摩手法整复可松解、软化病变局部,使血管扩张,降低外周阻力,增快血流速、加快血流量,促使微循环恢复,减轻水肿。陈进城[5]等人研究发现推拿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主要与抑制IL-1β、TNF-α、IL-6等炎症因子有关。原尧智[6]通过对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系统评价,得出推拿组在VAS、NDI评分上明显高于西药组及牵引组;其二是增强颈部肌肉力量,刘铁红等[7]研究中指出等长抗阻力性肌力训练可增强颈部肌肉、韧带、关节囊等组织张力,平衡颈背部两侧肌力,减轻肌肉痉挛,增强勾椎关节的稳定性。等长抗阻力性肌力以手掌对抗为阻力,做无痛性的头部各个方向对抗训练,操作简单,无需辅助器械。

2 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指颈部的各种退行性改变累及相应节段颈神经根,多见于长时间低头、机动车驾驶员、长期伏案工作、不良姿势者,以一侧受压最为常见,但也有双侧皆受压,从而引起的麻木、疼痛、功能障碍。临床上主要为C5-T1神经节段的病变为主,根据病变部位判断受累的经脉,可以对现代神经根型颈椎病知道相对应的治疗。大量的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研究证明,针灸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8],故合理选择经脉穴位,对不同节段病变受损的颈椎病做出相应的针刺治疗极为重要。

若病变发生在C5-6神经节段,主要表现为临床上主要表现在肩胛内缘上部、冈上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桡肌、大鱼际肌,《灵枢·经脉》[9]经文中了解到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其循行路线经过部位相当于现代医学C5-6神经节段所分布阶段,其在上肢的走行分别位于上肢前侧和后侧的外侧缘,故此节段神经受累。中医的思维常认为各种原因导致经脉受阻,经脉不通则痛,或由于筋脉肌肉失养而驰纵,不能约束而利关节至肌肉萎缩,肌力及腱反射异常,故临床上可选取肺经与大肠经腧穴。根据虚实补泻选穴,一方面可疏通经脉,达到通则不痛;另一方面根据《灵枢·中脏篇》日:“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而利关节也”,大肠经为多气多血之经理论,可选取相应腧穴,补充气血,滋养肌肉而利关节;病变发生在C6-7神经节段以肩胛内缘中部、前臂外侧、示指、拇指疼痛,拇指、示指感觉异常,肱二头肌肌力、肱二头肌肌腱反射反射异常为主要表现,根据《灵枢·经脉》条文记载可选取,可以针刺大肠经、三焦经为主,心包经为次,联合心包经及三焦经的络穴及合穴;若病变在C7-8节段,以肩胛内缘下部、臂后区、前臂背侧、示指、中指区疼痛,臂后区、中指感觉异常,肱三头肌肌力及腱反射异常,根据条文中经脉循行路线,主要针刺三焦经及小肠经,其次心经及两经的络穴及合穴。另外任何节段的神经根病变而出现的肩、项背部疼痛,都可以根据疼痛部位所属的经络,在胆经及膀胱经上选择穴位进行治疗[10]。

3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the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Sympathetic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SCS)

CSA和SCS主要以头痛、眩晕、耳呜、平衡障碍头晕、记忆力减退症状为主,严重者还伴有恶心、呕吐等其他症状为特点。有专家认为二者症状相似,不易鉴别,可共称为“椎动脉-交感型颈椎病”。部分专家认为可将其称为“神经 - 血管型颈椎病”[11],能解释其复杂的临床表现;历代医史文献中早有“目眩”“脑转”“耳苦鸣”“头苦倾”等记载,现代研究表明两者多为钩椎关节增生,椎间盘突出,横突孔狭窄,小关节脱位等改变。CSA主要因为其影响到椎基底动脉的供血,李旭光[12]等人通过对64例眩晕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中发现颈病患者中异常率达93.75%。从而验证眩晕患者多半是由于颈椎病而引起的。魏绍山[13]通过不同中医治疗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表明,采用中药结合中医手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佳,是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理想可靠方案之一。王和鸣[14]总结出南少林医武结合特色的“多方位理筋整脊疗法”,即“南少林理筋整脊手法”。其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总结出了十几套调整颈椎小关节,松解肌肉,滑利关节及整复颈椎骨错缝等手法,包括:按颈旋头法、快速旋颈法、卡颈侧扳法、定点旋颈法、压肩旋颈法等。其中,按颈旋头法要求患者以俯卧位,医者一手拇指按住患者同侧(或对侧)高起且有压痛的颈椎横突或关节突,其余四指轻扶患者下颌部;另一手可根据影像学或手下感觉判断患者病变节段,采取不同节段的整复手法,如病变在上颈段,则可将颈椎稍上托,同理病变在中颈段可将颈椎上托约为30°左右,下颈椎病变时应尽量上托),然后发力向前、向上45°旋转,可听到颈椎的弹响声。尽管治疗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在实行手法前应该详细了解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并详细查体,以明确患者的颈椎退变及增生或者是否存在旋转脱位等畸形,正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写道“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强调了医者在操作之前要充分了解正常及异常的解剖关系,通过望、闻、问、切等各种方法从而在心中构建出其异常情况,以确保能够精准治疗,此乃大医手法境界。关于SCS通常有情绪易激动、喉中异物感、头晕、心悸等,一方面可通过中药活血通络,化痰散郁,安神定惊,而现代研究表明中医药对自主神经有改善功能。Schneider A 等[15]研究显示,经过针刺穴位组可以下调心率反应,引起副交感神经持续兴奋;韩英[16]等通过对对112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电图改变进行分析,得出因颈椎病引起的早期心电图改变通过治疗是可逆的,其正是通过调节副交感神经而产生的作用。缪怡冰等[17]通过快刺液 门、阴谷配合常规针刺颈夹脊穴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快刺组总有效率为 96.15%,效果明显。另一方面推拿按摩头颈面部肌肉可对植物神经活动进行调节,吴毅文教授[18]的研究得出“推三把”可改善患者上述症状,治疗时患者多选取端坐位置,医者于患者前面立着,先在头面部施以推拿手法,以缓着患者情绪,放松局部肌肉紧,改善循环:医者用拇指推印堂穴,其方向为由下向上,共10次,接着两手均匀用力的沿着眉弓上方向两侧推至太阳穴,共10次,揉太阳穴50次左右。以推三把为主,同时医者可用单手或者双手在患者颈项肩背部施以疏筋法、提拿、捏揉法,手法需达到柔和、均匀、渗透有力,不损伤皮肤和扯痛头发。每日一次,每次 20 分钟左右,3周次为一疗程。

4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

CSM是颈椎病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类型,鉴于CSM的病理改变,非经手术难以解除脊髓压迫,且考虑受压脊髓可能缺血坏死,而脊髓是中枢神经,不可再生,故笔者认为若没有手术禁忌应采取手术的方式治疗[19]。然而手术的作用仅仅是对压迫脊髓的椎间盘进行摘除,同时在取出后会加重颈椎的不稳定,并在术后留下的局部创伤,使循环不畅,甚至会充血水肿,加重疼痛及活动变差。对于术后患者,西医往往缺乏有效治疗措施;而中医博大精深,可以通过针灸理疗配合中药方剂不仅能够改善颈部术后因创伤引起软组织的炎性渗出,消除颈部的疼痛症状,还能通过改善脊髓 、神经的血供,修复施万细胞,恢复神经功能[20]。梁相强等[21]总结了近十年中医药对该疾病的相关文献,强调了中医药在CSM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重要性,除此之外,现代研究表明颈部练功疗法,如前屈后伸法、左右侧屈法、左右旋转法、颈椎环转法[22],在改善微循环,增强颈项部肌肉力量和协调性,增强脊柱的稳定性,故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患者都应配以适当的功能锻炼,但术后早期患者往往疼痛较为明显,故当以静为主,辅以柔和、缓慢的锻炼方式,而缓解期则应动为主,患者可根据自身耐受情况,适当增加锻炼时间及强度,从而加强颈椎的稳定性。通过上述治疗使得颈部得到动力与静力的平衡并且使得神经功能恢复正常,从而缓解甚至消除颈椎病术后的各种症状及体征。

5 小结

颈椎病是现代生活的多发病、常见病,西医对于其方法单一,主要包括止痛及手术治疗,且治疗效果往往局限,并发症、后遗症较多;而中医对颈椎病相关症状的认识及治疗历史久远,且以整体为主兼以辩证诊治。本文提及的各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上疗效明显,通过针刺可调整经络以达到补虚泻实作用,通经与柔经并用,以调虚实平衡;运用手法整脊调整关节错缝,回复椎体的静态平衡,配合颈部运动锻炼可增强其稳定性,以达动静平衡;内服中药活血通络外敷膏药消炎止痛,以达内外平衡。故在治疗颈椎病方面,笔者认为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从整体出发,从虚实、动静、内外等出发为患者施以治疗,这样才能让其更好的回归生活、回归社会。

猜你喜欢

经脉颈椎病颈椎
从出土经脉类文献看手三阳脉的循行与证候演变❋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脑循环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颈椎病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观察
游泳 赶走颈椎病
你想不到的“椎”魁祸首之:冠心病可能与颈椎有关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
化解尴尬需通“经脉”
钛项圈治颈椎病有科学依据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