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田水利信息管理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作用

2023-01-03谭淑芳内蒙古赤峰市三座店水库管护中心内蒙古赤峰024000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9期

谭淑芳(内蒙古赤峰市三座店水库管护中心,内蒙古 赤峰 024000)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地貌情况复杂多样,峡谷相间,丘陵起伏,自然土地类型多样,平均海报高度为300~2000米。赤峰市地处于温带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域内,平均年气温0-7℃,年均降水量为381 mm,冬季风大雪少,四季分明,夏季短促,且降雨阶段较为集中,是水资源匮乏的典型地区。由于传统的农业灌溉技术已经无法充分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基本需求,且现有的水资源利用方式效率较低。因此,大力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同时将信息管理技术有效应用于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维护过程中,是目前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

1 农田水利信息管理技术概述

1.1 农田水利信息管理技术特点

首先,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数据信息的收集、传输与及时更新。与传统农田水利工程不同,信息管理技术与农田水利工程的结合,能够使农业生产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严格控制生产成本的支出,同时对水源变化、农田灌溉实施同步监测,并将相关数据及时录入到数据库中,相关人员能够清楚掌握农田的真实情况,从而使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更有针对性,避免因盲目性造成的不必要损失。其次,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能够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合理化[1]。信息管理技术具有多样化的工作模式,工作人员可以利用信息管理技术或设备更快地完成基础性工作,而进行大数据分析及处理后的大数据内容也会直观展示在员工眼前,使管理工作的过程显得更为简单、快捷,进而使管理过程变得更加规范。最后,信息科技的运用还可以进行农业信息的即时发布,为紧急情况预留了充分的准备时期。现代农田水利工程的建立,对提升农村生产率、耕地利用率最大化、促进农民增收增产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传统的农田管理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信息传递缓慢、效率低等,难以充分发挥出农田水利工程的作用与价值。

1.2 农田水利信息管理技术组成

一是现地监控系统。该系统中主要包含控制保护功能、回路功能、变频功能、数据采集功能、泵站监控等,要保证现地监控系统地合理性与完整性,需要在安装各个设施时进行现场调试,若对现地监控系统实施二次开发,则会导致系统功能的逐渐减弱。二是通讯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广泛应用,通讯手段也变得越发多元化,因此农田水利工程在运行与管理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通讯条件,选择与水利工程相对应的网络类型,如WIFI、GPRS、IP等通讯系统,以保证相关信息与数据的及时有效传输。三是远程监控设备。远程监控的主要目的在于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主要包含植物生长环境检测、水雨情监测两个方面,水雨情检测主要包括水位雨量过程线、GIS系统水位雨量的促进与行动等功能,在植物生长环境监测中重点检查了气温、光线、土壤湿度、含水量等方面。通过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数据处理,以及使用大数据感应器对现场的设施实施管理,进而实现智慧灌溉、远程监控和管理的效果,使农田土壤保持较好的墒情。

2 农田水利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措施

2.1 构建完善的配套政策

信息化管理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实现了农田作业相关信息的及时收集与反馈,为农田水利工程效益的的有效发挥提供了基础,广大农民群众在采取传统农田灌溉与防汛措施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也得到了有效地解决。但是由于配套政策不够完善、技术水平落后、管理体制不健全等原因,导致存在较为严重的“轻管理、重建设”的现象,只注重信息设备与技术的更新,却忽略了对水利工程实际情况的统筹规划,没能充分发挥出信息管理技术的功能与作用[2]。因此,基层政府除了要保证农业管理的规范性,还需要积极探索农业指导管理与配套政策的完善措施,相关工作人员应积极利用信息管理系统中反馈的信息,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能够合理利用资源、提高效率,从而达到有效节约成本与效益的目的。

2.2 改善传统的农业管理方式

现阶段,随着中国现代化农业建设速度的逐渐加快,赤峰市农业生产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田水利信息管理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农业生产方式,其在促进赤峰市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一些乡镇地区依然以家庭式生产模式作为农业生产的主导模式,不利于相关部门的统一管理,并且信息管理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也无法发挥出其信息传递与反馈的优势,导致水利部门的管理工作难以有效落实[3]。因此,相关部门应通过广播、电视、海报等宣传方式,使乡镇地区的农民群众改善传统管理方式,积极组建生产合作机构,以农田监测区域为单位,根据信息系统中所反馈的数据内容,对灌溉形式、灌溉时间、节水方案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以保障农田水利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