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测土配方施肥中的运用

2023-01-03费凌云孙庆恩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9期

费凌云,孙庆恩,王 强

(1.松原市宁江区黑土地保护监测中心,吉林 松原 138000;2.松原市宁江区伯都乡综合服务中心,吉林 松原 138009)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对目标位置的进行土壤养分分析测定,包括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酸碱度等,根据数据内容展开分析与操作,从而选择最佳作物种类,合理设计施肥方案,有效提升资源利用率,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一致。在新时期背景下,测土配方施肥中逐渐渗透信息技术,为了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的优势,相关人员需要总结问题并进行合理优化。

1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信息化原则

1.1 可持续发展原则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现阶段农业生产中比较常见的技术,主要用于通过对土壤肥力的测定,结合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和需肥规律制定实施方案,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测土配方施肥中需要优先考虑可持续发展原则,采用有机物与无机物相结合、大量与微量元素相结合等方式确保土壤内所含有的养分达到农作物生长的需肥量,从而提升作物产量与质量,同时增强土壤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务必注重多种形式相结合,切忌过于单一,影响肥力效果,避免造成盐碱化、盐渍化等现象。

1.2 “用”“养”结合原则

用养结合原则顾名思义就是在利用土地的同时实现养护,中国黑土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是难以再生的资源,也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随着黑土开垦年限的增加,掠夺式生产,导致耕层已经被严重破坏,有机质面临着逐步下降的危险。基于用养结合原则,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以养分归还(补偿)学说、最小养分律、同等重要律、不可代替律、肥料效应报酬递减律和因子综合作用律等理论依据,在最大保护土壤功能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肥料的最大增产效益。在生产实践过程中需要牢记八字原则,即“稳氮、调磷、补钾、补微”,同时需要有针对性地增施有机肥。

2 测土配方施肥信息化建设方法论指导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需要结合当地土壤实际状况制定特定的实施方案,因此,在信息技术建设过程中也会十分复杂,其中比较常见的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和平台系统。在数字化时代,需要合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对施肥信息进行整合,对内优化对外创新,呈现有价值的数字化测土配方施肥信息。

2.1 加强资源开发

相关数据表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时间长、操作繁琐,而信息技术在测土配方施肥中的应用能够代替以往纸质传媒的局限性和滞后性;提升信息采集的准确性,以数字化、智能化的形式制定采集方式,提升配方施肥方案的可行性。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化俨然已经成为各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向,其中农业作为中国传统基础行业,其发展与经营必定会向信息化转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已经展示出了较好的效用,能够有效提升作物产量和质量,并将对环境的污染控制在最低。

在研究过程中需要聘请专业技术人员针对不同区域的土壤环境进行科学检测,制定相应的施肥方案,整合相关资源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的服务体系,科学构建手机移动终端服务系统,做到跨区域联系[1]。在该系统中需要收录丰富的农业资源,务必关注两个关键性主体,其一是农作物自身,其二是土壤信息。在系统中需要具备有关于地图的基本功能,其中包括属性查图、卫星定位导航、缩放、图像、浏览等功能,同时配备现场施肥、查询特定区域所用肥料信息、病虫害问题等相关功能,通过构建手机终端服务能够进一步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在加强资源开发的同时实现互补。

2.2 强化组织领导,减少不合理施肥

为了加快测土配方施肥与信息技术之间的结合,相关部门需要尽可能完善数字化系统,由于不同区域间土壤成分存在差异的问题,需要对各个部分进行针对性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给予可行性方案,从而促进农业科学发展。相关部门可以组建一支高素质、专业能力过硬的队伍,安排专人提供相关服务,结合区域差异展开测土配方施肥调查,从而精准定位,并将最终数据录入到对应的系统中,为更多人群提供服务。在此过程中务必助于加强监管,有效提升工作人员的重视程度,严格按照标准流程完成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实施,避免影响后续工作的准确性。例如: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信息化指引,进一步了解信息技术背景下测土配方施肥平台下农业经济发展的优势,明确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展开调研工作之前,需要明确信息技术建设重点,按照先开发、后收集、最后制定信息化方案的顺序,确保收集工作顺利开展。

在此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需要明确不合理施肥的界定范围,其中比较常见的不合理施肥包括表面施肥和双氯肥。前者肥效往往不会渗透到农作物根系,不仅影响整片作物种植,还会造成一定资源浪费,与可持续发展理念背道而驰;后者的含氯量高,极易会让幼苗或作物根系被灼伤,造成大规模农作物坏死,长成的植物纤维多且口感差[2]。除此之外,一些尿基复合肥和缩二脲含氮量也略高施肥不当也会对苗造成一定损伤,因此,需要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计算,明确各种肥料用量以及对不同区域会造成的多样性影响,从而制定针对性的实施方案。

2.3 完善数据库维护管理工作

信息技术在测土配方施肥中的应用能够根据作物的生长原理和需肥规律,分析其他影响因素,如土壤肥力、常年积温以及排灌能力等,在数据库中形成一个基础模型,再根据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自动生成实施方案,推荐合适的配方肥。信息技术在测土配方施肥中的应用主要在于展示详细的数据库,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地优势优化实施方案,在收集过程中不断充实数据库信息,确保能够为使用者提供准确、真实的信息,使其进一步了解土壤情况,这也是执行施肥工作的重要依据。数字化系统建设过程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属性数据。属性数据是针对特定区域内土壤信息进行采集(如地理位置信息),并以数字化形式展现出来,当全部信息被整理完成后,会建立起空间数字模型,为后续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其本质在于借助地理信息技术。第二,空间数据。空间数据库是区域内关于一定空间要素特征的数据集合,需要相关技术人员根据信息技术采集目标区域内的土壤信息(如图形、影像、土壤类型、检测数据等)并将数据详细录入,能够直观展示区域内的土壤肥力等级。

2.4 优化应用管理系统

信息化施肥系统地应用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估模式,相关研究人员需要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定制阶段性实施方案,利用专业设备明确具体参数,科学推算耕地质量与各项指标,再利用数据资源库和地理信息技术构建相应模型,为土壤优化和耕地资源管理提供主要的参考依据。在建立完善的模型后需要开展耕地质量评价,结合特定区域内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系统实现量化评估。在应用过程中可以发现,部分土地尚未被录入到系统中,因此可以设置现场调查功能,即相关技术人员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到实际信息后,输入对应的数据,如:土壤类型、土壤养分数据、土壤生物多样化等信息,再由系统根据数据自动检索相似参数,或进行科学配比,从而形成模拟施肥模式,从而提供科学施肥建议。

3 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进一步发挥测土配方施肥对农业生产的作用,需要融入新时期客观条件的优势,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为测土配方施肥提供考察条件,进一步了解当地各土壤类型的范围,协助施肥调查,为后续工作创造基础条件,同时打造完善的数字化系统,为更多农业种植者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