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企业推行“油公司”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23-01-03马立军张金峰李立异
马立军 ,张金峰 ,李立异
(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工程监督处,陕西 西安 710000;2.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五采油厂,陕西 西安 710200)
0 引言
石油石化企业肩负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油价暴跌两件“黑天鹅”事件的叠加冲击下,企业在组织机构、体制机制、效率效益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更加凸显,亟待改革完善和优化提升。长庆油田第五采油厂围绕提高原油生产主营业务质量和效益,以“三项制度”改革为抓手,以数字化建设为手段,以管理、技术创新为动力,不断优化资源配置、精干组织机构、完善管理机制、强化激励约束,全力推动“油公司”模式改革各项举措落实落地,探索实践出一条基层采油厂改革发展的有效路径。
1 “油公司”模式改革的背景及意义
1.1 推进“油公司”模式改革是落实国有企业改革、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的战略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国资委下发了《关于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的通知》,将中国石油列为首批10家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之一,并要求对照世界一流企业“三个领军”“三个领先”“三个典范”标准,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取得显著成效。2020年6月,国资委又制定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明确了改革路线图和主要路径,为今后一段时期国企改革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引。
1.2 推进“油公司”模式改革是践行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石油企业作出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强调要大力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努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必须做到“两个一以贯之”,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改革创新。中国石油作为国有企业的“种子队”和“排头兵”,多年来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为主线,加快油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20年集团公司又将“三项制度”改革深化、“油公司”模式构建、健全市场化机制等领域的改革纳入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1]。
1.3 推进“油公司”模式改革是支撑油田高质量发展、稳步实施“三步走”战略的重要保障
作为国内产量最高的油气田,近年来长庆油田在企业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标集团公司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的要求,公司自身存在的矛盾问题依然突出,主要体现在:科技创新能力和低成本发展能力弱;“三支队伍”结构性矛盾日益加剧;管理人员“能上能下”的机制尚未形成;专业技术人员成长通道单一;操作技能人员缺乏差异化奖励等。针对这些深层次的矛盾问题,长庆油田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油公司”模式改革指导意见,全力推动企业改革各项举措有效落实。
2 “油公司”模式改革面临的困难及挑战
长庆油田第五采油厂主要开发管理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多年的规模上产和快速发展,导致在基础建设、管理效能、治理体系等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油田高质量发展。
2.1 油田持续稳产难度较大
辖区石油勘探开发程度和储量动用程度分别达到85.6%和86.6%,探明储量资源品质逐年下降,规模建产区块不足,实现效益建产难度增大;部分油藏开发形势变差,主力油藏水驱矛盾突出,老油田稳产形势日趋严峻。
2.2 精益经营管理水平不高
原油完全成本居高不下,主干费用超支严重,资产存量大导致折旧折耗高,特别是历史形成的粗放式经营管理产生的负效能长期存在,同时叠加低油价影响,高位运行的生产成本与300万吨的生产规模,放大了运营亏损幅度。
2.3 质量安全环保基础不靠
技术服务、井下作业、产能建设、油维工程等业务全面市场化;业务外包用工占比达到47%,且操作技能水平不高、流动性大;多层系立体开发造成井站比失衡、设备数量多、运行工艺复杂等问题均给质量安全环保工作带来了巨大风险和挑战。
2.4 企业管理短板弱项明显
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能力不强,信息化、自动化应用水平不高,机构设置、体制机制与“油公司”模式差距较大,劳动用工总量大、构成复杂,企业合规管理、法律风险管控能力不足,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空间很大。
2.5 干部员工队伍活力不足
优秀管理干部后备不足,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能满足300万吨采油大厂需要;市场化用工质量不高,操作员工业务素养、操作能力与岗位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薪酬分配激励约束不到位,“按人头要薪酬”“吃大锅饭”的现象仍然存在。
3 “油公司”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3.1 注重党建引领,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确保改革优化措施在党委的领导下顺利推进
没有党的坚强领导,国企改革就会偏离正确方向,难以搞好。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已经成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保证。聚焦企业党建工作基础薄弱、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形势依然严峻等突出问题,长庆油田第五采油厂坚持对症施策、标本兼治,不断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提升党建工作规范化水平,为保障“油公司”模式改革顺利推进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3.2 注重顶层设计,精细方案编制,科学论证,制度保障,确保改革优化有依据
加强顶层设计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能够极大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2]。长庆油田第五采油厂坚持从顶层设计出发,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详细了解实际现状,认真听取、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系统思考本单位存在的发展难题,并按照国家、部委、集团公司和油田公司相关政策要求,研究制定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油公司”模式改革实施方案。同时,围绕组织机构优化、劳动用工压减、生产方式转变、薪酬分配调整等机制体制改革,对全厂206项规章制度进行清理评价,并重新梳理编制20项重要业务管理流程,保证各项改革措施有依据、能落地、见成效。
3.3 注重劳动组织架构优化,减少管理层级和机构数量,实现管理架构精干高效
集中优势专注做好主营业务,有序推进辅助业务整合归并,构建主营业务突出、辅助业务高效的业务发展结构,建设“注、采、输”一体化的“油公司”模式采油厂。全面梳理和评估辅助业务现状,结合实际、分类施策,逐步推进辅助业务专业化整合归并。针对辅助业务用工总量大、队伍结构杂、管理效能低等问题,将2个特车中队、8个保安中队和1座输油站移交作业区自主管理,275名二线员工转岗分流到生产一线。同时,按照“大部制”方向,整合业务相近、区域相邻或体量偏小的机构,撤销低效无效股级机构19个、临时性科级机构3个。
3.4 注重人力资源优化整合,压减低效无效用工,提高劳动用工质量
推行“作业区—中心站—无人值守站(井场)”劳动组织模式和“整体承包[3-4]、区域承包、井区自主承包”劳动组织方式,实行原油产量、操作成本、生产运行、安全环保、综治维稳等总承包开发运作模式,从机制上优化盘活人力资源,压减低效无效用工。长庆油田第五采油厂大力推进中心站、无人值守站、集中巡护点建设,选取8个井区进行自主承包探索试验,建立产量、开发、经营、安全等指标考核体系,配套专项奖励政策,实施以来各承包井区运行平稳、成效明显,共减少劳动用工218人,单井综合用工由0.77人下降至0.56人。
3.5 注重人才强企,加强管理、技术、操作骨干培养,构建奋发有为、结构合理、有序接替的人才队伍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重要保证。长庆油田第五采油厂积极完善和创新人才发现、培养、选拔、使用、激励机制,努力打造一支“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干部员工队伍。注重管理干部选拔任用,树立“不唯专业、不唯学历、不唯身份、不唯性别”和“重品行、重作风、重能力、重业绩”的选人用人导向,加大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通过干部提聘、交流和有序退出,“80后”科干占比由43%上升至56%。强化技术人才教育培养,深化“双序列”成长机制,公开聘任一、二、三级工程师,并以破解技术难题为牵引,推行课题长负责制,采取送外培训、高校交流、专家授课等方式,不断建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抓好操作员工素质提升,建立完善以技能等级为基准、实际贡献为准绳的考核模式,实行员工薪酬分配差异化激励政策,引导员工立足岗位练技能、比贡献,有力提升员工综合素质能力。
3.6 注重薪酬分配差异化,发挥薪酬杠杆作用,激发干部员工队伍活力
完善以效益效率为核心的分配导向,探索管理人员收入与效益挂钩、专业技术人员收入与技术成果挂钩、操作人员收入与工作效率和质量挂钩的分配模式,实现由“要薪酬”向“挣薪酬”转变。优化业绩指标体系,加大生产单位利润、成本考核权重。坚持薪酬分配向指标完成好、效益贡献大、劳动效率高的单位倾斜,向一线关键艰苦岗位、科技创新人员和贡献大的员工倾斜,合理拉大一线与二三线收入差距,鼓励机关、后勤员工向一线流动。加大原油生产、安全环保、提质增效等重点工作专项考核力度,实现对先进单位及个人精准奖励,充分激发干部员工创新管理、增产增效的工作热情。
4 结语
企业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长庆油田第五采油厂在推行“油公司”模式改革的探索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五点认识:
一是坚持系统思维。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到关键阶段,很多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唯有坚持系统思维,注重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才能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
二是坚持效益导向。企业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提升企业的经济、管理和社会效益,必须常态化贯穿于改革优化全过程。“油公司”模式下的“三项制度”改革只有始终围绕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用工总量、压缩管理层级、精干组织机构,坚持“先算后干、算赢再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坚持问题牵引。每个企业、每个单位发展历程和发展环境不尽相同,产生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矛盾也不一样,这就要求一切改革举措必须从实际出发,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因地制宜、因情施策,切实将有限的资源解决好制约长远发展的根本问题。
四是坚持创新驱动。对于一些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采用常规的应对方式难以取得明显成效,必须通过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才能真正达到精准施策、标本兼治的目的。
五是坚持制度保障。衡量一项改革举措是否成功关键要看能否保持长效,这就要求每一项改革举措必须有相应的制度保障,充分考虑各个环节和各种因素,建立科学合理、具体实在、切实可行的制度体系,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形成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