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惟”安全文化的建设与实践
2023-01-03石靖顾建浙江浙能天然气运行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52
石靖,顾建(浙江浙能天然气运行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52)
0 引言
浙江浙能天然气运行有限公司(简称“天然气运行公司”)成立于2011年5月,是浙江省属国企浙江省能源集团公司下属单位,承担着保障浙江省天然气管网统一运行管理、平稳正常供应的重任。天然气运行公司管理运营省级天然气管网已逾2 200千米,经由国家管网的陆上进气下载点8个,海上气源点2个,LNG气源点2个,供气范围覆盖浙江省除舟山以外的10个地级市,输送气量约占浙江省用气量的80%。
2021年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将“碳达峰、碳中和”作为重点任务之一,“十四五”规划也将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列入其中。在没有完全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前,低碳的天然气不仅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更是碳中和过渡期最理想的化石能源。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事关国计民生、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天然气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思想认知水平的不断提升,现代企业安全管理已经从原始的“人管安全、制度管安全”升级为“文化引领安全”[1]。良好健全的企业安全文化能够引导员工形成“我要安全”的行为意识,使其能主动、规范地落实各项安全保障措施,从而减少和避免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国家出台的《“十一五”安全文化建设纲要》《安全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中均积极倡导安全文化的示范引领作用,并鼓励企业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因此,天然气运行公司安全文化建设是全面提升企业安全水平,更是迎合时代发展趋势以及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2]。
1 安全文化建设概况
天然气运行公司经历固化于制、外化于行、内化于心三个阶段的安全文化建设,逐步形成了以“惟真、惟实、惟精、惟新”为内涵的“四惟”安全文化体系。
1.1 安全文化固化于制(2011年—2014年)
天然气运行公司成立伊始,探索建立符合公司生产实际的各项安全制度、标准、规程,并通过创建QHSE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规范公司安全管理程序,并于2014年顺利通过QHSE管理体系审核以及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危化)达标综合考评。
1.2 安全文化外化于行(2015年—2016年)
天然气运行公司不断细化现场安全管理、强化设备设施维保、深化人员安全教育,大力开展整理、整顿工作,扎实推进安全生产要求落地执行,逐步形成了 “四惟”安全文化雏形。并于2016年获评“浙江省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成为省内首家取得该称号的天然气管输企业。
1.3 安全文化内化于心(2017年至今)
天然气运行公司将QHSE管理体系、企业标准体系、管道完整性等管理体系进行高度融合,以“7S”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行“科技兴安”战略,着力解决安全管理要求落实的“最后一米”问题,提炼形成了“四惟”安全文化体系,不断强化提升安全意识水平,以求安全文化落地生根,植根入本。
2 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
2.1 以“惟真”为基本要义,构建安全生产体制机制
安全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的事物发展存在着必然的联系,绝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事,而是要基于客观现实条件和安全保障能力建立科学的安全生产体系。“惟真”即要求安全生产尊重客观规律,科学管理,敢于坚持原则。天然气运行公司从安全生产“循真”、安全检查“动真”、安全宣教“崇真”三个层面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体制机制。
2.1.1 安全生产“循真”,建立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及制度体系
天然气运行公司成立安委会、三级安全网络、安全文化建设等组织机构,定期组织召开安委会会议、安全生产分析会等,加强安全事务沟通交流,跟踪推进安全生产工作进度。全员签订《岗位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各级安全责任及工作目标,将安全生产责任制逐级传递到各部门、班组、岗位,形成“层层负责、人人有责、各负其责”的安全生产分级管理机制。
公司每年进行法律法规适用性评价,及时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相关要求转化为本单位的规章制度、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在制度上明确分工分界,规范安全管理程序。近三年累计修订标准及技术规程600余项,做到用制度抓安全,用制度保安全。
2.1.2 安全检查“动真”,完善安全监督考核机制
天然气运行公司制发年度安全监督检查计划, 明确检查执行主体、检查内容、检查方式和检查要求,各级安全管理人员以法律法规、标准制度为依据,采用综合检查、专项检查、日常检查等不同方式深入一线开展安全检查,对检查问题开具《监督检查记录单》并线上录入浙能安健环系统,定人、限期要求整改,树立安全监督的权威性。依托安全网成员跨部门组建公司安全稽查队,补充强化安全监管力量,按照“四不两直”的原则,组织对重点场所、关键环节安全风险隐患进行深入细致的现场稽查,逐条对照标准制度形成《安全生产稽查简报》,并向全体员工公示,曝光安全隐患和不安全行为,在为全体员工敲响安全警钟的同时,也加强了员工对标准制度在实际生产中应用的理解。
公司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检查清单,对安全生产责任和工作任务落实情况进行月度、年度绩效考核,在个人奖金中予以兑现。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将职工安全业绩与职务晋升、评先评优挂钩,充分发挥安全监督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2.1.3 安全宣教“崇真”,深化安全文化核心理念入脑入心
一方面,通过梳理总结公司安全生产的发展历程和天然气运行的业务特色,并面向全体员工收集想法意见,召开多层面研讨交流会,公司提炼形成了“四惟”安全文化体系,完善了其理论要素,提出 “保供气,惠民生”的安全使命、“筑本质安全,创智慧企业”的安全愿景、“责任、执行、绿色、创新”的安全价值观、“零断供、零障碍、零占压、零漏检”的安全目标等核心理念,汇总形成《“四惟”安全文化手册》予以印发,为公司各部门、班组在安全生产方面制定了文化要求和行动指南。
另一方面,公司组织开展安全理论的教育学习。对新进员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上岗资格考试,每年组织员工参加《输气管道安全工作规程》(简称“安规”)考试,对考试不合格人员取消“三种人”资格权限,限制其独立开展现场作业,确保公司员工具备正确履行岗位安全生产职责的专业知识;每月发布安全学习重点,宣贯安全生产应知应会,学习相关行业及集团系统安全生产事故事件,强化员工安全行为意识;结合“安康杯”“安全生产月”等主题活动,举办“两个安全”知识竞赛、安全课程评选、隐患随手拍等活动,在公司微信公众号开辟“气运安全大讲堂”专栏,定期推送安全生产知识,通过发布“抖音”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开展形式活泼、灵活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激发员工安全学习热情,强化安全教育效果,增强安全认知和认同,提升员工安全素养,从思想源头上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2.2 以“惟实”为路径,夯实安全生产管理基础
安全管理只有真正落地执行,才能保证企业稳定发展,如果只是好高骛远、空喊口号,而缺乏落实执行,安全管理就成了空中楼阁。“惟实”即要求安全生产要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坚决破除安全管理形式主义。天然气运行公司注重动态辨识安全风险,科学制定并有效落实各项技术措施、组织措施,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重大风险。
2.2.1 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天然气运行公司秉持关口前移、预控风险的安全管理理念,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按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 的原则,自下而上、上下结合,每年组织对作业、设备、环境风险的辨识和评价,明确风险等级,并分级制定削减和控制措施,汇编形成“一企一册”“一部一册”“一班一册”“一岗一册”。结合风险辨识结果,组织绘制生产区域风险等级“四色分布图”并对涉及重大风险的作业进行每日公示,使现场作业人员熟悉、掌握作业风险和控制措施。同时以工作票、技术方案为落地点,将风险辨识结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在ERP系统进行作业申请、审批、执行、变更、延期、关闭的程序,作业人员对照工作票、技术方案逐条落实安全措施,并和监护人共同确认安全措施执行情况,从而预控作业风险。
除了对公司员工作业的安全风险管控,外包施工作业也是风险管理不容忽视的一项重要内容。大量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外包施工作业往往因施工队伍安全素养低、管理混乱等原因发生伤人、死人事故。公司首先从资质审查入手,制定了施工资质、组织机构设置、近3年安全生产记录等6大项预审内容;与施工单位签订安全协议,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划分安全生产责任,明确安全施工条款、人员安全教育等管理要求,向外包单位人员传达“四惟”安全文化理念,强化安全认知;施工过程中对特种作业人员实行领码上岗、亮证作业的数字化监管模式,作业程序、安全监管遵照公司对内部作业的要求实行同质化管理;项目完工后对外包单位规范施工情况进行安全业绩评价,结合评价结果建立合格外包单位名录,成为外包单位参与我公司项目投标的准入依据。对外包单位采取的这种作业前预防、作业中监管、作业后评估的风险控制措施,有效遏制了外包单位发生不安全事故。
在隐患排查方面,生产人员每日对天然气管道和站场设备进行巡检,发现并及时处理一般隐患问题。为增强排查深度和整治力度,公司还组织开展春秋季、防汛防台、节假日等专项隐患排查,按照 “五定”原则,分班组、部门、公司三级开展隐患分级治理和整改闭环,进行攻坚克难式整改,每月公示隐患整改情况,推进隐患治理进度。在总结历年隐患排查经验的基础上,公司编制了《隐患事故汇编》,列举了公司典型隐患及不安全事件案例,普及隐患排查方法,提升员工隐患排查水平。
风险预控及隐患排查双管齐下,为公司圆满完成“G20杭州峰会”“全国两会” “建党100周年”等多项特殊重要时段安全保供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期间未发生任何一起停供、断供事件,圆满完成保供任务。并经受住了国务院安委办督导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等多次中央、省、市级安全监督检查。
2.2.2 优化应急管理体系
良好的应急管理体系可以在安全生产事件发生时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有效调动应急资源,开展应急处置,将伤害和损失降至最低。天然气运行公司从预案制定、队伍建设、资源配置、应急演练方面建立和优化应急管理体系:一是公司制定了安全生产综合预案,细化形成专项预案16个、现场处置方案70个,编制应急处置卡并全面推广,用以指导事故事件应急处置。并与沿线政府部门进行了预案衔接,构建政企应急联动机制。二是依托输气站建立了全省0.5小时应急布控圈,可第一时间开展现场勘察和先期处置;同时依托“一中心四基地”建立了全省1.5小时应急抢修圈,可迅速赶赴现场开展大中型抢险救援作业。三是在配备各类天然气管件、套筒、卡具等专业工具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外部应急资源,与省内油气管道企业签订了应急资源共享协议,大大丰富了应急资源配置。四是定期组织开展设备故障、供气中断等实战演练、桌面演练及无脚本“双盲”应急演练,通过实战、问答等多种形式,提高现场人员对应急处置程序的熟练度。演练完成后进行总结评价,分析处置过程的不足之处,改进完善现场处置方案,提升处置方案的可执行性。
2.2.3 政企社联合管控管道外部风险
天然气运行公司通过软件建立管道沿线遥感影像,分析识别投运管道高后果区并进行风险等级划分,针对不同等级的高后果区,分别制定 “一区一案”、巡线频次、管道标识、视频监控设置等要求。在人工巡线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光纤振动预警、无人机巡线等技术手段,及时发现并处置管道外部隐患。此外,公司每年组织全体员工进行两次徒步巡线,对管道沿线标识标牌、水工保护等进行实地巡查,营造全员参与管道保护的氛围。
然而,蜿蜒千余公里的天然气管道保护工作光靠公司本身的一己之力是绝对不够的,还需要沿线政府部门和居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公司日常与各地政府相关部门保持良好沟通,并为各级公安、发改部门培训授课,与村镇联合开展进村入户、进企入乡宣传,在湖州等8个地级市电视台播放公司管道保护宣传视频700余次,观看受众达200余万人,每年开展管道保护宣传达1 000余次,加强了政企社的宣传沟通。另外,为检验政企社应急联动的有效性,公司每3年组织1次省级大型应急演练、每年至少组织1次地市级应急演练,各地政府、消防、卫生等部门以及居民群众共同参与其中,加强了各方的应急响应能力,形成政企社共同参与管道保护的良好氛围,保持了省级管网违章占压隐患“零增长”。
2.3 以“惟精”为指引,提升安全管理精细化水平
精细化管理是新时期的一种管理理念,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是响应企业科学发展的一种需求,同时,还是促进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必然选择[3]。“惟精”要求安全生产精准落实、精益求精,导入精益生产理念,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实施精细化管理,查漏补缺,力求做到追求完美、追求卓越。
2.3.1 推行精细化管理理念
天然气运行公司印发了《精细化管理总体行动方案》,对完善标准、优化流程等六个方面制定了要求,各部门结合具体业务和班组建设制定了更为详细具体的提升行动方案,分阶段细化目标和实施措施。对干部、员工进行专题宣传和培训,使大家尽快了解和接受精细化管理理念,从而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执行精细化管理提升的各项工作。
2.3.2 实施标准化建设
标准化是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天然气运行公司融合QHSE、管道完整性等管理体系,结合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建立起一套规范、科学、系统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一是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贯标,完善细化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规范工作程序。并建立标准化信息系统,编发《标准化宣贯手册》,开展“标准化管理大家来找茬”,开辟制度查询、学习和意见征集渠道,让员工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 “办事之前主动先看制度”的规范化工作习惯,于2019年成功创建A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二是围绕班组安全生产指标、班组制度、班组长管理能力等方面打造标杆班组,通过典型引领、以点带面的形式推动班组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三先锋一家园”“方圆文化”等特色班组文化,进一步丰富了公司安全文化内涵。
2.3.3 营造“7S”氛围
“7S”是精细化管理的可视化体现。天然气运行公司对生产办公场所物品进行定位定置,营造整洁的工作环境;在作业现场设置目视化分区、指引标识,推行交接班、班前会仪式,固化基层一线安全行为;深度开发和应用数字办公系统,基本实现日常业务流程全部数字化;定期检查评比“7S”样板区,激发班组部室参与“7S”工作的积极性。 “7S”管理不仅打造了标准化的工作氛围,更重要的是让精细化、标准化的“惟精”理念成为全体员工的共识,促进了员工行为的规范化。
2.3.4 对标国际安全管理标准
为向国际管道企业安全管理先进水平看齐,天然气运行公司在全国省级管网公司中率先实施安全管理国际评级与对标(ISRS),评估结果显示,公司安全管理绩效达到国际中等水平。针对评估发现问题,公司制定并实施“安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从安全培训、班组建设、管道本质安全等方面制定了提升任务。同时培养了公司ISRS内审员,应用ISRS评估方法开展阶段性自评,检验提升效果,建立自我持续改进的机制。
2.4 以“惟新”为动力,激发安全生产新活力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新,要实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协调统一,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就要求公司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创新安全生产管理方法。“惟新”要求安全生产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天然气运行公司从安全思维、安全技术、安全管理模式谋求创新争先,输出创新成果,打造具有浙江特色的天然气运行管理体系。
2.4.1 创新安全生产模式
面对“站场点多、管线面广、人员分散”的生产现状,天然气运行公司将管辖范围划分成一个个片区,着力提升区域的安全管控能力,推动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改革:组建区域中心站、运维小组,区域中心站负责本片区管线输气运行管理,运维小组承接本片区设备设施消缺维护工作,强化了区域运行和检维修力量,提高了运行管理和检修效率;在整合区域运行和检修力量的基础上,将区域内站场外部的线路安全管理一并纳入管理,进一步建立区域管理处,打造“运、维、巡”一体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实现区域内业务全覆盖;成立杭州调控中心,集成各区域SCADA控制系统,统一进行省级管网的调度指挥、远程监控操作、应急保供协调,精简各区域运行倒班人员,提升站场智能控制水平。
2.4.2 技术研发输出成果
天然气运行公司坚持“科技兴安”的发展路径,设立大师工作室、组建科技项目小组、创建“产学研”模式、引进 “国千”专家,为科技创新搭建平台,在整合公司内部科研力量的同时,积极引入外部科技人才共同参与科技项目研发,为创新创意项目的立项、研究、成果转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推动公司向高新技术企业转型升级。
公司以生产需求为导向,深入科技研发,通过科技手段来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一是开发了省级天然气智慧管网系统,包含智能管道、智慧站场、可信平台、全息调度四大模块。智能管道方面,公司自主研发了管道光纤测振预警技术,对管道安全范围内第三方施工和管道泄漏进行全天候监控,并与无人机巡检联动,实现对预警信息的快速现场核查,目前公司该项目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省级天然气管道分布式光纤传感应用项目,报警准确率达85%。智慧站场方面,公司通过SCADA控制系统改造和AI技术运用,初步实现了运行工况分析、智能控制、故障综合预警、机器人巡检、激光泄漏检测功能。二是组建智能内检测队伍,学习掌握管道智能内检测技术并获取检测资质,打破省级管道内检测作业长期依靠外委且无法全面掌握管道安全数据的局面,成为国内首家获得无损检测资质的省级天然气管道企业。已累计自主开展管道智能内检测1 100余千米,修复管道形变、裂缝等各类缺陷5万余处,并承接了多项管道智能内检测市场化项目,大幅提高了公司对天然气管道的自主检测能力和安全检测水平,也是公司开辟市场化业务的大胆实践。三是建设流量计实流检定站,解决公司乃至省内的大口径流量计检定需求问题,同时也将缓解我国流量计检定市场压力。
3 结语
天然气运行公司通过“四惟”安全文化建设,优化了安全生产环境,规范了员工安全生产行为,培育了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持续保持了安全生产“零事故”记录。
值得注意的是,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随着天然气运行公司内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四惟”安全文化内容也将不断充实更新,但唯一不变的是我们全体员工必须参与其中、认同感悟,树立安全文化自信,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才能不断推动公司健康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