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协同“专业课程”育人机制的构建

2023-01-03周春雁吕卓晴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3期
关键词:思政课程专业课专业课程

周春雁,吕卓晴

(1.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4;2.衡阳师范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0)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是高校教育工作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充分认识思政课程教育在对青年养成美德进行显性教育的同时,还需要协同专业课程挖掘思政资源对学生进行“隐性教育”,这就需要建立有效的可运行的良性机制,让高校、教师、课程都承担好相应的育人责任,以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大思政”育人格局。

1 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协同专业课程育人建立机制的困惑

1.1 课程协同育人理念模糊

目前,高校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两张皮现象依然严重,思政课程很少融入专业素养,也很少主动与专业课教师交流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认为课程思政是专业课的责任,与思政课无关;专业课程只专注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的培养,没有挖掘和传播思政元素的意识,没有将课堂成为育人的“主渠道”,没意识到专业课程是育人的“主战场”,导致教书与育人脱节。

1.2 课程协同育人队伍不稳定

思政课与专业课协同育人不能顺利进行,很重要的原因双方没有组建固定的协同育人教师队伍。一方面,校方没有搭建一个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合作的平台,即使一些教师有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念,但思政课教师不知道应找哪些专业教师来做搭档,专业课教师不知道应该找什么类型的思政教师来合作,双方犹如隔着一层捅不破的窗纸,欲罢不能;另一方面,目前参与探索“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师,主要是参加各类教学比赛的教师团体,不得不按比赛规则的要求去探索“课程思政”改革。还有部分做教改或育人项目的教师群体也有此方面的探索,但大多是各搞各的。教师互不交流、不通讯的现状阻碍了课程思政建设有效地开展。

1.3 协同育人教师思政能力不足

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还有一个很大的困惑就是教师不知通过什么途径挖掘思政元素、挖掘什么样的思政元素,也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来寻求资源。以长环院环保专业为例,目前,思政课教师不知要融入什么样的环境类专业素养,专业课教师不知道应融入什么样思政资源、挖掘什么样的思政元素,还没很好地掌握育人元素和育人环节的总体设计,这是课程思政建设最大的障碍,必须迅速提高教师的思政能力。

1.4 课程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

思政课程协同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是一个联动多方合作育人的体系,需要学校以党委为首的正确引导,需要制度来规范,需要资金来做保障,需要教师来执行,需要学生的配合。目前,高职院校有关注和提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有根据省级竞赛方案组织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但力度不够,还没制定协同育人的制度,在管理、保障、实施、评价与激励等机制方面还处于摸索的构建状态,以至于“课程思政”改革没有得到快速的发展。

2 构建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协同专业课程育人机制

2.1 贯彻落实育人方针政策,共立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

高职院校欲在全校教师群体范围内营造协同育人的理念,首先要增强教师的政治认同。校党委要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教师自身要把握国家大政方针,关心国家的发展,关注国际局势,了解时事政策,以增强政治认同感;通过在全校范围内大面积培训与考核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会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教育指导精神,做到与时俱进育人。

其次,要增强教师的课程育人认同。校方要通过多途径宣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非仅仅是思政课教师和学工部门的任务与责任,而是全校各个部门、各个岗位所有教师的工作职责,要打破部门界限,整合课内外教学平台、形成联动育人体系。教师方要坚信“传道”“授业”“解惑”可同时进行,方可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成功成才,在调查中总结学生的评价与反馈,教师在自身的反思中萃取课程思政的方法与技巧,增强教师课程育人的认同感。

2.2 构建课程思政协同体系,稳定课程协同育人队伍

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协同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关键在教师,需要从长远的角度打造一支稳定的高素质协同育人教师队伍,构建协同育人体系。首先,明确育人目标。高校要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引导教师要以“培养社会主义的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及“培养产业所需的职业人”开展课程思政探索。其次,明确教师的育人主体责任。思政课程协同专业课程育人,要保证党对课程思政改革的主导权,落实相关职能部门的执行力,明确教师的主体责任。其三,组建稳定的协同育人队伍。以项目的形式将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一对一、一对多建立协同小组,合力共商教学理念、共建教学思路、共创人才培养模式。第四,量化团队成果目标,规定团队要有成果展示。如,至少申请一项关于育人的省级课题、参加一项省级团队教学比赛、或申请建设精品课程等。

2.3 开拓课程思政资源协同,提升教师协同育人思政能力

思政课程协同专业课程育人,核心要素是教师的思政能力,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提升:(1)加强培训。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及本校各级课程思政建设、三教改革、课堂革命等方面培训,让教师了解最新的课程思政改革动态。

(2)加强教师思政素养培养。一要加强思政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思政教师要了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对应的岗位要求与职业素养,针对专业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职业操守、创新精神,塑造职业道德,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还要引导专业课教师加强思政教育能力的培养,特别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能力的训练与培养,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专业教育”与“专业育人”的融合。

(3)加强教师德师风建设。“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教师要带头尊师重道,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注意自身的仪容仪表与行为举止的规范,语言丰富、表达精准、流畅幽默,客观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传播正能量,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以自己的独特的魅力影响着学生。

2.4 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完善课程协同育人制度

(1)建立联动育人机制。思政课协同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联动学校党委、教学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教学系部、思政课教学部等各部门的自上而下的复杂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在党委的领导下,由教务处和思政课教学部牵头制订“课程思政”建设方案,设计协同育人总体目标、运行模式、保障体系等内容。

(2)建立联动育人的运行机制。一是搭建平台。由思政课教学部门牵头,联动学院核心专业建立工作小组,由分管教学的院领导担任组长,由思政课教学部和系部分管教学负责人进行人员和专业分配,搭建合作平台;二是推进课程协同进程。在分管教学院领导带领下定期召开推进会,了解进行情况,总结经验成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共商解决策略,落实育人计划;教务处、思政课教学部和协同小组定期召开碰头会,共商教学手段、育人内容、总结成效、分享资源、集体备课、树典型等,促进实现目标。

(3)建立协同育人保障机制。一是要制定协同育人制度,用规章制度来规范成员的来执行任务;二是有开展协同育人的经费保障,联动的各方要拿出部门一定比例的资金来予以支持。

3 共享成果,全面提升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行动力

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协同育人目的是为了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协同育人,推动课程思政的开展,从而实现全课程育人。在协同专育人取得成效后,将总结的经验复制拓展到其他课程领域,编织从思政课程到专业课程及通识课程,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从专业知识到课程的育人网络。将总结的课程思政建设经验传递给其他的教师,以点带面吸引全体教师加入课程思政建设中来,形成协同育人体系,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思政课程专业课专业课程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对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的探索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