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研”途筑梦思想下的体育院校研究生资助管理策略*

2023-01-03杨明程洁

福建轻纺 2022年11期
关键词:体育院校奖学金资助

杨明,程洁

(1.长江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2.武汉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自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奥运会后,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十分迅速。社会体育行业的发展为体育专业研究生提供了大量全新就职岗位,如健身指导员/健身顾问、体育经纪人、裁判员等,然而,在此背景下,我国体育专业人才却呈现出严重缺失的状态。大量研究生所面临的经济问题以及大量本科生因经济问题远离考研队伍,将加剧我国“体育人才荒”的发展趋势,故体育院校秉持“研”途筑梦思想,进一步完善研究生资助管理,不仅是为体育研究生承载梦想的举措,更是满足社会体育人才需求的重要任务。

1 “研”途筑梦概述

自2016年我国新文化促进会创新发展工作委员会发起“筑梦工程”之后,我国高校纷纷以“研”途筑梦思想为指导,面向研究生群体开始制定有效的资助体系,并结合各学校实际情况积极开展资助管理工作。同时,国家教育部门亦开始提高对研究生群体资助情况的重视程度,致力于为我国研究生打造追求梦想的平台,使其能够享受同非贫困生相同的教育资源,并通过有效地资助管理,落实面向研究生群体的“精准资助”,确保将优先资金准确投入到贫困研究生领域,继而为我国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人才保障。而“研”途筑梦思想,是有效指导高校完善资助管理,优化资助体系的重要核心思想。

2 “研”途筑梦思想同体育院校研究生资助的关系

2.1 “研”途筑梦思想要求院校进一步做好体育研究生资助工作

“研”途筑梦是近年来面向社会多个群体开展的有效、精准资助手段、资助方略,是国家精准扶贫背景下新时期体育研究生资助工作的重要指导理念。而面向体育院校研究生开展的资助工作则是充分贯彻国家精准扶贫方略,推动高等教育加强人才培养效率的重要体现。体育院校有义务在精准扶贫发展方略之下,秉持“研”途筑梦思想,以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让更多高素质体育专业人才读得起研、考得起研,为我国正在腾飞发展的体育事业奠定充足的优质人才保障。

2.2 “研”途筑梦为体育院校贫困研究生资助管理提供经验借鉴

精准扶贫方略落实下所坚持的“因人施策”“因户施策”方针为研究生资助体系的建设、发展以及管理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而大量院校秉持“研”途筑梦思想所开展的研究生资助管理,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贯彻了党的扶贫方针,可为当下我国体育院校研究生的资助管理提供正确方向、经验,使体育院校形成更加完善的研究生资助管理体系,实现体育院校面向研究生的高效、精准、科学资助,同时有助于落实资助体系公平、公开、公正的资助原则[1]。

2 当下我国体育院校研究生资助管理问题

2.1 资助方式创新力度不足

目前,我国研究生资助体系之下,各项资助方式的构成相对单一,如奖学金下仅设立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校级奖学金、社会捐赠类奖学金、定向奖学金。额度最高的国家奖学金往往难以获得,每年国家奖学金人数十分有限,而国家助学金以及校级奖学金、社会捐赠奖学金额度,又不足以支撑体育专业研究生顺利完成就读。站在“三助与勤工俭学”角度下,学校可以为研究生提供的岗位十分有限,且勤工俭学必然占用研究生大量时间,无法将更多时间投入到科研、学习之中。

2.2 认定工作有待完善

认定工作为我国大学生贫困资助多年来始终难以突破的桎梏。目前,体育院校认定贫困研究生阶段,主要采取对学生家庭收入、地方证明相结合的判定形式。这种简单的认定工作不仅无法辨别学生贫困水平的真伪,且一些大学生出于自尊心理不愿透露家庭情况,这往往导致学生错过资助。此外,一部分学生成功申请助学金后,为满足个人私欲肆意消费,因此,单凭家庭收入情况与地方证明不足以实现“研”途筑梦目标下的精准资助目标。

2.3 重资金帮扶、轻精神资助

尽管体育院校资助管理部门每年都在完善面向贫困研究生的资助管理工作,致力于对资金、资助实现有效的管理,但多数体育院校资助帮扶部门均忽略了面向贫困研究生的精神资助。大量贫困研究生由于受生活环境、经济困难、社会眼光的影响,在经济贫困基础上逐渐形成精神贫困。精神贫困是一种来自物质贫困,又独立于物质贫困之外的心理健康负性变化,容易造成研究生在就读期间产生各种心理障碍、精神空虚、焦躁、恐慌等情绪,即便成功申请奖学金、助学金,这种精神贫困仍旧无法随经济压力的缓解而消除[2]。

3 基于“研”途筑梦思想的新时期体育院校研究生资助管理策略

3.1 推进多样化资助,加强奖学金类型开发

针对体育院校研究生资助形式有待多样化的问题,在面向贫困研究生开展资助管理期间,应加强奖学金类型的开发工作。放眼海外西方发达国家,在对体育研究生的资助方式上已经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国家政府面向研究生提供了赠款、贷款、助学奖金三种资助形式,而仅赠款模式下就包含了奖学金、雇主资助、助学金、学费减免四类,且不同赠款之下又详细划分出助学金、助教津贴、补助金、实习津贴、差旅补贴等。

体育院校应秉持“研”途筑梦思想的前提下应充分借鉴欧美发达国家面向体育研究生的资助形式,进一步丰富体育院校研究生“奖、助”项目。首先,应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设立“单项奖学金”,即面向研究生科研成果、课程成绩的评价结果制定奖学金,并对不同级别科研成果、不同等级成绩进行奖学金额度详细划分。其次,应开发多样化的助学金获取方式,例如积极发挥研究生“产学研”的作用,为面向研究生的“三助与勤工俭学”提供更多岗位与空间,引入社会企业对学校更加大力的物质支持,进一步改善研究生的生活待遇、缓解研究生与学校双方的经济压力。再次,可效仿美国克林顿政府1993年依据《国家与社区服务信托法》开展的“国民服务计划”,让学生每年开展1700小时服务,获取4725至7400美元的生活与其他津贴,如此不仅可以锻炼研究生社会生存能力,亦大幅度扩展了面向研究生的资助形式。我国体育院校可联合地方社区、企业为研究生提供体育专业对口的多种岗位工研究生选择,并依服务情况发放津贴,让研究生可结合自身时间安排,合理获取经济资助。

3.2 加强认定力度,完善认定方法

落实面向研究生的精准资助,改进贫困研究生的认定工作,在开展资助管理期间应当形成动态化的精准识别体系。首先,可借助大数据技术、信息技术建立面向体育研究生的电子档案卡,初步筛选出基本满足条件的群体。其次,完成档案建设后,开展对观察对象真实情况摸底,以定期、不定期的形式开展调查,联合学生家乡所在区域、父母所在区域相关部门及时获取数据,进行贫困生数据的筛选、分析,并加强日常学生消费习惯、消费行为的观察,自多角度开展贫困研究生认定、判断。

3.3 提高精神重视,构建精神资助体系

体育院校应提高对研究生精神贫困的重视程度,开展资金资助管理同时,加强研究生精神层面的帮扶,形成校内精神资助体系,只有同时实现经济资助和精神资助,才可真正实现“研”途筑梦思想下的公平、公正资助。首先,资助管理部门应积极分析贫困生的消极因素,从贫困生家庭生活环境、父母工作情况、个人成长经历三个维度入手,以学生档案为依据,掌握不同研究生精神贫困引发诱因。其次,面对具有精神贫困问题的研究生,围绕自卑、冷漠、抑郁、焦虑、内疚、敏感六种心理制定精神资助策略,结合对不同贫困生心理状况的掌握,对学生进行批量划分,面向不同批次学生以思政教育、心理教育的形式开展精神资助。在此过程中高度秉持“研”途筑梦思想,抚平研究生内心缺陷,树立学业自信,提升自我认同感,最终基于经济、精神双重维度的资助管理为体育院校研究生打开追逐梦想之门,真正落实“研”途筑梦目标[3]。

4 结语

“研”途筑梦,承载着千万体育专业研究生读研之梦,不仅关乎着研究生个人学业、职业的发展,更决定着体育院校能否面向社会输送更大批量的高质量体育人才。在秉持“研”途筑梦思想开展体育院校研究生资助管理阶段,资助管理部门应推进多样化资助思想的建立,加强奖学金类型开发,同时加强认定力度,完善认定方法,实现贫困生精准资助。此外,资助管理应在“研”途筑梦思想下,重视研究生精神资助,继而通过精神、经济双重资助,真正实现“研”途筑梦目标,为千万体育专业研究生圆梦,为国家体育产业发展奠定人才的保障。

猜你喜欢

体育院校奖学金资助
学成必有为 不忘桑梓情——写在“谈智隽奖学金”第二十七次颁奖大会后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打电子游戏是浪费时间?对那些获得电竞奖学金的人来说并不是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奖学金图解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体育院校(系)在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