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提升路径研究

2023-01-03史文杰

高校后勤研究 2022年10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队伍育人

史文杰 王 萍

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提升路径研究

史文杰 王 萍

[东北农业大学]

高校网络文化育人是以网络技术为载体、以网络资源为依托,在网络空间视域下引导高校学生塑造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与精神品质的全新形式的教育文化。目前,在网络浪潮冲击下,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面临着主流文化被冲击、育人队伍不完善和传播教育成效低的现实困境。因此,在遵循网络文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高校应加强思想建设引领、丰富网络文化内容、优化育人队伍建设、落实队伍培训机制、加强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以此提升高校大学生对网络文化的认同感,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进而推动高校网络文化育人成效。

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现实困境;提升路径

一、高校网络文化的基本概述

高校网络文化的内涵。在网络浪潮的冲击下,人们的生活质量日益改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网络文化逐渐引起社会化方式的改变。高校网络文化就是指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在高校中产生的以网络技术为手段、以数字形式为载体、以网络资源为依托的一种全新形式的文化。我们可以简单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维度对高校网络文化的内涵进行剖析。物质文化层面是指能够为高校学生的信息交流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的网络环境,如:网络资源系统、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设备等。精神文化层面则是指高校师生在网络活动中的网络意识、情感、价值理念、思维方式和素质等精神层面的集中表现。制度文化层面是指高校在网络环境下构建起与网络文化相关的规范体系。

高校网络文化的特点。一是互动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网络文化打破了传统校园文化活动中面对面的单一沟通方式,通过各种网络社交软件进行线上沟通,缓解了双方沟通时的压迫感与紧张感,极大地加强了双方之间的互动频率和沟通效率。二是开放性。高校网络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每个人都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通过不同的交流手段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工作或娱乐。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高校网络文化在给学生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会给学生传递一些不良不雅的信息,这便需要大学生架构起抵抗网络不良信息的防御机制,提升对网络诱导信息的识别能力。三是多元性。高校网络文化是高校师生基于网络科技平台的基础上共同参加与创造所形成的文化,超越传统校园文化模式的单一化、形式化的局限性,注入了新的时代文化色彩,突破了地域与时间上的双重限制。由于网络信息的开放性,成分的复杂性,在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和情感体验的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专注性和价值观的培养。因此,权衡好高校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整体生活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的现实困境

网络文化内容的复杂性冲击着主流文化。新媒体给各大高校的网络文化育人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网络文化内容变得更加复杂。一方面,校园网络文化空前繁荣,衍生出许多关于时政热点、国家新闻的软件,比如:极光新闻APP、学习中国APP、网易新闻APP等,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深入了解国家时政热点,时刻把握事件发展的动态,极大地简化学习流程,提高学习的效率,形成“线上与线下”双结合的高校网络文化体系。另一方面,校园的主流文化也会受到网络文化的冲击。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开放性、复杂性严重影响着校园主流文化的地位。学生在浏览网站时,很容易受到各种亚文化、不良的新闻或是不雅的网络信息的影响,导致学生价值观上出现严重的偏差。更甚的是,很多生活娱乐软件会迎合学生喜好,单一角度推送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造成学生在观察、理解事件的角度方面过于偏见化,不够全面。与此同时,网络的匿名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网络发表言论质量降低,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的现象。高校学生借助网站表达自我想法,有的言论过于极端,突破道德底线,有的言论过分虚假,引导不良舆论,加之学校干预力度不够,不利于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

网络文化育人队伍建设亟待加强。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需要建设一支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较强的网络业务水平的专业化育人队伍。但随着网络时代的变迁,高校网络文化育人队伍的人员构成、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首先,各大高校的网络文化育人队伍几乎都是由辅导员带头,学生骨干和熟悉网络技术的学生为队员组成,他们大多以兼职为主,很难把充足的时间投入到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的建设中,同时,他们对该方面的管理与运营缺少理论知识的支撑与实际网络操作经验的辅佐,导致网络文化育人工作的开展不顺利、不彻底、不专业。其次,高校教育工作者对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的认知不到位,重视度不够高,没有充分意识到网络文化在高校学生生活中的重要性,只是单纯把它看做一种简单的辅助工具。在开展网络文化育人工作时,只是以简单、传统的方式进行,缺乏对活动内容的创新,不能及时抓住学生的眼球,难以满足学生对网络知识的渴望。因此,网络文化的育人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高校网络文化传播教育成效偏低。只有管理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才能推进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的有效实施,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会影响高校网络文化传播教育的成效。当前,一方面,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因循守旧,不注重与网络平台的优势进行有效融合,大多数高校虽然在网络文化建设层次格局方面凸显多样性,但是由于网页制作技术水平有限,设计团队的不专业和不稳定性,导致校园网络特色与设计风格方面不够新颖,不能引起高校学生的重点关注。再加之,高校网络文化宣传内容过于单调,忽略对学生主体知识需求方面的关注,缺乏趣味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单纯注重政治性内容的灌输,缺少对学生思想观念的教育引导和知识领域方面的拓展,降低了高校网络文化传播教育的成效性。另一方面,大多数年龄稍长的教育者对网络文化育人思想存在心理抵触,由于他们从小就接受单一化的传统教学理念,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很难借助网络平台的优势与高校学生进行有效互动、传播理论知识。再加之,他们学习和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弱,自身对网络设备的操控有限,导致难以达到高校网络文化传播教育的预期效果。正因如此,加强高校网络文化传播的针对性、有效性、渗透性迫在眉睫。

三、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的提升路径

加强网络文化思想建设。加强网络文化思想建设成为高校网络文化育人提升路径的关键环节。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虽然已经相对稳定,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认知审美架构,但是网络不良信息的诱导与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依旧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的建构。因此,需要以更加优秀的网络文化对此加以引导。第一,以优秀传统文化引导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网络平台优势进行有效融合,并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充分展现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的文化意蕴与人文教育价值。第二,以红色文化引导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将红色文化底蕴以网络化的手段呈现,超越以书本学习和参观遗址的传统教育手段,以高效性、共享性、交互性的网络方式宣传各地的红色文化,以此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塑造学生的健全品格,传承优秀文化的精神品质,构筑起高校网络文化的红色精神谱系。第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网络文化建设。[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凝练表达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在现实建设过程中,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借助网络平台以直观性、现实性、趣味性的方式及时传播并与高校学生形成良性互动,以此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效率,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与感染力,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高校学生的网络文化认知进行良性改造。

丰富高校网络文化活动内容。高校网络文化活动不仅需要马克思主义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导,还要融入当今时事热点,以此营造出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提高网络文化的引导力,进而坚定广大师生的理想信念。高校网络文化不仅要创新线上的新媒体平台运作,更要增加线下校园网络文化的活动。由于网络文化的良莠不齐,以及大学生价值观念尚未完全形成,高校网络文化更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社会主义价值观融入到高校现实的活动建设中,开展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比如:学校可以邀请权威专家学者线下举行论坛讲座,让学生多角度地了解当前国际国内的热点事件与时事新闻,更好地与权威人士进行良性互动。除此以外,也可以打造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网络宣讲团实践活动,比如:新思想我来讲、大学生思政课等,基于网络平台载体,以时事热点、校园生活为切入口,引导大学生构建自己正确的价值观,改善对思想政治教学的传统印象。通过别具特色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广大师生都可以接受精神文化的浸染,打造出优秀的高校网络文化生活。

优化高校网络文化育人队伍建设。目前,大多数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的开展都是由辅导员或者班主任来承担,缺少专门负责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的教师队伍。因此,需要优化网络文化育人的队伍结构,创建一支专业化网络文化育人队伍,包括教师队伍和学生队伍。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不但要注重教师具备崇高的思想政治素养、过硬的网络理论知识功底和熟练的网络操作技术,还需要注重教师队伍的结构搭建,尤其注重年龄结构,要以青年教师为主、中年教师为辅。只有以青年教师较强动手实操的能力为主,中年教师丰富管理学生的实践经验加持,才能优化高校网络文化育人教师队伍。在学生队伍建设方面,大多数的学生队伍是由优秀的学生干部和熟悉网络技术的学生构成。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主要负责协助教师做好相关工作,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权利,成为高校网络文化的建设者和传播者。[2]在建设队伍的过程中,要从专业性、全面性、层次性等方面对队伍人员进行严格考察,以此为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人力支撑。

落实有效的队伍培训机制。面对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接踵而至,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因此,为更好地推进高校网络育人工作的开展,打破现实困境,需要全面加强对网络文化育人队伍的培训。一方面,注重对高校网络文化育人队伍政治素质的提高,加强思想理论知识的学习、思考与感悟,使之内化于心成为自身的一种素养,外化于行以榜样方式感染高校学生。另一方面,加强网络技术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培训,通过开展相关培训课程,让队伍掌握校园网络安全知识,正视存在的问题,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在过程中,要及时地掌握网络信息的发展态势,多关注,多学习,多钻研,提高开拓创新意识,树立网络安全观念,以此提升网络文化育人队伍建设的水平。总之,不断优化队伍建设,提升高校网络文化队伍的理论知识水平和网络操作管理能力,为后期高校网络育人工作的发展提供基础保证。

加强学生对高校网络信息的识别筛选能力。高校学生作为互联网平台最活跃的用户,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着强烈的探索欲与求知欲,对千姿百态的网络文化具有相当的包容度,但由于网络信息繁冗复杂,内容质量良莠不齐,严重限制了高校学生的文化认知和对世界的看法与态度。尤其是格调不高、过度娱乐化的网络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对高校学生的网络价值判断、审美认知和道德追求造成了深刻的影响。比如:低俗恶趣的网络直播、以“躺平”为代表的“丧文化”,以扰乱网络秩序和带来社会乱象而著称的“饭圈文化”等。所以,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网络文化育人工作的正确引导,从根本上遏制消极文化对高校学生思想认知与行为举止的影响。与此同时,学生也需要以正确的思想价值为引导,提高对不良网络信息的辨识能力。一方面,高校辅导员应该多关注学生思想的发展动向和心理活动态势,开展网络文化安全相关的活动讲座,深刻解读网络信息背后的主导因素,加强学生对网络文化的重视力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高校学生应该多关注权威性的公众平台,比如:青年大学习、新闻网、极光新闻等,培养自身过硬的知识理论素养,开拓自身的认知领域,以此提升自身的思辨能力,自觉抵御低俗的网络文化风气,构建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与网络文化认知。[3]

高校网络文化从整体上超越了传统理论教学的单一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丰富了校园网络文化生活,与此同时,也给高校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与培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与阻碍。因此,高校需要加强对网络文化的重视程度与管理力度,积极开展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扩大其影响力,正确引导高校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不断提高高校网络文化的育人成效。

[1]李芬.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现状及路径探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9(S1):50-53.

[2]张振军,高睿.网络文化育人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传媒,2021(11):89-91.

[3]隋文馨,秦燕,黎红友.跨界与融合:短视频时代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价值困境与路径探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2):112-118.

基金课题: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线上教学经验、问题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SJGSX2021019)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赵相华)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队伍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他们用“五招”育人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