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立祥:急救这门课,所有人都要补

2023-01-02民生周刊贾伟

民生周刊 2022年26期
关键词:目击者心梗心肺

□ 《民生周刊》记者 贾伟

“很多时候,现场目击者第一时间的自救、互救比急救更重要。只有人人有救人能力,人人才有获救机会。”

啤酒烧烤、咖啡浓茶、久坐不动……世界杯期间,不少人开启了熬夜看球模式。前不久,湖南一名男子熬夜看世界杯时,突然胸痛不已,并持续不缓解。家人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后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

面对这些“天降意外”,作为家人或现场第一目击者,关键时刻该怎样施救?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科学防范?

近日,国家健康科普专家、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原急诊科主任王立祥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应进一步加强民众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如胸外按压、腹部提压、人工呼吸等心肺复苏急救技术。同时,围绕“预防、护理、救治”整合资源,加快公共急救体系建设,全力守护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熬夜看球,当心身体亮红牌

据媒体报道,德国2021年一项研究显示,2014年世界杯期间因急性心梗而住院的人数较此前升高了4%;巴西一项研究显示,世界杯期间心梗人数增加9%。

研究证明,熬夜与心梗密切相关。熬夜时,一方面,人体需要大量血液和氧气供应心脏工作;另一方面,与暴饮暴食、抽烟喝酒、情绪亢奋等因素相互叠加,引起血脂和血压升高、心律失常、交感神经兴奋等,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王立祥介绍,发生心脏骤停主要有3 个原因:一是原发性,主要是基于以往的一些心脏疾患,如冠心病、心梗、心肌炎;二是继发性,不是心脏疾患直接导致,而是由其他疾患引发,如脑血管疾病、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水电解质酸解平衡紊乱;三是诱发性,多指精神心理因素,如交感神经系统紊乱、呼吸中枢调节失衡、心碎综合征。

此外,心脏骤停前会有一些症状,如心悸、气促、胸痛、头晕、大汗、头晕、乏力等,再结合以上3个原因,就能大概判断是否为心脏骤停前兆。

王立祥提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休憩规律。尽量避免熬夜看球,保持正常作息、良好心态,坚持适度运动、戒烟戒酒,注重合理膳食、健康管理。”

他同时提到,家里有基础疾病的老人,要常备急救药品和小型呼吸机,以备不时之需。建立病案卡,记录相关服药情况,施救时做到心中有数。

日常生活中,冬季洗澡要注意保暖,时间不宜过长,不可饱餐或空腹立即洗澡。早上起床切不可猛然坐起、下床,要先活动四肢,后缓慢起身。打牌看电视要控制时间,避免情绪过度激动,适当起身活动一下。

“提高自救互救能力,不仅需要提升公民应急救护意识和能力,还需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构建公共急救体系。”

黄金抢救时间

近年来,随着工作和日常生活节奏加快,“心源性猝死”一词频频见诸报端。据中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达55万人,平均每天1500人死于心脏呼吸骤停,每分钟就有1个人因为心脏呼吸骤停突然倒地。

“一般来说,由于心脏等问题导致心脏骤停,没有通过有效的心肺复苏恢复心跳,这种情况下便称之为心源性猝死。”王立祥说。

我国目前心脏骤停87%发生在院外。可见,院外是与死神博弈的最前线。而作为现场第一目击者,除了尽快拨打急救电话,还需要在黄金抢救时间4~6分钟实施心肺复苏,为医护人员争取时间。

具体来说,解开上衣,跪于患者一侧,双手交叉重叠,掌心都朝向下方,按压两乳连线的中间位置。抢救成人时,按压深度为5~6厘米,按压频率为每分钟约100次。每30次按压做两次人工呼吸。

在临床实践中,针对胸外按压禁忌症(冠脉支架或搭桥、胸背部骨折)患者不能采用胸外按压的难题,王立祥带领团队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踏上“胸路不通走腹路”的研究之路。

历经多年实践,他们创新提出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即通过提拉与按压腹部,改变腹内压力使膈肌上下移动,进而改变胸腔压力,发挥“腹泵”和“胸泵”等多泵效应,达到既有人工循环又兼顾人工呼吸的效果。

“急病人所需、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每一项小小的术式改良或发明,都可能会为危急时刻的患者送去生的希望。”王立祥说。

做自己生命健康第一责任人

自1983 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王立祥从事临床工作近40年,参与数以万计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并逐渐认识到向大众科普急救知识及技能的重要,“急救这门课,所有人都需要补”。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近年来,他以自己亲身经历的急救病例为基础,从生活细节着手,按照“吃喝拉撒睡行”分门别类,推出一系列科普文章,并编著《王立祥化“万一”》一书。

在书中,王立祥采用鲜活生动的病例,将专业的医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科普文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详细介绍了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健康危机”及各种急救知识,帮助读者防患于未然。

“其实很多急救措施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学习一些基本的应对措施,把这些疾患减少到最低程度。”他说。

本着科学理论与实践、科技创新与转化、科普精准与惠民的“三科”理念,以及预防、预识、预警的“三预”方针,前不久,由王立祥推动并担任培训导师的急救教育进校园活动落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为北京外国语大学继续教育学院400余名师生进行了心肺复苏理论和技能培训。

在王立祥看来,提高自救互救能力,不仅需要提升公民应急救护意识和能力,还需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构建公共急救体系。

“很多时候,现场目击者第一时间的自救、互救比急救更重要。只有人人有救人能力,人人才有获救机会。”王立祥说。

猜你喜欢

目击者心梗心肺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小象接受心肺复苏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梗猛于虎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心肌梗死常规检查漏诊率高,近2/3患者被遗漏
β2微球蛋白的升高在急性心梗中预测死亡风险的临床意义
“电梯吃人”事件后,目击者可这样消除心理阴影
经过栅栏外的目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