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项群理论的水平四“学、练、评”一致性教学策略

2023-01-02文/俞

体育教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项群传接球学练

文/俞 佳

2022年4月发布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理念中再次强调了要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项群理论将不同的运动项目,按照一定的规律划分不同的类属,深入揭示了运动项目的特点,有助于从运动技能本身的规律特点出发,为学生如何“学”、技能怎么“练”、教师怎样“评”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和教学参考。

一、项群分类对“学、练、评”一致性的价值

项群理论是田麦久及其同事根据不同项目的固有特点,将它们分别划归不同的类属,准确而深入地揭示同类项目的规律,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建立了三个分类体系(表1)。依据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可分为技能主导类和体能主导类;依据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可分为单一动作结构、多元动作结构、多项组合结构;依据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可分为测量类、评分类、命中类、致胜类、得分类,且根据不同类型的项群,给出了不同的练习与训练侧重点建议[1](表2)。

表1 项群分类体系

表2 不同项群竞技能力各决定因素作用等级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项群理论有利于从宏观上把握不同项目的共同特征,通过总结同项群的共同规律,促进不同项目间技术动作的正向迁移,如排球扣球技术与羽毛球扣杀技术间的迁移。同时也有利于更好地把握项目学练侧重点,为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练、评”一致性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一)“学”的角度:有利于把握单一动作的学练标准

课堂教学中的“学”可解读为对单一动作技能的学习。例如快速跑可分为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冲刺跑四个阶段,对起跑的学习就是一个单一动作的学习,依据项群理论,快速跑属于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目,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力量素质以及快速反应能力。因此,在单一动作如起跑的教学中,学练标准应是起跑蹬地有力、反应迅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强调动作方法的准确性,还应重点关注学生的起跑反应能力。

(二)“练”的角度:有利于优化多个动作的高效组合

课堂教学中的“练”可解读为练习与单一动作有关的多个组合动作,通过组合动作的练习,巩固和提高单一动作的技术规格及运用能力。例如,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组合动作可为双手胸前传接球加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或双手胸前传接球加行进间单手上篮。根据项群分类,篮球属于技能主导类的同场对抗性的命中类项群,因此在对多个动作进行组合时,应当依据的原则是:传接球双方根据场上的对抗形势,做出最有利于突破对方防守、制造命中机会的组合选择。

(三)“评”的角度:有利于表现标准的有效制定

课堂教学中的“评”可解读为与学练相关的游戏或比赛。游戏和比赛的目的是检验学生在学练中的掌握情况,并通过游戏和比赛的反馈,进一步提高技能水平,而游戏或比赛当中的表现标准是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基本依据。如排球正面双手传球,根据项群分类属于技能主导多元动作结构隔网对抗得分类项群,其表现标准应当是能够准确地完成技术动作,并能依据场上情况及队友位置,将球传递给最容易得分的队友或者有利于本方进攻的位置上。

二、水平四教学内容项群分类

水平四的教学内容分为必学内容(体育与健康知识、田径、体操、武术)、选学内容(球类、器械体操)、自选内容(游泳、民族民间体育、新兴体育运动)三大类,依据项群划分,各主要运动项目详细分类如表3。

表3 水平四各主要运动项目项群分类

水平四主要运动项目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以体能为主导,单一动作结构的测量类项群(田径、游泳);二是以技能为主导,多元动作结构的评分类项群(体操、武术);三是以技能为主导,多元动作结构的命中或得分类项群(球类)。

三、基于项群特征的“学、练、评”一致性教学建议

(一)体能主导单一动作结构测量类项群(田径、游泳)特征及教学建议

1.项群特征

体能主导单一动作结构测量类项群(水平四主要运动项目为田径、游泳),教材本身属于封闭性技能,对学生的个体操作能力与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与篮球排球等球类开放性运动相比,社会性成分较弱。《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建议对该类项群技术学习、体能练习、比赛运用三维度单元课时安排比例为1∶2∶1,即以体能练习方法为主[2],与中学生追求多变新颖的心理特征有一定冲突,学生对这类项群的技能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弱化不利因素,提高学生技能学习的积极性,是本项群技能教学应关注的重点。

2.教学建议

(1)“学”:单一动作注重体能练习,变换形式与要素

体能主导单一动作结构测量类项群技能重难点较为明确,动作要求表述细致具体。如田径类项目正面双手前掷实心球动作方法描述为:面对投掷方向,两脚前后开立,身体重心落在后脚,两膝微屈,双手举球至头的后上方,双脚蹬地收腹,将球用力由头后向前上方(斜上方45度角)掷出。由于有细致的动作规格要求,且无法在具体的情境下进行练习,学练过程较为枯燥。

因此,在单一动作的教学中,教师应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积极变换形式与要素。如组织学生向后进行实心球的传接练习,使学生自然体会到背弓动作,以及要求学生在传接球时手肘位置在耳后,自然伸直手臂。通过变换形式与要素,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技能学习的有效性。该项群为体能主导类项群,体能对竞技水平起着决定作用,在单一动作的练习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的体能练习。如实心球前掷应重点发展学生的手臂力量,该专项练习可安排在专门性准备活动或者穿插到课课练当中。

(2)“练”:组合动作追求经济性与实效性

该项群属于封闭性技能,动作从开始到结束具有连续性,而连续动作的经济性与实效性,直接决定了练习者的运动成绩。由于技能的单一性,该项群的组合动作应理解为从分解练习到完整练习的过渡,如上例中正面双手前掷实心球,组合动作应是站位,持球后引,蹬地投球的分解练习之后的完整练习。完整练习的过程中,提醒学生提高出手速度,调整最佳的出手角度,借此提高技术动作的经济性与实效性,取得最佳投掷效果。

(3)“评”:游戏和比赛设立不同层级的目标定向

水平四体能主导单一动作结构测量类项群(田径、游泳),成绩评定为可测量的时间、高度或远度,评价较为直观。但是由于学生的水平差异,以及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不同培养目标,在评定过程中,完全以数据优劣作为评价标准,显然不能充分发挥课堂评价的激励与导向作用。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要求的学习目标[3]。如身体素质一般、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制定以个人表现提高为重点的学习定向目标,如在游泳、田径比赛评定中,可与自己以前的成绩作比较,看看是否有进步。身体素质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制定以超越他人为重点的成绩定向目标,如在比赛中取得了什么名次,以及在班级的排名是否有所提升。

(二)技能主导单一或多元动作结构评分类项群(体操、武术)特征及教学建议

1.项群特征

技能主导单一或多元动作结构(体操、武术)评分类项群,该项群技能主要表现为时空判断准确,对身体姿态控制能力强,感知觉灵敏度高。表现准确性对该项群技术有决定作用。体操类项目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性,属于单一(如鱼跃前滚翻)或多元(如技巧组合)动作结构,在学习技术动作的同时应做好保护与帮助。

2.教学建议

(1)“学”:提高单一动作质量

该项群中,水平四体操项目以单一动作结构为主,如鱼跃前滚翻、头手倒立、肩肘倒立等,技术动作与田径类项群相同,有明确的动作规格要求。在技术教学中与田径所属项群的要求相同,应变换形式与要素,提高动作质量。如在前滚翻的教学中,可将垫子相叠,形成坡度,学生由高向低进行翻滚。水平四武术以多元动作结构为主,即由连续的多个单一动作组成,提高单一动作技术规格是提升武术套路整体质量的基础。

(2)“练”:体会组合动作衔接感

体操作为单一动作结构出现时,组合动作也应当解读为分解练习到完整练习的过渡,当作为组合动作(技巧组合)出现时,应当是多个单一动作组成的连续动作,重点应体会组合动作之间的衔接感(时间、空间),以提升组合动作的表现准确性。如在体操杠上倒立接前滚翻练习时,可利用保护与帮助,降低翻滚的速度,体会倒立到翻滚的时间与空间感。在武术教学中可降低动作速度,体会两个动作之间的衔接点。

(3)“评”:发挥游戏或比赛的反馈与激励功能

该项群按评定方式属于评分类项群,依据学生的动作完成质量与准确度给予相应的分数。在游戏或比赛过程中,教师可将单个或组合动作进行分解,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进行评分。如鱼跃前滚翻评分时,可按跃起高度、翻滚质量分别设优秀5分,良好4分,及格3分,待及格2分。以团体或个人为单位进行综合评分,同时对各小分进行分析,并可在课后总结哪些技术动作完成得较好,哪些动作仍需努力,为学生下一步的学练提供建议。武术套路可按晋级制,按照评分设定相应段位,如“青铜”“白银”“王者”等,激励学生向高一级段位努力。

(三)技能主导对抗性多元动作结构命中得分类项群(球类)特征及教学建议

1.项群特征

技能主导对抗性多元动作结构命中得分类项群,在水平四的教学内容以球类为主,该项群以团队比赛为主要形式。球类运动的主要乐趣体现在技战术的配合、攻守转换、成功的体验。技战术运用方法在本项群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动作组合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下具有多元性。

2.教学建议

(1)“学”:单一动作练习表现多样

球类运动技能属于技能主导类的对抗性项群,与田径体操等无对抗技能相比,单一技能在对复杂的对抗或不同空间条件下,无法对技术动作规格做出明确的要求。如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可分为双手胸前击地传球、距离较远的传接球、距离较近的传接球以及行进间有提前量的传接球,从技术所属范围看,都属于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但技术动作规格不同且表现多样,需根据对抗以及空间条件做出相应动作反应。如在进行距离较远的原地传接球时,传球者需提高传球弧度,距离较近时,传球者需快速将球传到接球者的胸腹之间。因此在单一动作练习时,应不拘泥于技能本身的规格要求,创设多样化的练习形式。

(2)“练”:组合动作练习融合情境

技能主导对抗类项群最明显的特征是有进攻和防守。进攻和防守是一个不断变化情境的动态转换过程,即进攻方努力瓦解对方防守,制造得分机会,防守方通过防守,阻止对方获得得分机会。如《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在对水平四球类项目教学内容解读中就提出:应当大力提倡在环境中学练,提高学生的即时反应能力、技战术运用能力,充分体现篮球“开放性运动技能”的项目特征以及对人的锻炼价值[2]。

由此可见,在组合练习过程中,创设真实情境下的技能学练方法对提高项目综合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如在篮球运球急停急起及其组合练习的教学中,可创设防守人距离较远、防守人距离较近、快攻一攻一、快攻二攻一等情境,提高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技能运用水平,促进技术与思维的融合。

(3)“评”:游戏或比赛简化规则,体验乐趣

球类运动的最大乐趣是通过团队配合取得进球或得分,以争取最后胜利。当学生初步掌握技战术时,就需要创设比赛情景以强化技战术能力。但由于学生技术能力以及身体素质的差异,比赛或游戏当中完全按照竞赛规则,往往很难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如在3对3半场攻防演练中,由于学生间基础差异较大,导致基础较好的学生“单打独斗”,基础较差的同学不敢接球,逃避进攻,攻防乐趣体验不理想。

因此,在比赛中教师应根据学生能力水平,在模拟真实比赛情景下,主动改变规则或创设限制条件[3]。如在篮球比赛半场攻防初级练习阶段,允许接球之后走两步和四步上篮,限制防守距离,以提高传接球和得分成功率。羽毛球或排球比赛初级练习阶段,允许二次击球等。当然,规则和限制的改变也应当是渐进式的,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逐渐恢复到正常规则要求。

四、结语

项群理论的分类体系能有效地揭示项目共同特征,有利于把握单一动作的学练标准,有利于优化多个动作的高效组合,有利于表现标准的有效制定,对水平四各运动项目的“学、练、评”一致性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在“学、练、评”一致性教学理念的实践中,教师应当主动挖掘竞技体育理论、体育教学理论的应用价值,把握技能规律和教学规律,为践行“教会、勤练、常赛”以及“学、练、评”一致性提供实例参考。

猜你喜欢

项群传接球学练
体育教学中的顿悟学习
提高学生足球接控球能力游戏三例
关于中小学传接球教学的三点思考
项群训练理论的广泛应用
运动员知识能力培养的项群特点
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的竞技特点与训练要求
50米快速跑学练组织的策略研究
技战能主导类轮换攻防性项群的竞技特点与训练要求
脚内侧快速传接球教学设计
初中生学练太极拳四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