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导向的体育教学情境化设计与实施
2023-01-04文/张军
文/张 军
一、体育情境化教学设计实施面临的困境
基于问题导向的体育情境化教学,以学生学情为基础,以解决学生学情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为核心,将体育教材中的知识点结合学生学情设置若干问题置于预设的体育教学情境中,使学生的体育学习基于问题,同时学习目标指向于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发展理念。一方面通过基于学生学情的问题预设和体育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体育学习的课堂专注度,另一方面通过多元化、兴趣化、实战化的体育教学情境创设转变传统体育课堂教学枯燥、被动的学习方式[1],提供学生多样丰富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发展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但是,基于问题导向的体育情境化教学也考验着一线体育教师的问题提出和情境创设能力,笔者在以往的教学中总结出了体育教师基于问题导向的体育情境创设中可能面临的困境。
(一)问题设置与情境创设不切合课堂教学主题内容的重难点
例如在预初年级《快速跑》的课时教学中,某青年教师设置应急消防演练的生活情境,从而试图引入快速跑的课堂学习主题。但在设置问题、创设情境的同时,没有意识到现实应急消防演练中快速跑的动作要求与教学内容中快速跑的重难点和动作要领存在一定差异,虽然应急消防演练的情境创设新颖、富有创意,但问题设置没有切中快速跑的课时重难点,很难通过此情境练习,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快速跑的动作要求。
(二)问题设置与情境创设不贴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实际学情
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学情的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源泉,只有符合学生年龄的认知水平,才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一旦教师设置的问题脱离学生实际,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当问题设置难度过高,情境的创设相对复杂时,很可能会降低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而当问题设置太过简单,不符合学生实际认知和学习水平,课堂教学效果又势必会低效[2]。例如教师在高年级体育学习中教学情境的创设过于少儿化,会提不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反而显得教学情境的创设画蛇添足。
二、基于问题导向的体育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要求
(一)透彻把握教学主题内容的重难点
对教材的分析和教学主题内容重难点的把握程度是保证体育教学实施的关键所在,决定着教师问题设置的选择方向。基于问题导向的体育教学情境创设,一定要紧扣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进行有效设计,让学生置于符合学习实际的教学情境中[2]。以初一年级《前滚翻》为例,重点是团身紧、方向正,难点是滚动顺畅、连贯、圆滑。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通常会讲解示范动作要领让学生模仿练习。这样枯燥无味的被动学习,不利于学生掌握动作的重难点和实际运用。而通过创设情境,比如学生在篮球跑动中不慎向前摔跟头,如何利用前滚翻的动作保护自己防止受伤,从而导入学习主题的核心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只有团身紧、滚动顺畅连贯才能利用前滚翻的动作在篮球跑动时“化险为夷”,从而帮助学生充分体会并掌握前滚翻动作重难点对于实际生活的价值所在。
(二)依据学生学情创设情境,增强教学针对性
一方面,创设体育教学情境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同年龄段、不同学段的学生认知水平参差不齐,需要不同水平、不同层次和形式的教学情境去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和亲身体验技术动作学练、小组合作和团队配合,帮助学生在情境参与中收获运动知识与技能,提升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另一方面,创设体育教学情境要分析学生学情,依据学生现有运动基础和经验进行问题的预设和教学情境的创设,如果情境创设脱离了学生现有的运动基础,将很难引起学生参与情境学习的共鸣,势必会降低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比如,初一学生的实际学情是学习和掌握运、传、投的篮球基本技术,那么情境创设就应该以欣赏精彩技术集锦为主题,提高学生基本技术的学习兴趣,而非创设欣赏精彩战术配合的情境,让没有篮球基础的学生越过技术去欣赏战术配合,反而会一头雾水降低学习兴趣,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反之,如果结合学生实际学情,创设学生观看因运球、传球、投篮稳定性差而在篮球实战中失误的案例情境,引出学生现阶段篮球学习的核心问题——掌握篮球基本技术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积极思考,投入基本技术的认真学练,也更加有助于培养学生在基本技术学练中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三)找准情境创设的时机,激发学生兴趣
当教学主题内容单一枯燥时,教师要适时进行情境创设,首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情绪和积极性,然后帮助学生引出游戏和比赛与主题学习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引导出为什么要学主题内容的核心问题。比如,在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的课时教学中,如果一开始就进行单一枯燥的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的学习,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降低。教师可以创设“传球捕鱼”的游戏情境,学生通过双手胸前传接球完成“捕鱼行动”,通过趣味性的游戏体验,教师导出教学主题的核心问题,帮助学生明白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的重要性,不仅提升了学习趣味性,还增加了练习密度,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质量。
(四)把握情境创设的属性,力求合适新颖
一方面,基于问题导向的体育教学情境需要将学生置于真实的情境中才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4],然后乐于主动探究学习解决问题。如果创设的情境属性过于虚无,预设的问题过于浅显,那么情境创设的价值将微乎其微,所以要避免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当然,如果预设问题的难度过于深奥,超出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也可能使情境创设适得其反,阻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另一方面,情境的创设是为了使学生与学习内容产生共鸣,如果情境的创设内容冷门生僻,脱离了生活实际,也将很难吸引学生加入到学习情境中去。因此生活化、新颖的情境更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持续激发学生保持高专注度投入学习。
比如,在力量训练的体能单元,如果创设篮球实战中身体对抗的情境可以很好地引导出身体对抗中力量体能的重要性,如果选择橄榄球等相对冷门运动项目的身体对抗案例进行情境创设,则没有篮球项目案例更加贴近学生校园体育学习的实际。学生在校园体育学习中可以体验篮球实战中身体对抗时力量体能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白力量训练不是枯燥的体能训练,也可以是结合篮球项目的专项力量训练。因橄榄球复杂的运动规则以及身体对抗的不可控性,所以用橄榄球身体对抗的体验创设情境就相对不太合适。
三、基于问题导向的体育教学情境创设的设计与实施
切合实际的问题预设和情境创设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投入到体育学习中去,如何科学合理地创设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情境化教学手段,这也对一线体育教师提出了考验。这将要求教师乐于学习、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并总结身边的素材,适时选择真实的、合适的、新颖的情境进行创设并提出问题,才能引导学生乐于体验、探究和深度学习,从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本文以高一篮球大单元《篮球:防守技术配合》中的某一课时设计为例,分析基于问题导向的体育教学情境创设的设计思路与实施策略。
(一)设计思路
如何优化传统体育教学方式,将三个维度的核心素养目标在体育教学中实现有机统一,笔者总结运用了“体验—问题预设—学习探究—反思”的教学思路,以期达到学生核心素养目标培育的目的。“体验—问题预设”即通过比赛、游戏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发现自身问题,驱动学生自身内部的学习动力。“学习探究”即通过实战化、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体验运动知识和健康行为的内容。“反思”即通过自身的体验和探究学习,对自己的收获和学习体会进行总结反思,达到收获体育品德目标内容的目的,同时也是课堂评价的重要环节[3]。
(二)设计方案
基于笔者“体验—问题预设—学习探究—反思”的教学设计思路,现以高一年级大单元《篮球:防守技术配合》(篮球防守意识的建立为教学内容)为案例,从一节完整体育课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三个课堂教学环节进行具体的设计分析。
首先,在教学目标设置上,通过游戏、比赛和学习情境的学练、体能练习以及小组学练、团队合作[4],学生建立篮球防守的概念并树立篮球防守的意识(运动能力目标),提高篮球学习和比赛的参与度和存在感(健康行为目标),收获同伴间互助合作的成功体验和被队友需要的归属感(体育品德目标)。然后,具体描述如何利用问题导向的情境创设,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的三个课堂教学环节有机融合为一个整体。
准备部分:在准备部分的热身环节,通过预先分析高一篮球专项基础班的学情,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基础,高一篮球专项基础班学生虽然具备运、传、投的基本篮球技术,但在实战比赛中缺乏进攻和防守配合的意识和经验,导致比赛中进攻配合不畅;同时队友之间的进攻缺乏沟通联系,导致出现过多的配合失误,被提高班学生打出抢断球后的快攻反击。所以基于此学情基础,笔者创设了“传球捕鱼”的游戏情境:由两人的传球开始,通过传球夹击,贴近身边的同伴捕获更多的“鱼”,同时捕到的“鱼”将被扩充到“抓鱼”的队伍里,直至小组里所有人通过传球夹击被捕,游戏结束。
通过这样一个游戏体验,学生达成以下目标:第一,通过被捕过程中躲避追捕的主动跑动,提升学生的跑动摆脱意识;第二,当学生被捕成为捕鱼者后,快速转换场上角色,队友间积极沟通,迅速移动,就近完成传球配合,实施一次成功的“捕鱼行动”。这个过程提升了学生球场上攻防转换角色快速切换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队友间沟通配合的团队防守水平。这个游戏体验的情境创设不仅起到了专项课的热身效果,还复习了传球技术,同时把学生引入到建立防守意识的情境中去,提升了学生投入主题学习的积极性。“传球捕鱼”游戏越往后面越考验“捕鱼”与“被捕者”的体能水平,同时也考验学生敢于拼搏、坚持不懈的体育品德。
基本部分:在经历带有防守属性的“捕鱼游戏”体验后,学生虽然能在游戏规则要求下完成游戏中的主动跑动摆脱和积极沟通配合,但在篮球比赛实战中还不能建立自如的防守意识,所以经历游戏体验后如何帮助学生真正建立篮球比赛实战中的防守意识,还需要学生在篮球实战体验中检验自己。所以笔者在课的基本部分一开始就让学生进行实战比赛的攻防体验,学生在经历过传球捕鱼游戏后,场上的跑动明显变得更加积极,但是尚未建立有效的防守意识,而导致在比赛的防守回合频频失误丢分。这时教师主动叫停比赛,首先肯定学生积极跑动的进步之处,然后提出课前预设的问题“为什么会在比赛的防守回合频频失误丢分”,从而引出本课教学内容的主题——建立篮球防守意识的重要性。
引出教学内容主题之后,进入教学实施的活动一环节,基于如何培养学生建立防守概念和意识,提高学生比赛中积极追防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创设了“你追我赶”游戏的练习方式。练习规则要求所有学生分为两大组,一组持球进攻,一组追防,持球进攻人底线一排做运球进攻准备,由后场底线向前场篮下推进。追防的一组人背身站立于持球进攻人身前三米外。当持球人开始运球推进,需要追防的人通过余光时刻注意,当发现持球人运球超过自己的身位则开始追防,在前场底线前追上并破坏持球人进攻的运球,算作防守成功。第2组练习互换攻防身份。学生在经历“捕鱼游戏”和篮球实战体验后,带着如何建立防守意识的问题思考,在活动一的练习中自主探究如何在追防的游戏中提升防守意识并提升防守的移动速度。活动一练习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如何在追防的游戏中时刻保持防守专注度,观察进攻运球人的移动身位,快速做出防守启动反应,进行追防的跑动,实现成功破坏对方进攻的追防目的。
在完成活动一环节练习后,教师适当提升活动一练习方式的难易程度,增加学生追防难度,创设更加贴合实战情境的活动二练习场景:先前背身站立的防守人,改由背身坐在地上,要求追防的人在快速起身后加速追防持球进攻人。学生带着思考,在练习中继续自主探究如何在背身坐在地上的不利身位下最合理、最快速地起身跑动完成追防。活动二练习结束后,学生反馈分享自己练习中如何克服不利身位、实现成功追防的心得,总结出如何最快方式起身实现加速跑动的方法。
在经历实战比赛的初体验和不同难易程度的追防游戏练习以后,在基本部分学练的末尾,以赛促学,在活动三环节笔者设计了“碰不得”全场攻防转换的游戏比赛情境。游戏比赛规则要求在传球攻防转换的游戏比赛中,攻防双方各5人参与,比赛场地为篮球半场,要求进攻方在不得被防守方触碰到球的情况下完成8次传球配合,比赛过程中进攻方一旦球被触碰或者完全抢断,将球交给场地中圈的教师重新进行开球,双方转换攻防角色,直至有一方成功完成8次传球。在游戏比赛环节,进攻方传球队员在传球配合中要探究如何沟通、如何移动才能减少传球失误,成功完成8次传球配合。防守方断球队员同样要探究如何选取站位、如何快速预判传球人的传球意图,在传球方向上最快作出判断,完成移动实现抢断球的目的。
通过以上传球攻防转换游戏比赛,学生感受到对自身体能输出要求很高,同时防守方学生需要自己一直在积极防守,争取抢断球,自己的防守能力和意识快速建立起来,而进攻方学生也巩固了传接球技术。在防守配合的过程中,团队的5人始终要口令互相提醒,达成防守共识,布局防守区域,成功配合完成断球。学生在比赛配合中收获了学生之间建立信任、互助合作的意志品质。
结束部分:经历了准备部分和基本部分的三个活动环节学练和结束部分的放松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学练活动环节的思考和收获,学生分别针对“捕鱼游戏的热身体验”“不同难度的追防游戏”“‘碰不得’的传球与断球比赛”三个活动环节的学练反思自身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并总结每个学练环节自己关于防守意识建立的收获,通过教师的引导回顾,学生快速回忆整个课堂中不同学练环节的经历和收获,巩固自身课堂学习成果。
通过学生反思自身课上的表现,是否积极投入学习情境中,是否收获教学主题内容带给自己愉悦体验,是否收获和同伴合作的成就感,然后教师总结学生的课堂表现,在跑动积极方面给予肯定,在两人配合、多人配合防守的不足之处给予改进意见,同时引出防守单元下一课时的主题方向,鼓励学生一步步稳扎稳打,踏实进取,逐步建立出色的防守意识,掌握牢固的防守技术。同时教师在课后总结中反思课中自身的情境创设是否引起学生的共鸣,是否解决课前预设的问题,然后在下一课时中更加精准地针对学生学情创设教学情境,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
四、结语
综上所述,问题导向的体育教学情境创设贯穿一堂完整体育课的始末,不同的情境创设指向不同核心素养目标的发展,将课的不同教学环节有机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将教师的启发教学、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师生的共同反思评价有机串联在一起,也验证了“体验—问题预设—学习探究—反思”的教学思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