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广西段船舶水污染防治问题探析
2023-01-02赵代娣
赵代娣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3)
0 引言
西江航运干线为自南宁至广州854 km的高等级航道,素有“黄金水道”之称,其与长江干线并列为我国高等级航道体系的“两横”,是我国西南水运出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西最繁忙的航道。2021年,长洲水利枢纽船闸实现过闸船舶数143 159艘,过闸船舶实载货运量为1.522 7亿t,连续两年高于长江三峡船闸同期过货量,成为全国天然河流第一船闸。按照《广西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桂政发〔2021〕40号),“十四五”期间,打造西江黄金水道升级版,实现西江航运干线航道全线达到3 000吨级,加快建设西江港口群,实现内河港口吞吐量达到2亿t,届时西江黄金水道将进一步腾飞[1]。
西江广西段约有8 000多艘货船常年穿梭于江面,是西江黄金水道承载着水运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然而,繁忙的航运,也对西江的水质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尽管近年来国家关于船舶污染物防治的法律法规和各有关部门执法越来越严格,但船舶油污水、生活污水和固体垃圾等各类污染物的偷排偷放,依然屡禁不止。本文旨在探讨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全力推进广西水运绿色发展建言献策。
1 船舶污染分类
内河船舶对环境的污染划分为8类:油类污染、生活污水污染、垃圾污染、有毒液体物质污染、运输包装的有害物质污染、有害防污底系统对水域的污染、空气污染以及噪声污染等[2]。除了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其余6种都是对水域环境的污染。西江流域的主要货源为煤炭、矿建材料、水泥、木材、非金属矿石和粮食等,主要船舶类型为1 000~3 000吨级的一般干散货船和集装箱船。这类船舶营运状态下产生的舱底水油类污染、生活污水污染以及固体垃圾污染是污染水体的主要元凶,因而,这三类污染物的防治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1.1 船舶油类污染
船舶油类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含油舱底水,即可能被由机器处所中的渗漏或维护工作产生的油污染的水;进入舱底水系统(包括舱底水阱、舱底水管系、内底或舱底水储存柜)的任何液体被视为含油舱底水。西江1 000吨级船舶按单机140 kW的主机功率估算,舱底水每天的产生量大约是1 400 L左右:
(1)
式中:P——船舶主、辅柴油机总功率(kW);
t——船舶计划排放污油水的时间间隔(h),取t=24 h。
而污油水中含油量可高达50 000 mg/L,1 kg油足以使100万L的水污染变质。
1.2 船舶生活污水污染
船舶生活污水是指任何形式排放的粪便污水、从医务室(药房、病房等)排出的污水、装有活的动物处所的排出物以及混有上述排出物的其他废水。船上每人每天的生活污水量约为70 L,依据《内河船舶最低配员标准》并结合西江船舶船型特点及使用习惯,千吨级内河船舶一般配员4~8人,因此每天产生的生活污水量约为280~560 L。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可令水生物及人感染细菌、寄生虫,甚至病毒,每升生活污水含大肠菌群数百万个。这些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入西江,会对沿岸居民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3]。
1.3 船舶垃圾污染
船舶垃圾系指产生于船舶正常营运期间并需要持续或定期处理的各种食品废弃物、生活废弃物和作业废弃物、所有塑料制品、货物残余、食用油、渔具、动物尸体和电子垃圾等。航行过程中每人每天所产生的垃圾约为2.5 L,1 000吨级船舶船员4~8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约10~20 L左右。大部分垃圾不会分解,漂浮于水面或沉于水下,或分解不完全产生污染,或分解耗氧,都将严重影响西江水质。
2 西江广西段船舶水污染处治现状
2.1 法律法规层面
我国陆续修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港口经营管理规定》等规章,配合生态环境部修订发布了《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GB3552-2018)、中国海事局《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等法律法规,并针对400总吨以下内河船舶污染管理存在的漏洞,于2020年8月发布了《400总吨以下内河船舶水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国家关于船舶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
2.2 船舶自身设置的防止船舶污染的结构与设备方面
广西内河船舶均按法规要求配备了相应的防止船舶造成污染的结构与设备。以防止船舶生活污水污染为例,自2014年5月开始,广西船检即按照《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在全区范围内开展船舶加装生活污水储存柜的相关要求,并下发《广西内河船舶安装船用生活污水贮存柜技术要求》等多份文件规范具体技术要求,目前广西400总吨以上及载客15人以上内河船舶,均已完成生活污水贮存柜的安装。2020年6月依据交通运输部《400总吨以下内河船舶水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和《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19)要求,广西船检下发了《广西400总吨以下内河船舶水污染防治改造检验实施方案》,对400总吨以下广西内河船舶设置生活污水储存柜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进行了方案指导,并规定了于2022-05-31前完成现有400总吨以下内河船舶的改造完成期限。目前各船检推进该项工作进展顺利,基本在限期内完成了改造检验。综上,广西内河现有及新建船舶均配备了符合法规要求的生活污水储存柜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船舶检验人员也履行了检验责任,生活污水储存柜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在检验时均可正常使用。
2.3 船舶水污染物偷排偷放屡禁不止
据调研,广西内河船舶(除漓江船舶)水污染问题一直未能得到较好解决,船舶设置的防止污染结构与设备、生活污水储存柜、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油污水处理装置等固体垃圾储存柜等基本是形同虚设,对水域环境影响最大的船舶油污水、生活污水和固体垃圾等污染物偷排偷放问题普遍存在。
近年来,从自治区到各级有关部门均加大了对船舶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视力度,广西海事部门也将根据辖区船舶污染防治的特点,系统性地推动广西全流域船舶污染防治工作深入开展。
3 船舶水污染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尽管国家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从各个环节防止船舶水污染,船舶也配备了相应的防止船舶造成水污染的结构与设备,但船舶非法偷排偷放现象依然普遍,分析原因主要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现有港口码头船舶污染物接收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以贵港市为例,贵港是西江黄金水道最主要的港口,辖区拥有船舶3 000多艘,但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置转运能力严重不足。贵港港码头共建设有130个污染物接收设施,但均为垃圾桶,无生活污水、含油污水接收设施,贵港辖区目前也无具备船舶油污水处置能力的企业或单位。
(2)船舶流动污染具有流动性和隐蔽性的特点,限于技术和人力等因素制约,海事监管人员和手段有限,船舶离开视线范围,就难以监管到位;海事部门尚未实现对船舶水污染行为的实时监控,追踪溯源较困难,给非法偷排可乘之机。
(3)内河船员整体文化素质低,环保意识差。广西航运从业人员初步统计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不足10%,在违法成本低的情况下,存在惰性与侥幸心理。
4 西江广西段船舶水污染问题防治对策建议
4.1 建立健全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置常态运行机制
地方应予以充足的财政保障,全面加强港口码头等污染物接收设施建设,督促港口码头设置与其装卸货物和吞吐量能力相适应的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将船舶污染物接收纳入城乡环境卫生管理方面实施的“四位一体”长效保洁机制,将船舶生活污水、船舶垃圾和船舶油污水等船舶污染物的接收转运处置纳入城市废弃物接收处理体系中,实现对船舶污染物的闭环管理及长效机制[4]。
4.2 创新信息化监测手段和预警
针对船舶流动污染源非法排放监管难度大问题,可借助信息化管理模式进行完善,攻克船舶流动污染源监测与预警、船舶航行状态能耗建模与污染物排放智能预测等关键技术难题,实现船舶流动污染源在线监测和预警,便于海事部门时刻掌握、核查相关设备的运行使用情况。
4.3 推行主动上船回收的污染物接收方式
现有港口码头船舶污染物接收方式,大多是港口码头坐等船舶靠港递交污染物。因船舶航运本身的特点,船舶靠港费时费力又费钱,船员自然不愿意麻烦,也就能免则免,污染物接收就成了形式。因此,应改变思维方式,将船舶污染物接收改变为主动上船回收的方式,即船舶不必靠港,即可有小的污染物接收船上船接收污染物,尽可能减少船舶靠泊港口时间和次数,减少船员的麻烦,切实增加污染物接收的实际效果。
4.4 配备足够数量的灵活机动的多功能污染物接收船
如前所述,改变船方主动送污染物为接收船上门收污染物,可以根据船舶靠港情况灵活机动地进行污染物接收,这就需要足够数量的污染物接收船,穿梭于码头港口水域,便于船舶随时接收污染物。而且污染物接收船可以解决另一种污染,如抛弃在河流中的空油桶或一些漂浮的固体垃圾所引起的污染。
4.5 采取科学合理的垃圾处理模式
可借鉴参考欧洲国家采取的征收船舶燃油税等方式,提前收取船舶一定的费用作为污染物处置费,等接收垃圾时,施行免费的污染物接收,即“事前强制交税,事后免费享用”,不会给船员造成污染物回收收费的印象,让其主动配合污染物接收。
4.6 加强培训,提高船员环保意识
可与地方具有船员培训资质的高校合作,加大船员培训力度,提高船员业务水平和环保意识。加大环保处罚力度,践行谁污染谁处置的原则,重点处罚非法偷排。
5 结语
随着“十四五”西江黄金水道建设再次升级,西江航运将迎来新的跨越式发展,但在航运飞速发展的同时,船舶水污染问题多年来普遍存在,如何彻底改善船舶水污染现状,做到零排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深入贯彻法律法规的同时,结合船舶污染自身的特点,转变工作思路,采取灵活机动的方式,切实防止船舶水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