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电工电子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研究

2023-01-02梁子卫王天凤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7期
关键词:电工实验室实验

梁子卫,王天凤

(广东理工学院,广东 肇庆 526100)

0 引言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单元和组织,其更应当坚持“安全发展”的理念,其中电工电子实验室教学实验、科研实验种类多,任务重,涉及大量化学品,尤其是一些易燃易爆的危险品,具有更大的危险性,因而高校应当加强对电工电子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抓好安全教学、安全科研、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其教学科研实验的顺利进行。

1 高校电工电子实验室

1.1 概念

电子电工专业是培养电子技术和电气工程复合型技术人才的学科,其涉及范围较广,包括语文、数学、基础应用技能、物理、计算机等多门学科内容。而其大多数教学内容都涉及教学实验与科研实验,其中教学实验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动身能力、巩固其理论知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科研实验则是一些科学项目研究必不可少的活动,而实验室则是进行着一系列实验的场所,对其内的仪器设备、实验操作等进行安全管理,一方面能够确保广大师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另一方面还能够确保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有序进行。[1]

1.2 安全管理的特点

(1)涉及面广且内容复杂。高校电工电子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涉及领域较为宽泛,其内容也十分复杂,不仅要对实验室的硬性条件进行监督管理,还应当对一些软件设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排查,例如实验安全、仪器设备安全、消防安全、治安安全等等。此外,因实验内容不同,危险性质不同,因此,实验室的安全防护内容也应当各有侧重。而电工电子实验因其专业特点应当加强对电气线路以及实验设备设施的安全重视,从全方位进行考虑,确保实验室教学科研的安全[2]。

(2)潜在危险性大。电工电子实验所产生的事故大多数一些同电相关联的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其触电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对电可能产生的危害认识不到位、控制和管理方式不当、时候防护措施不利,导致电能在传递和转换的过程中直接作用于人体。或是电能在传递过程中脱离正确的通道,出现漏电、短路等情况,构成火灾、爆炸的起因。因此,在电工电子实验中,应当对实验室进行全方位检查,不论是暗藏的纵横交错线路,还是各种各样的用电设备,都应当在使用前进行安全检查,避免一些潜在危险的发生。此外,电工电子实验的事故不仅仅局限于用电领域,还包括一些静电、雷电、电磁场危害等。其中静电的存在对实验室内的易燃易爆品是极大的威胁,通过一些剧烈的碰撞摩擦产生相当高的静电电位,从而导致燃烧爆炸。尤其是在秋冬季节,静电极易在人体内聚积,从而引燃和引爆气体,因而,实验室应当采取抑制、泄露、中和等方式来尽量消除静电危害。[3]

(3)参与试验人数多。自1999年高校大规模阔扩招以来,学生群体急剧扩大,例如南京某高校,在2004年学生人数就比1999年增加三倍之多,学生规模不断扩大,科研项目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教学科研过程中实验设备等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导致发生事故危险程度明显加大。在日常实验教学中对学生缺乏安全教育或开展安全教育时间不足,导致学生是做实验时涉及一些不合格的充电设备、高压容器等,有时根本无法意识到其危险性,很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例如,学晚睡早起不吃早餐,导致体力不支晕倒在实验室旁;有时实验室地上有积水,而学生无视这一糟糕的实验环境将电气设备置于水中;在易燃易爆危险实验室中使用手机;不按规定穿戴导静电的防护用品等等,严重影响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4]

2 影响高校电工电子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主要因素

2.1 人的不安全行为

首先,心理因素导致的不安全行为。行为科学认为,清醒的正常人在进行一切活动时,其心理活动每分每秒都在进行着,能够正确反映现实和符合客观规律,而如若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不符合客观规律,而受心理活动支配和制约的行为很有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在实验室中同样如此,如果学生精神状态不佳,以低沉、抵触、厌烦等消极情绪进行试验,往往会存在急躁、轻视、不以为然等安全意识,派生出不安全行为,为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其次,生理因素导致的不安全行为。一个健康的身体是人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在实验室中,如果学生因过度疲劳、酗酒、药物等因素导致生理状态欠佳,往往会在实验进程中造成安全隐患。此外,技术因素导致的不安全行为。使用者对实验设备的不了解不熟悉,在实验过程中盲目操作、冒险进入危险场所或是对一些危险物品进行错误的处理,从而导致一些的发声。[5]

2.2 物的不安全行为

首先,实验环境安全。实验环境是影响实验室安全的重要因素。实验室的狭窄、设备的无序、地面滑等潜在因素将会使得师生在进行实验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前后、左右,以防止被绊倒或是磕碰桌上东西,使得其神经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而无法集中注意力与教学科研实验,极易引发操作失误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其次,设备安全。安全性能良好的设备是实验活动顺利推进的基本要求,例如实验室中的化学仪器、接电装置等设备,其在实验进程中必须保持状态良好,如若其条件不达标,将会给实验安全和人员带来严重安全问题。此外,实验用物安全。实验中涉及许多实验材料、工具、成品、半成品等,这些物质的固有属性以及潜在破坏能力所构成的危险较大。例如电能的不正当使用或是存放不当等情况均使物质处于不安全状态下,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6]

2.3 管理因素

(1)管理体系不完善。首先,管理主题设置不合理。在高校行政组织设置及职能划分上,部分高校将安全管理工作划分过细,例如,技术安全管理智能有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管理,治安、消防安全由保卫处管理,信息安全由保密处管理,从表面上来看似乎很合理,但实际中各项工作相互牵制,难以充分发挥其协调统一的作用。其次,统一组织协调乏力。为有效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效率,大多数高校往往成立了安全生产委员会,由校长直接管理,其下设置了实验设备出、保卫处、科研处、保密处等多个部门,机构较为冗杂,每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委员会就需要较长时间,很容易延误处理问题的时机,从而降低工作效率。[7]

(2)管理制度无法落实。尽管当前,大多数高校已集合自身情况制定了一套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但由于师生安全意识不强,在实验操作中往往无视规章制度的存在,按照自我意见进行实验操作,很容易因一些违规操作而酿成事故。同时,在实验室安全教育方面,尽管当前高校已展开了对师生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教育,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一教育在组织管理、方法、实践、效果、深度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师生对安全管理制度不了解,对相关安全知识和领导纪律没有完全掌握,以至于无法应对日常操作中遇到的各种安全问题。

3 高校电工电子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与运行

3.1 健全组织机构体系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安全生产组织是其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应当设立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在高校电工电子实验室建设中也同样如此,为保障教学实验、科研实验的顺利进行,保障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高校应当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并不断优化运行机制,精简流程,提高运行效率,切实实现协调统一,切实解决其内部冲突与矛盾。其次,高校还应当以行政组织为依托,实行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责任制,不断强化校长管理职能,同时下设宣传部、组织部、学工处、教务处、实验设备处等管理部门,构成金字塔式归管理模式,并不断深化不同部门之间的交流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形成多方联动、协调统一的运行机制。此外,高校还应当加强内部人员管理,明确彼此的权利和义务,使其能够各司其职、各行其道,避免出现因职能交叉产生的相互推诿、相互掣肘的现象。[8]

3.2 强化监督管理体系

首先,加强内部监督。高校应当在内部成立自己的实验室安全监督和检查小组,并将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院系负责人、学科教师、学校保卫等纳入监督主体,对实验室安全管理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同时,高校还应当加强监督的严格性,强化监督主体的权威性,从而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其次,加强外部监督。电工电子实验涉内容繁多,仅仅靠相关职工或是监督部门很难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因此,高校积极调动广大师生的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群体监督的作用,提高监督效率,同时,群体监督还容易形成群体安全规范意识,这一意识具有较强的约束力,能够规范全体师生实验操作行为,引导其按照正确的标准进行试验。

3.3 加强实验室管理建设

(1)加强硬件设施建设。首先,高校应当加大对实验用房基础条件建设,针对当前实验室用房紧张的问题,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扩建符合相关标准的电工电子实验室,同时对高校原有的实验室的电路设施、消防设施等进行检查核验,使其满足相关标准。此外,还应当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无论是旧的实验室还是新建的实验室,都应当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美丽如灭火器、应急照明灯、安全疏散指示灯等消防设施,并根据实验室中各类实验的不同特点采取不一样的安全防护措施,例如电工电子仪器设备应当增加接地线,对一些易燃易爆物品安装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等。同时,还应当对实验人员提供一些手套、护目镜、安全帽等防护用品,从而降低实验安全隐患。[9]

(2)加大安全宣传教育。实验室安全是人的一种观念,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因而高校应当加强对意识形态的建设。立足于科学实验理论基础,结合实验现实,研究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样板模式,切实提高师生的安全文化素养。其次,以行为科学理论指导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安全行为科学史分析、认识。研究影响人的安全行为因素及模式,掌握人的安全行为规律,来实现引导、激励规范人的行为的应用性科学,将其来指导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更好地考察群体动力对安全的影响,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3)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首先,高校应当加快实验室安全标准化建设,立足于高校实际,结合国家相关标准与教学、科研实际,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强化制度管理实效,严抓制度落实,充分发挥制度的规范作用。同时不断完善常规实验以及设备操作标准,为史上的实验操作提供详细的说明,提高其操作的规范性。其次,加强实验室管理人员建设。高校应当面向社会招聘实验室管理人员,提高其薪资待遇、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这一岗位的吸引力;加大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强化其安全意识,提高其安全管理工作效率;加强实验室安全责任考核,对其中一些违章、渎职行为进行严厉惩罚,倒逼其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此外,还应当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最快速度发挥其最大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从而降低事故造成的危险,减少相应的损失。[10]

4 结语

综上所述,电工电子实验室是高校实验室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电工电子复合型技术人才的重要渠道,而其在日常科研教学实验中因一些潜在安全隐患危害着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而,高校应当加强对电工电子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通过健全组织机构体系、强化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实验室管理建设等方式提高其管理实效。

猜你喜欢

电工实验室实验
做个怪怪长实验
糊涂的维修工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