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研究
——以会计专业为例
2023-01-02计翔
计 翔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1450)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其中,第六条提出:“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培训普遍做法,制定工作方案和具体管理办法,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这里的“1”代表学历证书,全面反映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X”代表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毕业生、社会成员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体现了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1+X”证书制度要求院校根据事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统筹教学组织与实施,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针对性。
基于“1+X”证书制度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主要是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有机融合,并将学历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的成果以学历证书、职业技能证书为载体进行呈现,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的无缝对接,使会计专业学生在掌握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会计专业从业能力及职业技能等级,进一步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为就业创业提供有力保障。高职院校的“1+X”证书制度的实践,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对提升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
1 当前会计专业在推行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育理念落后,传统教学方式不适应
“1+X”证书制度要求教师和学生改变传统上课模式,加强课堂师生互动,增加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符合社会真正需要的真正全面复合型人才。然而,在传统的会计专业教学工作中,部分高职院校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单一,理论与实践分开,考试机制大多以笔试为主,因此部分会计专业教师照本宣科,课堂上仍以讲授知识点为重要教学内容,导致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缺乏学习兴趣,会计课程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并且,由于缺少去企业锻炼的机会,专业实践锻炼往往只能通过一些教学软件实现,没有真实的案例引入,往往跟实际企业会计岗位工作存在差异。另外,“1+X”证书社会人员也可以进行培训考取,而大部分高职院校不具备面向社会人员培训的师资力量及培训地点、时间的要求,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因此,难以符合“1+X”证书制度完善职业教育的需求体系。
1.2 专业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教师能力不达标
“1+X”证书制度的实施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尤其是会计专业教师要“上得了讲堂,下得了账房”,既要有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又要具备实践教学的能力。[1]很多高职院校会计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师岗位,进行教学活动,缺乏企业会计岗位工作经历,实践经验较少,知识结构不够完善,理论层面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相互脱离;有的教师虽然考取了会计行业相关证书或者从企业离职后进入学校,但长期处在教学岗位,渐渐与行业脱离,随着会计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实践经验跟不上行业的变化。因此,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虽然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其缺乏企业一线实践锻炼能力,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缺乏一定的实操能力。而且,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没有真正开展教师双向流动机制,教师所拥有的教学资源无法与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相融通,真正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起来的“双师型”教师很少,队伍建设力度不够。
1.3 课证融通内容不够成熟
高职院校贯彻党的领导方针,开展“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想要学生毕业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就要清楚地知道当前社会的人才需求。面对《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的颁布和“1+X”证书试点工作的开展,学生要及时主动转变观念,跟上改革步伐,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考取职业等级证书,提升就业竞争力。[2]同时,“1+X”证书试点方案中明确提出了“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课程内容与证书培训内容应当统一。[3]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仍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目前很多试点院校都是在“X”证书考前一段时间“临时抱佛脚”为学生开展集中培训,并没有把X证书内容真正融入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这样不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而且,会计专业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目前来说已经有数十种,各个职业资格等级证书都有自己的教材及教学资源,但“1+X”融合教材基本还是空白的,学生不仅要学习自己专业知识,还要学习职业资格等级的相关知识,且很多知识都是重复的,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1+X”证书制度的实施。
2 基于“1+X”证书制度的试点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2.1 转变教育理念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应积极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打破传统思维,以学生未来就业和发展为导向,深入了解会计行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依托1+X证书制度,结合企业用人需求,创新教学方法和提升教学水平,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全面型会计人才。首先,重新审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在职业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并且引导学生明白“技多不压身”好处,挖掘学生在会计专业学习中的潜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获得最基本的学历证书的同时不断的努力考取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锻炼自己的职业技能。其次,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加强会计理论知识讲授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手工做账及企业实战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素养。最后,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基本目标,梳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锻炼的培养关系,引导学生在专业学习和职业技能锻炼中获得更快的成长。
2.2 提高教师素养
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假期等空闲时间,派出缺乏实践岗位经验的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鼓励多参与校企合作项目、考取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并将挂职实践情况、职业技能证书的考取情况与教师的绩效考核、职称评定挂钩,促使青年教师不断提高岗位实践能力并丰富教学经验。[4]而且,会计专业教师作为会计专业知识的传播者,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地进行自我发展自我学习,定期参加教学培训,与相关企业紧密联系,利用寒暑假时间去相关企业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努力践行理论与实践结合,在提升教师自身能力的同时了解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要求及教学重点,并要求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考取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高职院校双师型队伍添砖加瓦。
2.3 构建以“核心素养—X证书—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模型
鉴于目前高职院校“课证分离”的现状,需要基于1+X证书制度,积极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与1+X证书制度相匹配的“课证融合”模式。同时企业需要上岗后能独立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的会计人员,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掌握多岗位综合实践能力,通过基于“1+X”证书制度的研究,并契合企业对会计人才核心技能的提炼,以“核心素养—X证书—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主线,对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进行改革探索。以1+X证书制度为指导,对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论证和改进,进一步结合专业发展和“1+X”证书制度实施情况,培养学生核心能力,强化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毕业后在就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1+X”证书制度是随着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国家经济结构调整需要做出的一项正确的教育改革选择,培养技术型人才作为高职院校的首要目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对国家的整体发展稳定性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职业教育的改革是新时代的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通过实施“1+X”证书制度,不仅能确保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还能促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会计岗位的需求变化,满足市场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1+X”证书制度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实施过程中,为了取得更好的教育改革成果,高职院校要积极借助国家政策的保障作用,利用国家政策优势助推职业教育发展,积极创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更加健全的会计专业教学机制,不断强化专业教师师资力量,不断深化校企之间的交流合作,从而切实提高会计专业人才的整体培养质量,促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创新改革的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