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思政教育助力工匠精神塑造的策略探讨

2023-01-02刘沛月范华淮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7期
关键词:师资助力工匠

刘沛月,范华淮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黔东南 556000)

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已成为当前的重大课题,在塑造学生工匠精神的进程中需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助力作用。高职思政教育所应产生的作用,除了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同时,还需根植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大环境之中,以培育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为己任。这就要求,高职思政教育需在学生正确职业观的培育中,有效融入工匠精神这一要件。“工匠精神”一词来源于手工制造行业,针对高职学科分类和岗位群建设之需,需提炼出工匠精神中的共性元素。笔者认为,该共性元素主要包括:专注、学习、精进等三个方面,即专注于岗位工作内容,并通过学习提升自我的岗位工作能力,最终在职业发展中实现业务精进的结果。由此,这便为思政教育助力作用的发挥提出了目标。为了使本文的主题探讨更为具体,以及解决工匠精神塑造中所存在的薄弱环节,以下将以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为思政教育对象。

1 相关研究述评

1.1 相关研究概述

有研究分析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探讨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从专业教育和校园文化角度提出了相应策略。[1]有研究认为,高职思政教师需要将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有效结合,为学生提供全面、优质的思政教育与指导。[2]有研究提出,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上依旧存在部分问题,该研究对高职院校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路径进行了分析。[3]有研究对工匠精神的内涵,以及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途径。[4]有研究指出,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课程。该研究重点分析了工匠精神和高职思政教育相互结合的思路。[5]

1.2 相关研究评析

上述研究所形成的观点构成了当前学界和业界的主流思想,其中不乏值得本文借鉴之处。但在梳理以上研究观点后,笔者也需指出:(1)尽管同行已经重视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塑造相融合的必要性,但在研究中却未明确思政教育与之融合的目标、手段和绩效评价等议题,进而这就使相关研究陷入形而上学的泥淖之中。(2)在当前研究中潜藏着这样的假设,即学生不分专业都拥有一致的工匠精神特质,所以可以采取标准化的思政教育手段来融合工匠精神。显然,这与高职人才培养现状并不符合。(3)目前的主流研究建立在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间的直接沟通之中,其中缺少中介。不难知晓,工匠精神作为一种意识形态需由具体的实践载体(中介)来承接,若缺少这一中介则在主题讨论中将被迫陷入“空对空”的对话之中。由此,主流研究所存在的以上不足便为本文的立论提供了创新空间。

2 高职思政教育助力工匠精神塑造的着眼点

具体的而言,这里的着眼点可归纳如下:

2.1 着眼于立足学生的就业实际引出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所蕴含的三大元素较为抽象,在思政教育中需立足于学生的就业实际引出其精神实质。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其就业实际表现为:以就业于市场营销(包括网络营销)岗位居多,部分则从事基础会计管理和行政管理工作。这就要求,思政教育师资需根据上述就业实际,将工匠精神所蕴含的三大元素给予具体化和形象化处理,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信息接收中获得感性认识。比较而言,针对经济管理类学生的工匠精神塑造,需突出三大元素中的“学习”,需使学生理解“学习”对于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意义。专注与精进,较为适合从事基础会计管理工作的学生,所以在引出工匠精神时教师需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有的放矢。

2.2 着眼于回应学生的利益关切突出工匠精神

思政教育师资引出工匠精神,并不意味着学生就能主动接收与工匠精神有关的思政信息。为此,此时还需着眼于回应于学生的利益关切,且主要为他们对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的关切。唯有这样,才能根据“刺激—需要—行动—满足”所刻画的人类行为逻辑,强化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若要回应学生的利益关切,首先则需知晓学生利益关切的方向与内容。从而,这就对思政教育形态提出了要求,即思政教育在助力工匠精神塑造时需引入互联网思维模式,使教师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关系,在共享、互助中帮助学生消除思想顾虑,并在思想顾虑消除的过程中向学生突出工匠精神。

2.3 着眼于迎合学生的共情心理内化工匠精神

高职思政教育助力工匠精神的塑造,最终需将这种精神内化于学生的思想意识之中。这就要求,在引出工匠精神和突出工匠精神之后,还需着眼于迎合学生的共情心理使之内化工匠精神。这里的“共情心理”是指,使学生在他人的现身说法中,提升对工匠精神现实意义的置信度,并在舆论氛围和自我反思的基础上,自觉将工匠精神内化于自己的思想意识之中。由此所衍生出的议题便是,在发挥思政教育助力作用时,需打破课堂教学常态化所带来的信息壁垒,应加强与本专业往届毕业生之间的联系,以邀请优秀代表前来开设专题报告的形式,促成学生完成对工匠精神内化任务。

3 高职思政教育助力工匠精神塑造的策略

根据以上所述,高职思政教育的助力策略构建如下:

3.1 加强院系业务交流掌握专业岗位工作特点

应加强高职思政教育部门与专业教学院系间的业务交流,使思政教育师资能充分掌握各专业的岗位工作特点。为了使这种业务交流更具建设性,笔者建议可将“思政教育助力工匠精神塑造”纳入专业建设体系之中,使思政教育师资作为专业建设团队中的一员,在辅助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同时,在团队合作中获取专业岗位的工作特点。目前,由于高职更为突出岗位群建设,所以可在校本要求下将思政教育师资纳入岗位群建设团队之中,在业务优势互补的情形下掌握专业岗位工作特点。

3.2 结合专业岗位特点具化工匠精神内在元素

本文以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为对象展开了主题讨论,将上文所形成的论点给予推广,思政教育师资需结合专业岗位特点具化工匠精神的内在元素。从抽象层面来看,工匠精神的内在元素包括:专注、学习、精进。那么在思政教育中,教师便需根据各岗位特点赋予这三个元素以生命力,以契合学生的就业实际。如,针对营销岗位所具化的工匠精神为,专注于市场销售数据分析,并对市场新业态的变化趋势进行跟踪和理解(学习),不断提升对市场需求变化研判的精准度(精进)。

3.3 以学生问卷调查建立探究式思政教育模式

在发挥思政教育的助力作用时,需给予学生充分的发言权。为此,思政教育师资需以班级为单位,对学生开展线下或线上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目的在于,获取学生对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的顾虑和疑虑。思政教育师资在对调查结果梳理的基础上,应分专业(岗位群)提炼出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并使这类问题构成学生工匠精神塑造的问题域。在互联网思维模式下,教师需主动抛出这些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在与学生的课堂讨论和互动中,最后落脚于使学生理解,秉持“专注、学习、精进”是解决所有顾虑和疑虑的基本手段。

3.4 引入思政教育专题构建开放式的育人格局

高职思政教育在助力工匠精神塑造时,不能单纯为学生制造出危机感和焦虑感,还需以开放的育人格局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案例。为此,可在思政教育体系中引入专题模块,在大思政视角下邀请本专业(岗位群)的往届毕业生前来开设专题报告,在报告中需突出工匠精神对报告人职业发展的助力作用,以及报告人在工作实践中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诠释,以此来增进在校生对该精神的置信度。最后,还需在校园思想文化建设中植入工匠精神的元素,使广大学生在校园舆论氛围的影响下,成功案例的对照下,将工匠精神内化为自身的思想信念。

4 总结

本文认为,工匠精神作为一种意识形态需由具体的实践载体(中介)来承接,若缺少这一种意识形态在主题讨论中将被迫陷入“空对空”的对话之中。以此作为文章讨论的方法论,最后提出了四个方面的策略。

猜你喜欢

师资助力工匠
助力成功七件事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自能”学习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工匠神形
工匠赞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发展及创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