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能力与知识考核并重的多元化学业考核评价的思考

2023-01-02张彦博刘晓楠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7期
关键词:考核内容学业多元化

张彦博,刘晓楠,赵 亮

(1.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9;2.东北大学PBL教学创新研究中心,辽宁 沈阳 110169)

课程考核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性环节,是引导课程教学改革的指挥棒,在培养专业化人才过程中具有导向、检验评价和反馈调整等多重作用[1]。近年来广泛流行的PBL教学,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培养知识、素质、能力三位一体的综合型、创新型人才是新时代对高等教育的全新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PBL学习评价体系,有助于推动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与教学目标的达成,是亟待高校管理者与教师深入思考并解决的紧迫问题。

1 建立多元考核评价体系的原则

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决定着教与学的方向,并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进而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导向。以学生能力和知识考核多元目标并重的学业评价体系,是对学生的理论知识、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全面评价的多元化系统,必然要求在评价的过程、内容、形式、手段等方面的多元性。

1.1 考核过程全程化

教学质量与教学目标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达成的,所以必须对教学过程的各个单元与环节进行阶段性考评。为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应避免“一考定成败”,增加平时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权重,对学生所有环节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控与引导,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1.2 考核内容能力化

考核内容要着重考核学生的能力,学生成绩的高低应体现专业能力的强弱,如考核内容应注重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考核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考核学生尝试提出新问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3 考核形式多样化

考核过程中实行多种考核形式,可采取开放式的、半开放式的或团队化的、自评互评的多种考核方式。结合教学的内容和特点,灵活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在课程考核过程中的主体性与参与度,在考核过程中培养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与自我评估进化能力。

1.4 考核反馈及时化

评价结果及时反馈机制有利于使师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而改进教学质量与评价质量。及时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可帮助迅速发现、反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后续的教学中及时改进和修正已有的教学误区和评价指标。

1.5 考核系统化

考核内容系统化。考核内容应全面覆盖课程的知识要点,反映出学生对知识、能力的主体把握情况,注重知识与能力的融合培养与考核。

考核档案系统化。做好考核档案的系统化、科学化管理,为建立课程考核基础数据库做准备。

1.6 多元考核评价制度化

建立规范化、可操作化的多元考核规章与制度,可为公平公正、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学业成果提供科学依据与制度性保障,同时也有利于激励师生参与学业多元评价的积极性。

2 多元考核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高等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考生”,而是培养“学生”,两者间具有本质上的区别。“考生”以“学会”为目的,是寻找已知世界现成答案的被动灌输者;“学生”是以“会学”为目的,是揭开未知世界秘密的主动求索者。为促进“考生”向“学生”转变,必须打破陈旧、失衡的传统考核评价机制。但相较于传统考核评价机制,多元考核评价在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形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其有效作用的发挥,必须重视并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 教师向促进者和引导者角色的转变

传统考核中,教师是学业考核的唯一组织者,从考核内容的选择、考核形式的确定、考核过程的安排到考核结果的总结,都由教师独自承担,师生之间既缺乏有效沟通与及时反馈,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内在能动性[2]。实施多元化的学业评价体系,必须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教学评价权归还给学生。教师应更多地向引导者和促进者转变,教师的角色与作用相比传统“结果”体系下将更为重要。

实施多元化考核评价,需要教师根据专业能力与素质要求重新设置教学环节以及考核标准;对学生的各个学习环节进行监督引导,不仅使学生理解理论的内容与适用条件,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对不同观点进行甄别、反思;为学生呈现理论发展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爱钻研的精神、发现问题的能力与寻找答案的好奇心;针对评价中的薄弱环节,教师还需进行系统的培训和学习,提升组织和开展学业多元评价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主动适应角色的转变,才能真正实现让学生有督促地学,也让教师有督促地教,推动师生共同发展。

2.2 提高多元考核评估的可操作性

多元化考核反映为评价过程、内容、形式、主体、手段等方面的多元性。如内容上包括对知识掌握程度与能力水平的考核,过程上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开放性与形成性考核,评价主体上包括个人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多元主体的综合评价,方式上包括辩论、小组协作、案例分析、调查报告、项目研究设计等多元化评估方法。

多元化评价体系是一个多元化的复杂系统,必须对课程能力考核点的分值分配、各项能力达成度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权重等进行精心设计,否则可能导致学生互评分数不够客观、能力与素质的评分标准模糊、评价难以为据等。只有制定详细规范化评估细则,使多元考核评估具有可操作性、便利性,才能实现多元考核评价的推广和公平公正。

2.3 基于科学教育教学原理的课程设计

多元化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根据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并结合OBE教学设计理念,通过一系列学习成果的设计以期达成课程目标。即通过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成果,对学生实现不同等级教学目标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进行训练及考核[3]。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成果的达成度就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

具体操作实践中,按照教育目标分类法先确定课程的总体目标,再遵循学习深度的递进层次将教育目标细化,再将教育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要求,并据此进行相应的课程设计。为适应多元化目标的考核,教学大纲、学时安排等都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比如以促进学生能力、素质提高为中心编排教学大纲,按照问题提出、查阅资料、讨论、解决问题、汇报研究成果及学习反思的过程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在课程学时安排上,为锻炼、培养专业应用能力,应适当提高实践教学课时比重,增加学生课外自我学习、探索解决问题的时间。

2.4 评价机制顶层设计与定位的支持

现有的学业考核往往因受限于期末成绩必须达到相当占比的规定,使得期末考试成为评估学生学业成绩的唯一方式,期末成绩则变相成为学生评优、评奖与推荐升学的主要依据。这种评价方法直接带来了:管理者只重视通过率,学生只注重考试绩点与分数,教师也将学业考核等同于课程考试。这种单一的评价机制,导致学生的功利思想日盛,分数崇拜趋势日隆。学生也以学习过程轻松、考试评分宽松作为评价老师的主要依据,教师为迎合学生评教,也限制了教学质量的提高。陈旧失衡的传统考核评价机制,不仅损害了学风、教风,也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评价机制的失衡主要是因为考核定位不当,缺乏多元评价与诊断性评价。但多元评价、诊断性评价对教师与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对教师、学生知识储备与投入精力的考验。教师与学生是学业考核的承担者,归根到底受到教学规章制度的约束。要充分调动师生共同参与考核改革的积极性,需要评价机制顶层设计与定位的改变与支持。规范化、可操作化的评价考核制度与细则的建立,是激发师生参与积极性并客观公正评价学生学业的前提保障。

3 结语

促进“考生”向“学生”转变的多元化考核改革任重而道远,在其实施过程中面临着教师角色的转变、能力评价考核标准的确立、教学目标与活动的再设计、评价机制的转变、硬件设施的配置等诸多需要解决的难点和问题。建立合理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多元化考核体系是一项牵涉广泛的系统性工作,需要学校的管理者和师生协同努力,不断完善考核制度和评价方法,才能促进高等教育目标及其内在价值的实现。

猜你喜欢

考核内容学业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艰苦的学业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我国高校课程考核改革趋势分析
35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
性人权与性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