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本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2023-01-02管真真
管真真
(南京工业职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2015年《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开始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总体要求指出,要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支持在校大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2021年职业本科招生4.14万人,比上年增加2946人,增长7.66%。202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指出职业教育是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职业学校应当采取措施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从政府到职业学校层面,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愈加重视,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时代的需要,也是职业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应该贯穿于职业本科教育的整个过程。
1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内涵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内涵包含四个方面内容:知识技能、综合知识、创新素质和创业素质[1]。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和时代背景紧密结合的,能够抓住机遇产生创新性想法,结合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技术技能把想法付诸实践,并带来一定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或文化价值,这种能力对大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发展至关重要。创新创业在一定程度上讲是一种更广义的创业,创新创业能力是一个整合性、过程性、注重价值导向性的概念[2],创新创业能力内涵覆盖面广,在大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中持续存在,是大学生采取行动的内驱力,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帮助大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创新创业能力一定程度上是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有机结合,大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并独立思考,提出新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并有效地执行对策。也有研究提出创新创业能力是创业者的一种特质,这种特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能力、基因遗传等,创新创业能力受多种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是会发生变化的。
2 职业本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2.1 职业本科教育的需求
职业教育是一种培养复杂能力的教育,职业本科学校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主体之一,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是职业教育高移化的核心内涵[3],培养职业本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符合职业本科教育的职业属性。职业本科学校人才培养应重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把促进大学生就业和创业作为重要目标之一,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队伍,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创业困难,解决市场的劳动力需求,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培养的人才面向的行业更高端,在知识储备上要求大学生有扎实的基本功,在技术技能水平上也有更高的要求,不是简单的低层次的劳动技能,大学生需要能够综合运用各种高精尖技术,能够完成更加专业化的工作任务,迎接更艰巨的挑战。面对变化莫测的市场环境和技术的快速迭代,大学生需要具有创新思维,能够突破思维定式,遇事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并和预测事物发展趋势,也要能够团结协作发挥团队力量并且协调组织好整个团队。职业本科人才培养还需要对接市场高素质人才需求,与科学技术发展和市场革新紧密结合,从就业导向的角度来讲,这都需要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才能适应多变的就业环境。职业本科学校要把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深入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有力促进职业本科层次人次培养机制的完善。职业本科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关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职业本科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职业本科学校的人才培养应该符合社会的市场需求,突出人才培养的实践性,突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帮助大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能够实现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职业本科学校为制造行业输送了大批人力,当前国家的发展方向是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这需要更多优秀的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加入这一行业,提高制造行业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在传承工匠精神的同时提升技术创新和科学研发能力,解决技术性难题,保证行业生产需要。
2.2 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
创新创业教育是职业本科学校的重要育人内容之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要求。国家经济和科技水平发展迅速,后期会出现更多的创新创业主体,这些主体需要大量高层次技术人才和有创业能力的人才,需要这些新型人才在国家和民族的进步中提供建设性的决策,这就要求职业本科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重点投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职业本科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要帮助大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经济形势和就业创业环境发生的变化,为大学生毕业后从事技术技能性岗位工作打好基础,提高大学生技术技能的熟练程度,帮助大学生应对激烈的职场竞争。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培养大学生创新和扩散思维的能力,也需要培养大学生脚踏实地基层创业的能力,这都需要职业本科学校结合校情不断探索,实施切实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也要兼顾大学生的兴趣,激发并培养大学生的兴趣能够调动其创新创业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职业本科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和时代进步保持一致,要为社会和市场输送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生力军,为国家经济和科技的创新性发展提供人力支撑。创新创业领域也在快速发展,整个创新创业体系更加专业化,这也要求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国家和教育部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有更高的要求,职业本科学校尤其应该注重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通过高质量的就业或者创业来增强大学生就业创业率,从而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国家经济发展方式在变革升级,这个过程更突出发展质量的提升,更强调创新,摒弃旧的落后的生产方式,向高科技高水平方向发展,面对这一趋势,职业本科学校更加强调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要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才能支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3 职业本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优化路径
3.1 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完善是提高职业本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一环。双创课程主要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及专创融合课程,应从这些课程的建设上进一步整合优化,合理设置,调动多方企业力量共同参与课程内容研讨和规划,帮助大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提升双创课堂教学效果。必修课一般涉及《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创业基础》《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基本课程,课时设置要科学合理,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有侧重点地安排内容,覆盖大学生整个学习生涯,并且倡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必修课是全校普及性的课程,对小群体的需求较难照顾到位,对于创新创业有强烈意愿的学生还应调研其实际学情,以选修课的形式呈现课堂内容,精准地满足学生需求。在授课过程中应加强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讨论问答、小组合作等形式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老师通过引导和点睛帮助学生升华知识层次。在教材选用上应结合学校学科专业设置并及时更新和丰富教材,保证教材知识和案例符合时代要求。选用的教材还要贴合学生生活,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鼓励教师在熟悉职业本科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自编教材,打造优质校本教材。创新创业课程内容的设置应该注重提高才培养的综合质量,一方面应关注跨学科和领域知识的融合,合理分配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生活中,突出职业本科学校人才培养特征;另一方面要有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提高人际沟通能力、财务分析能力、危机处理能力等,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就业观,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保障。专创融合课程也应发挥重要作用,紧密结合职业本科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元素有机地融入专业课程中,提高专创融合课程的实用性,增强专业课学习效果。
3.2 打造高水平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可以助力职业本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一是要培育好校内师资队伍,吸收一批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技术技能人员到学校担任教师,为教师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和发展平台,便于教师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丰富教师创新创业教育实战经验。对于缺乏创业经历的教师鼓励他们到对口企业挂职锻炼,组织开展各个行业的走访调研,加强与校外企业人员的沟通交流,了解市场最新行情,摸清企业对技术和人才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保证教学活动有序进行的前提下才能开展一系列创新创业活动。因此,要加强对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培训组织教师根据自身专长定期参加相应的师资培训,帮助教师更新和掌握前沿知识,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二是发挥好校外兼职教师的作用,根据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遴选一批优秀的行业企业技术能手、管理人员、创业导师、投资人等纳入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库,定期在学校举办专家讲座和论坛,辅导学生参赛,促进学生和企业导师合作,做好对校外兼职教师的管理和评聘工作,充分发挥企业人员力量。三是职业本科学校应从总体上深化各专业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本质的认知,提升各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胜任感的角度,激发各专业教师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积极性[4]。鼓励教师做好科研工作,教师的科研项目创新性强,通过科研项目与教学工作相结合,既是对理论知识的丰富和更新,也是对实践能力的检验和提升,进一步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需要去发现和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并且将这个萌芽一步一步培养起来,带动学生把兴趣付诸实际行动,帮助学生获得真实的创新创业感受。
3.3 大力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氛围
校园创新创业氛围也是培养职业本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抓手。要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宣传工作,可以通过校院文化标语、宣传栏、文创产品、文化月、知识竞答等形式将创新创业文化浸润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职业本科学校根据学科专业特点组织开展具有学校特色的创新创业类大赛,扩大比赛涵盖的专业范围,每个学院都争取推出适合自己学生参加的比赛,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类比赛,例如“互联网+”“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支持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参加创新创业相关的活动周和会议论坛等,指导老师应有激励政策。对于低年级学生,在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后可以先跟随比赛项目了解参赛规则,观摩比赛积累经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应有意识地参加训练和比赛,打磨高质量项目。对于优秀的创客团队,学校应大力支持其成果转化,帮助团队对接意向企业和投资人,鼓励优秀项目团队入住学校创业园,为学生提供初步的创业环境,搭建合作平台,争取政策扶持,投入资金支持,帮助优质项目孵化落地。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和评价机制,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可以设置一定要求的创新创业学分比例,学生通过参加大赛取得的成果例如获奖证书、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制作实物等都可以作为考核创新创业能力的评价指标,形成互相竞争比拼的良好局面。积极构建“师生合作创新创业共同体”,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与具体实践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5],鼓励师生组建创业团队,模拟或者成立公司进行实战,师生共同从市场调研、团队组建、资金募集、人员管理、技术、市场运行、产品生产等环节体验创业经历,从经营过程中一步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学校也应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建设一批和学校学科专业相匹配的合作企业,和企业合力打造一批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为学生提供暑期实践和顶岗实习的优质平台,让学生真正走入企业一线,获得直观的创业经验,通过体验式学习加速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