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类院校艺术专业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思考
2023-01-02杨柳依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杨柳依(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高校课程思政的改革要求,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实现高校立德树人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时代新人的最终目标。师范类院校艺术专业承担着培育社会主义艺术人才的重任,艺术专业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传承的重要力量。将思政教育融入艺术专业课程有助于更好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
一、师范类院校艺术专业课程思政的现状及问题
长期以来,高校师范类院校艺术专业教育更多地重视学生艺术文化水平和艺术专业技能的培养,对师范类院校艺术专业学生个人品质的培养和未来岗位工作的特殊性未能加以足够重视,没有充分认识到思政教育工作对于师范类院校艺术专业的发展尤为重要,这种忽视可能导致学生在未来就业方面出现思想政治觉悟不足及道德品质缺失的问题,从而无法进一步满足当今社会对艺术人才培养的需求,不利于未来艺术行业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传承。
(一)学校方面
师范类院校艺术专业对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问题没有足够重视,往往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只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对专业课程投入了相对较多的人力、财力、物力,而对思政课教育方面的资金及政策投入则存在一定差距。目前,思政教育在艺术专业课程的融入也只是处于初步阶段,仅学习、传达了有关“课程思政”的各项会议精神和要求,并未具体制定适合本学科特点且行之有效的思政教学方案,结合课程思政的艺术专业课程设计有待更新。
艺术专业课程教学考评体系缺少思政教育元素,没有建立思政教育考核制度,考评体系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完整性。考核制度对教师在职业道德、了解和尊重学生、思政教学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还不够全面,往往只有学生评价、教师自评、同事互评、领导评价,缺少对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的评价。
(二)教师方面
不少专业课教师对思政教育理念认识不足,对思政教育学习和重视度不够,未能充分理解思政理论对师范类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所起的重要作用。因而,未做到深入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忽略了对艺术专业学生的价值追求和道德品质的引领,没能充分将中华民族优良的革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教育内容及时有效地结合艺术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融入专业教学中,造成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与思政理论知识相互脱节的结果。
有些专业教师虽然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政教育元素,但由于缺乏合适的手段和方法,融合不深入、不得体、不自然,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三)学生方面
师范院校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是一群充满活力、富有个性和创新力的新时代大学生,是我国当代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我国未来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者。与高校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师范院校艺术类专业学生有其自身独特的、鲜明的个性和特点。
具体表现为:(1)受到众多外因和内因的影响,艺术类专业学生对学科重视不均衡,存在“重专业、轻文化”的普遍现象。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艺术类专业学生往往对专业课程付出足够多的时间、精力和抱有更大的学习热情,但不能够正确地认识到文化课与专业课的利害关系,认为文化课对日后的职业发展不能起到较大的作用,从而对文化课不太感兴趣、不够重视;(2)艺术专业的学生普遍个性独立,思维扩散性很强,有丰富的想象力,崇尚自由,不愿意被束缚,愿意接受新观念、新信息,不愿意接受传统的思政教育。
值得关注的是,绝大多数艺术专业学生对思政学习的热情不够,不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对时事政治不闻不问。师范类院校艺术专业主要开设的思想政治课程一般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等,这些课程理论性较强,艺术专业学生参与度普遍不高。因此,导致艺术专业学生的思想素质偏低,理想信念淡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容易偏离正常的轨道,最终将限制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将影响艺术专业学生今后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
二、师范类院校艺术专业课程思政的几点思考
艺术专业课程思政就是要通过思想教育的力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为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价值观、职业观,深刻领会个体与社会、个人行为与职业发展、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个体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担当意识、责任意识,让学生认识到用自己的知识技能回报社会是人生社会价值的最大体现。艺术院校要实现课程思政教育建设,必须结合实际,针对目前艺术专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展开深入研究思考。
(一)调整课程教学大纲,重视教材建设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课程思政的主线为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强调要结合专业特点展开课程思政教育。课程教学大纲是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依据。根据《纲要》要求,艺术专业必须结合艺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特点对课程教学大纲进行相应的修订,统一和规范教学要求。
在教学目标上,艺术教育学科目标设置不合理、教学资源分配不平衡及教学目标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等问题都要积极改善。要注重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提高,学生职业理想的树立,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文化自信的提升。在教学实践上,对课堂教授、作业设计、实践实训课程、作业辅导、作业点评等教学要点都应明确提出融入思政教育的要求;在课程的设置上,要科学合理地体现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教材建设在思政课程教育中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艺术专业课程通常会选用一些优秀的国内外教材,在选择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选择内容上包含中国元素、中国故事、中国政策、中国文化的教材。同时也应当鼓励教师使用自编教材。教材的合理选择有利于宣扬和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倡导。在网络时代,艺术专业课程要积极利用雨课堂、U校园、腾讯会议、QQ群直播、自制微课等网络平台,建成由教材、参考教材、网络课件、试题库等资源相结合构成的多元化的共享教材资源。
(二)实践教学环节融入思政教育
不同于一般的理工、文史类专业,艺术专业特别是设计类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非常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侧重创意与设计实践教学。基于艺术专业特有的教学特点及艺术生自身的个性特点,在艺术专业课程教学中,要将课程思政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要在课堂教学、作业设计、实践实训、作业辅导、作业点评等环节深入挖掘并融入思政元素,融入思政教育。
课堂教学环节:根据《纲要》的要求,艺术学类课程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创造出具有社会性、文化性、影响力的艺术作品。教学模式多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可采用案例分析、情境演示和实践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效融合。以设计专业课程课堂教学为例,专业教师在教学中会涉及讲解相关设计的起源、发展、方法、技术、内容、理论、风格、流派等,并介绍设计大师、经典设计作品、经典案例分析等,教师在讲授这些内容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我们国家对该设计在理论、技巧及实践等各方面的贡献,融入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以及增加师范类相关职业道德、职业理想等方面的思政教育内容。在专业课教学中适当补充时政材料和结合当下时事热点,融入创新思想教育,提高专业课的教育质量,帮助学生提高专业能力和艺术设计思维的实践创造能力,同时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
作业设计环节:在这个环节,专业教师通常只关心本门课程的设计作业对学生所学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及实际操作能力的考察。要强化这个环节的思政教育,可以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点放在设计选题方向和作业完成形式两个方面。在选题方向,要尽可能贴近学生日常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增加吸引力,让学生有话可说;可向学生提供或建议学生考虑与人类社会发展、国家的经济增长、文化繁荣等相关的设计主题,可融合乡村文旅项目、民宿改造工程项目、革命老区纪念馆、革命传统村落、改革开放特色成果展览馆等设计项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增强学生对国家和党的忠诚和信任。在作业完成形式上,可鼓励学生以小组团队的形式完成,利于团队精神、集体主义思想的培养;同时,学生也可以独立完成作业,利于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学生通过艺术设计教学环节能接受家国情怀、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自豪感教育。
实践实训课程环节:在实践实训环节中,要求学生遵循当地的民风、民俗,采取同当地相适应的材料、技术和工艺,做好相关资料搜集和调查研究。根据教学课程时间的安排,可以采用实地调研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查阅资料、互联网搜索等方式进行。师范院校艺术专业可以承担一系列地方政府组织开展的大型文体艺术活动,如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参与了2019年武汉举办的第七届世界军运会,通过参与排演节目、充当志愿者等活动,不仅促进了学生艺术专业水平,同时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及民族自信。学校还可以组织艺术专业学生承担一些艺术设计类的工作项目,给学生展示的空间,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专业知识技能,获得专业成长。此实践实训环节可以融入求真务实、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等思政教育元素,帮助学生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使命感,提升学生自信心,有利于艺术人才的全面培养,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
作业辅导环节:作业辅导是专业教师实现对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借此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学生选择合适的思政教育元素。这一环节可分为单独辅导和集中辅导,针对全班出现的共性问题可进行集中辅导,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个体或作业小组可进行单独辅导。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家庭背景、思想动态等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做到注重学术个性化和思想品格个性化同步培养。在作业辅导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对大学生进行教学前的搜集和整理相关材料的指导,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引导和设计思路启发;另一方面还要借此进行学术道德、知识产权和法律意识等相关思政教育。在辅导过程中,教师可实现线上、线下教学有机互动,通过慕课、微课等不同在线教育的方式推动辅导教学的深入进行,发挥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作用,提高在线教育的质量,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有效提高教学的效果。
作业点评环节:大学生是课堂主体,艺术专业学生普遍思维和思想较为活跃,但同时他们的理论水平有限,缺乏深度,考虑问题往往过于感性,同时也存在艺术设计能力不够、创新不足等问题,因此有可能在理论课堂实践环节中出现“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的现象。这就需要专业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通过案例分析、观看视频、评价讨论等教学方法进行恰如其分的点评,在肯定学生取得一定成绩的前提下,对学生不当的学习方式和态度给予及时、必要地教育和引导,使学生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意识。在作业点评上,除了专业教师点评,还可以根据作业设计将学生分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小组互评,小组之间相互指出各自作品中存在的不足,再结合专业教师的点评对作品进行修改完善。这种小组互评既可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也可以提高小组之间沟通协商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艺术创作品质。
(三)提升艺术专业课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推进艺术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师是关键,是实施课程思政教育的主体。课程思政教育要求专业教师充分认识“立德树人”“传道授业”的重要性。专业教师要转变思政教学观念,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完善思政教学模式,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掌握各种适应时代的、科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提升自己的学术素养与教学水平、积累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保障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同时注重强化育人意识,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培养出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和要求的应用型艺术人才。
在思政教育上,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可以进行协同合作,借助思政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引导艺术专业课教师了解课程思政运行机制,熟悉课程思政,更好地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这种协同合作更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艺术生学情,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帮助学生主动融入课程思政学习中,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艺术文化素养。
教育者当先受教育。艺术专业教师大都没有接受过系统思政教学的培训,因此,学校应该定期组织艺术专业的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方面的培训学习,加大课程思政教学的交流与研讨,使教师深刻了解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同时制定相应的课程思政的激励机制和考核要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激励专业教师主动展开思政教育学习。
(四)建立课程思政教学评价考核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科学的评价考核制度是确保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和依据。传统的课程教学评价考核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大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现状,却未能彰显思想性、道德性等评价指标。课程思政教学的评价考核制度最终目的是促进对合格艺术人才的培养。课程思政教学的评价考核制度要具有客观性。一方面需要完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另一方面,需要完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
“唯专业”为导向的学习评价指标体系已不适用于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需求,学生学习评价体系中要充分考虑艺术学生的专业特性和个体特性,除了考核评价学生的专业艺术技能、艺术理论知识、艺术活动参与等要素,还要考察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将艺术专业技能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结合在一起,构建以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的多元评价体系,建立开放的、动态的复合性评价机制。
教师教学评价考核制度可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一是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如,建立定期教案检查制度,检查思政教育的实施状态和效果;实行教师同学校督导、学校领导听课制度,对专业课教师的理论课及实践教学开展听课、评课等活动;对教师的工作量和出勤进行考核,促使教师为学生做出表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师德行为考核评价办法,强化教师德育意识,提高教师德育能力。二是对教师进行评价,定期组织学生、教师同行、教学督导及学校领导对教师进行评价,评价项目中增加思政教育指标。三是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有效的评价考核制度是课程思政的实现的必要保障,能更好地引导专业教师在教学的实践中树立课程思政意识,督促教师设计合适的思政内容并科学全面地检测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高校艺术教育难度较高,需要长期的教育沉淀。当前艺术专业学生思想政治素养需要领导、教师、学生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需要将艺术专业学生的思政教育贯穿于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中,从而培养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艺术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