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鲜明特征和世界意义*

2023-01-02王艺苑蒋明敏

学海 2022年5期
关键词:中国式道路现代化

王艺苑 蒋明敏

内容提要 现代化是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既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资本主义现代性相比较,中国式现代化在发展动力、制度保障、价值基础、历史进程和交往原则等方面,展现了不同的特征。衡量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价值,不能囿于一时一地,而要立足于整个人类社会,从世界历史的维度整体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强化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重塑了现代化的路径,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提升了全球治理水平,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①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走自己的路”,不畏艰难,探索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全新途径,开辟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道路。回顾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对于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推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内涵与实质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在社会发展变革、社会生活变革、全球性变迁这几方面都符合现代化的一般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呈现出原创性、科学性、全面性、可持续性等新的特点。此外,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这一世界历史性范畴,包含着对“世界历史”整体与部分关系问题的把握,更彰显出其世界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作为一种推进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本质上仍属于现代化范畴,遵循现代化道路的一般特征。从社会发展变革的视角来看,以大工业、市场经济为基石的发达的经济是现代化的经济基础。②与传统社会相比,发达的现代经济是现代化的最根本特征。其一,现代化生产具有专业化、规模化、高效率的特点,要求社会必须实现精细化分工,充分发掘各类资源,要求社会的高度整合。其二,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取决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科学技术对于现代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其三,城市化作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由大工业生产直接催生的,农村人口向城市逐渐集中的过程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从社会生活变革的视角来看,18世纪的英国产业革命,是比“任何其他一种革命都更广泛、更深刻的社会革命”。③这种深刻的社会变革主要表现为人与人关系的变革,④因为“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⑤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的生产能力和创造能力逐步提升,理性化程度不断提高,自由平等理念被社会成员普遍认可,进而使得“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取代“以神为本”的价值取向。从全球性社会变迁的视角来看,现代化具有超越民族和国家而成为世界性潮流的特征。这种能力的形成,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经济基础的巨大变革及现代社会生活的变革使得对外开放和向外扩张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任何民族和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包含着对“世界历史”整体与部分关系问题的把握。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深刻揭示了世界历史的整体和部分的辩证统一关系,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提供了理论依据。“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这一世界历史性范畴,既结合本国实际,又放眼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既具民族特色,又有世界情怀,深刻体现了宏伟深邃的世界历史眼光。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具有深刻的时代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致力于推动“中国梦”的实现,是一条促进“中国梦”与“世界梦”互联互通的现代化道路。回顾人类历史,一共出现过四个世界性的国家梦,包括“罗马梦”“长安梦”“伦敦梦”“美国梦”,而“中国梦”一经提出,就展现出了与其他形形色色“梦”的不同之处,“中国梦”既承载了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的美好夙愿,也回应了世界人民的美丽梦想。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具有深刻的民族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是在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交往中不断走向成熟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所表征的,正是中华民族所固有的5000多年来的悠久历史文明和世代相传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始终尊重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在保持民族文化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与异质文化交流互鉴,在对话和碰撞中反思和完善民族文化。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鲜明特征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开创的,具有西方式现代化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从发展动力、制度保障、价值基础、发展进程和交往原则这五个层面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打破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神话”,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智慧。

从发展动力来看,西方式现代化以资本利益为根本动力,遵循资本主宰劳动的逻辑。资本生来具有剥削、掠夺、扩张的本性,决定了资本必须通过无休止的运动实现自身价值的增值,攫取超额利润。资本的这种运动具有无序性和盲目性的特征,西方国家又一直把经济发展托付给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主张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以致无法控制市场经济的波动,难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最终走向经济危机。当代资本主义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虽然进行了相关的改革和调整,但是“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⑥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建立在剥削和掠夺基础之上的资本主义现代化难以形成合力,必然会进一步加剧社会贫富差距,加深社会矛盾。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动力,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兼顾经济效益和民生效益,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相得益彰,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鲜明特征。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动力,是由我国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结构所决定的,我国之所以可以在资本利益逻辑、人民利益逻辑之间保持合理的状态,也正是得益于公有制这一制度优势。公有制经济结构确保了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确保资本绝对服从于人民的利益,人民可以充分享有社会福利。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动力,是因为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重要主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革命年代,我们依靠“人民战争”取得了无产阶级政权,打下了新中国的崭新“江山”;在和平年代,我们依靠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现了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探索过程中,我们仍然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只有将人民的利益与现代化之路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为自身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不竭的动力。

从制度保障来看,西方式现代化主要是以资本主义代议民主作为政治制度,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就现代化的制度保障而言,西方式现代化主要是以资本主义代议民主作为政治制度,单一选举制则是代议民主的主要表现形式。单一选举制表面上呈现的是对人民民主权利的维护,实质上是利益集团的博弈,广大人民根本无法拥有足够的财力参与其中。各党派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特定利益集团的利益,在选举过程中进行各种政治搏击,出现“选时漫天许诺”等情况。党派轮流执政通常相互全盘否定对方政策,极大损害人民的利益,导致社会逐渐被撕裂。对外,西方政治势力为了达到一定目的,煽动其他国家民众走上街头,大肆鼓吹“颜色革命”,把所有问题都归咎于目标国政治制度的落后,大肆鼓吹民粹主义,使得目标国逐渐陷入“福利陷阱”。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搞多党制,不为任何利益集团所操控,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提升社会各阶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认同,确保党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保证人民真实诉求的实现途径,避免单一选举制的弊端;充分发挥政治协商的作用,构建新型政党制度,确保最大范围的团结;充分保障基层民众通过自治等方式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将人民的权利落到实处。这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既有全周期的选举民主,全领域的协商民主,全过程的基层民主,又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展现了党不断发展全过程民主,加快推进政治制度建设的信心和担当。实践证明,中国式政治制度超越了西方的“民主神话”,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发展的新道路。

从价值基础来看,西方式现代化主要以“普世价值”作为价值基础,这是新兴资产阶级在反对宗教神学统治及封建统治中形成的价值观。“普世价值”以抽象人性论为哲学基础,认为人性是所有个体共同的本性,是相通的,具有普世性,从而判定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有着共同的人性需求。它将反映资本主义价值诉求的具体人性,当作具有“普世性”的人性,坚信其可以代表全人类的利益和诉求,从而得出资本主义制度万古长青的结论。这种所谓的“普世价值”只不过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寻求话语传输渠道,占领意识形态争论的高地所建构的一套话语体系而已,具有绝对性、虚伪性、排他性等特征,旨在“颠覆不符合自身意愿和利益的他国政权,以获取巨大的战略利益和战略资源”。⑦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作为价值根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针对全球发展的热点问题,提出的顺应人类历史进程及和平发展需求的全新价值观。“全人类共同价值”遵循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论,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是在探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中,通过分析各阶层生存发展的需求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得出的。马克思坚持主张人性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从而超越了资产阶级的抽象人性论。“全人类共同价值”维护的是全人类共同的利益,凸显对不同文明价值观的理解,体现对不同国家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支持,切实表达了全人类共同的利益诉求,具有相对性、真实性、包容性等特征。“用中国话语来论述中国和世界,只会随着中国的强大和崛起,而越来越有生命力。”⑧话语权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中国在实现和平崛起的过程中,迫切需要构建自己的话语体系。“全人类共同价值”用中国自己的表达方式来传播中国声音,解答时代之问。这是中国智慧国际分享的成功案例,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历史进程来看,西方式现代化是“串联式”的顺序发展,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并联式”的叠加发展。习近平同志指出,“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⑨就现代化的发展进程而言,西方式现代化的这种“串联式”顺序发展模式本质上并无不妥,但由于西方国家惯于“拿一种目标或价值和另一种目标或价值做交易”,⑩由此隐藏着深深的无序和混乱。一面是物质财富的泛滥,另一面却是精神、信仰的缺失;一面是人类中心地位的提升,另一面却是自然生态的异化;等等。由此,西方式现代化引发了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外交等各方面的综合性危机,甚至引发波及全世界的全球性危机。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全面均衡式的,具有高度压缩、“并联式”发展的特点。“在西方,前现代、现代、后现代、新现代,顺序出场,而在中国却共时出场甚至倒序出场”。作为后发赶超型国家,“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同时,我国还要与西方国家一起迎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从而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西方国家用两个世纪走完的路。这是一个异常复杂的发展历程。此外,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并不是将所有现代化要素进行简单的“糅合”,而是各个领域和资源的有效调和,实现了现代化的系统性、整体性和长期性。如“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强调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文化自信”强调立足本国历史文化、在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中实现现代化;“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并育而不相害”的多样化的现代化,最终实现整个人类社会的现代化;等等。因此,“并联式”的叠加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展现出一条与西方式现代化历史进程不同的发展新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世界意义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带领中国人民接续奋斗百年,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全新样本。在新的历史征程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在提升马克思主义全球意识形态话语权、重塑现代化的路径、创造人类文明形态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新的时代贡献。

这种“知”,还在于群体关系发生变化时经常出现的情感失衡和情感断裂。过去的乡情纽带和乡情联系还未结束,新的乡情意识和乡情认同还未形成,过去的文化、传统和历史不能够进一步维护社会秩序,也就无法对道德主体形成认知上的指示,自然也无法对道德行为进行有力的约束和实际的制约。在变化迅速的时代,群体间关系复杂不定,各种类型的“知行不一”或“知而不行”会产生人们产生种种道德失衡,道德焦虑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结果。这种无序和失衡对于乡村道德文化起着腐蚀、破坏的作用,也容易产生极大的隐患,使得当代乡村社会的道德秩序面临重建的必要性。

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强化了马克思主义全球意识形态话语权。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170多年前,马克思主义在德国诞生,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质疑与压制;20世纪90年代爆发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则使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产生了怀疑。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暂处弱势之时,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和发展时期,这对道路的正确判断带来了一定困难,部分人产生了动摇、困惑,甚至怀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在这样一个思想动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从低谷到辉煌的伟大历程,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风格的科学社会主义道路。

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是凭空而来的,其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背后,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指导。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学说和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指明了方向和终极目标;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矛盾斗争学说,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西方式现代化道路的斗争与合作提供了理论指导。总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强势崛起,以其鲜明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性,奏响了时代最强音,向全世界宣告了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马克思主义是能够将“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有机统一的科学真理。

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提升了马克思主义全球意识形态话语权。和平时代,意识形态话语权已成为国家竞争和宣传的重要表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探索与形成的历程,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科学性,激发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新的思想活力。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开创使马克思主义全球意识形态话语权由弱变强,为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进行深层次的较量和话语权争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重塑了现代化的路径,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全新样本。现代化是一个体大精深、包罗万象的发展过程,是各国追求的共同目标,而实现现代化的路径却是各不相同的。“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实现现代化并非只有西方式这一种模式,不存在统一固定的路径,各国必须结合本国实际,走出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之路,这一点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纵览推进大工业发展的三次浪潮,我们可以发现,20世纪下半叶发生的第三次现代化大浪潮,第一次真正将广大发展中国家卷入实现变革的大潮中去,大批第三世界国家开始加速进入现代化。相较于内源的现代化而言,外源的现代化,特别是发生在第三世界国家的现代化,所有现代生产要素都是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直接引进的,工业化投资很大程度受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支配。

“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回望百年奋斗历程,无论是革命时期、建设时期还是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带领中国人民“走自己的路”,进而强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中国式”意识。从“走自己的路”,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再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我们彻底避免了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的西方式现代化的发展逻辑,彻底摆脱了“依附”发展的宿命,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现如今,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西方国家乱象频发,加剧了世界发展的不确定性。与“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之治”,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全面胜利,更加证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原创性和正确性。站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虽然是独一无二的,但是包含了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迫切需要解决的各类问题,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成功的秘诀所在。中国式现代化是创造世界奇迹的现代化,它的独特魅力就在于此。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具有超越性。文明是人类劳动取得的积极成果和所达到的进步状态。人类早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不同民族生存环境差异很大,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文明形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文明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螺旋式发展过程,现代文明是迄今为止的新文明形态。西方式现代性文明形态可以说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认识最为深刻,也是最先肯定的文明形态。然而,西方式现代性文明形态是建立在资本逻辑基础之上的,它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创造巨大生产力的同时,造成了劳动和资本的对立、城市和乡村的对立、东方和西方的对立、南方和北方的对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具体表现形式,创造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五位一体”的文明新形态,即中国式现代性文明形态。这种文明形态生动诠释了社会成员的共享性、文明维度的全面性、民族主体的平等性等特征,是对西方式现代性文明形态的超越。

马克思曾指出,“旧唯物主义的立足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立足点是人类社会和社会化了的人类”。中国式现代性文明形态始终立足于人类社会和社会化的人类,超越了西方式现代性文明形态中立足于市民社会的“极端个人主义”。其一,中国式现代性文明形态继承和发展了以“和”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始终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紧紧结合在一起,坚定主张人类应建立和谐共处的真正共同体社会,旗帜鲜明地反对“文明冲突论”,倡导文明互鉴和不同文明形态共存发展理念。其二,中国式现代性文明形态的根本特征是共享式文明。实现共享式发展是中国式新现代性文明形态的目标要求,其中包括人人共享现代性文明形态发展成果的全民共享;人人共享现代性文明形态各领域发展成果的全民共享;人人享有创造现代性文明成果过程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共建共享;坚持现代性文明形态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渐进共享。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显著特征,也是中国式现代性文明形态的最重要的特征。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可以看作实现共同富裕动态发展过程的阶段胜利,有利于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治理贡献了全新方案。马克思认为,社会性是人类的根本特征,共同体是人类的生存基础。但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并不是非此即彼的替代关系,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将长期并存,从“虚幻的共同体”到实现“真正的共同体”是一个长期过程。对于两制并存下的人们如何交往和共处,马克思并没有具体做出解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人类发展的高度,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观,汲取“真正共同体”的思想,传承中华传统“和”文化,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鲜明底色,也是全球治理的新文明形态。

当今世界,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交替出现,加剧了世界发展的不确定性,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人类越来越意识到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注重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人类命运共同体承认主权国家在政治体制、宗教信仰、治理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突出世界发展的整体性,坚决反对以零和思维主导国际关系。近年来,中国积极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从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的转换,积极参与全球热点问题治理,坚持合作共赢、和平发展,使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注重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一带一路”作为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重要举措,致力于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升全球互联互通水平,是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关键。为保证其顺利实施,党中央不仅就其未来发展做了顶层设计,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项目落实清单。在八年时间里,“一带一路”逐渐从远景变为现实,在促进互联互通、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中国式现代化的辉煌成就既维护了世界的和平发展,也为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构建贡献了中国方案。

②吴忠民:《中国现代化论》,商务印书馆,2019年,第28页。

③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656、443页。

④丰子义:《现代化的实质与进程——马克思对现代化的基本看法》,《江淮论坛》1995年第3期。

⑦项久雨:《莫把共同价值与“普世价值”混为一谈》,《人民日报》2016年3月30日。

⑧张维为:《中国触动——百国视野下的观察与思考》,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3页。

⑩劳伦斯·E.卡洪:《现代性的困境》,王志宏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第294页。

猜你喜欢

中国式道路现代化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道听途说
中国式民主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中国式教育的“逆袭”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