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援鄂医务人员的心理状态调查分析及防护对策
2023-01-02徐乐乐高明月乔淑芳刘晓鹏
徐乐乐,高明月,乔淑芳,刘晓鹏
2019 年底,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武汉发生,疫情暴发流行直接威胁着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广大医护人员担负着治病救人的职责,他们闻令而动,参加援鄂医疗队,奔赴武汉。由于该病传染性强、潜伏期长、病例数量多和物资缺乏等原因,引起医务人员对该病的担忧和不安[1-2]。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态调查,既往已有部分报道[3-5],但这些研究基本都是采用制式的心理健康量表进行测查,可能会忽略一些真实的一线医护人员心理状态,本研究通过自编开放式问卷,了解医护人员的真实心理状态。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完成武汉抗疫工作后,在某单位疗养的医护人员共167 人,其中男性41 名(24.6%),女性126 名(75.4%);年龄23~59 岁[(34.46±7.61)岁];其中医生67 人(40.1%),护士85 人(50.9%),其他人员15 人(9.0%);大学及以下135 人(80.8%),硕士26 人(15.6%),博士6 人(3.6%);工作年限2~40 年[(12.16 ± 8.00)年]。采用整群调查的方式,共计发出问卷167 份,收回问卷167 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67 份,有效问卷率100%。
1.2 方法 采用自行编制的心理反应调查表调查抗疫医务人员的心理状态,打破传统制式的问卷调查方式,采取开放式题目,了解医务人员最真实的内心感受,共9 个类别题目,其中问题1~3 表现支援前,问题4~8 表现支援中,问题9 表现支援后。让被调查者写出自己的答案,然后对每个问题的答案进行归类,最后计算出各类答案所占百分比。具体题目见表1。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 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
2 结果
2.1 支援前医务人员的心理表现 当医务人员刚听到新冠肺炎疫情时,“很担心、很紧张”占52.1%,“没什么大反应”占32.9%;当医务人员决定去参加抗疫任务时,“担心家人的安危”占51.4%,“没什么可担心的”占23.3%;支撑医务人员去抗疫的最大心理支持是“医护人员的职责所系”,占52.7%,而“党员军人身份召唤”占16.8%,“家人的理解支持”占15.3%。见表1。
2.2 支援中医务人员心理表现 开始实际抗疫过程中,表现“因压力出现焦虑等”情绪占44.6%,“充满信心”占32.2%;较之前的情绪变化,“有一些焦虑、紧张”占35.3%,“比以前更坚强”占33.5%,“无明显变化”占31.2%;有39.4% 的医务人员觉得自己能够坚守抗疫岗位1~3 个月,觉得能坚守3 个月以上的人员占28.2%,觉得能坚守1 个月以内的医务人员占22.9%;97.1%的医务人员最牵挂的是家人;在休息时,最想做的事情是“与家人联络”,占38.9%,“看电视、手机”占28.1%,“吃好吃的”占10.4%。见表1。
2.3 支援后医务人员心理表现 抗疫结束后,60.2%的医务人员最想做的事情就是“陪伴家人”,“想出去旅游”的占20.1%,有19.7%的医务人员选择“继续回到工作岗位”。见表1。
3 讨论
从总体来看,不管是支援前还是支援中,新冠肺炎疫情对具体从事一线抗疫工作的医护人员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国家实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全国医务人员全力投入到疫情的防控工作中[6],作为援鄂一线的医务人员,面对疫情,他们既要抢救患者,又要承受自身可能被感染的风险,他们的心理状态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波动,为了保证其身心健康,从而高效率地救治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做好心理防护工作非常重要。
3.1 焦虑、紧张是援鄂医务人员最主要的心理反应 本研究显示,在支援前,最初听到新冠疫情时,有52.1% 的医务人员感到很担心、很紧张,而在实际抗疫中,因压力出现焦虑等情绪反应占44.6%,相比较之前的情绪,有35.3%的医务人员感到有一些焦虑、紧张,这些焦虑、紧张反应排在援鄂医务人员心理反应的第1 位,说明焦虑、紧张是援鄂医务人员最主要的心理反应,这与既往研究报道一致。张瑶等[7]研究表明,武汉一线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医务人员的焦虑发生率为29.9%;梁婉仪等[8]调查也显示,医务人员存在轻、中度焦虑,且一线医务人员中度焦虑情绪高于非一线医务人员。
3.2 家庭系统对援鄂医务人员心理安慰的重要性 本调查显示,医务人员决定要去参加抗疫任务时,最担心的是家人的安危(占51.4%);支援过程中,除了工作最牵挂的还是家人(占97.1%);休息时,最想干的事就是与家人联络(占38.9%);隔离疗养结束后,医务人员最想做的事是陪伴家人(占60.2%),这充分地说明家人是援鄂一线医务人员最担心、最牵挂的事。既往研究也表明,一线护理人员最担心的事情是家人的健康[9-11],家人朋友的支持对一线医务人员的鼓励作用最大[7]。因此,家庭系统对援鄂医务人员的心理安慰显得十分重要。
3.3 援鄂医务人员的职责与抗压强度 本研究显示,支撑医务人员参加援鄂抗疫任务的心理支持,医护人员的职责所系占52.7%,超过半数以上。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医务人员都表现得很出色,正如Koh 等[12]报告的那样,医务人员的责任感会促使他们不顾自身危险而自愿投入抗疫工作。本研究还显示,医务人员觉得自己能够在这样的强度下坚持工作1~3 个月的占39.4%,3 个月以上的占28.2%,1 个月以内的占22.9%,结果说明大多数援鄂医务人员能够坚持3 个月左右的工作时间。人体长期处于应激条件下,会增加对自身免疫或炎症疾病的易感性[13]。蒋燕红等[14]研究也发现,援鄂医务人员的心理弹性会随着支援工作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因此,科学合理地安排医务人员的支援时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把党员军人的身份召唤作为支撑自己参加任务的心理支持的医务人员占16.8%,分析原因是由于本次调查的对象只有一部分是党员军人。
3.4 心理防护对策 针对本次调查结果,扩展到其他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一线医务人员的心理防护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对一线医务人员的专业心理干预必不可少,干预时间包括支援前、支援中和支援后3 个时间段。支援前,主要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树立医务人员正确的思想认知;支援中,针对医务人员出现的不同问题,采取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手段,专业心理工作者可以使用如心理疏导、放松训练、团体心理训练等心理治疗方法,消除其心理症状;支援后,给予医务人员心理支持,重视家庭心理支持的作用;同时,如果能够帮助医务人员解决现实问题,心理问题也会有所缓解。(2)对一线医务人员的家属给予特别的关照,解决其后顾之忧,并尽可能地提供其与家人沟通的机会和时间,如利用移动通讯设备进行语音通话或视频聊天,减少人际隔离。(3)要做好医务人员的职业使命感教育,一方面要做好医院文化建设,加大文化投入,提升医务人员素质;另一方面通过树立先进典型,提升医务人员的医学伦理学水平。(4)一线医务人员的工作时间最好控制在3 个月左右,这样既能够保证医疗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也不会损害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