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新时代水工环地质调查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

2023-01-02陈晓宇

河南建材 2022年2期
关键词:水工灾害裂缝

卢 贺 陈晓宇

辽宁省矿产勘查院有限责任公司(110031)

1 水工环地质调查概述

1.1 水工环地质调查的概念

水工环地质主要包含了三个层面的内容,即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近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对相关地质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很多地区为了满足本地经济的发展需求,开始盲目开采当地的地质资源,导致了各个地区地质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这就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1.2 水工环地质调查的内容

水工环地质调查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所涵盖的内容较多,关键是要确定好勘查的对象及与之相对应的技术手段。具体来说,可以先通过事前调研掌握当地易发地质灾害的节点部位,然后有针对性地对这些部位进行水工环地质全天候实时监测,通过这种方式来总结出地质灾害从萌芽到发展直到最终爆发全过程的规律。为了提高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的效率,可以事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或者智能信息化平台来对工作中采集到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在此基础之上制订科学的处理方案,为实际勘查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1]。

1.3 水工环地质调查在地质灾害治理中应用的必要性

1.3.1 水工环地质调查是地质灾害治理的基础和前提

一般来说,地质灾害事故并不是平白无故产生的,而都与当地的地质构造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并且如果某个地区发生了地质灾害事故,也会对该地区的水文和环境地质等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要进行地质灾害治理,就势必要先进行水工环地质调查,这是基础性的环节,通过搞清楚水文、工程和环境地质之间的关系,以便于寻找更有效的地质灾害治理措施。

1.3.2 水工环地质调查是地质灾害治理的重要条件

不同地区的地形、地势和地质情况之间都具有一定的差异,自然而然,这些地区的水工环地质条件也是各不相同的,要想做到对地质灾害事故进行提前预防,就需要先找到诱发地质灾害事故的源头,而各个地区的水工环地质条件往往能够比较清晰地反映出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因此水工环地质调查是进行地质灾害治理的重要条件。

2 地质灾害类型分析

2.1 地震灾害

地震灾害是一种较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诱发原因是地壳的震动,这种震动一般伴随着巨大能量的快速释放,因而会对震源所在地造成比较严重的破坏,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地震灾害的发生时间和地点没有特定的规律可循,尽管近年来我国的地质勘查水平一直在不断提升,但直到今天人们也没有研发出较为有效的可供预测地震灾害的技术或设备,往往只能在地震灾害事故发生之后再进行全力补救,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被动的。

2.2 地面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

当某个地区的地质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则很有可能会使得该地区受到较为明显的作用力,再加上该地区的土壤结构相对来说比较松散及硬度不够,则很有可能出现地面崩塌的现象。另外,在一些山区或者沟壑地带等地形地势较为险峻崎岖的地方,如果该地区不幸遭遇了暴雨或者暴风雪天气,则会在短时间内导致土壤的含水量大大增加,从而形成大量含有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最终就很有可能引发泥石流灾害或者山体滑坡事故。从过往研究结果来看,一些地区之所以会出现地面崩塌或者泥石流灾害,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们对该地区的地质资源进行了过度开采等。

2.3 地面塌陷灾害

地面塌陷灾害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该地区在进行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某些施工作业步骤缺乏合理性,以至于该地区的地质结构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另外还有可能是受到化学侵蚀以及人为挖掘作业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地下洞顶支撑力变弱。并且,由于某些地区常年的降水量比较大,地面土壤的水分含量较高,从而在无形之中减弱了岩土体的承重能力,所以雨季也往往是地面塌陷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季节。

2.4 地裂缝灾害

地裂缝灾害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其中一方面是与地震活动有关,当某个地区发生了强度较大的地震之后,则很有可能会在震源区域形成较大的地震裂缝,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正常通行。另一方面则与地下水有关,如果某个地区的地下水开采工作规划存在不合理的现象,经常有人对地下水进行过度抽取,则也很有可能导致地裂缝的产生,进而对该地区的整体稳定性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2]。

3 新时代水工环地质调查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策略

3.1 地震灾害治理

通过在地质灾害治理工作中应用水工环地质调查,能够实现对灾害类型的有效把握。在具体实践中,可以通过捕捉微观及宏观层次的信号来获取地震灾害发生预兆的相关信息,从而有利于促进地震灾害治理效果的提升,最大限度减少地震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所造成的损失。其中,微观层次的信号主要指的是利用先进的勘测仪器展开详细的水工环地质调查,对区域内部的次长和重力状况等进行科学的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来合理预测地震灾害的发生概率,而宏观层次的信号则主要指的是通过观察区域内的一些异常状况,如在地震发生前一些动物可能会出现的异常反应等来做出相应的地震灾害判断,并提前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3.2 地面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治理

实际上,针对地面崩塌、滑坡还有泥石流等灾害的治理工作,重点并不在于事后治理,而更多在于事前预防,即自对当地的自然资源进行开采的时候开始,就应当注重做好整体规划工作,对开采量及开采频率都进行明确的规定,严格禁止过度开采的行为,从而有利于从根源上降低此类灾害事故发生的概率。另外,应当积极将水工环地质调查引入到地面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预警监测工作中,通过在各个区域尤其是灾害事故频发的区域建立起行之有效的预警监测系统,对灾害频发区域的地质变化情况进行全天候实时监控,实现对灾害事故发生概率的科学预测,从而有利于及早制订可行的应急方案,提升灾害治理水平。

3.3 地面塌陷灾害治理

新的时代环境下,通过在地面塌陷灾害治理工作中积极应用水工环地质调查技术,对灾害事故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从而有利于大大提高地面塌陷灾害治理工作的效率。具体来说,由于地面塌陷灾害多发于岩溶地带,则可以通过加大对该地带的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的力度,做到对该地带的地质结构变化状况的实时监测和精确掌握,从而能够有效保障分析出来的地面塌陷灾害发生概率的可靠性,起到良好的灾害预警效果。

3.4 地裂缝灾害治理

将水工环地质调查技术应用于新时代的地裂缝灾害治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由于地裂缝灾害的主要形成原因是内部地质构造存在问题,因此就可以针对灾害形成过程中的各种各样的影响因素以及诱发机制进行精细化监控。另外还可以通过实时检测地下水的动态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其中的异常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不断促进地裂缝灾害治理水平的提升[3]。

4 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虽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同时也加剧了对环境的破坏,严重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最大限度降低地质灾害事故的发生概率及其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破坏,可以将水工环地质调查应用于地质灾害治理中,通过针对地震、地面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灾害采取相对应的有效的勘查手段,以促进地质灾害治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猜你喜欢

水工灾害裂缝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水工建筑渗漏成因与措施探析
水工环地质灾害评估方法初探
混凝土裂缝修补材料与应用
天下水工看淮安
地球的裂缝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探究水工环地质勘察中的GPS、RTK的技术应用
灾害肆虐
生命必须有裂缝,阳光才能照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