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滨河景观植物设计分析
——以北京清河流域为例

2023-01-02张亚利

中国水利 2022年12期
关键词:滨河清河景观设计

张亚利,张 鑫

(北京市清河管理处,100192,北京)

一、北京清河滨河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生态整治保护是改善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品质的核心工作。 清河是北京市北部最重要的城市泄洪河道,也是城市自然带滨水景观和城市中高度荒野景观地区,不仅承担着城市排洪重任,还是北京城市重要生态景观线性廊道,其综合治理和景观提升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清河经过近20 年的综合生态治理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 生态改造和植物景观塑造使其转型为服务市民休闲游憩的城市滨河绿地, 充分体现了北京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综合性建设、 一体化修复的科学理念, 对全国正在试点进行的水美乡村建设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遵循景观生态学和城市荒野景观设计基本要求,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要组织调配地域内的有限资源,以低成本、低影响的方式保护地域内美景和生态自然。 在景观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城市气候、土壤、水分等因素,尽可能保留本土物种和原场地物种,防止原生态性水土流失。 以乡土植物为主,通过多样的植物种类,丰富景观层次,模拟自然地形,使各类植物在层次上有变化、有景深,有阴面和阳面,有抑扬顿挫之感,进而做到生态、视觉景观和大众行为“三位一体”。

同时,作为城市滨河景观,景观设计除了要满足美观、休闲、娱乐、反映地域文化等功能, 还必须具备防洪、 保护植物多样性等生态安全功能。 滨河景观不仅直接反映了城市的功能需求,同时也是一个城市生态结构和文化结构的深层次结合,是自然生态系统和功能良性循环的体现,是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上的生态美学。 城市滨水景观作为风景带,以其所蕴含的城市文化底蕴,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观赏、娱乐场所。

总体而言, 清河植物景观设计工程遵循了景观生态性原则、 低干预性原则、安全防护性原则,体现了对城市排污河道景观、自然带滨水景观、中高度城市荒野景观功能价值的综合考虑,取得了较为科学高效的规划和管护效果。 本文将清河植物景观设计分为清河综合整治一期和二期两段, 逐段进行解读和分析,并提出改造提升建议。

二、 研究区概况

1.区位概况

清河位于北京城区北部,流经海淀、朝阳、昌平、顺义四个区,在顺义区后沙峪镇汇入温榆河。 2000—2008年,根据《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 年)》中关于北京河湖水系规划的要求,开展了以“确保清河排水安全,建设生态、绿色城市景观河道”为主要目的的两期综合整治,改善了流域内的城市环境,使之成为北京市区北部重要的生态景观河道。

2.清河沿线植物现状

清河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 目前清河沿线绿化景观所栽种的乔木、 灌木大多耐寒、耐旱,适应环境宽泛,适宜在河道周边生长, 在保护河堤水土的同时,可以形成良好的群体景观效果。

清河沿线目前绿化养护乔木4.1万株、 灌木15 万余株、 绿地面积104.24 万m2。 其中,常绿乔木约9 000余棵,品种包括油松、雪松、柏树、华山松、白皮松等;落叶乔木约3 万余棵,品种包括柳树、槐树、榆树、杨树、银杏、白蜡、枫树、碧桃、紫叶李、海棠、紫薇等近20 余种;灌木品种包括连翘、迎春花、黄杨、女贞等。

三、滨河植物景观构建

1.总体设计

根据清河整治时间线将其分为清河综合整治一期和二期两段。

清河综合整治一期自安河闸至下清河闸,长约10.16 km,设计时遵循“便民亲水” 理念, 沿河修建人行步道,铺设彩色方砖;岸坡绿化美化采用草皮边坡,沿河道两侧各12.5 m 实施绿化,增加绿地面积;对于建设区相对集中的河段,结合绿化隔离带进行局部景区建设;闸、桥等跨河建筑物,在满足基本功能条件下,结合周边环境,做好美化设计,使清河成为一条自然、洁净、富于观赏性的带状景区。 人行步道沿途增加了亲水平台、绿化长廊、临水休息石凳等设施,并在亲水平台周边进行了细致造景,在充分绿化的同时为市民提供了可停留、休息、晨练和垂钓的处所。

清河综合整治二期治理范围西起下清河闸,东至清河与温榆河汇合口,全长13.4 km。二期工程毗邻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园, 周围有东小口森林公园、立水桥森林公园等,治理中绿化植物的选择和人行步道增设多采用 “生态自然”理念,设计主题是“唤醒无边的延伸”, 在河道整体设计过程中,断面形式上主要采用生态断面, 增加水生生物、植物的生存空间,同时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赏水的亲水空间。

2.植物景观设计

清河综合整治一期区段滨水植物中,常绿乔木主要为油松、雪松、华山松、白皮松、柏树,该类乔木终年绿叶,株型较大,且新叶旧叶多陆续更新,所以可长年保持绿色,具有四季常青的特性,观赏性较高,能够在秋冬树叶枯落季节美化河道周边景观。落叶乔木主要包括柳树、槐树、榆树、碧桃、紫叶李、海棠、紫薇、银杏、枫树、白蜡等10 余种,顺延人行步道有规律栽种;在亲水平台周边,绿化带内间隔栽种了连翘、迎春花、黄杨、女贞、木槿等灌木。 常绿乔木、 落叶乔木和灌木在树形、叶色上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效果,尤其是春季花期盛开,河道沿线景观色彩丰富,层次分明,富于变化。

在清河综合整治二期区段,滨河绿化植物多为槐树、柳树、油松、雪松、白皮松, 河坡少量间隔栽种迎春、连翘,河坡小路周围自然生长二月兰等草本植物。 槐树、柳树秋冬季节落叶堆积较多, 因此对林地防火要求较高。 春季逐渐抽芽,夏季垂柳、槐树林叶茂密,树木间隔较之一期工程绿化乔木栽种密集, 河坡绿化人工造景少,多以落叶乔木为主,伴以少量灌木, 人行步道依据河坡起伏修建,整体郁郁葱葱, 观感较为自然原生态。槐树、柳树枝叶茂密时节将高低起伏的人行步道遮住, 形成林荫小路、幽静自然的效果,满足了市民寻求静谧环境的需求。 立水桥至温榆河口段周边住宅区较为稀疏, 未建设成型的人行步道, 滨河路仅为满足通车需求标准,周边土地空旷裸露,因此该段多栽种杨树,成长速度快,有很好的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护作用。 目前该段已纳入清河下段生态治理工程, 后期将根据工程设计要求进行具体植被改造。

四、滨河景观设计评价

清河滨河景观设计遵循生态理念和城市荒野景观设计原则,以较低的建设和维护成本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同时为城市提供了蓝绿基础设施。 一期工程植物种类自然多样,为平整的步道增添了趣味和景观,丰富了人口聚集区域河段色彩;二期工程植被茂密、空间郁闭,自然生态景象很好地配合了周围公园的风格。

从生态角度来看,清河滨河的景观植物均采用乡土树种,不仅体现了城市特色,且节约成本、适宜生长,值得推介。 不足之处主要是植物种类比较单调,配置形式单一,没有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 从环境安全角度看,清河滨河景观植物可以起到很好的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功能。 但柳树、杨树较多,造成了春季柳絮、杨絮纷飞的情况,且过多的落叶乔木给秋冬季节防火带来一定隐患,增加了河道绿化防火工作难度。

实践证明,综合整治和景观提升后的清河满足了生态、美观、安全、实用的城市开放绿地要求,承载了城市文化娱乐生活,成为周边市民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同时,通过本土文化景观和城市滨水公园功能的植入,体现了城市历史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对于彰显城市特色、传播城市文化及实现娱乐功能等方面皆有积极作用。 另外,清河滨河景观对提升区域生物多样性、生态稳定性、防灾安全性均起到重要作用。

五、结 语

清河两期综合整治工程自2000年开始进行踏勘、设计,至2008 年已完成全段治理和滨河景观改造,从污水河逐渐成为北京城区北部重要的城市景观带、休闲游憩带。

清河滨河植物景观设计是在清河综合治理工程和保护原始生态环境前提下进行的城市滨河景观和荒野景观改造。 在治理过程中,通过充分发掘当地生态资源特点,以低影响方式配置植物景观,同时结合周围居民的使用需求和使用习惯增设景观节点设施,将水利、生态、景观及文化充分融合, 构建了水清岸绿的清河美景,展示了城市地域文化特色,体现了景观生态性原则、 低干预性原则、安全防护性原则。其作为承接“三山五园”、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城市景观河道,同时作为具有北京城市生态文明“金名片”之称的温榆河公园补水水系和衔接绿地,未来应在延续生态性的同时进一步发展升级,通过软化边界和活动引导等方式积极推动“一河三园”一体化,营造具有北京特色的河湖滨水慢行系统,努力建设发展为“成长型”城市滨水绿地。 ■

猜你喜欢

滨河清河景观设计
胡旭光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昌平滨河森林公园健身绿道系统建设
洪涝适应性滨河景观设计——以湖南省永州一中河段为例
江城晚晴天
垂直绿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清河堡考略——明朝防御建州女真及后金的前沿堡城
城市滨河湿地生态景观营造探索
承传统振百年清河 重实践育清正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