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强劲势头 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2023-01-02◇纪平
◇ 纪 平
6月下旬,黄河下游引黄涵闸改建工程、安徽包浍河治理工程、湖南大兴寨水库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开工建设。这是继吴淞江整治、福建木兰溪下游水生态修复与治理、雄安新区防洪治理、江西大坳灌区、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灌区等项目开工后的又一喜讯。
2022年以来,国际国内环境出现一些超预期变化,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扩内需、稳投资、保增长、促就业的重要基石,是稳住宏观经济基本盘的重要助力。据有关研究成果,重大水利工程每投资1000亿元可以带动GDP增长0.15个百分点,可以新增就业岗位49万个。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对全面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出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要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建设的重点,着力提升网络效益。明确要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推进重点水源、灌区、蓄滞洪区建设和现代化改造,并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出要求。李克强总理多次对加快水利工程建设、扩大有效投资工作作出部署。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和国务院出台的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将“加快推进一批论证成熟的水利工程”作为稳投资的一项重要措施。
水利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成立了李国英部长为组长的全面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领导小组,提出19项工作举措,以超常规措施、超常规力度,全力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当下正值年中的关键时间节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尤需保持强劲势头加压推进,快马加鞭、奋楫争先。
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在强化政治担当。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水利工作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国之大者”。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按照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切实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政治责任,落实落细稳经济一揽子措施,为稳住经济基本盘提供有力支撑。
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尽快推进项目落地。紧盯国务院确定的2022年重点推进的55项重大水利工程,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工作流程,实行挂图作战,加强统筹协调;逐项目细化实化前期工作和开工建设各环节的目标任务,明确责任主体,层层传导压力;与相关部门协调联动,全力推进用地预审、环评审批和可行性研究审批,为工程尽早开工创造条件,在程序合规、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做到能开尽开、压茬推进。
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畅通资金筹措渠道。近期,水利部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等金融机构频频对接,为金融加大支持水利力度下好“及时雨”。与此同时,《关于推进水利基础设施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水利基础设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政策性金融支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等通过部务会议审议,这一套政策“组合拳”精准有力。各部门须把握好国家宏观政策靠前发力窗口期,充分利用好水利部相关政策,坚持两手发力、多轮驱动,积极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运营,确保2022年水利建设投资超过8000亿元。
进一步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事关战略全局与人民福祉。我们必须迎难而上,担当作为,保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强劲势头,不折不扣、保质保量完成各目标节点任务,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作出水利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